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3例以全身性瘙痒为主诉的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患者均为50岁左右的女性,均以全身性瘙痒为主诉,均经内科治疗后瘙痒症也随之减轻。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瘙痒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瘙痒症一般无原发皮疹,可见抓痕、血痂和皮肤肥厚等继发性损害,瘙痒以躯干和下肢为主,最初瘙痒可局限于一处,逐渐扩展可至全身,瘙痒常呈阵发性,尤以夜间为主。  相似文献   

3.
老年瘙痒症     
仅有瘙痒而无皮疹,称为瘙痒症;因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萎缩及各种不良刺激引起的瘙痒则称为老年瘙痒症,瘙痒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治疗部分有效。为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瘙痒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长期全身性瘙痒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诸如某些内脏器官疾病、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等均可发生瘙痒。然而在文献上有关全身性癌痒症,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先驱症状,报告并不一致,据统计为3~47%。作者报告125例全身性瘙痒症患者,均有持久的全身性,对称性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的皮肤病。女性81例,男性44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6.3±18.4及  相似文献   

5.
静滴西咪替丁治疗全身性皮肤瘙痒症 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7年8月~1999年9月采用西咪替丁(cimetidine,CMD)静滴治疗多种原因所致全身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共43例,效果甚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身性皮肤瘙痒症患者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2~65岁;病程1个月~3年;其中老年性瘙痒症17例,冬季瘙痒症9例,夏季瘙痒症6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瘙痒6例,迪银片所致瘙痒5例。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并见表皮剥脱、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所有患者均曾服用多种抗组胺药及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并曾用中药(31例)、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13例)等治疗。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无严…  相似文献   

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抑制剂,如易普利姆玛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nivolumab、派姆单抗和atezolizumab.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应用的逐渐增加,免疫疗法相关不良反应已引起重视,其中最常见是皮肤并发症,主要包括以斑丘疹为代表的皮疹以及瘙痒症等疾病.临床上,对不同皮肤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对常出现的以斑丘疹为代表的皮疹、瘙痒症等皮肤并发症应根据皮损的严重程度和临床分级进行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2岁8个月,全身皮疹伴疼痛 1个月。入院前1个月,患儿无明显诱因于腹部出现数个花生至钱币大小的类圆形红斑,部分有鳞屑,数天后皮疹逐渐累及躯干其他部位、四肢及头部,以躯干、四肢近端较明显。皮疹形态多样,表现为丘疹、环形斑块、丘疱疹,多数环形斑块周围有领圈状脱屑,部分皮疹表面糜烂坏死结痂,伴疼痛……  相似文献   

8.
要点补骨脂素内服后,再加长波紫外线照射,简称为PUVA疗法(Psoralen与UV-A的简写)。目前对寻常性银屑病的研究,包括:①治疗指征,②治疗效果,③组织所见,④电镜所见。我院采用了国产UV-A照射,治疗对象为16名全身性银屑病,均住院治疗,经过5个月至1年6个月的观察,认为PUVA疗法比抗癌剂及芥子气外用疗法的效果明显、皮疹可以早期消失、缓解期均比其它疗法要长。皮疹的改善为:①减脱屑少,  相似文献   

9.
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瘙痒是多种皮肤病的自觉症状,临床上将只有瘙痒及瘙痒所致的继发性损害,而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病,称为瘙痒症,属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一般分为全身性(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与多种疾病或皮肤衰老有关,发病随年龄、季节变化而不同,常见于中老年人,发于老年者,又称为老年皮肤瘙  相似文献   

10.
所谓痤疮,通常也可以说是毛囊的局限性炎症反应,亦即是一种毛囊炎.临床上表现为毛孔性小丘疹和小脓疱,有时引起毛囊周围炎,甚至伴有周围结缔组织的肉芽肿反应,形成囊肿.痤疮往往在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以下介绍与全身性疾病有关的痤疮样皮疹.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2岁,入院前1月余出现全身乏力,发热等感冒样症状,随症状减轻,发现右前臂出现数个小丘疹,伴瘙痒。20多天后,类似的皮疹扩展至全身,皮疹变大。2周后两小腿至足背红、肿。查见粟粒至胡桃大的丘疹、小结节,散在于额、颈、腹、背及四肢。比豌豆大的皮疹,大多覆以污秽痂皮,伴有脓疱。两小腿下1/3至足背,呈弥漫  相似文献   

