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贻贝粘蛋白治疗烧伤后创面愈合期和瘢痕增生期瘙痒的疗效。方法将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烧伤后创面愈合期或瘢痕增生期有瘙痒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分别使用贻贝粘蛋白和0.9%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止痒效果及治疗后的瘙痒缓解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缓解程度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瘙痒平均评分由治疗前(9.3±0.5)分下降至治疗后(1.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对照组瘙痒平均评分由治疗前(9.2±0.6)分下降至治疗后(8.1±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试验组的止痒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试验组平均止痒起效时间(12.0±1.3)min,对照组只有5例患者部分缓解,平均止痒起效时间(30±2.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1,P<0.05);试验组平均止痒持续时间(36±3.6)h,对照组平均止痒持续时间(0.5±0.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贻贝粘蛋白治疗烧伤后瘙痒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休克期磨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烧伤科收治的深Ⅱ度烧伤小儿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随机磨痂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磨痂组于伤后48 h内在全身麻醉下实施磨痂手术。对照组创面予磺胺嘧啶银外涂包扎,隔日换药。利用100 MHz高分辨率B型超声观察磨痂后患儿创面血运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残余创面植皮率,以温哥华烧伤瘢痕评定量表作为标准评估瘢痕增生情况,相关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磨痂组创面血流信号显著增强。磨痂组创面愈合时间(15.4±3.5)d短于对照组(21.6±4.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35,P0.05)。两组换药次数比较,磨痂组术后换药次数[(5.6±2.2)次]少于对照组[(10.5±3.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5,P0.05)。两组残余创面植皮率比较,磨痂组(15%)低于对照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3,P0.05)。磨痂组温哥华烧伤瘢痕评分[(5.0±1.6)分]低于对照组[(9.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5,P0.05)。结论休克期磨痂能明显改善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血运,促进创面愈合,显著降低患儿再植皮手术发生率,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瘢痕增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接受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2年的社区综合性康复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①两组间比较,治疗1年末,HAMD总分的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6,P<0.05),2年末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875,P<0.01);②两组间比较,治疗1年末,CG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3,P<0.05),2年末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309,P<0.01);③两组间比较,治疗2年末GQOLI-74中总分,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886,4.406,6.310,5.797;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控制症状的同时给予社区综合性康复治疗更有利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钉板系统与常规螺钉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对促进患者快速临床康复的意义。方法选择新鲜踝部骨折患者共8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3.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3.5岁。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1岁。由同一组手术和护理团队完成,对照组患者接受螺钉和接骨板内固定,观察组则应用钉板系统。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根据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术后1 d、3 d和7 d的疼痛程度,早期完全负重下地锻炼时间。常规术后随访,比较1个月和3个月踝关节功能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5.6±9.5)min vs(65.3±12.4)min,4.7%vs 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26,P=0.000<0.01;χ^2=4.074,P=0.044<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7.5)mL vs(59.8±9.3)mL;t=0.532,P=0.426>0.05]。观察组术后1 d、3 d和7 d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562、3.754、3.895,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缩短[(2.6±0.4)d vs(4.4±0.6)d;t=4.523,P<0.05]。随访两组1个月和3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个月,(82.3±9.6)分vs(80.8±7.6)分,83.7%vs 79.1%;3个月,(91.3±8.5)分vs(90.7±9.3)分,93.0%vs 90.7%;4.7%vs 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板系统与常规螺钉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钉板系统可促进早期快速临床康复,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系统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CS)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经影像学确诊的CS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57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62.17岁。随机分为接受系统性康复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的联合组。联合组62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2.04岁。对照组6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83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价认知功能变化、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并记录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前,两组NDS、MBI、LOTCA、FMA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NDS评分均显著降低[联合组治疗前后(26.72±7.13)分vs(11.53±3.34)分,对照组治疗前后(26.29±7.08)分vs(19.07±6.11)分](P 0.05),MBI[联合组治疗前后(30.65±8.82)分vs(63.85±9.21)分,对照组治疗前后(31.04±8.86)分vs(47.36±8.93)分]、LOTCA[联合组治疗前后(46.15±8.57)分vs(69.40±9.33)分,对照组治疗前后(46.48±8.60)分vs(60.53±8.95)分]、FMA[联合组治疗前后(21.10±5.34)分vs(56.18±10.3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21.69±5.38)分vs(44.73±8.25)分]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NDS、MBI、LOTCA、FMA评分变化幅度更大(P 0.05)。治疗后,两组脉搏波速(W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最小血流量(Qmin)、动态阻抗(DR)均显著升高(P 0.05),脑血管外周阻力(R)、临界压力(CP)均显著降低(P 0.05),且联合组上述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系统性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CS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提高ADL和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用皮肤减张闭合器在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患者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12)和常规治疗组(n=12)。2组患者均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根据感染创面的位置、血供及感染程度等因素,选择血运丰富的组织瓣进行修复。