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α粒子、γ射线以及联合照射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方法 以HMy2.CIR淋巴母细胞为对象,分别以不同剂量的α粒子和γ射线进行照射,以及先以0.025 ~0.500 Gy的α粒子照射后即刻以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照射,用胞质分裂阻断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建立不同照射条件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对于γ射线照射,微核率剂量-效应符合线性平方模型Y=c+αD+ βD2.对于α粒子照射,当照射剂量<0.250 Gy时,细胞微核率随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其剂量进一步增加时,微核率剂量-效应曲线呈现下弓型,可以采用反映辐射旁效应的BaD模型Y=c +αD +σ[1 -exp(-δD)]exp(-βD)进行很好地拟合.对于联合照射,当α粒子剂量较低时,微核率的剂量效应与γ射线照射时的相似;但当α粒子剂量较大时,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更接近于α粒子照射.同时,0.2、0.5 Gyα粒子联合γ射线照射引起的微核率显著高于它们单独照射时的微核率之和(=5.22 ~ 11.86,P<0.05).结论 α粒子照射具有与γ射线不同的辐射损伤规律,辐射旁效应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联合照射则可以引起细胞损伤的协同增强.  相似文献   

2.
慧星电泳用于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彗星电泳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对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以自行设计的图像分析系统,用彗星电泳方法检测4种人肿瘤细胞受γ射线照射后细胞初始DNA损伤,以及细胞径30min修复时DNA损伤残余率;用细胞集落存活法检测2Gy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结果:4种肿瘤细胞初始DNA损伤与辐射敏感性无关,2Gyγ射线照射后4种细胞存活率(SF2)与细胞经30min修复后的DNA损伤残余率相关明显(r=-0.87),结论:本实验方法有可能成为一种快速、准确检测肿瘤细胞内在辐射敏感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pEgr.p-TNFα的构建及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和扩增Egr-1启动子,构建pEgr p-TNFα质粒,探讨不同辐射剂量对被转染的NIH3T3细胞中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PCR方法从小鼠基因组DNA中分离并扩增出Egr-1启动子,构建pEgr.p-TNFα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转染小鼠NIH3T3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TNFα表达水平.结果本实验得到的Egr-I启动子序列与报道基本一致,Egr-1启动子和TNF α cDNA正确插入表达载体;各照射组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8 h,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假照射组(P<0.05~0.001).结论本实验分离和扩增的Egr-1启动子具有辐射激活和诱导下游基因表达增强的功能,低剂量辐射可激发并启动下游基因表达,在基因-放射联合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研究旁效应DNA损伤的新的实验模型,探究低剂量α粒子辐射产生的旁效应DNA双链断裂(DSB)和修复的效应特征。方法 利用发红色荧光的HsBrk1-RFP融合蛋白标记其中一个细胞系,达到在共培养的条件下将直接受照细胞和非照射旁细胞区分开来,建立旁效应实验模型,α粒子照射细胞,γH2AX免疫荧光杂交和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检测DNA DSB损伤和修复动力学。结果 建立了HFS-RFP细胞和HFS细胞共培养的旁效应研究实验模型。无论是0.1 Gy还是0.2 Gy α粒子照射,直接受照细胞HFS-RFP和旁效应细胞HFS中的γH2AX簇集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似,均在照后1 h达到高峰,随即减少,但在照射后8 h又出现一个高峰值,显示第二次DNA DSB损伤。旁效应二次DSB损伤要明显弱于直接受照细胞的二次损伤。结论 建立的细胞共培养旁效应实验模型能够成功地应用于低剂量的α粒子诱导的旁效应研究,并且低剂量的α粒子照射产生旁效应DSB损伤与修复的变化趋势与直接照射细胞的损伤相似,旁效应二次DSB损伤弱于直接照射细胞的二次损伤,可能与DNA簇集复杂损伤发生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5.
