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辅助种植牙手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64排CT进行缺牙区颌骨精细扫描指导医生术前设计和术后评估。方法:利用我院放射科64排CT(GElightspeedVCT)对我科近3年20例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及术前分析设计,术后再次扫描和图像重建,分析种植术后效果。种植系统采用法国安多键(anthogyr)种植系统。结果:通过软件分析2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骨量,密度分析,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区颌骨及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及术后种植体三维空间位置。结论: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重建在磨牙区种植牙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rospeedⅡ型螺旋CT对25例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及术前分析设计,术后再次扫描和图像重建,分析种植术后效果;所有病例重建图均能清晰显示颌骨形态、质地和重要解剖结构,如颏孔、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并能精确的测量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厚度和宽度;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牙种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门诊选取18例上颌前牙美学区单个牙缺失患者,牙种植术前及术后均行64排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通过专用Dental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应用Dental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术前拟种植区颌骨的全景形态,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宽度及与鼻底的关系等,同时术后的重建图像可以显示种植体的轴向位置、深度、唇侧骨板厚度及与邻牙的空间关系等。讨论: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能够准确显示缺牙区颌骨的表面解剖形态以及与鼻腔底的毗邻关系,能准确显示骨量不足的具体情况,能精确测量出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宽度及近远中距离,并指导手术医师进行正确的植骨选择及种植体正确的植入方向,能有效地避免各种并发症,同时可以反映牙种植体在颌骨的位置、方向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评价种植手术效果。结论:在上颌前牙美学区行牙种植术时,MSCT成像技术为手术医师制订最佳牙种植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还能评价术后的种植手术效果,保证种植修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应用以修复为导向的数字化导板进行种植牙手术后,种植体在颌骨内的实际位置与软件模拟位置的误差,探讨数字化导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07—2012-06期间于诸暨市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中心进行数字化导板种植牙手术者,患者术前拍摄口腔锥形束CT(CBCT),获取DICOM格式的CT数据后制作数字化种植导板,完成种植手术后再次拍摄CBCT,获取实际种植体在颌骨内的具体三维位置。选取其中5例患者24枚种植体进行术前、术后精度比较。根据手术前后2次数据,在医学牙种植设计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比较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术前模拟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误差。结果:24枚种植体在完成种植后均获得良好的位置,在位点、深度和轴向角度的三维方向上与原设计的误差分别为(0.22±0.07)mm、(0.17±0.08)mm、(0.65±0.19)°,且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完成种植修复后通过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无种植体松动脱落,上部修复体咬合接触良好。结论:数字化口腔种植导板可以精确转移术前设计方案,可以避免损伤颌骨重要解剖结构,降低手术风险,有利于上部结构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和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外科在医学领域特别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颌骨功能性修复重建中,术前通过软件构建3D数字模型,规划截骨范围、移植骨塑形及种植体植入方案,设计并3D打印个性化手术器具导板,可在术中实现颌骨肿物的精确切除、移植骨就位及种植体的精确植入。术后精度及功能评估显示3D打印技术可达到颌骨重建同期种植体植入预期的精确度和生物力学目标,联合种植牙修复可改善患者术后的咬合及咀嚼功能。尽管如此,3D打印技术目前仍存在术前准备耗时长等缺点,进一步开发3D打印技术、优化手术方案、寻找骨替代的生物材料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3D打印技术功能性重建颌骨的流程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螺旋CT定量评价正常眶部受植区骨密度,为眶部种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 例健康成人(男30 例,女30 例)行64 排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以时钟方式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在重建影像上测量受植区下方眶骨骨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眶部受植区不同位置的骨密度值差异较大,左右侧相同位置骨密度无显著差异,骨密度值随年龄变化而改变,且在一定的年龄段骨密度值具有性别差异.结论: 利用螺旋CT可以评价眶部受植区的骨密度,CT值具有定量性、客观性,对眶部种植体植入位置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螺旋CT结合Dentascan软件和定位模板在种植牙术前颌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用压模机制作的透明树脂定位模板戴入植牙患者口内,以0.5mm层厚螺旋CT扫描颌骨。扫描的数据传至CT工作站用Dentascan软件处理后显示侧断层图、曲面断层图及三维重建图。结果:所有25例病例重建图均能清晰的显示颌骨的形态、质地和重要的解剖结构,如上领窦、颏孔、下牙槽神经管,并且能精确的测量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厚度和宽度。结论:螺旋CT结合Dentascan软件和定位模板在种植牙治疗计划的设计中起关键作用,尤其像前牙美容区域,并有利于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定位导向模板结合CT图像在牙种植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植手术模板结合CT图像在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及方向上的定位及导向作用。方法:制作透明塑料模板,在拟种植位点钻孔,填入放射显影的牙胶尖,并戴入患者口内。然后行颌骨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以了解种植体的位置和方向的准确性。结果:应用本法治疗40例部分牙缺失患者,植入86颗种植体,均达到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结论:定位导向模板结合CT图像使植入的种植体能准确达到术前的预定位置,有利于提高种植义齿修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2月一11月间26例老年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同期微创种植牙骨质疏松患者,应用CBCT影像诊断系统对上、下颌骨进行标准轴面、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建,同时进行曲面体视图,获得准确数据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牙列缺损患者术前设计、术中引导、术后回访。结果:CBCT辅助上颌窦底内提升后同期植入37枚种植体,术后未发生上颌窦炎、窦底粘膜穿孔等并发症;有2例患者种植术后1 d出现术区面部软组织肿痛,鼻腔间断性出血,考虑有局部上颌窦粘膜破裂,局部使用抗生素术后5d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后6个月二期修复前CBCT检查种植体骨结合良好,二期修复负载后6个月随访观察种植体骨边缘吸收稳定,无种植体失败。结论:CBCT可以辅助医生顺利完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上颌窦内提升手术,为老年口腔微创种植术前制定设计方法,术后检查随访提供辅助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10.
颧种植体在上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4例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患者,利用三维CT数据,借助CAD/CAM系统制作1:1大小的解剖模型,术前测量相关参数并制作精确种植模板。术中采用血管化骨肌皮瓣和骨结合牙种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利用上颌骨和颧骨的测量数据.结合定位模板共植入6枚颧种植体和7枚牙种植体,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重建上颌骨的形态和功能。结果:利用血管化骨瓣重建4例患者的上颌牙弓形态,使面中1/3得以恢复:在术前设计和术中植入6枚颧种植体和7枚常规种植体时.应用解剖学模型和外科模板,使种植体精确定位。结论:上颌骨术后缺损,可采用颧种植体重建颧上颌支柱,恢复面中1/3的形态:使用血管化骨瓣结合颧种植体,提高了上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颧上颌支柱的恢复,使he的稳定得到了保证.从而有利于美观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