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护理满意度95.56%及住院时间(13.36±2.25)d等方面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对护理满意度82.22%及住院时间(19.12±2.97)d,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2.8±1.0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3.02±1.07)%均好于对照组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4.9±1.2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5.36±1.38)%,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临床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80例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骨折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6月进行的下肢骨折术患者84例,依照盲选法,分成观察组42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共6例(14.29%)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为18例(42.86%),经比较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38/42),对照组为66.67%(28/42),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4±0.14)h,对照组为(19.21±1.02)h,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骨折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病发率,促进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61-16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深静脉血栓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功能优良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积极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的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度、住院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也比对照组(20.00%)低,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度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明显,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预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来某院治疗的72例下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临床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5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此次实验进行研究观察,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实施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T、PT、APTT以及Fbg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5.45%,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罗杨 《现代医药卫生》2015,(8):1241-1242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系统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后抑郁评分量表(SDS)评分、焦虑评分量表(SAS)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41.2±7.1)分,SDS评分为(38.9±5.7)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52.5±5.7)分,SDS评分为(47.6±5.5)分,总满意度为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AMI患者的负性情绪,并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流速,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0.29±5.71)cm/s、平均流速为(35.66±3.15)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72.15±6.28)分及FMA评分(88.12±5.5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6±7.15)、(72.10±5.7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33%),对照组发生7例(23.33%),观察组术后...  相似文献   

11.
程瑾璇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30-131,13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性临床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9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疼痛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定量表(SAS)评分、抑郁评定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18.9±3.2)分、SDS评分(20.1±3.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3±3.9)、(29.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创伤性骨折患者提供疼痛控制护理措施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调整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6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各指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P<0.05);观察组护理后PT、TT、APTT、Fg、IN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知识宣教、术后运动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措施等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7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方式应用于对照组护理中,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观察组护理中,每组各39例,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加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志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79-38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对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2周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5±3.33)d,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96±3.24)d;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满意率为97.18%(138/142),而对照组的术后满意率为81.69%(116/14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对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傅瑛  黄焕玲 《中国医药科学》2014,(5):120-121,13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法将76例颅脑术后昏迷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Routine car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63%(1/38)比15.79%(6/38),5.26%(2/38)比21.05%(8/38),0(0/38)比2.63%(1/38),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76.0%)。干预前,2组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5.1±6.3)分、(40.5±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疼痛及负性情绪,应在临床实践中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中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判断患者下肢静脉栓塞情况。结果实施综合性护理的观察组中患者下肢肿胀、疼痛者2例,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者3例,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发生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中下肢静脉栓塞的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为(31.55±8.15)分,SDS评分为(30.49±7.31)分,均低于对照组(50.27±11.39)分与(51.37±12.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