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性肝癌(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进行扫描,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观察2组病灶显示率、病灶阳性诊断率。结果观察组CT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的显示率分别为96.7%、90.6%、96.5%;而对照组平扫显示率为76.9%,观察组各期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后观察组诊断肝癌57例,诊断阳性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34/6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中巨块型有13例,占100.00%,结节型32例,占94.12%,弥漫型12例,占92.31%;对照组CT 34例中巨块型有15例,占100.00%,结节型17例,占56.67%,弥漫型2例,占13.33%。结论螺旋多期扫描可为肝癌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尤其在肝癌早期,为结节型和弥漫型肝癌等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金剑  白峻虎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148-21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扫描,对照组采用119]多层螺旋CT平扫.观察两种扫描方式在病灶显示率及病灶阳性诊断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CT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病灶显示率分别为95.56%、91.11%、95.56%,对照组CT平扫显示率为75.56%,研究组各期显示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诊断肝癌42例,诊断阳性率为93.33%,对照组诊断肝癌26例,诊断阳性率为57.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类型肝癌诊断率方面,研究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93.10%、87.50%,对照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50.00%、20.00%,其中结节型、弥漫型诊断准确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癌进行多期扫描,能够为早期临床诊断肝癌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有助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特别对于结节型、弥漫型等类型的肝癌早期诊断,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0cm)术前MS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平扫病灶等密度6例,低密度19例,稍高密度5例,3例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20例明显强化,8例中度强化,4例轻度强化;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24例。透明细胞癌25例,主要为不均匀明显强化;乳头状细胞癌3例,为轻度均匀强化;嫌色细胞癌及肉瘤样细胞癌各2例,为中度强化。32例患者中检出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93.75%,分期正确率84.38%。结论MSCT多期增强扫描是小肾癌诊断及其亚型鉴别诊断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与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肿瘤局灶复发或残存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结节型HCC患者共38个病灶,TACE介入后22天-11个月分别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LAVA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平均间隔9天(1~21天)。2位影像诊断医师分别读片,评价肿瘤复发或残存。所有病灶经血管造影、碘油CT、随诊等方法证实。通过计算2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z),比较两者诊断的准确性,并评价CT及MR诊断的敏感性差异。结果38个病灶中24个有肿瘤复发或存活,Az值分别为0.948±0.035和0.762±0.074(P〈0.05),MRLAVA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CT扫描。根据诊断复发的评分标准,MRLAVA诊断存活肿瘤组织的敏感性为87.5%(21/24),CT的敏感性为45.8%(11/24),MRLAVA多期增强扫描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P〈0.05)。结论在评估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或复发方面,MR多期增强扫描优于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5.
欧新伟 《癌症进展》2018,16(5):591-593
目的 探讨时间特异性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时间特异性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测定各个时期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不同时相、不同部位的信号强度.结果HCC病灶的信号强度于肝动脉晚期到达峰值,之后逐步降低,且在门静脉早期后较周围肝组织低;腹主动脉、肝动脉的信号强度均于肝动脉中期到达峰值;门静脉、肝组织的信号强度于门静脉期到达峰值,之后逐步降低;下腔静脉的信号强度在肝动脉晚期到达峰值.不同时相的HCC病灶及肝组织的信号强度相对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51,P=0.004;F=32.874,P=0.001).p2、p3期的HCC病灶信号强度相对增加值均高于同时相的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扫描时相内,HCC病灶及肝组织的信号强度相对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结果显示,多数患者的T1信号强度低、T2信号强度高(62.5%),且内部信号改变多数为均匀(39.6%)或坏死(37.5%),包膜形态一般不可见(43.8%).结论时间特异性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提高HCC诊断的准确率,能够准确客观地获得各时期图像,可应用于临床指导后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周琳  周欣  张华文  宁龙 《癌症进展》2021,19(19):1992-1994,2019
目的 比较肝脏动态增强CT与MRI检查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102例肝脏病变患者,均接受增强CT、MRI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肝脏动态增强CT与MRI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 102例肝脏病变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HCC患者68例,共178个结节.动态增强CT检查诊断HCC阳性65例,阴性37例;MRI检查诊断HCC阳性69例,阴性33例.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增强CT诊断HCC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555),MRI诊断与金标准结果具有很强一致性(Kappa=0.84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MRI检查诊断HCC的效能优于增强CT检查(P﹤0.05).结论 与增强CT检查相比,肝脏MRI检查诊断HCC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强,诊断效能更优,可用于早期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点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以本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115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证实肝细胞癌60例,良性病变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及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检测,观察HCC患者CT表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诊断肝细胞癌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比较良恶性病变血清GP73、GPC3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结果:HCC患者血清GP73、GPC3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5),血清GP7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5).MSCT平扫图像多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多为高密度影,门脉期多为低密度影或以低密度影为主,延迟期多为低密度影.MSCT对HCC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00%、90.91%、87.83%.结论:MSCT对HCC特征清晰显示,诊断准确率较高,血清GP73、GPC3也可作为HCC诊断重要辅助手段,两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HCC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周轲  张德义  耿敬标 《癌症进展》2018,16(7):825-827,833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螺旋CT扫描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癌检出率、图像质量评分、结节检出情况及辐射剂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肺癌检出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肺癌检出率为91.7%,两组患者的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合格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患者的优质图像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图像噪声值为(63.9±11.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6.