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测宁夏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病情变化趋势,综合评价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方案》,随机抽取病区监测村5个,开展饮用水砷含量、砷中毒病情及尿砷水平监测。结果监测的4个改水村的3个改水工程水砷含量全部合格,并检查了442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3.17%,检测了248例砷中毒病人尿砷含量,范围为0.001~0.055 mg/L;1个未改水村26户高砷暴露家庭水砷超标22户,超标率为84.62%,检查了饮用高砷水源的常住人口84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9.52%;检测60例砷中毒病人或正常人尿砷含量,范围为0.004~0.094 mg/L。结论 3个改水工程达标运行,1个未改水村水砷含量超标率严重,且砷中毒患者已出现中度病例,降砷改水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吉林省防砷改水现状,为调整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历史资料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及潜在病区(屯)改水情况和改水后水砷含量,深入病区对改水工程使用管理情况和居民受益情况开展现况调查。结果 361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及潜在病区(屯)共改水318个,改水率为88.09%,正常使用工程314个,正常使用率为98.74%,水砷含量合格工程298个,工程合格率为94.90%;水砷含量超标工程16个,工程超标率为5.10%。正常使用的314个改水工程覆盖36 287户,饮用改水工程水的有32 770户,水砷含量合格的298个改水工程覆盖35 039户,受益31 600户,超标的16个改水工程覆盖1 248户,饮用改水工程水的有1 170户。结论存在砷中毒潜在病区未改水,已改水病区工程报废、水砷超标等一系列问题,防砷改水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我区改水降砷工程的水砷进行动态观察。方法 分别于枯水期及丰水期随机抽取部分工程并进行水砷检测。结果 本年度抽检的井位中,两次超标的工程井2个,其中1个工程井原始水砷即超标。有3个工程不同原因停用或废用。结论 对已建成的工程井,应加强水砷监测及使用中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动态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下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和《2013年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选择5个病区县、14个病区村作为监测点,调查监测村的改水及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测定水砷含量,同时对监测村常住人口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并测定尿砷含量;水砷、尿砷含量测定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GB/T5750.6-2006),砷中毒诊断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结果 14个监测村已全部改水,改水率100.00%,改水工程全部正常运行,且水砷含量全部合格;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1.57%,患者以轻度为主,新发患者15例;尿砷含量测定396人,范围在0.000 2~0.380 0 mg/L,几何均值为0.005 2 mg/L。结论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总体上已减轻,但仍有新发患者,防治监测工作仍然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水1年对饮水型砷暴露人群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内蒙古包头市缸房营村饮水型砷中毒高发病区,观察改水前和改水1年后砷暴露人群的皮肤损伤恢复情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总砷和形态砷含量;ELISA方法测定尿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改水1年后砷暴露人群的皮肤损伤有明显恢复;尿总砷和形态砷含量,尿8-OH-dG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在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改水除砷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改水1年使砷暴露人群的皮肤损伤明显改善,DNA氧化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确定蛇纹石除砷效果和最佳除砷条件,为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提出新的饮水除砷措施。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验和观察,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蛇纹石不同粒度、高砷水的pH值及不同接触时间对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 蛇纹石除砷效率最佳的粒度为0.300—0.216mm;原水硬度以中硬水、软水最好。