α辐射诱发人胚肺细胞转化及DNA链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α辐射所致DNA链断裂损伤与辐射致癌之间的定量关系。方法 用缺口翻译技术检测DNA链断裂,用软琼脂克隆形成率评价细胞转化。结果 0.25-5Gyα粒子照射后的人胚肺细胞,DNA链断裂损伤和半固体琼脂培养集落形成率均明显增加,并显示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受照射组细胞DNA链断裂与细胞转化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α辐射致癌与辐射致细胞DNA链断裂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不同LET辐射致DNA损伤以及药物的防护作用.方法 分别以60Co γ射线、质子束、7Li重离子束照射溶液状态超螺旋构象质粒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分子构象变化,检测DNA损伤程度及VND3207的防护作用.结果 质子和7Li重离子体外所致质粒DNA损伤明显比γ射线严重.药物VND3207能够有效减轻所观察的3种不同LET辐射对质粒DNA的损伤,加药组与不加药组相比,质粒DNA开环构象显著减少,保护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更加明显.200 μmol/L浓度对50 Gy γ射线、质粒和7Li重离子辐照质粒DNA损伤的保护效果(质粒超螺旋构象百分比)分别为85.3%(t=3.70,P=0.033)、73.3%(t=10.58,P=0.017)和80.4%(t=8.57,P=0.008).可见VND3207对重离子辐射损伤的保护效应尤为显著,明显优于质子辐照损伤.结论 药物VND3207对辐射DNA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对γ射线和重离子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adioprotective effect of vanillin derivative VND3207 on DNA damage induced by different LET ionizing radiation.Methods The plasmid DNA in liquid was irradiated by 60Co γ-rays, proton or 7Li heavy ion with or without VND3207.The conformation changes of plasmid DNA were assess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the quantification was done using gel imaging system.Results The DNA damage induced by proton and 7Li heavy ion was much more serious as compared with that by 60Co γ-rays, and the vanillin derivative VND3207 could efficiently decrease the DNA damage induced by all three types of irradiation sources, which was expressed as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ratio of open circular form (OC) of plasmid DNA.The radioprotective effect of VND3207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rug concentration.The protective efficiencies of 200 μmol/L VND3207 were 85.3% (t =3.70,P =0.033), 73.3% (t = 10.58, P =0.017)and 80.4% (t =8.57,P =0.008)on DNA damage induction by 50 Gy of γ-rays, proton and 7Li heavy ion, respectively.It seemed that the radioprotection of VND3207 was more effective on DNA damage induced by high LET heavy ion than that by proton.Conclusions VND3207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the genotoxicity of different LET ionizing radiation, especially for γ-rays and 7 Li heavy ion.  相似文献   

7.
辐射诱发的DNA损伤和修复,不仅影响到多聚核苷酸链,对DNA的超螺旋也有作用.本文通过对大鼠胸腺(T)细胞和脾(S)细胞核质体粘度和沉降率的检测,比较了经X线照射后,T、S细胞DNA超螺旋的损伤和修复.实验用的T、S细胞取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悬浮于无Ca~(++)、Mg~(++)的Hank's液中(25×10~6细胞/ml).制备好的细胞悬液应尽快用于照射,辐照采用西门子710H X线机,剂量率为1.75Gy/min,一次照射剂量范围为0.6~19.2Gy,对照用模拟照射,研究修复现象的细胞照射后应在37℃下温浴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Egr-IFNγ重组质粒在接种B16黑色素瘤小鼠体内的辐射诱导表达及其抑瘤效应。方法 小鼠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Egr-IFNγ后36h,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照射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速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照射后第3天用RT-PCR法检测瘤内IFNγ转录水平,照射后第l,3和5天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结果 照射后第3天重组质粒 20Gy组瘤内IFNγ转录水平明显高于重组质粒组;照射后第l,3天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重组质粒组和对照组;照射后第9-15天,4次(质粒 5Gy)组小鼠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重组质粒 20Gy组,且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多次基因-较小剂量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优于单次基因.较大剂量放射治疗;基因-放射治疗组可能通过诱导瘤内IFNγ表达增强,使血液中IFNγ浓度升高,从而提高荷瘤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EJ细胞DNA损伤的情况,不同剂量60Coγ 射线照射EJ细胞后诱导磷酸化组蛋白H2AX焦点形成,以及与γH2AX表达量的关系。