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十年撤销论文的引证特征,探究撤销行为对学术界的净化效果。【方法】分析撤销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信息和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的相关性,撤销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计算高被引撤销论文对IF的贡献率;评价撤销时滞对撤销前、后被引频次的影响。【结果】76种期刊(撤销论文数量≥5篇)IF和撤销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撤销后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相关(均为P<0.05)。撤销时滞和撤销论文总被引频次相关(P=0.000)。随撤销时滞延长,撤销前被引频次逐渐增大。高被引撤销论文对期刊IF的贡献率为0.00%~2.00%。【结论】高IF期刊发表的、撤销时滞长的撤销论文对学术界的负影响较大;肯定期刊进行自我净化效果的同时,建议科研管理部门、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等加强对撤销论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ubMed数据库撤销论文总体情况和学术影响,以期提高科研工作者对撤销论文现象的认识和警惕。【方法】提取PubMed中截至2015年5月12日所有被撤销论文的时间、第一作者国别、来源期刊等。【结果】检索到撤销论文3676篇,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印度。2013年较2000年全球撤销论文数增加约25倍,撤销率增长约12.5倍。我国2013年撤销论文数较2004年增长7倍多。论文撤销后仍会被引用,期刊影响因子主要介于1.0~3.0。【结论】虽然撤销论文具有一定时滞性,但越来越多的论文被撤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学术环境的净化需要研究者、编辑部、数据库出版商及相关科研部门等同仁的共同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文文献数据库中撤销论文的分布规律,以期发现国内期刊撤销论文的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对撤销论文的撤销时间、撤销时滞、撤销原因、被引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撤销论文211篇,其中医药卫生类论文128篇。撤销原因主要是非正常手段获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擅自发表他人的研究成果、抄袭剽窃、重复发表等,占68.2%(144/211),且医药卫生类、非医药卫生类论文撤销原因排序与所有学科一致;平均撤销时滞13.6个月;仍有144篇撤销论文可被检索到,其中63篇论文撤销后被引次数在1次以上。【结论】 撤销论文有较长的时滞性,论文撤销后未被数据库删除或标记,仍可被引用,期刊编辑部和数据库应重视对撤销论文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4.
杨珠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11):1305-345
【目的】 基于中文学术期刊论文撤销处理办法声明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期刊论文撤销处理办法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的中文学术期刊关于论文撤销的处理办法声明为样本,调查论文撤销办法的现状及其特征。【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日,14种期刊刊登了论文撤销处理办法声明,主要针对一稿多投、抄袭、造假、违反伦理规范等学术不端行为。制定办法的期刊所占比例偏低,内容有待健全。【结论】 团体机构应尽快出台相关的论文撤销规范,期刊和数据库应建立自己的论文撤销处理办法,同时作者机构等也应共同参与,从而尽快净化我国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学术期刊网络首发论文出版后的撤稿及更正状况,以及问题论文撤回过程中《中国知网网络出版文献出版状态变更与内容更正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执行情况。 【方法】 首先,检索CNKI平台2017—2019年带有“撤回”标记的网络首发论文的撤回声明;其次,下载撤回声明并编码保存,将撤回论文的目录导出至参考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 X9进行相关统计,将撤稿声明的文本导入到质性研究数据分析软件NVivo 12 Plus进行原因分类;最后,对网络首发撤稿论文的学科分布、来源期刊、撤回原因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CNKI共撤回网络首发论文389篇,其中“撤回”论文310篇,“撤稿”论文74篇,“勘误”论文5篇;有明确撤回原因的论文有278篇,占比为71.47%,111篇没有说明撤回原因,占比为28.53%;因学术不端、署名问题、出版管理、质量控制、其他等原因撤回的论文分别为32、25、82、118、21篇。 