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关闭切口时应用医用皮肤减张闭合器,常规治疗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缝合。比较2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拆线时间及瘢痕宽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VSS、VAS评分分别为(4.46±0.63)、(2.01±0.40)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6.20±1.19)、(3.59±0.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77、7.953,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拆线时间为(6.50±1.09) d,短于常规治疗组[(13.89±3.2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0,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瘢痕宽度为(5.72±1.12) mm,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15.33±3.1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2,P0.05)。本研究24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良好,常规治疗组3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局部皮肤红肿、渗出,经换药后缓解,并发症发生率25.00%;联合治疗组1例患者于术后3 d换药时发现局部皮肤发白,血运较差,后经调节闭合器的缝合力,减小负压装置压力后缓解,并发症发生率8.33%,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0,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价优良率83.3%,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结论在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手术治疗中早期应用医用减张闭合器,可减轻术后切口瘢痕,术后外观良好,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对不同病情和感染程度的糖尿病足患者,脾多肽治疗前后,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创面转归的影响。方法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解放军海军四一三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8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Wagner分级2~3级划分为感染,4~5级为坏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感染对照组(n=21)、感染治疗组(n=21),坏疽对照组(n=18)和坏疽治疗组(n=18),感染对照组与坏疽对照组依照指南原则给予常规治疗,感染治疗组与坏疽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自入院后第2天起接受为期14 d的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4天血糖控制情况、免疫功能情况、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全身性感染发生率、药物安全性评估结果;观察比较创面转归及预后,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经过治疗,4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都能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感染治疗组、坏疽治疗组平均胰岛素日用量分别低于感染对照组、坏疽对照组;感染治疗组、坏疽治疗组患者的CD3增加值、CD4增加值、CD4/CD8、Ig A增加值、Ig G增加值均分别高于感染对照组、坏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治疗组、坏疽治疗组患者的全身性感染发生率、治疗时间均分别低于感染对照组、坏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坏疽治疗组的手术率、重复截肢率指标低于坏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感染治疗组的平均胰岛素日用量(40.12±9.65)IU低于坏疽治疗组(51.67±10.85)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31);感染治疗组的CD4的增加水平(7.16±1.13)%高于坏疽治疗组(6.49±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37);感染治疗组的Ig G的增加水平(2.96±0.09)mg/m L高于坏疽治疗组(1.60±0.17)m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07)。结论脾多肽能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并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早期使用脾多肽,可能会改善糖尿病足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过程中,肥大细胞表达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笔者单位收治的四肢深Ⅱ度以上烧伤创面愈合后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压力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压力治疗组为烧伤患者制备合适的压力衣,对照组为未使用使压力及其他抗瘢痕治疗的患者。于观察期3个月、6个月进行观察与取材。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评估瘢痕患者压力治疗效果,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压力治疗组与对照组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表达差异,再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两组瘢痕中组胺含量,并以Western-blotting检测两组瘢痕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3、6个月时压力治疗组温哥华评分总分分别为(6.21±0.29)分和(6.33±0.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评分(10.76±0.42)分和(12.69±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随压力治疗时间,瘢痕中类胰蛋白酶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较少出现脱颗粒现象,3个月、6个月时压力治疗组巨噬细胞数量分别为(13.54±1.67)个/视野和(8.92±1.37)个/视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3个月、6个月时组胺含量在压力治疗组分别是(188.65±8.98)ng/g和(204.68±9.34)ng/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经过压力治疗3个月、6个月时α-SMA/β-Actin的相对表达量相对稳定,分别为1.64±0.15和1.66±0.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压力治疗能够减少瘢痕中肥大细胞数量并稳定肥大细胞完整性,能够减少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的现象,可有效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规范三级康复治疗配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患者负性情绪、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30例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并配合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规范三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86.15%(5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7,-2.739;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ADL评分及WHO QOL-BRE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9,6.354,2.313,2.360,2.796,2.568,2.391;P0.05)。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配合心理干预对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脑卒中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交错结合自体中厚皮移植在关节部位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烧烫伤致关节部位瘢痕挛缩患者80例,根据登记号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在行瘢痕松解后行创面修复。观察组患者测量关节部位形成创面的间距,沿两侧正常皮肤相反方向对应设计三角形皮瓣,剥离皮瓣后旋转90°,2个皮瓣交错对合,完整覆盖关节部位,皮瓣剥离后形成的上下2个创面,于背部或大腿外侧取自体中厚皮移植覆盖。对照组创面按照传统治疗方法,直接于背部或大腿外侧取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覆盖。门诊或网络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计算2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2组术后抗瘢痕治疗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70.0%),有效11例(27.5%),无效1例(2.5%);对照组治愈20例(50.0%),有效14例(35.0%),无效6例(1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瘢痕治疗时间(41.93±8.16) d,低于对照组[(64.17±11.35) d],患者满意度评分(91.34±13.75)分高于对照组[(79.33±9.