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溶栓疗法治疗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溶栓疗法治疗血栓性疾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200025)王鸿利使已形成的血栓发生溶解的药物称为溶栓药,应用溶栓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称为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其预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溶栓疗法治疗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溶栓疗法抢救急性心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法目前用作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治疗。本疗法旨在迅速溶解 AMI 早期于闭塞冠状动脉内形成的血栓,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血栓溶解剂,欧美多采用链激酶(SK),日本多采用尿激酶(UK)。一项双盲试验结果表明,用 UK96万 UUK 冠脉内投药,血栓溶解率为73.8%;而日本冠状  相似文献   

3.
止血系统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经过和结局。一系列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有促使血栓形成的血液聚集状态的变化。为此,临床上运用血栓聚集抑制剂预防冠状动脉血栓的初期或第二次形成,并运用血栓溶解剂迅速溶解血栓,从而在心肌梗塞治疗时减少冠状动脉血栓损伤区。现在有许多关于硝酸甘油治疗和限制急性  相似文献   

4.
如果一种方法能够溶解闭塞冠(状动)脉的新鲜血栓,而不溶解冠脉以外起止血作用的陈旧血栓,即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时既有溶栓作用,又无严重的出血危险性,始称理想。本文探讨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给药时间的长短对新鲜和陈旧血栓溶解速度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46例发病于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结果 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24例(52,2%),部分再通7例(15.2%),未通15例(32.6%);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恢复良好的患者22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8例。31例溶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20例(64.5%),15例未溶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4例(26.7%),溶栓后脑出血6例(13%)。结论 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能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几周内逐渐形成的亚急性大块肺栓塞的死亡率很高。对标准抗凝血或溶解血栓剂治疗效果不好。其原因可能因栓塞形成较久,其中所含纤维蛋白溶酶原随着栓塞形成时间而逐渐减少,而纤维蛋白溶酶原又是链激酶溶解血块的重要物质,因而疗效不好。据报导外围静脉的陈旧血栓,通过纤维蛋白溶酶原与链激酶治疗;以及急性肺动脉栓塞,应用纤维蛋白溶酶原和尿激酶,都可以使血栓溶解。我们亦有类似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局部动脉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脑血栓栓塞性闭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近年国外局部动脉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脑血栓栓塞性闭塞概况及脑不同部位的动脉闭塞类型、治疗的方法、血栓溶解剂型、剂量、治疗结果和并发症作一概述,并对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的作用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近年国外局部动脉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脑血栓栓塞性概况及脑不同部位的动脉闭塞类型、治疗的方法、血栓溶解剂型、剂量、治疗结果和并发症作一概述,并对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的作用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沙蚕金属蛋白酶(NVMP)体外的抗凝血和血栓溶解作用.方法 以pH7.4的生理盐水为对照,在体外研究NVMP对家兔新鲜血液的抗凝血和血栓溶解作用;采用SDS-PAGE电泳法观察NVMP对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采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研究NVMP在体外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方式.结果 不同剂量的NVMP在体外均具有较强的抗凝血和溶解血栓的作用;沙蚕金属蛋白酶最先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α链,然后是Bβ和γ链;能够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也具有激活纤溶酶原将其转变成纤溶酶,间接水解纤维蛋白的激酶活性.结论 NVMP在体外具有明显的降纤、抗凝血和溶解血栓的作用,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诊断明确的门静脉血栓,在无肠坏死的情况下可进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华法令作为抗凝和溶栓的治疗方法之一报道较多,使用小剂量华法令治疗溶解门静脉血栓,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1.
高文琦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34-1534
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普及有效治疗肺栓塞的主要方案,溶栓可使肺动脉内血栓溶解,改善肺组织血流灌注,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溶解深静脉系统血栓,还可减少栓子的来源、减少肺栓塞的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我科2004年11月~2007年12月收治17例肺栓塞患者进行血栓消融治疗,男8例,女9例,年龄41-78岁,平均64.5岁。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美  韩迪 《山东医药》2000,40(21):46-48
