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A)、总胆红素(TBIL)、重型肝炎分期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48例入院时AFP、TBIL、CHE、PA的水平,分析其与预后和肝炎分期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31.8%。治愈好转组与无效组入院时AFP、PA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重型肝炎早期患者与晚期患者入院时AFP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AFP、PA、重型肝炎分期是判断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及可靠指标,且AFP、PA的信息反应较早,更有助于进行早期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书丽  何维为 《西南军医》2010,12(3):429-430
目的探讨手术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3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提供常规的心理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的心理护理外,术前由手术室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值、心率、血压及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实验组焦虑值、心率、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术前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稳定血压和心率,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手术室心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3.
康惠忠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083-1085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重型肝炎重症指标及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SPSS及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自2004—01~2009—01收治的5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重症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着HGF、AST/ALT比值、TBil的不断增加,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随着门A及TC的不断下降患者存活率不断下降,酶胆分离现象的有无存活率分别为17.9%和53.1%,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HGF)、血清AST/ALT比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总胆固醇等是早期慢性重型肝炎重要指标。动态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可及时掌握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重型肝炎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重型肝炎I型肝肾综合征2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5例。分析重型肝炎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肝肾功能、MELD评分、尿量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该病主要发生于肝功能衰竭患者,易出现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以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以及尿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ELD评分〈30分患者中,观察组住院病死率比对照组低(25.0%vs.85.7%,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重型肝炎合并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有利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前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评估常规大肠癌手术对患者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术后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治疗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大肠癌根治术;实验组:患者常规实施大肠癌根治术,并于手术后可以进食起开始补充肠道益生菌制剂。两组均于术前,术后第一次排便,排便后5天,术后1月,4次抽静脉血检测血清CRP及TNF-α的含量,同时留取粪便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粪便SIgA含量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二次粪便SIgA含量较术后第一次并未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术后1月粪便SIgA含量较术后第一、二次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愀0.05);②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血清TNF-α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二次较术后第一次血清TNF-α含量有所降低(P〈0.05),术后第三次血清TNF-α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术后第一次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二次较第一次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三次较第二次也明显降低(P〈0.05),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④大肠癌患者手术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明显降低。②大肠癌患者术后粪便SIgA水平下降,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短期内对升高SIgA效果不明显,但长期应用可显著升高SIgA水平。③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TNF-α和CRP水平显著升高,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后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0年收治的19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种类及临床治疗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总结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特点。结果男性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9.9%)和重型比例(20.7%)显著高于女性(X^2=4.527,P〈0.05;X^2=5.481,P〈0.05);合并基础疾病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7.5%)及重型比例(18.3%)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X^2=3.951,P〈0.05;X^2=4.409,P〈0.05);合并肝病患者中,重度(31.9%)和重型比例(21.7%)显著高于无肝病患者(X^2=5.056,P〈0.05;X^2=5.681,P〈0.05);有肝病的重型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无肝病者(X^2=3.977,P〈0.05);不同药物种类中,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无显著区别(X^2=0.075,P〉0.05)。结论有肝病基础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重度及重型发生比例较高,有肝病基础者重型病死率高于无肝病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异丙酚作镇静麻醉辅助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治疗肝脏肿瘤的可行性,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7例行PRFA治疗的肝癌病人辅以异丙酚静脉麻醉,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等。以25例未用异丙酚的PRFA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组治疗中与治疗前比较,体温升高,脉搏及呼吸频率在治疗5min时最快(P〈0.01),其余时段虽有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与舒张压在治疗5min时升高,其余时段降低,无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在静注异丙酚5、25min时呈下降趋势(P〈0.01)。异丙酚组患者的疼痛、大汗及恶心/呕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异丙酚麻醉辅助PRFA,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PRFA治疗的依从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安慰吸吮对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效果及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我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足月新生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静脉穿刺按照常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观察组先进行安慰奶嘴吸吮,再行静脉穿刺,观察两组疼痛评分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后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评分(3.2+0.7)分,对照组为(3.9±0.8)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73例,成功率为91.3%,对照组63例,成功率7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安慰吸吮可缓解静脉穿刺疼痛刺激,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社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佛山市顺德大良社区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结合心理干预组(治疗组,n=38)和常规康复组(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脑卒中常规社区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社区康复基础上接受积极的心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社会功能活动问卷、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社区康复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FMA、B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总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6个月后,HAMD评分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社区康复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寒战的影响,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实验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即常规保温措施复合静脉输注液和灌洗液加温至37℃,两组均于麻醉前、麻醉后15、30、60、120min和术后记录患者肛温、寒战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硬膜外阻滞麻醉后30min)肛温升高0.5℃,之后渐降,实验组变化的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对照组低体温、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降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患者低温、寒战发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留置针穿刺与表浅静脉普通穿刺输液在婴幼儿烧烫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婴幼儿烧烫伤早期较为理想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婴幼儿烧烫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符合课题调查研究条件者共81例,均为烧烫伤后5天之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者.