12.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效果显著,但可引起斑丘疹样皮疹、瘙痒症和白癜风等皮肤不良反应,。本文对PD-1/PD-L1抑制剂的皮肤不良反应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7岁.左小腿褐色皮疹10个月余,轻度瘙痒,于2010年1月21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0个余月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外侧出现数个粟粒大暗红色皮疹,偶痒,皮疹逐渐增多并蔓延至足踝,搔抓时可有毳毛脱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1例臂桡侧瘙痒症,并回顾文献,学习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变化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臂桡侧瘙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预后,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老年男性患者,近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前臂瘙痒,夜间较重,不能忍受。皮肤科情况:双前臂外侧散在暗红色粟粒大小坚实丘疹,大片褐色色素沉着。患者既往颈椎病多年,颈椎X光片示颈椎退变,C5-C6椎间隙狭窄。颈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示C3-C7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以C5-C6为著。诊断:臂桡侧瘙痒症。治疗:0.1%他克莫司软膏(商品名:普特彼软膏)2次/d外用。2周后瘙痒明显减轻,1个月后皮疹消失,无瘙痒感,停药,3个月随访暂无复发。结论臂桡侧瘙痒症发病可能与颈椎退变相关,治疗可选择外用他克莫司软膏。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8岁,因下肢游走性角化性红斑20年,于2004年2月至我科就诊,患者20年前首先在左大腿仲侧出现红斑,偶痒,后皮疹逐渐增大,增厚,脱屑,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渐向下发展累及膝关节,夏重冬轻;2个月后,右小腿中段伸侧出现类似皮疹,逐渐增大,斑块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数年内部分皮疹消退,部分皮疹向下蔓延至踝关节背面,掌跖部皮肤干燥,粗糙,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左股屈侧皮疹渐增多1年余入院.1年前发现左股屈侧1个黄豆大结节,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近4个月增长明显,2个月前至蚕豆大,在当地医院手术切除,拆线时发现相邻另1个类似皮疹.20天前逐渐增多至数个,皮疹较前变红.既往结肠癌术后13年.  相似文献   

17.
恶性疟疾所致皮疹少见,作者于1990年8月至1991年5月,在参加中国援西非圣·普国工作期间观察了21例.兹简要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年龄:1-70岁;以15~29岁最多有11例.(2)性别:男性11例,女性10例.(3)病程1周——2年,以3~6个月为多. 二、皮疹表现:皮损多形态:紫癜9例,结节5例,溃疡3例,丘疹2例,有三种皮疹者2例.上述皮疹可自愈或增多、扩大.21例中皮疹呈播散分布者18例,局限型3例.关于皮疹的分布部位:躯干9例,上肢3例,下肢5例,全身性4例.皮疹自觉症状不明显,仅有部分病例伴有轻度瘙痒.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8岁,8年前于双侧膝部及臀部出现数个粟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无痛痒不适,未予治疗,后皮疹渐增多,增大,累及膝关节屈侧,肘关节(伸,屈侧),指蹼,前臂,部分融合生长,臀部皮疹生长较迅速,渐形成数个核桃至鸡蛋大小的隆起性肿物。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左足背暗褐色斑块伴痒3个月余。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足背出现散在粟米至绿豆大小淡褐色皮疹,伴微痒,皮疹逐渐增多,至当地卫生院以"寻常疣"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半个月来皮疹增生肥厚,瘙痒加剧,遂就诊于本院。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足背见数个绿豆至蚕豆大小暗褐色肥厚性斑块,疣状外观,上覆薄层鳞屑,斑块周围散在分布数个暗褐色及淡红色斑疹(图1)。皮肤镜检查示:淡红色背景  相似文献   

20.
病例报告患儿男,6岁。出生3个月后,于左腿出现红斑、鳞屑性皮疹呈宽带状分布,限于身体左侧,数月内扩展至躯干左侧和左上肢,至周岁时皮损停止发展。皮疹微痒。夏季度假时,皮疹曾一度加重。患儿既往健康,无任何皮肤病家族史。头皮、甲部或粘膜无损害。取躯干典型皮疹病检,提示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棘层内有牟罗氏微脓肿,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及弯曲等银屑病样改变。其父母拒绝做细胞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