目前 ,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是早期溶栓治疗 ,其目的是使血栓溶解 ,闭塞血管再通 ,及早重建脑血液循环 ,抢救半暗带 ,改善预后。1 溶栓机制溶栓主要是溶解血栓内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的溶解主要靠纤溶酶 ,纤溶酶不仅能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和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 ,还能抑制多种血浆蛋白 ,如凝血因子 、 、 等。2 溶栓的治疗时间窗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系指可进行有效治疗的时间 ,目前国际所采用的时间窗为 3~ 6小时。治疗时间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病情轻重、梗塞部位、血液内环境 (高血糖、电解质紊乱 )等 ,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心房颤动(房颤)伴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的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有血栓形成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0例,按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20例和华法林组20例,利伐沙班组患者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华法林组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左心房血栓溶解率、血栓栓塞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附壁血栓溶解率85.0%,华法林组附壁血栓溶解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血栓栓塞率5%,华法林组血栓栓塞率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率5.0%,华法林组出血率10.0%,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伴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中溶解左心房血栓的疗效方面与华法林一致,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两者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程兆忠 《山东医药》2002,42(19):69-70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治疗目的是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溶解血栓,疏通血管;防止进展为慢性PTE.急性期主要是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以纠正右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低氧血症,止痛和抗心律失常.当内科治疗难以奏效时应选择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 1 抗凝治疗 1.1 肝素标准的普通肝素是一种硫酸酯粘多糖,分子量3000~30000,平均15000.肝素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起作用,后者是一种酶,通过抑制凝血酶因子Ⅱa、Ⅹa、Ⅸa、Ⅺa、Ⅻa,促进ATⅢ构形变化,提高其活性100倍到1000倍,预防附加血栓的形成,使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块.但肝素不能直接溶解已存在的血栓.肝素的作用迅速,具有防止栓塞发展和再发的作用,可预防静脉血栓的延伸,促进人体纤溶机制溶解已存在的血栓,还可抑制血栓引起的神经体液分泌.肝素的最大副作用是出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高血压、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急性期等忌用肝素;近期(2周内)大手术、外伤、需行活组织检查时则慎用或不用肝素,严重肝肾疾病时肝素用量应减少.肝素持续静脉泵入比间歇静脉注射发生出血的机会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血溶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一次导入溶栓导管成功,成功率为100.00%;12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6例患者血栓基本溶解,2例患者血栓部分溶解;溶栓后患者后患、健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溶栓前,静脉通畅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药物介入方式对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最近介绍了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新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注射链激酶的非手术方法来重建闭塞的冠状动脉。本文则叙述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法的新情况及在处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作用。溶血栓治疗二十多年前链激酶制剂用于临床后,即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冠脉内常有新鲜血栓形成,如能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则可使梗塞范围缩小或不致扩大,改善心功能,降低AMI的病死率。1960年Boucek等用纤维蛋白溶解素(fibrinolysin)注入冠脉内试图治疗AMI;1979年Rentrop等以经皮导管插入冠脉用链激酶(SK)溶解血栓取得冠脉再通的效果后,冠脉再通术(PTCR)迅速普  相似文献   

18.
体外治疗性超声促进动脉血栓溶解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技术。本文对治疗性超声的物理与生物效应及其辅助溶栓的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背景以往有关血栓溶解疗法的研究很少注意到年龄是否是血栓溶解后进行常规心导管或冠脉血管复通术的指征之一,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是否与年龄有关等。所以我们就这些问题,对接受血栓溶解疗法的急性心梗病人,在不同年龄段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t—PA血栓溶解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PA是第二代血栓溶解药物,其特点是对血栓具有亲和性,是天然的血栓选择性纤维溶酶原激活剂,在局部有效地使纤维溶解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溶解血栓,但不引起全身纤溶活性的亢进,欧美及日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肌梗塞的急性期,t-PA使冠状动脉的再开通率明显优于UK及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