根据所采取的静脉输液方法分为表浅静脉留置针组(留置针组)和表浅静脉普通穿刺组(普通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程度及治疗中的局部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的穿刺部位、烧伤伤情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普通组的静脉穿刺次数明显大于留置针组,即相当留置针组的5倍之多;普通组的局部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大于留置针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烧烫伤早期采用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可延长穿刺针的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增加患儿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68例,根据NPPV治疗时间的早晚分为早期治疗组69例和延迟治疗组56例,另外43例未采用NPPV的设为对照组。治疗3 d后观察3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H、PaCO2、PaO2的变化,同时比较3组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的呼吸频率、心率、pH、PaCO2、PaO2均有所改善(P〈0.05);3组之间比较,NPPV早期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最明显,延迟治疗组次之,对照组最小(P〈0.01)。NPPV早期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短或低(P〈0.05或P〈0.01);早期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PP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纠正缺氧,改善CO2潴留,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且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缪一艇  王勇  张浩  邹诣  童凌云   《放射学实践》2012,27(6):661-664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3例,按入路血管分为肱动脉组(5例)和股动脉组(18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手术时间、X射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达到90min以及60min(P<0.05);但肱动脉组无并发症发生,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11%(P<0.05)。结论:经肱动脉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选择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无肌松药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肌松药组(Ⅰ组)及无肌松药插管维持组(Ⅱ组)各60例。Ⅰ组予维库溴铵0.08~0.1 mg/kg诱导,在患者有体动时,或每40 min静脉注射0.05 mg/kg维持肌松;Ⅱ组在复合气道充分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无肌松药维持。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比较两组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术中追加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药量。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较T0均有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3时点MAP较T0上升,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术后命令反应时间[(9.0±2.4)min vs(2.1±1.2)min]、拔管时间[(15.1±3.6)min vs(3.5±1.6)min]、离室时间[(25.5±8.2)min vs(5.6±2.7)min]比较,Ⅰ组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与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62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路径组134例(观察组),经股动脉路径组12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8%和100%、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0%和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率、穿刺点血肿、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靳元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6):970-972,976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对肝纤维化程度判定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早期预防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消化内科15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试验组研究对象,行肝脏穿刺术,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标准分为5期(S0~S4)。另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成像检查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中11项组织弥散特征量之间的差异性,并根据统计学结果,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试验组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组内比较,并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11个弹性特征量中,试验组应变均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蓝色领域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试验组患者中,随着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增高,应变均值逐渐降低,而蓝色领域百分比逐渐增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与组织应变均值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r=-0.931, P =0.000),与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913, P =0.00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技术能够间接判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肝病患者疾病的评估及早期预防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系统干预对提升32层CT冠状动脉成像成功率及图像优良率的价值。方法 188例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男性99例,女性89例;年龄34~87岁,平均(63±12)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干预组105例,采用预约检查,从心率、呼吸、扫描层厚、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提前准备。常规组83例,直接登记检查。比较2组的心率控制情况,一次扫描成功率及图像优良率。结果 〈70次/min为标准,干预前2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心率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8.095,P〈0.05),干预组一次成功率(93.3%)明显高于常规组(66.3%)(χ2=22.417,P〈0.05),干预组优良率(81.6%)亦高于常规组(45.5%)(χ2=21.416,P〈0.05)。结论系统干预能有效提高32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成功率和图像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18.
张文杰  唐世孝  王健 《西南军医》2009,11(2):188-192
目的探讨EB病毒,H.pyloficagA基因、vacA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关系。方法以病理活检确诊的胃癌病人为实验组(46例),癌前病变(包括肠化生、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等)病人对照组(43例),胃镜下取胃癌组织,采用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EBV—DNA,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阳性病人做PCR体外扩增,并用PCR法进行H.pylori cagA和vacA基因检测,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对照组2例,阳性率为4.6%(2/43);实验组10例,阳性率为21.7%(10/46)。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aGC(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和EBVnGC(EBVnegative gastric careinoma,EBVnGC)在年龄、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EBV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2)等级统计分析表明,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高中低分化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r=0.25465,P=0.0160)。(3)实验组H.pylori感染率60.9%(28/46),对照组Hpylori感染率37.2%(16/43),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各组织中H.pylofi与cagA和vac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5)H.pylori、H.pylori cagA、vacA阳性和阴性在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病理类型方面H.pylori、cagA、vacA阳性和阴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6)相关性分析表明EBV感染与H.pylori cagA呈正相关(P=0.0287,r=0.23199),与H.pylorivacA无相关性(P=0.8094,r=0.02595)。结论(1)EBV感粢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EBVaGC好发于男性。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但EBV感染与胃癌病人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2)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类型相关,但H.pylorl感染与胃癌病人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3)胃癌发生中EBV感染和cag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vacA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2年8月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8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脑血管造影术适应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对照组给予脑血管造影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紧张情绪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如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脑血管痉挛等。结果观察组紧张情绪分级中0级和1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手术进行和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敷料对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后的修复作用和安全性。方法轻至重度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并接受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的患者82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l例。试验组:激光治疗后外敷透明质酸敷料20min,共10d;对照组:不用敷料,其余处理同试验组。观察治疗后红斑、水肿、灼热等急性炎症反应情况,第10天复诊观察结痂情况,进行患者舒适度评价,第30天复诊观察色素沉着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急性炎症反应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全部痂皮脱落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激光术后自身主观感受和舒适程度评价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明质酸敷料用于点阵激光术后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