【结论】 网络首发论文撤回率偏高(389/182654,0.21%),《规范》执行率偏低(6/389,1.54%);撤稿原因不明确、不具体,且存在故意遮掩学术不端事实的现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和数字化出版平台应进一步规范网络首发论文的流程管理和内容审核,增强撤回原因的透明性、撤回声明的易见性和撤回过程的可回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并结合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统计分析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的被撤销论文特征,探讨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国家之间的论文撤销特征差异和内在规律,为国内学者、科技期刊、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应对论文撤销和学术不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撤稿观察数据库,检索2016—2020年四国被撤销论文相关特征数据;通过WoS数据库,检索四国2016—2020年发文量和被撤销论文所在期刊JCR分区,对相对撤销发文比、撤销时滞、撤销原因、被撤销论文所在期刊属性、被撤销论文所属学科等相关特征进行逐项统计,对四国的被撤销论文特征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中国相对撤销发文比、平均撤销时滞高于其他三国;四国中,由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撤稿占比均最高;被撤销论文所在的期刊以WoS收录期刊为主,WoS收录期刊中又以处于JCR Q1区和Q2区的期刊为主;被撤销论文所属学科占比最高的为基础生命科学领域。【结论】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国家的论文撤销特征既存在差异性,也存在一致性。建议国内学者深入了解被撤销论文的相关特征,提升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意识;国内期刊应事前加强论文审核审查、事后建立健全论文撤销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徐伟娟  孙激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12):1424-621
【目的】 分析我国高影响因子医学期刊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机制的实施现状,为该机制的合理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种高影响因子医学期刊为调查对象,对其前瞻性临床试验论文的临床试验注册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并且进一步验证临床试验注册号的正确性、论文报道内容和临床试验注册内容的一致性。【结果】 376篇前瞻性临床试验论文中,仅28篇(7.4%)标注临床试验注册机构和注册号。其中,4篇(14.3%)论文的临床试验注册相关内容与期刊稿约要求不一致,4篇(14.3%)论文的临床试验注册号错误,3篇(10.7%)论文的发表内容和临床试验注册内容不一致。11种(55.0%)期刊的稿约中要求标注临床试验注册机构和注册号,但均未作强制性要求。【结论】 我国医学期刊对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机制的执行不严格,仅遵循自愿原则。医学期刊编辑和临床研究者对临床试验注册的重视程度均有待提高。医学期刊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机制。  相似文献   

8.
解傲  袁路  汪伟 《浙江预防医学》2022,33(5):554-136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我国学者发表在SCIE收录期刊上的医学研究型论文撤稿原因及其特征,为更有针对性地防范我国医学领域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完善科研诚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在撤稿观察数据库(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中检索2019—2020年撤稿的我国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提取撤销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和单位、载文期刊名称、期刊出版商、撤稿原因等信息。应用GraphPad Prism 8.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撤销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撤稿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9—2020年,我国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累计撤稿479篇,撤稿原因主要为关注或问题、重复发表、研究错误等,具体撤稿理由包括数据问题、图片问题、方法与结果问题、作者无回应等。撤销论文分布于194种期刊,其中PLoS ONE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OncoTargets and TherapyBiosciences Reports居撤销论文数量前5位,Springer Nature、Elsevier和PLoS居撤销论文出版商前3位。撤销论文载文期刊影响因子与期刊撤稿率呈负相关。【结论】 我国学者发表的医学类SCIE研究型论文因数据和图片等问题而被撤稿的概率较高,应加强我国医学领域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科技期刊”研究主题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全面梳理编辑出版类Top100高被引论文的研究重点、内容概况、引用情况等,揭示不同时期期刊人关注的热点以及期刊人普遍关注的主题,为编辑出版类选题制定、稿件遴选、核心作者人才培养、提高办刊质量等提供思路。【方法】 在中国知网上以“科技期刊”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出84028篇论文。共有106篇文章的被引频次超过50次(含50次),定义为Top100论文。统计Top100论文的研究方向、各个方向论文的被引频次、刊发期刊的情况等。【结果】 Top100论文共被引用了7622次,平均72次/篇。其中60篇发表在《编辑学报》上,33篇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共占论文总数的87.7%。