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代学者辑佚古书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学习、分析、总结他们的辑佚经验,可作为古医书辑佚的借鉴。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的辑佚古医书成果,将古医书辑佚的方法、步骤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古医籍辑佚(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清代官方辑佚之外,明、清至今,辑录或补辑古医书者不下数十家。兹以所辑医书为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除清代官方辑佚之外,明、清至今,辑录或补辑古医书者不下数十家。范以所辑医书为目简介如下。1.《神农本草经》。此书店以后渐俟,但其内容几乎全部被保存在历代本草书中。最早辑复此书的是南宋王炎,辑本名为《本草正经》,3卷,已佚。以后辑佚此书的有以下诸家:门)明代卢复辑本,名(神农本草),3卷。据(证类本草)中白字(阴文)辑录;药物编次一依(本草纲目)。此本为现在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辑本,收录于丛书(医种子)中。(2)清代过盖起辑本,名(本草经),3卷。今仅存首卷。匕)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名(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4.
三、古医籍辑佚概况(沿革及现状)南宋学者郑樵《通志·校雕略》中有一篇《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为古书辑佚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还以已佚古医书为例,提示了古医书辑佚的线索,其略云:“书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名医别录)虽亡,陶隐居已收入(本草);(李氏本草)虽亡,唐慎微已收入(证类)。……(李氏本草拾遗)、删繁本草)、(徐之才药对)、(南海药谱)、(药林)、(药论》、(药忌)之书,(证类本草)收之矣;(肘后方)、(鬼遗方)、(独行方)、(一致方)及诸古方之书,价台秘要)、(太平圣惠方)中尽收之矣。…  相似文献   

5.
辑伕是整理古代文献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有许多古籍,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天灾、战乱以及其他人为的因素而散失了。从已见于目录学著作中的医书来看,古医书的已佚情况是十分严重的。比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记的医书近九百卷,而现存世的只有《黄帝内经》十八卷。至于历代所失之医书,更是更仆难数。然这些亡佚古书的部分内容常被通过抄录,引证等方式在其它书中保存下来,正如明代《澹生堂书约》中说:“如书有著于三代而亡于汉者,然汉人之引经多据之;书有著于汉而亡于唐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中医文献的过程中,辨识伪医书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医书真伪考辨工作是古医书辨伪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包括对假托书、伪撰书的辨识,对题识中佚作者姓氏的书,以及对成书年代不确切的书进行考据。这里仅就考辨伪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后世中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无不滥觞于此,故《本经》一直被奉为药学的经典著作。然原书已佚,其内容辗转保存于历代本草著作之中。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本经》各种版本,均为后人从历代本草著作中所引用的《本经》内容而辑成的,所以称为《本经》辑本。自南宋以后,开始了有《本经》的辑佚本[’j。最早辑《本经》者为宋代的王炎(1138~1218)L‘,《本草正经》为《本经》最早的辑本,然该辑本亦散失了。现存的辑本,孙氏[‘:介绍了三类15种刊本,尚氏“’介绍了9家26种版本。这些…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代医学又称为“汉方医学”。其历史上保存与发现了大量的中医药古文献,主要可分为4类:1.古寺庙收藏的中医古文献。主要有仁和寺、真福寺、金刚寺等。2.古遗址发现的中医古文献。主要有藤原京遗址、平城京遗址、一乘谷遗址等。3.南海岛屿中的中医古文献。其一为在冲绳岛发现的古中医文献,主要是与世永家的中医古书、上江洲家的中医古书、吉滨家的中医古书、喜友名盛芳家的中医古书;其二为琉球学者撰写的医书《质问本草》。4.其他的中医古文献。主要指日本公私文库、大学图书馆与某些医家收藏的古卷子类中医文献。  相似文献   

9.
为“十八反”平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十八反”平反朱良春述(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南通226001)何绍奇整理2(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开发区北京100093)药有相反,其说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序例》(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所辑出者)。五代时韩保升《蜀本草》指出:“相反者十八种”,...  相似文献   