接触时间与除砷效果成正相关,原水的适宜pH值范围为6.5—8.5。结论 蛇纹石可能是一种新的除砷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分布状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9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既往调查资料,对8个县(市)45个村居民的饮水砷含量和暴露人群发病情况进行了拉网式调查。结果 45个村中,未改水村21个,共采水样90份,超标46份,超标率为51.11%,水砷超标现象比较严重,最高达到0.870 0 mg/L;已改水村24个,共采水样192份,超标32份,超标率为16.67%,水砷含量最高为0.186 0 mg/L,最低为0.000 5 mg/L;调查未改水村村民38 232人,查出砷中毒患者400人,患病率为1.05%(400/38 232),调查改水村村民32 729人,查出砷中毒患者101人,患病率为0.31%(101/32 729),根据国家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21个未改水村中16个村为轻病区,其余5个村为潜在病区;24个已改水村中14个村为轻病区,其余10个村为潜在病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女患病性别差异明显(χ2=13.093,P<0.01),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未改水村水砷超标率高,已改水村个别村水砷含量仍然超标,没有达到改水降砷的效果,应另寻低砷水源或加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深度水源水砷含量分布规律,为防砷改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历史调查资料,选择吉林省各县(市)已发现有高砷水源分布的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对调查点水源进行普查。水砷测定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测水样13 133份,检出超标水样1 404份,超标率为10.69%。超标水样分布在110 m以内,70~89 m检出率最高,110 m以下未检出。结论吉林省超标水样分布在110 m以内,防砷改水工程水源深度在110 m以下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地方性氟砷中毒地区改水10年后骨骼X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地方性氟骨症改水后骨骼的X线变化及氟砷联合中毒对骨骼的影响,作在新疆奎屯地区的高氟区、高氟砷区和正常对照区分别选取60、58和58人,全部进行骨盆及右前臂X线拍片。结果表明,改水后高氟区和高氟砷区居民的氟骨症患病率无显性差异,但均显高于对照区;两地区居民氟骨症轻重程度亦无显性差异,并以轻型硬化型为主,改水10年后,无论氟中毒还是氟砷联合中毒患氟骨症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说明防治工作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6,25(5):570-570
2006年,卫生部疾控司继续执行2005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其中地方病防治有4项工作:一、继续开展贫困地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病重点病区综合防治。该项目技术实施方法同2005年已进行的各项内容。二、继续开展饮水型地氟、地砷病区水氟、水砷含量筛查、改水工作检测。该项目技术实施方法同2005年已进行的各项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西部冲湖积盆地低洼地区的居民饮用井水砷浓度分布情况,为当地的防砷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收集调查地区各村庄所有饮水井的井位并编号,然后在采集水样之前严格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鲁宾教授编写的随机抽样软件程序进行抽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检测水砷浓度.由中国环境检测总站实验室来完成样品收集和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工作.结果该地区水砷浓度范围为<0.010~1.298 mg/L,其中>0.05 mg/L的水井占检测总井数的26.62%,>0.10 mg/L的水井占11.72%,>0.20 mg/L的水井占1.66%.高砷水井整体呈片状分布,局部呈灶状分布,与低砷水井相间存在,水砷浓度与水井深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不能盲目改水,可以根据该地区的环境地质特征进行切实有效的防砷改水,在非高砷区的山前取水.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方性氟砷中毒地区改水后居民免疫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张晨  巫强 《地方病通报》1998,13(4):26-28
为了解地方性氟砷中毒地区改水10年后居民免疫水平的状况,作在新疆硅屯地区的高氟区、高氟砷区和正常对照区分别先选取60、58和58人,进行唾液溶菌敏和末梢血T淋巴细胞的测定。结果表明,唾液溶菌酶含量各调查点之间无论男女均无显性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亦无显性差异;男性末梢血T淋巴细胞含量高氟砷区仍低于正常对照区。改水10年后,无论氟中毒还是氟砷联合中毒地区居民的免疫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说明防治工作取  相似文献   

13.