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病灶特征的扫描结果和肺癌结节检出数量、结节平均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有效mAs、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以明显减少早期肺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分别接受DR胸片及低剂量螺旋CT肺部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受检者经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共筛查出肺结节共1527例,其中经病理确诊肺癌共96例,肺癌总体检出率为1.36%,高于DR的检出率(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能够提高肺内非钙化结节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评价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9例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其中27例加多期增强扫描。[结果]3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35例为弥漫型,其中12例为环状胸膜增厚,17例为弥漫结节型胸膜增厚,6例为弥漫肿块型胸膜增厚;胸廓缩小25例;4例为巨块型,最大直径15cm;胸水32例,肋骨破坏4例,淋巴结肿大13例,增强后病灶呈中度持续强化。36例有石棉接触史,27例同时发现胸膜斑。[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在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中有一定的特征性,CT是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随访最主要的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早期肺癌患者160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观察CT片中患者肺部轮廓及病灶扫描图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准确率.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晰显示患者胸部各叶细节结构,肺部轮廓、病灶形状等.1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确诊151例,准确率为94.37%,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确诊71例,准确率98.61%;88例中央型肺癌中,确诊80例,准确率为90.90%.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下,肺部组织轮廓、病灶显示清晰,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但在中央型肺癌早期筛查时漏诊率相对较高,需要采用病理检查等其他方式辅助诊断,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典型与非典型肝癌的声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患者148例,其中不符合欧洲超声造影剂指导原则中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的患者47例作为非典型肝癌组,符合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者80例作为典型肝癌组.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确诊,比较2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和2组声像学的不同.结果 超产造影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Kappa =0.784,两者诊断一致性较好.超声造影诊断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8.75%,诊断非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5.7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7,P >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P> 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x2=0.554)、Ⅱ~Ⅲ型低分化者(x2=0.478)动脉期增强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脉期,非典型肝癌组和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表现为等回声的比例(x2 =6.987)、Ⅱ~Ⅲ型(x2=6.0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x2=6.845)、Ⅱ~Ⅲ型(x2=5.995)的增强方式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可敏感地反映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因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有不同的造影表现而可对典型与非典型肝癌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前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并评估2种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46% (83/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1.67% (88/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4.79% (91/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但三者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肝脏肿瘤诊断准确率,对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骨肿瘤患者,先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后经MRI诊断.观察并记录2种诊断方式对骨肿瘤的确诊率,对恶性骨肿瘤临床分期确诊情况,评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确诊率为88.8%,MRI确诊率为73.8%,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确诊率明显高于MRI(P<0.05).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恶性骨肿瘤进行临床分期与病理、X线联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诊断骨肿瘤病理性质,也能有效确诊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分期,为后续手术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铁  姬星  王剑 《实用癌症杂志》2017,(8):1376-1379
目的 探讨螺旋CT和MRI检查对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70例宫颈癌患者行螺旋CT和MRI检查的结果,分析螺旋CT、MRI以及螺旋CT联合MRI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效果.结果 螺旋CT与MRI对子宫颈癌的诊断率明显低于螺旋CT+MRI联合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子宫颈癌Ⅰ期、Ⅱ期的诊断率明显低于MRI,有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对病灶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低于MRI和螺旋CT+MRI联合诊断(P<0.05);螺旋CT对病灶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与MRI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与MRI对病灶直径≤3 cm和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准确率均明显低于螺旋CT+MRI联合诊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颈癌诊断的准确率优于螺旋CT,尤其表现在对病灶直径≤3 cm的宫颈癌诊断中,但二者联合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在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性小肝癌(均有手术病理结果)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比较并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病灶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以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47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高分化22例、中分化20例和低分化5例.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造影剂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正确诊断原发性小肝癌4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49%.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肝癌具有较高的正确率,且不同分化程度原发性小肝癌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存在差异,可为临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螺旋CT三期扫描的不典型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Yan W  Liu P  Gao W  Liu Y  Zhao Y  Zou L  Jiang G  Yuan Z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585-58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不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75例HCC患者平扫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分别于25-30s和65-70s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3-5min行延迟期扫描,分析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75例共发现92个病灶。60个病灶有典型增强表现,即动脉期呈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门静脉期迅速变成低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32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其中14个病灶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扫描有10个呈低密度,4个仍呈等密度;8个病灶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呈高密度,延迟期有3个呈等密度,5个呈低密度;6个病灶动脉期呈等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4个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中均呈低密度。结论:HCC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中有多种不典型表现,病变的血供情况、扫描技术和肝脏生理、病理状态等是产生不典型表现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