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构建临床药师主导的院外延展性抗凝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用药管理方法,探索一种抗凝专业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方法2021年6-12月共纳入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卵巢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18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91例)及干预组(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药师干预。比较两组预防VTE疗效、延展性抗凝疗程完成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用药依从性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延展性抗凝疗程完成率(58.2%vs.79.1%),降低无症状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11.0%vs.2.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5.2%vs.12.1%),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50.5%vs.69.2%)。结论抗凝药物管理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本研究通过构建妇科肿瘤术后延展性抗凝用药模式,可以为临床药师找到临床工作新的切入点,为临床提供更为优质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6,(9):659-66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与传统治疗的差异。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临床药学用药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28例(指导组)和非临床药学用药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30例(传统组)。指导组由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自主监测与剂量调整;传统组由医师主导用药的传统模式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两组INR均为2.0~3.0(年龄≥75岁者为1.5~2.5),治疗开始后每间隔5天在院监测一次INR值。两组患者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第12个月做一次随访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华法林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组INR值为(2.54±0.05),传统组INR为(2.23±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监测与剂量调整能力、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随访调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疗效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的过程,讨论临床药师在实施临床路径中的工作模式及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中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用药模式(无临床药师参与),观察组采用戴明循环(PDCA)管理方法,临床药师干预患者药物治疗。经过2个PDCA循环后,比较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经济性指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药物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及心理/社会适应管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比例低于对照组,检查费用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不当、抗菌药物用药疗程过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vs. 5.33%,χ2=0.174,P=0.677);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消化...  相似文献   

4.
袁冬冬  向倩  周颖 《中国药房》2014,(2):180-18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血管外科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根据该患者HAS-BLED评分为1分,为出血低危患者,且无使用华法林禁忌证,确定使用华法林抗凝;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确定在2.03.0之间,以2.5为宜。结果:确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抗凝强度,提高其长期抗凝治疗和INR监测的依从性,使患者注意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结论:抗凝药物个体化方案的参与制订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实施药学监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丰城市中医院肺病科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COPD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实施规范化药学监护,观察时间为住院期间+出院后3个月。比较2组疗效,入组时和观察期结束时用药依从性、COPD疾病症状评估量表(CAT)评分,不良反应、用药差错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因COPD急性发作而住院的次数。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4.706,P=0.030)。观察期结束时,研究组依从性差者占比低于入组时和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CAT评分均低于入组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 10.00%,χ2=0.268,P=0.605)。研究组与对照组用药差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1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与传统治疗的差异,为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28例(指导组)和非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30例(传统组)。指导组由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自主监测与剂量调整;传统组由医师依据INR值调整用药剂量、交代药物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的临床常规方式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2组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均为2.0~3.0(年龄≥75岁者为1.5~2.5),治疗开始后每间隔5 d在院监测一次INR值。2组患者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第12个月做一次随访调查。结果:2组患者达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我监测与剂量调整能力、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随访调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药师处方点评对提高中药房用药合理性及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实施药师处方点评前的门诊中药房处方单800张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12月实施药师处方点评后门诊中药房处方单800张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处方均为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药师处方点评模式,比较2组门诊处方不合理事件发生率、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中药处方点评管理质量评价量表及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门诊处方不合理事件总发生率为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8%(χ2=10.395,P=0.001);观察组的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总发生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4.75%(χ2=10.323,P=0.001);观察组处方注释、处方金额、处方通用名、处方前记、处方规范性、处方点评能力、处方书写、处方味数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投诉事件发生率为0.50%,低于对照组的2.38%(χ2=9.925,P=0.002)。结论 药师处方点评可提高中药房用药合理性及管理质量,更能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住院药师药学服务对精神科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带药出院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住院诊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带药指导,观察组采用住院药师出院带药用药指导药学服务。2组出院后7 d进行电话回访,比较2组依从性、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性和总满意度为96.67%、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46.67%(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6.67%(χ2=8.076,P=0.004)。结论 住院药师出院带药用药指导药学服务用于精神科出院患者中,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用药依从性和药学服务满意度,有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建立临床药师参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路径,以促进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借鉴国内外药学实践经验,结合医院实际,建立了临床药师参与非瓣膜性房颤(NVAF)抗凝治疗过程的药学实践路径。选择41例NVAF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记录华法林使用情况、INR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等。结果干预组在华法林的使用率和INR达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栓塞事件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干预组4例,对照组2例。结论建立和实施药学实践路径,有利于规范NVAF患者华法林的临床治疗,提高抗凝疗效,降低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的成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被心血管科收治,且明确诊断为非瓣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临床药师管理的干预组86例和传统抗凝管理的对照组94例,进行抗凝管理的评价分析。结果患者首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干预组为89.5%,对照组为86.2%,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末次INR达标率分别为68.6%和52.1%,人均达标次数分别为9.97±3.02和6.05±4.02,治疗窗内时间(TTR)分别为(68.47±11.66)%和(55.82±17.60)%,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发生栓塞事件分别有11例与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的出血事件分别为4例与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INR≥5的例数为3例,对照组12例,P<0.05。干预组依从性低的患者比例为0,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为52.32%;对照组依从性低的患者比例为9.57%,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为26.60%。