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BV、HBV、PV、TNF-α、IL-2、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免疫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对中医证候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编号1~88号,将奇数号患者纳入对照组44例,偶数号患者纳入观察组44例。对照组口服氟罗沙星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时中医证候积分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2个疗程,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两组IL-6、TNF-α指标较治疗前均下降,IL-10较治疗前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TNF-α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临床患者病例90例,将其分成三组,分别采取针刺疗法(治疗组)、中药制剂八正散加减法(对照组1)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2),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IL-2、CRP、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高(P<0.05),三组患者IL-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RP与TNF-α均降低,治疗组变化幅度较其他两组大(P<0.05)。中医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中药和西药治疗,对IL-2、CRP、TNF-α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无脱落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康妇炎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Z=-2.47,P=0.0140.05);观察组治疗后小腹疼痛、腰骶酸胀、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8、12.22、4.14、8.17,P均=0.000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7.70、4.18,P均=0.000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1.90,P=0.000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显著,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金刚藤胶囊配合中药红藤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按随机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金刚藤胶囊配合中药红藤煎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抗生素头孢唑啉钠和甲硝唑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和妇科检查及B超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金刚藤胶囊配合中药红藤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24-1426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将本院在2013~2014年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观察组在给予左氧氟沙星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疗程1个月。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CRP、WBC、ESR水平改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CRP、WBC、ESR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中采取左氧氟沙星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用静滴抗生素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静脉滴注抗生素综合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静滴抗生素治疗及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静滴抗生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静滴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好,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治疗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静滴抗生素方法优于单用静滴抗生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胰汤灌肠联合改良灌肠技术治疗中、重度胰腺炎患者疗效及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脾胃病科收治的60例中、重度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中、重度胰腺炎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胰汤灌肠联合改良灌肠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排气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肠黏膜功能指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L/M值以及血清IL-6、IL-8、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灌肠联合改良灌肠技术治疗中、重度胰腺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复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盆腔炎复发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单纯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加减血府逐瘀汤合中药灌肠,10d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单纯抗生素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减血府逐瘀汤合中药灌肠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慢性盆腔炎复发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温针灸治疗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3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中药灌肠组予以中药灌肠,温针灸组予以温针灸治疗,联合治疗组则予以中药灌肠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中医症状评分、结肠镜评分、结肠组织病理评分、黏膜愈合及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灌肠组及温针灸组(P 0. 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低于中药灌肠组及温针灸组(P 0. 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结肠镜评分、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中药灌肠组及温针灸组(P 0. 05);联合治疗组黏膜愈合率、复发率均显著优于中药灌肠组及温针灸组(P 0. 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温针灸治疗远端结肠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中医症状,降低生化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无脱落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康妇炎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Z=-2.47,P=0.0140.05);观察组治疗后小腹疼痛、腰骶酸胀、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8、12.22、4.14、8.17,P均=0.000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7.70、4.18,P均=0.000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1.90,P=0.000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显著,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微波理疗联合康妇消炎栓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103例慢性盆腔炎(CP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采用康妇消炎栓灌肠法,观察组52例采用康妇消炎栓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总体健康、活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RP、TNF-α、IgA、IgM、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2、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总体健康、活力评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理疗联合康妇消炎栓灌肠对CPI患者干预,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抗生素和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治疗1周,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治愈16 例,好转9例;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20例.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疗效好、费用少、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氧氟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各45例。氧氟沙星组给予氧氟沙星治疗,左氧氟沙星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腔炎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下腹疼痛评分及血清TNF-α、CRP、IL-1β水平差异。结果:左氧氟沙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氧氟沙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氧氟沙星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血清TNF-α、CRP、IL-1β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左氧氟沙星组疼痛评分及血清TNF-α、CRP、IL-1β水平均低于氧氟沙星组(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中重度痔疮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中重度痔疮患者中随机选取172例进行临床研究,并按照痔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PPH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各为86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5±2.2)d、(18.7±5.5)ml、3.5%、(6.5±1.6)d、4.7%和95.3%;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7±3.7)d、(34.2±5.7)ml、38.4%、(9.2±1.8)d、25.6%和83.7%;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分别为:(1.76±0.43)ng/L和(5.62±0.74)ng/L,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1分别为:(3.48±0.72)ng/L和(8.42±0.51)ng/L,治疗组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在治疗中重度痔疮临床上具有良好治疗作用,对中重度痔疮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针联合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冬青液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腹针联合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胰汤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中药复方清胰汤治疗MAP的可能机制。方法对M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胰汤口服;另选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取外周血检测血淀粉酶,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MAP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MAP患者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开始两组的血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5天开始治疗组的血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腹胀、排气、通便等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TNF-α、IL-6、hs.CRP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7d后治疗组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西医治疗MAP疗效较好,能减轻患者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淀粉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及减轻炎症因子的级联瀑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1例盆腔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疗法(抗生素及中药内服加中药灌肠),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联合微波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及痊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微波治疗可以提高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通过灌肠、热敷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口服、灌肠、热敷及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对照组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单纯中药口服疗法,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药灌肠、热敷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慢性鼻窦炎患儿2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8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和氨溴索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鼻渊通窍颗粒。对比2组临床疗效、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CC),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β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5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8%(P0.05);治疗后3和7 d,观察组MTR和MC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IL-6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IL-2、IL-10、TNF-α、TNF-β和CRP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除TNF-β,观察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能通过改善慢性鼻窦炎患儿的鼻黏膜纤毛功能及减轻炎症状态,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