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产钳及胎头吸引器助产是产科最常用的助产手术。但采用CT,X线检查观察助产术后新生儿颅内外损伤的报道甚少。本文收集了30例经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术后的新生儿脑CT,X线检查资料,探讨产钳、胎吸术后新生儿颅内外CT,X线表现,再评正确使用助产手术,以减少围产儿并发症。1 临床资料笔者自1996年3月~1997年3月经产钳、胎吸术共90例中无选择性的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h内做头颅CT,X线检查30例(产钳5例,胎吸术25例)。检查前新生儿均无异常临床表现。2 结  果2.1 产钳、胎吸术助产的情况:我院胎吸术使用硅胶吸引器,负压控制在53.32kPa,…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与分析产钳助产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9个年度157例使用产钳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经阴道分娩,其中部分发生一定程度的产妇或新生儿并发症,但无严重不良后果。结论产钳助产术有一定风险,如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并使用得当,可降低风险;作为一种应急处理方式,产科医生应该熟练掌握产钳助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产钳助产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与分析产钳助产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9个年度157例使用产钳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经阴道分娩,其中部分发生一定程度的产妇或新生儿并发症,但无严重不良后果。结论产钳助产术有一定风险,如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并使用得当,可降低风险;作为一种应急处理方式,产科医生应该熟练掌握产钳助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2006年11月,本院对73例孕足月产妇成功实施产钳助产,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初产妇51例,经产妇22例;年龄21~37岁;孕周39^+1~41^+3周。中位产钳7例,其中胎方位异常3例,胎儿窘迫4例;低位产钳66例,其中胎儿宫内窘迫38例,宫缩乏力21例,胎方位异常11例。第二产程延长3例(可同时合并上述1~2种因素),智力低下1例。  相似文献   

5.
头位阴道助产1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钳术助产和胎头吸引术助产的优劣。方法对产钳术57例,胎头吸引术61例的手术成功率、母儿损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产钳术成功率优于胎吸术(P0.05),2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钳术母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胎吸术(P0.05)。结论产钳术成功率高,但对母体损伤率较高,胎吸术对母体损伤率较低,但成功率较低,两者各具优点,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6.
头位阴道助产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作中 ,并取得了很多经验 ,在降低剖宫产率 ,变难产为顺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 。笔者对 133例中低位产钳术和 2 16例胎头吸引术进行了临床分析 ,以期为正确使用这两种助产技术 ,减少母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共行中低位产钳术 133例 ,胎头吸引术 2 16例 (包括胎吸失败 17例 ,改产钳助产 16例成功 ,1例失败最后以剖宫产分娩 )。孕妇年龄 2 0~ 35岁 ,平均 2 4 .6岁 ;孕周 37~4 2周 ,平均 39.4周 ;分娩后的新生儿体质量最低2 10 0 g,最高 4 30 0 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在第二产程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第二产程异常时,观察组41例采取产钳助产,对照组41例采取剖宫产,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对于从决策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观察组为(14.2±5.6)分钟,短于对照组(33.8±12.3)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软产道裂伤、产褥感染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异常情况下,采取产钳助产效果显著优于剖宫产;产钳助产无论对产妇还是新生儿,影响均要小,能够为母婴双方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产钳术是帮助胎儿从阴道分娩的助产手术,通过牵拉地头以解决头位难产[1]:。我院自1990年10月~1996年10月用产钳术创产4G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初产妇401例,经产妇F例,年龄20~37岁,其中25~30岁者374例,孕周37~42孕周者398例,42孕周以上者18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4000g者358例,2500g以下者36例,4000g以上者22例。胎儿宫内窘迫者213例(51.3%),第二产程延长者1F例(27.64%),重度妊高征者72例(17.31%),妊娠合并内科病者G例(3.85%)。本组病例中,低中位产钳75例,低位产钳341例,均按中低值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除社会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产科医生担心阴道助产造成母婴创伤或更严重后果而导致医疗纠纷。通过分析我院2a来68例产钳指征及母婴并发症愈后等情况,提示阴道助产的可行性,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月-2006年11月,本院对73例孕足月产妇成功实施产钳助产,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初产妇51例,经产妇22例;年龄21~37岁;孕周39 1~41 3周.中位产钳7例,其中胎方位异常3例,胎儿窘迫4例;低位产钳66例,其中胎儿宫内窘迫38例,宫缩乏力21例,胎方位异常11例.第二产程延长3例(可同时合并上述1~2种因素),智力低下1例.  相似文献   

