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苁蓉通便汤治疗阳虚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阳虚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口服莫沙必利5mg,治疗9天;治疗组40例口服苁蓉通便汤治疗,先用小剂量肉苁蓉(10g)加入苁蓉通便汤治疗3天,再用中剂量肉苁蓉(20g)加入苁蓉通便汤治疗3天,后用大剂量肉苁蓉(30g)加入苁蓉通便汤治疗3天;9天后观察疗效,包括主要症状及排便评分等情况。结果:Wexner便秘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KESS排便评分比较,肉苁蓉不同剂量组均能缩短阳虚便秘患者首次排便的时间,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苁蓉通便汤可以改善老年阳虚便秘患者的排便质量,缩短排便时间、减少排便时的疼痛及其他伴随症状,而且随着肉苁蓉剂量的增加出现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针卒中后偏瘫患者,针刺取百会、风府、神庭、人中、腰阳关、命门、中枢、大椎,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并与单纯针刺组相比较。3周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 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B I)指数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阳虚型慢性便秘患者应用济川煎加味的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阳虚型慢性便秘患者7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膳食指导,38例)和试验组(采用膳食合并济川煎加味治疗,38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排便频率、排便时长、便秘症状评分及便秘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便频率均加快、排便时长均缩短,且试验组排便频率快于对照组、排便时长短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粪便性状,下坠、不尽、胀感及腹胀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济川煎加味治疗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阳虚型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加排便次数,缩短排便用时,改善粪便性状,减少便秘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各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14 d的每天排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便秘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便秘,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研究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10月78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观察组应用普芦卡必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排便频度、排便时间、便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芦卡必利用于慢性便秘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且较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中风后发生便秘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予以口服酚酞片,外用开塞露纳肛,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并中药敷脐,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性状和排便感觉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大便性状和排便畅快感优于对照组(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能改善中风患者的排便功能,能有效治疗中风后便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观察加减一阴煎方治疗剖宫产后大便难的疗效。方法:研究中纳入剖宫产后便秘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予开塞露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加减一阴煎方汤剂,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排便次数、便质、泌乳量等变化情况,并随访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达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患者排便情况、产后泌乳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便秘复发、泌乳量减少等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加减一阴煎方联合开塞露外治法可显著改善剖宫产后大便难,患者便秘情况,促进胃肠蠕动,增加产后泌乳量,有利于母婴健康,且疗效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并记录患者14天的每天排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便秘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便秘,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灌肠法解除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及治疗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麦粒灸与普通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一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天,治疗两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便秘临床评分以及总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0.577,P=0.448>0.05),但治疗组愈显率为43.33%,对照组愈显率为20.00%(χ^2=4.735,P=0.030<0.05),治疗后两组前后相比,便秘临床症状积分评分均降低,并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便秘症状,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麦粒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便秘疗效优于普通针刺,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便秘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解除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及治疗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增液承气汤治疗糖尿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口服增液承气汤颗粒制剂及果导片治疗,疗程3周,观察起效时间、排便间隔、排便方式及一次排便时间的变化。结果:多数患者服药1d即出现排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5.0%和67.5%,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从治疗前的(4.5±0.3)d和(4.4±0.3)d改善至治疗后的(2.4±0.3)d和(2.3±0.5)d,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停药2周后复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为(2.5±0.3)d和(3.4±0.3)d(P<0.05)。结论:增液承气汤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近期疗效与果导片相当,远期疗效优于果导片。  相似文献   

13.
陈平 《当代护士》2014,(3):107-108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联合润肠合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籽联合口服润肠合剂;对照组采用便秘常规护理,即口服润肠合剂20ml,再加上生活指导,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的排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排便改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排便改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排便频率明显增加,排便时间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耳穴埋籽联合口服润肠合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简单、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百会实按灸结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倍他司汀,治疗组采用百会实按灸结合针刺治疗,均2周为1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百会实按灸结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枳实导滞汤加减对肠道湿热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于诏安县西潭中心卫生院内科门诊就诊的60例肠道湿热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枳实导滞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胀、排便等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枳实导滞汤加减治疗肠道湿热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麻元通便止痛汤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麻仁丸治疗,治疗组口服麻元通便止痛汤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统计治疗后排便情况,进行症状评分,计算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排便的主要症状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伴随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元通便止痛汤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揿针埋针疗法对骨科卧床便秘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卧床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膳食指导联合穴位推拿按摩中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穴揿针配合耳穴埋针中医外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有效率及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除首次排便残留感觉以外,两次排便间隔时间及每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护理人员操作的揿针埋针治疗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动态留针,效应累积,可明显缓解骨科长期卧床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气秘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程度评分,探讨芪术疏肝方治疗气秘型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气秘型CF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芪术疏肝方1剂/d,对照组口服长松1袋/次,3次/d。疗程均为4周,随访8周。记录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便秘严重程度评分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改善症状、远期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术疏肝方对气秘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辅助提肛运动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中风后发生便秘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口服果导、开塞露纳肛,观察组实施穴位按摩并辅以提肛运动,比较2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1月内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及有效率,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穴位按摩辅以提肛运动能改善中风患者胃肠功能,能有效治疗中风后便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临床中针刺对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0例入组患者按照性别、年龄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予口服西药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予针刺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临床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PAC-QOL)评分变化情况来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排便情况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症状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PAC-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治疗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