10.
马继兴研究员著成《中医文献学》一书,现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问世。是书对中医文献研究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共列四篇,对中医文献之古医籍目录学、中医文献史、古医籍版本学、中医文献研究之方法学等均有论述,共有八十余万字,列表一百二十余幅,影印原图三十余幅,示意及仿作图十余幅,可以算是图文并茂。第一篇中医文献范畴论,详论中医文献在历代图书分类上的地位,医学类的医学书目、已佚的古医书、中医文献的类别、非医书中的医学资料等。特别对古代目录未收的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11.
古医书数量不如经史多,同样为收藏家和考据学家所重,明版及明以前所刻,流传至今者,为数不多,历经沧桑,焚毁者不在少数,劫后幸存的宋版书已寥若晨星,就连明本校刻之精者也是凤毛嶙角。象蜚声杏坛的《注解伤寒论》,宋刊本早佚,元刻仅存一部(藏北大图书馆)。明嘉靖本只两部而已。一部涵芬楼藏,后归北京图书馆,一部藏白求恩医大图书馆。涵芬楼本为汪济川校,郑佐序;医大本乃汪通值校,汪济川序。现将医大本介绍如下,以求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12.
医书《大方》为宋、金时期作品,《永乐大典》载其著者为袁当时。此书亡佚已久,近世医者少有所闻,但此书内容被我国古代国宝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可见在当时其医学价值是被肯定的。现将所辑得的《大方》条文作了详细的考证,并对此书著者情况、成书年代和亡佚条文加以探究,希望可以将这部鲜为人知的古医书重新展现给读者,并为文献研究、临证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由官方组织修订的大型本草著作,其内容丰富,对后世本草著作影响深远,历代本草著作多收录其条文。其原书自宋以来已亡佚,历代亦未见其完整辑本传世,但原文散见于后世本草著作之中,敦煌出土文献中幸得残本,为成功辑佚该书提供了可靠的素材。今对尚志钧先生辑本唐·《新修本草》进行剖析,以期能初步探究尚辑本的学术成就,为本草辑佚学术研究以及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参加日本文部省学术情报中心召开的“和汉韩医籍国际联合目录实施可行性调查”第二次报告会的角度,对于这个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书目资源的调查、日韩两国图书馆藏书概况的调查、中日韩三国古医书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研究、日韩两国建立古医书的电子计算机文献数据库的调查等方面作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一宰相家门下,有一医生,夸称他儿子非常通晓古代事物,并说:“我儿不把读韩、柳、欧、苏的书看在眼里,每日专看秦、汉时古书。”宰相说道:“你儿既看古书,那秦汉以前,还有一医书更  相似文献   

16.
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历时千数百年,通过引入、保存了中国大量医学文献,其中包括中国佚书以及日本抄本与研究稿本等珍贵文献。如早期编辑的《医心方》《万安方》等稿本著作,收载了大量中国唐宋时期的医书内容,为研究中国古典医籍保留了重要文献;另有《明堂经》等中国散佚医书抄本,其后传回中国刊行,弥补了相关文献的缺失。江户中后期汉方医学者热心研究中国古典医籍,其中考证派学者森立之撰述数部百万字巨帙,皆以稿本留存,故以其系列著作《攷注》为例,探讨江户时期稿本医书的传存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所谓《本经》缺佚药,即《证类本草》白字以外的《本经》药物。这些药物,原属《本经》,由于传抄舛错,误作墨书,混入《别录》文中,对此类药物加以甄识,恢复其《本经》药身份,将使《本经》辑本更加完善。一《本经》名家辑本增补缺佚药的情况《本经》缺佚药物问题,为历代辑复者所重视,下面分别讨论各家辑本增补《本经》缺佚药的基本情况。 1.孙星衍辑本(附黄奭辑本) 孙本增补了升麻、粟米、黍米三物。升麻在上品,孙注:“旧作黑字,据吴普有云,神农甘,则《本经》当有此,今增入。”粟米、黍米均在中品,孙氏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益新 《山西中医》2005,21(3):56-57
卫泛为后汉时医家,山西河东人,张仲景弟子。曾著有《小儿颅囟方》、《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等书,已佚。历代文献记载其名有多种,经考定当为卫泛。其著述除已佚者外,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冀方》中尚收录有卫氏关于食疗养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古佚经方“阴旦汤、阳旦汤”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敦煌出土的古医书卷子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发现了不少久已失传的古代“经方”,其中就包括阴、阳旦汤。在《辅行诀》未发现之前,认为阴阳旦汤有三个,即阳旦汤、阴旦汤、正阳旦汤,但方药已佚,《辅行诀》出土之后,发现阴、阳旦汤共有5个,即小阳旦汤、小阴旦汤,大阳旦汤、大阴旦汤、正阳旦汤,方、药、证俱全。  相似文献   

20.
中医事业的发展,把对古代医籍的学习、整理、和研究,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广大中医工作者迫切要求迅速提高阅读古代医书的能力。我愿从最切实际的几个方面择要地谈几点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文选”的选择所谓“医古文”,只不过是中医院校对“古汉语”的传统称谓。它是为学中医的人们掌握阅读古医书的方法,提高阅读古医书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工具课。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须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