11.
导乐分娩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的需要,我院于2003年2月开展了“导乐分娩”模式,即产妇进人产程后由1名导乐助产士负责其全产程的身心整体护理工作,同时邀请1位具有支持性的家属参与陪护,此方法提高了助产护理工作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2003年2月~10月,我院共有319例孕妇选择导乐分娩,其中正常分娩282例占88.40%,剖宫产19例占5.95%,产钳助产14例占4.39%,胎吸助产4例占1.25%。结果新生儿窒息3例占0.94%,产后出血2例占0.63%,产妇满意度为99.64%。  相似文献   

12.
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笔者收治小儿先天性斜颈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4~12月。临床表现为小儿头偏向一侧.两侧面颊不对称.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可触及梭形如橄榄大肿块.质地较硬.随肌肉移动。16例中产钳助产9例,剖腹产3例,无明显原因4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 199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17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经阴道试产 112例 ,其中自然分娩 6 1例 ,产钳助产 8例 ,胎吸助产 5例 ,先兆子宫破裂 3例 ,阴道试产总成功率 6 6 %。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可以经阴道试产 ,且试产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低位产钳术2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钳助产术的应用指征及对母儿健康的影响,探讨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近4 a产钳助产术20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产钳术临床应用主要指征是胎儿宫内窘迫(119例,占58.05%);其次是宫缩乏力和持续性枕后位,分别有31例(15.12%)、36例(17.56%)。胎儿窘迫时产钳术解决的主要急症,有41例(34.45%)第二产程30 min4、4例(36.97%)第二产程在30~60min。第二产程1 h的阴道产钳术中以胎儿窘迫为指征助产比例(70.83%)显著高于第二产程≥1 h产钳术中的比例(40.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后出血量平均351.71 mL;阴道轻度裂伤12例,发生率5.85%;宫颈裂伤16例,发生率7.80%;新生儿窒息9例(轻度6例,重度3例),发生率4.39%;羊水Ⅲ度63例;巨大儿14例(发生率6.83%)。无严重母婴并发症。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术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紧急情况下使用更为简便迅速。正确合理使用低位产钳术对母婴影响较小,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意义,是安全有效的阴道助产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刘慧艳 《中医临床研究》2010,2(21):117-117,119
目的:探讨减轻产妇焦虑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人,分成实验姐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减轻焦虑能最大限度地使产妇发挥主现能动性,消除不良情绪,提高顺产率。  相似文献   

16.
低位产钳助产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潇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12-13
目的:探讨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新生儿与母体的影响,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低位产钳助产术。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低位产钳助产术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并与同期胎头吸引器助产25例进行比较(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面部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发生母体并发症10例,发生率19.2%,其中阴道壁裂伤6例,宫颈裂伤3例,会阴Ⅲ度裂伤1例。对照组发生母体并发症17例,发生率32.7%,其中阴道壁裂伤8例,官颈裂伤4例,会阴Ⅲ度裂伤3例,尿潴留1例,产后出血1例。观察组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是安全、方便、可行的,能在抢救母婴生命,并对降低削宫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该次实验将对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该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12月在该院就诊的140名产妇,以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观察组为产钳助产,并通过专业的训练对其盆底肌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均有所改善,且满意度较好。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在尿失禁的对比上,两组患者均有所好转,2~4度患者比例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加强盆底肌康复治疗有利于增强盆底肌功能,能够防止会阴撕裂等问题,并有助于提高产钳助产的顺产率和产妇依从率。与此同时,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产妇恢复情况上无显著差异,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316例脐带绕颈与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产程延长或停滞共142例,发生率为44.9%;手术产共186例,包括剖宫产144例,胎头吸引器助娩34例,产钳助产8例,手术产率58.9%。并就产程异常的原因、监护、手术指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报道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农村妇女产后出血102例,其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占0.39%,其二是由于胎盘滞留所致的产后出血占16.67%,其次是由于产钳助产或滥用宫缩素所致的软产道损伤出血占1.96%。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率较高,所以应引起妇产科工作者的重视,积极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钳助产牵引不慎导致新生儿扭伤,特别是颅内出血、重度窒息,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反射异常、惊厥等)直接危及新生儿生命。我院于1992年2月~1997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30例,现将治疗体会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中,男21例,女9例。股龄:wt37周5例,37~42周19例,>42周6例。体质量:n25OO6例,2500~4O00915例,>4000g9例。分娩情况:顺产15例,臀位产5例,急产3例,产钳及胎头吸引3例,胎膜早破2例,产妇有妊高症2例。入院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