论文主要分布在如下16个方向上:期刊评价和引文分析、国际化、改革与发展、审稿、网络化及网站建设、参考文献、基金资助、编辑素质和培养、新媒体、选题组稿和栏目、学术不端、数字出版、开放获取、经营模式、作者群、摘要。【结论】 以科技期刊为主题的高被引论文大多集中在与期刊发展密切相关、可操作性较强的领域,与期刊人关注的主题相关,与作者知名度、刊发期刊有关。研究结果对科技期刊建设、稿件遴选、人才培养等有较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学者被撤销论文在国际上的总体位置与严重程度。【方法】从国际网站RetractionWatch上搜集与统计撤销论文公告数的有关情况,从作者类型、国别、期刊、撤销论文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另外分析了各发文大国撤销论文数与万篇发文量的相关性及二者比值(定义为撤销发文比,RPR)。【结果】在撤销论文公告数量中,美国高居榜首,中国居第2位,各国发文数与撤销论文数相关系数达0.968(P<0.001)。各发文大国RPR均数为1.60,排在前3位的为荷兰、印度和美国,我国排第11位。从撤销论文原因看,前5位分别为图像造假、抄袭剽窃、重复发表、数据造假和结果不可重复。涉及期刊较多,知名期刊的撤销论文数比普通期刊多。【结论】因被撤销论文多为造假或错误论文,影响巨大且久远,所以期刊界必须提高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意识与能力,并与政府部门、科学共同体等一起共同构建好集防范与惩治为一体的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与体系。  相似文献   

11.
韩磊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2):158-55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趋势及学术不端类型的演变特征,探讨近年出现的新变化,为更有针对性地完善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科研诚信体系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检索撤稿观察数据库中2010—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记录,从逐年变化、前后5年变化两个角度分析撤稿趋势及学术不端类型的演变特征。【结果】10年间撤销论文数量先升高后降低,而撤稿声明发布数量自2015年起大幅增加并持续在高位波动。与前5年相比,后5年的撤销论文数量、撤稿声明发布数量、同期撤销论文数量均增加,撤稿时滞明显缩短。数据问题、方法与结果问题自2016年起已连续4年超越抄袭,成为近年最常见的两类学术不端类型。【结论】2015—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形势较2010—2014年更加严峻、预期不容乐观,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呈主流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保障论文发表中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的路径。【方法】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从作者、审稿人和编辑视角对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规范分析与理论构建。【结果】 构建科学论文发表信息安全生态体系,总结出科学论文发表中存在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内部人员信息泄密风险较大、技术进步加大安全监管难度和行业政策标准缺失4个问题,提出科学论文发表中信息安全水平的五维一体提升路径。【结论】 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是需要被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实践问题之一,是在新的外部环境、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竞争格局下的全新课题。需要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PubPeer网站有关中国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评论,为探索出版后开放同行评议提供参考。【方法】 按信息分类法归类网站评论,统计并比较针对中国、美国及英国作者论文的各类评论构成及作者对评论的反应。【结果】 网站评论均主要由质疑类、通告类和感想类构成,其中质疑类评论在3个国家中均占主导。中国被质疑论文的占比为93.9%,显著高于英美(68.0%、42.5%)(P<0.05),其中被质疑存在图片问题和涉及论文工厂的论文构成比分别为69.9%、12.6%,也高于英美。我国有20.9%的作者就质疑类评论进行回复,其中64.8%认可评论质疑内容,与英美类似;我国有7.3%的回复者就质疑类和感想类评论与读者进行交流,该比例低于英美。【结论】 PubPeer网站评论分析提示,我国被质疑的论文占比高,图片及论文工厂质疑突出;针对质疑评论,超六成的回复者认可质疑内容。鉴于实施出版后监督、反馈和促进交流的需求,我国应探索出版后开放同行评议网站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深入分析有关新冠疫情文章的撤稿情况,旨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期刊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中的253篇新冠疫情相关文章,从作者数量、国家分布、被引情况、审稿与撤稿周期等角度总结这些文章的特点,根据撤稿声明内容对撤稿原因进行归类,并讨论其中的典型案例。【结果】 排除无法打开链接的文章后,243篇文章共涉及来自55个国家的1308位作者,美国被撤回的文章数量最多;154篇文章能明确检索到在线发表和撤稿时间,平均撤稿周期为154天;86篇文章能明确检索到投稿与接收日期,平均审稿周期为83天;除了在预印本平台上发表的文章,其余214篇文章的篇均被引频次为22.19次,撤稿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不明显;超过半数的文章由于作者自身原因被撤稿。