活性氧化铝吸附除砷再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活性氧化铝吸附除砷后的再生规律,研究表明,再生脱砷不彻底,其蓄积(残留)量(y)与再生次数(x)的关系与指数方程 Log(k-y)=a-bx 非常吻合,γ≥0.95;一般经过6~7次(周期)再生后,蓄积的砷与新吸附的砷即稳定地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稳定除砷容量是新料(第1周期)除砷容量的36.3~42.5%;活性氧化铝的最终(稳定)除砷容量或称设计容量≥0.41mgA_s~(5+)/g.Al_2O_3,周期产水量一般可达2000m~3·水/T·Al_2O_3以上。因此,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除砷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制水成本比饮水除氟低。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应县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查清应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方法采用拉网调查方式对应县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饮水中含砷量、含氟量、临床砷中毒患者尿砷以及当地自产粮食中含砷量。结果经检测有197眼饮水井砷超标,超标率达16.49%,不同含砷量的水中含氟量不同(F=21.83,P<0.01),水砷有随井深增加而增高(F=187.53,P<0.01),水氟有随井深增加而降低(F=27.98,P<0.01)。居民尿砷超标率达26.37%,粮食砷均低于国家限量卫生标准,查出临床砷中毒患者216人。确定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村18个,均为轻病区,病区人口16482人。结论应县高砷暴露区域广,居民饮用高砷水时间短,病情轻,低氟低砷水源多埋深于50m左右,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水源,以保证综合的降氟除砷改水工程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配合"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关于关于减轻砷/氟中毒合作项目",摸清全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情况及我省是否存在有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等.方法在历史上有水砷超标或有疑似砷中毒病人的地区,采用UNICEF提供的水砷检测试剂盒(半定量)调查生活饮用水砷含量情况,并对可疑病人进一步核实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冕宁县水砷不高,也未发现砷中毒病人,病区尚待进一步确定.结论对泸定县5处水砷超标的地区应列入改水范围,彻底杜绝砷中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降砷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既往调查资料,对5个县(市)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监测,调查5个县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同时对5个县14个监测村居民的饮水砷含量和暴露人群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监测改水工程22个,覆盖自然村75个,人口11.5183万人;监测14个村,其中13个是已改水村,水砷含量合格率100.0%,均为小型工程;1个未改水村,监测90户,其中水砷达标28户,合格率31.1%,水砷超标62户,超标率68.9%;在已改水村检查7369人,检出砷中毒患者84例,检出率1.14%,其中轻度病例77例,占1.04%;中度病例7例,占0.09%,无重度病例、新发病例及皮肤癌病例;在未改水村检查240人,检出砷中毒患者18例,检出率7.50%,全部为轻度病例,无中度病例、重度病例及新发病例。结论改水T程运转良好,未改水村水砷超标率高,应尽快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积极寻找低砷水源进行改水。  相似文献   

17.
卢春花  朱瑞海 《地方病通报》2006,21(4):101-101,116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职工群众的生活饮用水水砷含量,为今后的改水工作提供依据,为广大的职工提供安全的生活饮用水。方法采用统一的检验试剂盒,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本次共采集、检测水样605份,水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0.05mg/L)40份,超标率为6.6%。结论农一师生活饮用水水砷含量基本符合国家要求,但仍有部分团场生活饮用水水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研究表明:在高砷水与PFS混合溶液pH为6~、铁砷比大于20、静置时间为20小时的条件下,PFS混凝沉淀的除砷率大于90%,可将高砷水中的砷浓度(0.055~1.031mg/L)降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0.05mg/L)以下。因此,可望用此方法处理高砷饮水,且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砷中毒所致氧化应激与肝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砷中毒是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接触砷的机会很多。其中,饮用含砷水及敞烧含砷量高的燃煤是我国引发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原因。砷可引起皮肤癌、膀胱癌、肺癌等多种癌症。近期的研究表明.砷对于肝脏能构成多种损害.如肝纤维化、肝癌。砷中毒致病机制目前尚无成熟、完善的理论解释,氧自由基损伤可能为其重要机制之一,下面从这一角度进行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清应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方法按照<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拉网调查方式对应县居民饮水砷含量和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饮水中的砷含量、氟含量、临床砷中毒患者的尿样砷含量以及当地自产粮食中的砷含量.结果经检测有197眼饮水井砷含量超标,超标率达16.49%,不同含量的水砷中水氟含量不同(F=21.83,P<0.01),水砷含量有随井深增加而呈增高的趋势(F=187.53,P<0.01),水氟含量有随井深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F = 27.98,P<0.01),尿样砷含量超标率达26.37%,粮食的砷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卫生标准;查出临床砷中毒患者216人;确定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村18个,均为轻病区,病区人口16 482人.结论应县高砷暴露区域广,居民饮用高砷水时间短、病情轻,低氟低砷水源多埋深于50m左右,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水源,以保证综合的降氟除砷改水工程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