方法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链断裂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剂量γ 射线照射后立即、以及2 Gy γ 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的EJ细胞中γH2AX焦点的数量。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不同剂量γ 射线照射后EJ细胞中γH2AX 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γ射线照射后DNA损伤情况明显加重,随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尾矩不断加大,0 Gy组尾矩为0.24,4 Gy照射组尾矩为5.26;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γH2AX焦点数目及大小均明显增加,照射的剂量范围从0.1~4 Gy均可检测,且照射剂量和焦点形成数目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0.1 Gy照射组每个细胞中的焦点数平均达12.37个,4 Gy照射组每个细胞中的焦点数平均达46个;2 Gy γ 射线照射后24 h仍可检测到γH2AX焦点,随时间延长焦点数目减少、强度减弱,具有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γ 射线照射后γH2AX 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呈现明显量效关系,0.1和4 Gy照射组γH2AX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7.4%和29.2%。结论 免疫荧光法检测照射后γH2AX焦点数目比其他实验方法更能敏感、直观的反映DNA损伤及修复情况,有望成为检测辐射损伤的理想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DNA辐射损伤修复时效性,拟合修复曲线和修复平面模型,提高其在辐射生物剂量估算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通过对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3、24、48 和72 h进行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辐射诱导的DNA双链断裂修复程度。结果 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剂量-效应曲线和不同剂量点的修复曲线拟合度均较高(r >0.98, P <0.01),将两者结合后,拟合的曲面光滑度较好。结论 不同剂量下的损伤修复呈线性关系,修复曲面模型可用于辐射原发损伤估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HP1α对辐射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用反义技术单独抑制HP1α和联合抑制HR24L表达,观察细胞对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用免疫共沉淀法观察HP1α是否参与修复蛋白复合物的形成。结果 单独抑制HP1α,细胞对辐射敏感性与正常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联合抑制HP1α和HR24L时,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比单独抑制HR24L时显著增加;20 Gyγ射线照射后8h,可检测出HR24L与HP1α复合物的存在。结论 HP1α与修复蛋白相互作用,参与DNA损伤修复,从而影响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检测DNA链断裂的简化荧光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化和改进了 DNA 解旋的荧光法,并用于辐射与平阳霉素所造成的 DNA 链断裂的检测。获得了不同剂量范围γ线照射所致 HeLa S3细胞 DNA 链断裂的线性效应曲线,最小检出剂量为0.25Gy。观察了不同剂量γ线照射后 DNA 链断裂的重接修复。并检测了平阳霉素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处理 HeLa S3细胞所致 DNA 链断裂。  相似文献   

13.
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的细胞遗传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α粒子和4-甲基亚硝基-1-(3-吡啶基)-1-丁酮(NNK)联合作用的细胞遗传毒性.方法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α粒子单纯照射组(α)、NNK染毒组(NNK)、NNK染毒(100 μg/ml)后α粒子照射组(NNK+α)和α粒子照射后NNK染毒(100 μg/ml)组(α+NNK);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DNA损伤;用多核细胞法检测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突变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细胞微核率.结果与相同剂量NNK或α粒子单独作用比较,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诱发BEP2D细胞DNA损伤、HPRT基因突变率、以及细胞微核率均显著增高;扣除NNK效应后,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诱发BEP2D细胞DNA损伤、HPRT基因突变率、以及细胞微核率也明显高于α粒子单独照射组.结论α粒子合并NNK的细胞遗传毒性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14.
以小鼠的致死效应和某些造血系统指标为观察终点的工作证明:中子-γ混合射线的相对生物效应(RBE)与中子和γ射线的比例有关。在混合照射总剂量中增加中子的份额将导致RBE值的增加。一般认为,DNA是细胞中辐射敏感部位,或者说DNA是射线作用的靶分子。作为辐射敏感组织的骨髓,受照射后其D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肿瘤细胞p(35)Be块中子及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为肿瘤的快中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细胞集落在存活方法研究人黑色素瘤细胞(WM9839)、人口 皮癌细胞(KB)、人结肠腺癌细胞(LS-T-117)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等4种细胞对快中子及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用彗星电泳技术研究WM9839细胞在快中子及γ射线照射后DNA损伤的修复效应。结果 细胞存活实验表明,p(35)Be快中子照射后4种肿瘤细胞的D0值(或SF2值)较γ射线照射后差异减小,即4种肿瘤细胞对快中子的辐射敏感性差异减小;快中子2Gy照射后,WM9839细胞DNA损伤修复曲线整体上下降较γ射线2Gy照射后慢,到180min时,DNA损伤残留率明显高于γ射线2Gy照射。结论 快中子治疗肿瘤可以很好地弥补低LET射线放射治疗的不足,特别是对低LET射线较为耐受的肿瘤细胞,如KB细胞和WM98309细胞。  相似文献   

16.