【结论】 国家、期刊和作者三方需要协同努力,把控学术文章质量。科技期刊作为分享学术成果的主要平台,需要规范撤稿流程,优化审稿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促进我国学术期刊净化学术信息提供一些帮助。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近年间被撤销的论文和相关数据,了解撤销论文的一些特征,以及了解其对于全球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意义和遏制作用。结果 撤销论文是为了降低由学术不端行为或诚实性错误引起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处理方式,被国内外出版界普遍采用。但是,现实情况与最初的设想不一样,每年被撤销的论文还在不断增长,借鉴国内外针对撤销论文产生的一些争议性的研究,试探性地提出关于撤销论文在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疑问和自己的看法,并给出自己认为有效的建议。结论 撤销论文对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有一定意义和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学期刊编辑部对医学伦理规范的知晓度,调查其如何处理违背医学伦理的论文, 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重庆市23种医学期刊编辑部对国内外主要医学伦理规范的知晓度,在审稿中主要审查的医学伦理内容,如何处理违背医学伦理的论文,已出版的论文中是否存在违背医学伦理的情况及如何处理。【结果】 重庆市医学期刊对医学伦理规范知晓度比较高,95.65%的编辑部对医学伦理审查有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审查的内容包括人体试验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100.00%)、是否获得患者知情同意(95.45%)、是否保护患者隐私(81.82%),但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审批和对临床试验注册的审查有待加强。编辑部在审稿时发现有违背医学伦理的情况时,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国内外规范。但是对于已发表的论文,如果存在违背医学伦理的情况,并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结论】 编辑部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学伦理的审查,对于出版前和出版后的医学论文存在违背医学伦理的情况,都应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流程,以促进我国的医学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撤销论文本体和撤销论文行为两个方面,定量测度撤销论文对所在期刊的影响。【方法】 在通过多个数据来源构建的撤销论文数据库中,遴选出撤销论文数量较多的99种期刊作为分析样本。基于论文被引频次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揭示单篇撤销论文对所在期刊的影响。以期刊在特定年份的撤销论文数量为解释变量,以期刊在该年后的影响力变化值为被解释变量,测量撤销论文行为对所在期刊的影响。【结果】 大多数撤销论文对所在期刊并没有造成重要的影响。半数以上的撤销论文对期刊的影响值低于所在期刊论文的平均影响值。但撤销论文对不同组别期刊的影响有所差异。撤销论文行为在总体层面对所在期刊也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单年撤销论文数量过多尤其是大规模、集中式的撤稿,会明显降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结论】 期刊可以完善内控机制,通过提高同行评审质量,过滤掉更多的有问题论文。大多数期刊不应也不必担心撤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放宽对有问题论文的处理,同时避免大规模的撤销事件出现。管理部门应为期刊质量提升尤其评审过程的完善提供支持,对有问题的期刊实施预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并结合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探讨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的撤销原因差异,为国内学者、科技期刊、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应对论文撤销和学术不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撤稿观察数据库,逐项检索统计2016—2020年国际期刊撤销中国学者论文的原因,论文发表时间、撤销时间、所属学科,撤销论文所在期刊等数据。通过WoS数据库,检索撤销论文所在期刊的JCR分区,比较分析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的撤销原因差异。【结果】 国际期刊撤销我国学者论文的原因较为复杂,学术不端行为是主要撤销原因,重复/剽窃问题最为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文章重复、数据重复、图片重复等。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在总体撤销原因及一级、二级学术不端行为分布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国际期刊撤销我国学者论文的原因呈现不同特征。建议结合相关特征,持续重视撤销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防范重复/剽窃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论文撤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