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42、11.102,P0.05)。结论局部皮瓣交错结合分区中厚植皮为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的修复提供了一种较佳选择,术后术区外形好,瘢痕挛缩轻,预后功能好,可作为传统关节部位瘢痕松解后自体中厚植皮治疗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药物与心理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药物与心理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CO_2、PaO_2、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PaCO_2为(70.2±8.9)mmHg,对照组(69.5±8.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4,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O_2为(33.5±4.7)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9.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3,P0.05);治疗前观察组PaO_2、6MWD分别为(50.1±2.3)mmHg、(241.4±11.2)m,对照组为(50.6±2.7)mmHg、(243.5±10.8)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1.001,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6MWD分别为(80.6±7.6)mmHg、(325.4±12.3)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9.2)mmHg、(297.3±16.8)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4,10.008,P0.05);治疗前观察组SDS分数、SAS分数分别为(59.3±3.9)分、(55.2±3.6)分,对照组为(58.9±4.3)分、(56.2±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1,1.236,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分数、SAS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81,32.656,P0.05)。结论:舒利迭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呼吸功能,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研究组)、单用西酞普兰(对照组)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治疗PSD均有效,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4,P>0.05),研究组显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显著性(χ2=4.44,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6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34,P<0.05),研究组HAMD分数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26,P<0.05);两组在治疗6周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研究组在治疗6周末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2.22,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2,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常规康复措施的基础上配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昆山市康复医院收治的5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n=30)和激光组(n=29)。康复组和激光组的瘢痕常规治疗包括外用硅酮制剂、压力治疗、瘢痕按摩治疗、超声波治疗等;康复组和激光组均进行烧伤后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治疗、肌力训练、有氧训练等)、作业治疗(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手功能训练、文娱活动等)、物理因子治疗(气压治疗、创面的红蓝光治疗等)、心理康复、矫形器治疗、水疗等。激光组患者在给予瘢痕常规治疗及烧伤后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每2个月1次。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入组后第12个月时)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2组患者瘢痕情况进行评估;治疗前、首次激光治疗后即刻、首次激光治疗后1 d、首次激光治疗后14 d、治疗后(入组后第12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瘢痕紧缩感程度进行评分;治疗后(入组后第12个月时)使用VAS评分评价患者对瘢痕疗效的满意度分级,并计算满意率;记录患者12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对数据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77,P>0.05);治疗后(入组后第12个月时),激光组、康复组患者VSS评分[10.00(9.00,10.00)、12.00(10.75,13.00)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95、-4.852,P值均小于0.05),且激光组患者VSS评分显著低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14,P<0.05)。(2)治疗前,2组患者瘢痕紧缩感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20,P>0.05);在首次激光治疗后即刻、首次激光治疗后1 d、首次激光治疗后14 d、治疗后(入组后第12个月时),激光组患者瘢痕紧缩感程度VAS评分[2(1,3)、3(3,4)、6(6,7)、7(6,7)分]均较治疗前VAS评分[10(10,10)分]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36、-4.788、-4.760、-4.767,P值均小于0.05),康复组患者首次激光治疗后即刻、首次激光治疗后1 d、首次激光治疗后14 d、治疗后(入组后第12个月时)瘢痕紧缩感程度VAS评分[8(8,10)、9(9,10)、8(8,9)、8(8,9)分]均较治疗前VAS评分[10(9,10)分]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035、-2.828、-2.449、-5.002,P值均小于0.05);在首次激光治疗后即刻、首次激光治疗后1 d、首次激光治疗后14 d、治疗后(入组后第12个月时),激光组患者紧缩感程度VAS评分均低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651、-6.732、-4.953、-6.029,P值均小于0.05)。(3)治疗后(入组后第12个月时)激光组患者满意度分级频数分布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4,P=0.027);激光组患者满意率(58.62%)高于对照组(36.67%),激光组患者较满意例数/非满意例数(17/12)与康复组(11/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6,P=0.002)。(4)激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3/29),康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0.447)。 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康复措施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康复措施进行治疗,且患者的瘢痕紧缩感改善更显著、疗效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在面部外伤患者Ⅰ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面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外科清创缝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Ⅰ期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9.88±2.52)d,明显短于对照组(12.24±1.86)d(P0.05);观察组患者拆线时间为(5.56±0.54)d,明显短于对照组(6.47±1.23)d(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间为(12.58±2.66)d,明显少于对照组(14.58±3.15)d(P0.05);观察组患者的瘢痕增生率为(2/40)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0)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外科缝合技术Ⅰ期修复能够有效提高面部外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愈合时间和瘢痕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是否可以改善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状态。方法 145例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或普通聚会。