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俊曦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35-135
目的 探讨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为43 例伴下鼻甲骨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通过鼻内镜行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8 个月~1 年.记录术后创面愈合、下鼻甲位置及鼻塞情况等.结果 28 例随8 个月,治愈25 例,好转3 例.15 例随访1 年后有效率90%.术后鼻腔无粘连,创面愈合快,无鼻腔干燥和下鼻甲萎缩.结论 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能有效避免鼻腔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破坏而引起的并发症,是目前治疗伴有下鼻甲骨性增生的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2.
周枫 《福建医药杂志》2013,35(2):134-136
目的 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减容术的最佳术式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根据术前VAS评分、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将慢性鼻炎下鼻甲肥大予以分型,再选择手术方式.结果 330例患者中135例中下鼻甲骨质增生肥大型行取鼻外侧径路行下鼻甲减容术,95例黏膜增生型,100例水肿浸润型行下鼻甲黏膜下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后疗效评定满意.结论 合理的术式选择决定手术后的疗效.其中鼻外侧径路行下鼻甲减容术后疗效最佳,下鼻甲黏膜下切除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次之,单纯下鼻甲黏膜下切除远期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3.
汪文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34-235
目的尽可能减少损伤下鼻甲黏膜,保留鼻腔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肥厚性鼻炎,使鼻腔通气改善。方法对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的患者,在鼻内镜下将下鼻甲骨骨折外移,下鼻甲黏膜点状分离,形成结构正常的新下鼻甲,改善鼻腔通气。结果本组104例(149侧)患者全部鼻塞症状消失,下鼻甲创面光滑平整,无干痂及粘连。随访1~2年,全部病例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加黏膜点状分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简便、使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术式选择及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50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B组40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并选择我院2010~2012年期间120例传统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C组,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手术应用效果。结果3组鼻塞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5.2%、86.8%、9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A、B组,且C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2%,明显低于C组的1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手术方案术后改善鼻腔通气均效果良好,但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黏膜下切除作为首选手术方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作为次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6例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33例采用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对照组33例采用下鼻甲黏膜硬化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满意,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8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致鼻塞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随诊期内鼻塞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显效72例(87.80%),有效10例(12.20%),总有效率100%.结论 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方法简易、无切口、出血少、易恢复、手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的55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55例中显效43例(78.18%),改善12例(21.82%)。总有效率100%;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下鼻甲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叶煜晟  刘爱华  周屹  刘慧娟 《江西医药》2014,(10):1095-1097
目的:研究黏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进行研究,80例行黏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A组),50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两种术式从术后并发症及疗效上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手术后A组患者全部鼻塞症状改善,VAS评分要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B组(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7.8182,P=0.0000);A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仅有2例(2.5%)出现了鼻腔粘连的并发症,而B组患者出现了诸多并发症:鼻腔出血40例(80%),鼻腔粘连30例(60%),鼻腔干燥25例(50%),以及萎缩性鼻炎10例(20%)。结论鼻内镜下粘膜下切吸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致下鼻甲代偿肥大、药物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并发下鼻甲肥大,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注射、微波、激光、高频电刀及普通手术切除等,每种方法各有利弊。为探讨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好、见效快、不易复发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加后端部分切除治疗鼻慢性疾病50例(71侧),术后鼻腔通气及功能恢复情况改善良好,未见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薛敏燕  陈建超 《江苏医药》2006,32(12):1181-1182
近年来,我科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射频消融+骨折外移术进行治疗,并应用鼻声反射仪检查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估,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内镜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17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致鼻塞患者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内镜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的治疗结果。其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84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治疗组90例。术后随访3~6个月。84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中,总有效率87.6%。90例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中,总有效率94.4%。结果二者术后总有效率差别不大。结论电离子凝固加下鼻甲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优点是手术简单,无切口,操作容易,术后无出血,保持鼻甲功能,缓解鼻通气不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刘丽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30-23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对不同形态结构中鼻甲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对有鼻塞、流黏涕、头痛、嗅觉减退的84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2例中鼻甲黏膜肥厚患者采用中鼻甲外侧黏膜切除术,8例中鼻甲骨质增生患者采用中鼻甲骨质部分切除术,40例中鼻甲息肉样变患者采用黏膜切除术,14例中鼻甲气化患者采用去除其外侧骨壁,10例中鼻甲曲线过度外移患者采用中鼻甲骨折内移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治愈74例,好转10例,患者无鼻塞、流黏涕、嗅觉减退,头昏、头痛等症状。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下,对不同中鼻甲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可以使患者治愈,无需切除中鼻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加局部划痕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效果。