干预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后期INR达标率、达标次数及TTR,改善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提升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药学管理服务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住院的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观察组80例,由临床药师构建管理服务体系,并从参与处方审核、不定期查房、评估用药效果和提出用药指导意见等方面强化药学管理服务;对照组80例只进行常规药学服务。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收益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率(68±12)%和满意度(99%)均高于对照组[(37±11)%和85%,t=5.219,P<0.05;χ2=9.742,P<0.05];住院时间、再入院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2±2.2)d与(13.6±3.2)d,t=5.179,P<0.05;(17±4)%与(68±7)%;t=7.258,P<0.05;3%与9%,χ2=6.25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药学管理服务可增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应在做好临床跟踪调研、加强与医护人员信息沟通、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合理用药管理在眉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西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医院开出的西药处方260份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12月该院开出的西药处方260份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合理用药管理措施,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管理。比较2组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为5.38%,低于对照组的11.92%(χ2=7.031,P=0.00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5%,低于对照组的3.85%(χ2=3.866,P=0.049)。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为97.69%,高于对照组的88.46%(χ2=17.190,P<0.001)。结论 通过科学的合理用药管理措施能有效地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利于医患关系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药学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诊疗管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诊疗,干预组在常规诊疗基础上接受全程药学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抗凝治疗率、用药依从性、不良事件。结果:干预组抗凝治疗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60.0%vs.40.2%,P<0.05);干预组例均费用和药占比分别为5 743.6元和37.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平均随访(10.2±3.2)个月,干预组患者高依从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1.2%vs.55.4%,P<0.05);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0%vs.19.3%,P<0.05)。两组患者缺血事件、死亡及大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死亡、血栓及出血风险均较高,积极的药学干预可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率和用药依从性,降低例均药费、药占比及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干预前后对创伤外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南通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全面整治干预创伤外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为了解AMS效果,抽取AMS干预前(2020年1月—12月,为干预前组)创伤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 070例和干预后(2021年1月—12月,为干预后组)1 152例病历,分析与评价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以及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AMS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4,P0.487>0.05;Z=0.904,P0.366>0.05),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分别为59.63%和28.82%(χ2=214.04,P<0.001),给药时机的合理率分别为61.44%和84.64%(χ2=55.31,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分析可能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探讨临床药师在抗凝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38例,对抗凝药物选择、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功能监测频率、合并用药、基础疾病、出血并发症、用药教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我院CHA2DS2-VASc评分在2分及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规范抗凝覆盖率48.8%,年龄和合并冠心病会影响临床抗凝药物选择,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对患者抗凝治疗接受度影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前PT/INR在目标值范围内的患者仅占38.15%(29/76),TTRs平均值为49.57%±3.68%。年龄、性别、华法林初始剂量、出血风险、合并用药等不影响INR达标情况,合并疾病中仅消化道疾病对INR达标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7),住院期间患者凝血功能监测频率也影响患者INR达标率(p=0.038)。结论 目前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规范抗凝覆盖率仍较低,临床药师可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开展患者抗凝药物用药教育,积极参与到抗凝管理中,提高抗凝期间凝血功能监测频率,提高抗凝达标率,促进卒中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西安高新医院普通外科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2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0例。2组均采用物理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心理/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增加小金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2.31%vs. 60.00%,χ2=4.397,P=0.036)。治疗3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9%vs. 3.08%,χ2=2.718,P=0.099)。结论 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确切,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汝玲 《医药导报》2013,32(3):398-400
摘要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制订的工作要点。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心源性脑栓塞并发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后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查房,审查医嘱,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因素,协助制订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确定个体化的抗凝强度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策略,保证抗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设计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药学干预促进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300例,以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沿用常规药物使用措施,观察组则在用药期间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药学干预,比较2组药物使用有效率、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 观察组药物使用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χ2=14.945,P<0.001)。观察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禁忌用药、联合用药不当、给药方法不当及给药剂量不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6.67%(χ2=3.940,P=0.047)。观察组用药时间及治疗时间短低于对照组,药物利用指数及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规范化药学干预可显著提升药物治疗的整体有效率,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有效控制药物使用期间的各种不良反应,同时可缩短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临床药师通过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参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于某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且首次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共计10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由医生及护士实施抗凝治疗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比较2组患者INR在目标范围时间的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INRs within the therapeutic range,TTR)、出院后不同时间段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率、出院后一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TTR为(50.23±20.71)%,高于对照组的(34.81±22.99)%,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出院后3 d干预组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后5 d、7 d、14 d干预组的INR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干预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vs.7.8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管理,可帮助患者加快INR达标速度,提高抗凝治疗质量,但仍需加强管理,使抗凝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社区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调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44%vs.76.92%,χ2=5.186,P<0.05)。评价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组患者的认知水平优良率(97.44%vs 79.49%,χ2=4.522,P<0.05)、治疗依从性(97.44%vs.76.92%,χ2=7.341,P<0.05)、自我护理能力优良率(92.31%vs.74.36%,χ2=4.523,P<0.05)高于对照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空腹血糖(FBG)[(6.84±0.71)mmol/L vs.(7.96±0.98)mmol/L,t=5.780,P<0.05]、餐后2 h血糖(2h PBG)[(8.4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