结果两组在研究完成后,干预组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和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989,-2.168;P<0.05);干预组SES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4,P<0.01);干预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17,P<0.01),SES在治疗后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06,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提高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我与经验的和谐水平,改善刻板性;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对缝合后痂皮伤口拆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三医院门诊换药室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缝合伤口有痂皮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酒精消毒缝合伤口痂皮后,纱布包扎,试验组改用水胶体敷料(安普贴)包扎,两组均在缝合后第14天拆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愈合时间、拆线疼痛、拆线用时4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6.09±1.91)d少于对照组(4.42±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8,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0.34±0.51)分低于对照组(1.85±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87,P0.05);试验组拆线用时(2.22±0.92)分钟少于对照组(5.54±1.71)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4,P0.05);两组患者发生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6,P0.05)。结论胶体敷料可解决干燥痂皮引起的伤口愈合缓慢、拆线出血、疼痛等问题,减少医护人员的拆线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类人胶原蛋白瘢痕修复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沈阳积水潭医院收治的7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采取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外涂类人胶原蛋白瘢痕修复凝胶治疗,将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40 mg)注入患者瘢痕组织内,直至瘢痕呈膨隆状态、瘢痕表皮微白,每4周注射1次;每次注射后第2天开始,取适量类人胶原蛋白瘢痕修复凝胶(1~2 mg)均匀涂抹于瘢痕表面,2次/d,待瘢痕组织缩小、变平后,停用复方倍他米松,仅外用类人胶原蛋白瘢痕修复凝胶,注射3~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方法及剂量同实验组。每4周注射1次,待瘢痕组织缩小、变平后停止治疗,注射3~4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瘢痕变平及颜色接近正常皮肤时间,治疗后16周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定,门诊随访半年,记录患者瘢痕复发情况。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中出现皮肤萎缩1例、毛囊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皮肤萎缩1例,毛囊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实验组瘢痕变平时间为(4.50±2.80)周,瘢痕颜色接近正常皮肤的时间为(7.5±2.7)周,对照组瘢痕变平时间为(6.23±2.80)周,瘢痕颜色接近正常皮肤的时间为(14.5±4.7)周,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12、12.532,P0.05)。治疗后16周,实验组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随访半年,实验组瘢痕复发率为3.0%(1/33),对照组为11.8%(4/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8,P0.05)。结论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类人胶原蛋白瘢痕修复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具有复发率低、瘢痕变平时间及颜色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睡眠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眼科收治的122例POAG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12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得分。结果:观察组的PSQI得分为(7.44±0.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0.29)分(t=76.830,P0.001);观察组的SAS得分为(45.67±9.8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51±9.20)分(t=8.313,P0.001);观察组的SDS得分为(49.07±12.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33±13.09)分(t=5.379,P0.001);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失眠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催眠药物使用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呈正相关(r=0.522,P=0.000),失眠和焦虑呈正相关(r=0.244,P=0.008),抑郁和失眠无相关性。结论:POAG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治疗POAG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疗效。 方法选取赤峰市医院骨关节科2018年1月至11月收治的KOA患者2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加速康复组(n=108),遵循围手术期应用ERAS理念,严格执行加速康复程序;对照组(n=112),沿袭传统手术管理模式。制定相同的出院标准,比较2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术后输血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口渴、饥饿发生率,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术后2周的满意度评分,术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术后12、24、48 h,加速康复组术后早期疼痛NRS评分分别为(2.13±1.21)、(2.42±1.11)、(2.83±1.18)分,低于对照组[(3.24±1.45)、(3.35±1.23)、(3.78±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98、3.7689、3.7088,P=0.0002、0.0003、0.0004);加速康复组术后输血率6.5%(7/108),低于对照组[27.7%(3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87,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4.8%(16/108),低于对照组[38.4%(4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41,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口渴、饥饿发生率为12.0%(13/108),低于对照组[41.1%(4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163,P<0.05);加速康复组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平均为(2.9±1.3) d,少于对照组[(5.7±1.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01,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2周的满意度评分为(9.8±1.2)分,高于对照组[(8.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42,P<0.05);加速康复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88.2±13.2)、(87.7±16.6)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85,P=0.8744);加速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3/108),低于对照组[9.8%(10/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79,P=0.0324)。 结论采用人工TKA结合ERAS理念治疗KOA,可以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在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应用及对其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患儿家属以家庭为中心干预后心理问题发生率、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67%(χ~2=8.53,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总分为(15.08±2.2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6±2.67)分(t=2.79,P0.05);观察组按时服药、体育锻炼、饮食调理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59±0.41)分、(3.26±0.52)分和(3.21±0.4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8±0.43)分、(2.94±0.56)分和(2.92±0.44)分(t=2.86,2.29,2.44;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χ~2=4.32,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可有效提高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家属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