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新宇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临床人才,从医30余年,具有深厚的中医药修为与临床功力,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脾胃疾病及意疑难危急重症等.陈教授认为,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不外乎阴阳失衡、营卫不和、阳不外守、阴失内使.任何影响阳气推动、腠理开阖、津液充盈及输布的因素均能导致汗证的发生.治疗过程中陈教授十分重视阴阳虚实,尤其注重阳气,而善用桂枝汤,阳气蒸化津液,出于腠理而为汗,阳气是否司其守之职直接影响到汗液能否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2.
张茂根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623-1624
<正>曹奕主任医师,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医",全国首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针灸和中药并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证中对于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经验丰富,认识独特,每有良效,现将曹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病因病机在心律失常疾病中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根据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309例不同中医证型的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在中医辨证基础上进行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保肝、退黄、抗病毒、对症支持及辨证中药治疗,对其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5.0%,无效率35.0%;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疗效不同,湿热发黄证组与瘀热发黄证组疗效较好,优于气虚瘀黄证组与复合证型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不同,以中医证型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正>导师徐艳玲教授系辽宁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30余载,临证治病善用前贤名方,随证临床化裁。兹将徐师运用麻杏甘石汤临床经验整理如下。麻杏甘石汤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的功效。本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162条曰:"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两条文证同  相似文献   

5.
"和法"是中医治疗方法中极具特色的一类治法,其内涵丰富,临床运用广泛。张杰教授在临床上擅长对"和法"的灵活运用,效如桴鼓。文章介绍了调和阴阳,治疗绝经前后诸症;调和寒热,治疗口糜反复不愈;调和肝脾,治疗妇科癥瘕积聚证术后3则验案。  相似文献   

6.
导师张兰从医近30年,积累大量临床经验,对汗证有独到认识,并善用经方,临床收效显著。中医里的汗证分为自汗、盗汗。自汗是指白天时时出汗,动则尤甚,常由于气虚引起。盗汗是指夜寐中汗出,醒来自止,常由于阴虚引起。西医则认为汗证多由植物功能紊乱,或者甲亢等内分泌异常导致。而导师认为,治病重在求本探源,汗证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密切相关,根据病人的体质、症状、  相似文献   

7.
汗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的特点,病因多样。许多经益气固表法治疗无效的病人临诊,导师周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江苏省中医院首届名中医,常根据四诊辨证以调和营卫、清化湿热、寒热平调、虚实兼顾治之,并注重从下而治,强调温通膀胱,恢复气化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文对周江主任治疗汗证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举出验案2则,以资为汗证论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自汗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合不利,卫外不固而引起汗液外泄,或无明显诱因而时时汗出,动则益甚的病症,中医临床上多用玉屏风散、桂枝汤加减治疗,证状易反复。自2008~2010年应用调营敛汗汤加普鲁苯辛治疗自汗1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6例自汗患者中,男58例,女78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4.5岁;病程最短1  相似文献   

9.
<正>张国海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李发枝教授学术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张师从医30年,勤求博采,灵活多变,不拘于一证一法,临证主张方证相应、专方专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病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张国海老师运用温清饮治疗湿疹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正>吾师郑邦本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出身中医世家,五代业医,是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擅长中医内妇儿科临床,对中医内科中的泄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其独特的治疗经验。郑老认为慢性复发型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辨证多属脾肾两虚,肝郁气滞,湿邪下注之证,临床上采用痛泻要方合四神丸加减化裁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笔者跟从郑师2年余,兹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周大勇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精于中医经典,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救治各种危急重症等,在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诊治内科疑难杂症、冬病夏治、冬令膏方进补以及调整亚健康等领域有较丰富的经验,在运用膏方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调整亚健康状态及亚健康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雷鸣教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内科各种病症,如不寐、汗证、偏头痛、心悸、胸痹、痤疮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尤其是治疗不寐,其辨证精准,用药独到,疗效显著,论文以医案形式,阐述其辨治不寐病证之经验和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吾师胡铁城,男,72岁,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4年,擅长诊治中医心脑血管病、疑难杂症等。2002年获江苏省名中医称号,2010年成为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参与编著《实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手册》、《中医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内科主编)。其临证处方,善用大黄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屡获良效,我伺候其左右,获益非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李遇春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第三及第四批继承工作带徒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近五十年,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诊治独具匠心,处方用药独具特色,擅长临床各种疑难杂证尤其对脾胃疾病的治疗。脾胃疾病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饮食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且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中医科护理     
991672浅谈服药时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重要性/陈丽华…//湖南中医杂志一1998,14(2)一54 中药的服药时间,内涵十分丰富。但目前临床存在对中药的“服药时间”重视不够的问题,多按每日1剂,水煎,上、下午各服1次的模式进行,有碍于提高临床疗效。文内论述了急性、慢性病证的服药时间;汗、吐、下三法的服药时间及特殊病证的服药时间。认为,对急性病证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决定,随时增加服药次数,调整服药时间。而对慢性病证则应根据药物的性能来 144选择服药时间。这样才能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文圃)991673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施治与施护/谭本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剂解瘀化痰方治疗痰浊瘀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入院治疗的97例中医证型为痰浊瘀血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西药组48例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中药组49例采用自拟解瘀化痰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自拟解瘀化痰方治疗痰浊瘀血型偏头痛临床效果优越,可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钟一棠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年方十五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程门雪、秦伯未、谢利恒等名医,曾任宁波市中医医院院长,宁波市中医学会理事长.1983年被授予"浙江省名老中医"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500名老中医专家之一.先后撰有<中医内科名义与诊断>、<诊余随笔>、<无我斋内科证治>、<中医热、血、痛、厥四大急证辨治>等著作.行医6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内科杂症,疗效显著.临床诊治,颇多创建,治疗情志病症独具匠心,疗效甚著.笔者有幸随症左右,兹选几则医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音是苏州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吴门医派研究院师承导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脑血管意外的中医康复治疗,尤其是应用"通脑活络"针刺疗法治疗偏瘫有较深的造诣,擅长中医康复,尤其在选穴、手法方面独树一帜,该法的选穴特点是采用对侧头皮针结合患侧阳明经为主穴位,根据偏瘫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法特点是"刺要深远,手法轻巧"。  相似文献   

19.
龙家俊治疗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名中医、南京玄武医院中医疑难病科主任医师龙家俊教授,现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尤其擅长多种疑难病和乳房病的治疗,近年来,我们有幸侍诊师侧,兹就老师用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江苏省名中医、南京玄武医院中医疑难病科主任医师龙家俊教授,现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临床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尤其擅长多种疑难病和乳房病的治疗,近年来,我们有幸侍诊师侧,兹就老师用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正>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1]。汗证属于临床常见症状,有的单独出现,有的为其他疾病的伴发症状。就单纯的汗证而言,轻症者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但是汗出严重或经久不愈者,可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