方法对13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致鼻塞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加局部划痕治疗肥厚的下鼻甲。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有效率95.5%。结论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加局部划痕治疗下鼻甲肥大是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李厚杰  孟艳红  陈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06-260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采用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对照组33例采用下鼻甲黏膜下注射硬化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33例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 (x2 =6.23,P<0.05);观察组鼻黏膜平均恢复时间为(35±1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4±21)d(t=1.74,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糖精清除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2.85,均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压榨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72例患者行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为对照组,72例患者行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鼻腔疼痛时间、下鼻甲肿胀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可明显改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病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对两种类型的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2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均行了CT检查,分为4组,其中观察组1慢性肥厚性鼻炎黏膜增生型和观察组2慢性肥厚性鼻炎骨质增生型,均行内窥镜下双极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l慢性肥厚性鼻炎黏膜增生型和对照组2慢性肥厚性鼻炎骨质增生型.均行内窥镜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均随访3个月.结果:观察组1,2与对照组1,2鼻塞改善100%,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几率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1显效改善程度与对照组1无明显差异,观察组2显效率低于对照组2.结论: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治疗慢性肥厚型骨质增生型鼻炎优于鼻甲部分切除术,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16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对照组83例。观察组给予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对照组给予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用VA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鼻塞的主观感觉,并观察术后鼻甲黏膜修复情况及鼻腔干燥、出血、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鼻塞VAS评分为8.25±0.76,对照组为8.22±0.81,术后6个月观察组为2.45±0.88,对照组为2.69±0.97。两组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并发鼻腔干燥6例,鼻出血5例,两组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鼻甲骨折外移加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肥厚性鼻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44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骨质不增生型(A组)158例、下鼻甲骨质高拱型(B组)152例和骨质增生型(C组)134例。A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打孔减容术,B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打孔减容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C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打孔减容术+下鼻甲骨微创切除术。术后1年评估疗效。结果三组治愈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根据下鼻甲不同病变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既可达到手术目的,又可保护鼻腔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骨性肥大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并有术后随访1年记录的94例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骨性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上述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下鼻甲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组(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联合下鼻甲成形组(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成形术)及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组(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1年,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组34例,治愈21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5.3%,其中轻-中度肥大者有效率96.5%,重度肥大者有效率20.0%,无出现并发症;联合下鼻甲成形组32例,治愈24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3.7%,其中轻-中度肥大者有效率92.9%,重度肥大者有效率94.4%,有1例出现并发症;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组28例,治愈14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75%,其中轻-中度肥大者有效率77%,重度肥大者有效率73.7%,有5例出现并发症,各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组内下鼻甲轻-中度肥大与重度肥大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2,P<0.05),其余两组下鼻甲轻-中度肥大与重度肥大患者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χ2=0.05,P值均>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合并轻-中度下鼻甲骨性肥大者,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对下鼻甲黏膜损伤极少,最大限度保护鼻腔黏膜功能,无明显并发症,可作为首选术式。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成形术对鼻中隔偏曲合并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的下鼻甲肥大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对下鼻甲黏膜损伤少,并发症少,符合功能性治疗原则,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念武  刘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722-172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部切除术应用于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30例(切除组)采用下鼻甲黏膜下部切除术治疗,30例(微波组)采用传统微波方式治疗,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以及1年两组的手术效果,并比较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在总有效率上,切除组为93.3%,微波组为70.0%(Х^2=5.45,P<0.05);在显效率上,切除组为26.7%,微波组为16.7%(Х^2=0.88,P>0.05).术后1年,在总有效率上,切除组为80.0%,微波组为50.0%(Х^2=5.93,P<0.05);在显效率上,切除组为20.0%,微波组为16.7%(Х^2=0.11,P>0.05).下鼻甲部分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0 ±2.4)min、(8.0±2.4)mL和(6.0±2.2)d,均显著高于微波组的(6.0±1.4)min、(5.0±2.2)mL和(4.0±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1.48、2.81,均P<0.05).结论 下鼻甲黏膜下部切除术应用于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后,虽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预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