X射线照射对质粒(p53-SN3)的损伤作用梁克沈瑜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能进行复制和遗传的一些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其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实验室提取得到的质粒分子以超螺旋型居多,开环型其次,线型最少[1,2]。由于上述三种构...  相似文献   

17.
60Coγ射线对hOGG1低表达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60 Co γ射线对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hOGG1低表达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A549细胞和通过稳定转染hOGG1核酶而获得的hOGG1低表达的A549-R细胞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测定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60 Coγ射线处理后两种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后两种细胞的周期分布、凋亡率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照射后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但A549-R细胞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相同剂量组的A549细胞(P<0.05);所设剂量均可诱导细胞DNA损伤,但DNA迁移长度和彗星细胞率在两种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的修复在两种细胞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R细胞的修复能力远远低于A549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照射后两种细胞都表现为G0/G1期细胞阻滞,细胞凋亡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细胞增殖指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些变化均以A549-R细胞更为明显.结论hOGG1低表达使得细胞DNA修复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增殖减慢、凋亡增加、存活率下降,从而使细胞对^60Coγ射线的放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党参乙醇总提物(total ethanol extract from Codonopsis pilosula,TEC)对60Coγ射线损伤的防护及其治疗作用。方法 70只小鼠受60Coγ射线7.5 Gy照射前后,实验组用2种不同浓度的TEC灌胃,照射对照组小鼠用蒸馏水灌胃,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的存活率及血像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最佳保护方式;另外对40只小鼠给予8.0 Gy致死剂量照射,观察TEC对小鼠的辐射保护作用。结果 (1)致伤前预防给药,两个剂量TEC均明显提高了30 d存活率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2)致伤后给药两个剂量均没有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3)给予8.0 Gy致死剂量照射,TEC较照射对照组提高存活率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EC具有较强的辐射预防作用,能显著提高受60Coγ射线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存活率,降低辐射对小鼠外周血WBC和PLT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辐射对环磷酰胺所致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低剂量γ射线预照射对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所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遗传物质损伤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假照组)、荷瘤低剂量照射组(LDR组)、荷瘤环磷酰胺化疗组(CTX组)和荷瘤低剂量照射联合化疗组(LDR+CTX组)。常规饲养1周后,于左腹股沟皮下各接种S180肉瘤细胞(空白对照组除外),接种后第8和11天对LDR组和LDR+CTX组小鼠给予75mGy-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30h分别给予CTX组和LDR+CTX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mg;第13天处死所有小鼠,分别取血,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MNF)检测遗传物质损伤。结果①环磷酰胺化疗后DNA损伤程度较空白对照及荷瘤对照组均显著增加;环磷酰胺化疗前给予75mGy-γ射线照射,则可显著降低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所致的DNA损伤。②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较空白对照组及单纯荷瘤组有显著增加(P〈0.01);环磷酰胺化疗前给予75mGy-γ射线照射则可降低环磷酰胺所致微核率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化疗前给予75mGy-γ射线照射对DNA损伤可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②环磷酰胺有强大的致突变作用,可导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75mGy-γ射线预照射对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的遗传学毒性未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拓扑异构酶Ⅱα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了Hela细胞在5Gyγ射线照射后的时间效应和小于5Gy的剂量效应,以及小剂量的多次累积效应。结果:5Gyγ射线照射后4h TOPOⅡα开始下降,12h降为最低,16h开始回升;在小于或等于5Gy时,随剂量增加,TOPOⅡα的表达下降逐渐明显;且较小剂量多次累积效应。结论:小剂量的电离辐射引起的TOPOⅡα的表达变化具时间效应、剂量效应和多次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