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体外分别观察了0.1u/ml~2.0u/ml肝素及10ug/ml-200ug/ml。硫酸鱼精蛋白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素活性在2.0u/ml以下时队PT无明显影响,而肝素在0.2u/ml以上时对APTT的影响非常明显。而两者呈正相关。硫酸鱼精蛋白在10ug/ml以下时对PT,APTT无明显影响。实验证明可以用加硫酸鱼精蛋白中和后复侧APTT的方法来纠正肝素对APTT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留置针肝素封管液浓度对肝硬化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 探讨常用留置针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肝硬化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将 6 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 6 2 .5IU ml、83IU ml、1 2 5IU ml浓度的肝素液封管 ,检测使用后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血小板计数 (PLT) ,同时观察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结果  3种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对PT、APTT、PLT、病人出血倾向均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肝硬化病人选用这 3种浓度中的任意一种进行留置针封管均不影响病人的凝血功能 ;其中 1 2 5IU ml浓度的肝素液封管不仅安全可行 ,而且能达到最佳保留时间 ,留置针 7天通畅率为 90 % ,与另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肝素浓度对肝硬化病人凝血功能无影响 ,1 2 5IU ml浓度的肝素液封管保留时间最长 ,是肝硬化病人使用留置针封管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3.
PT和APTT样本采集顺序和保存温度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们探讨了使用采血器采血的先后顺序和样本的保存温度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仪器和器材1 .仪器 美国 IL公司生产 ACL- FUTURA全自动凝血仪。2 .试剂  PT(凝固法 )试剂盒 :PT- FibrinogenHS,IL 公司产品。 APTT(凝固法 ) :( 1 ) APTTLyophilized Silica;( 2 ) APTT Ca CL2 ;源自 IL公司。3.器材 一次性自动定量采血器 ,包括采血针和采血管 (含 1 0 9mmol/L柠檬酸钠抗凝剂 0 .2 ml,定量采血 1 .8ml)。二、样本(一 )采集方法 第一组 :临床外科术…  相似文献   

4.
留置针肝素封管液浓度对肝硬化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用留王针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肝硬化凝血功能影响.方法将6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62.5 IU/ml、83 IU/ml、125 IU/ml浓度的肝素液封管,检测使用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同时观察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结果3种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对PT、APTT、PLT、病人出血倾向均无明显影响(P>0.05),肝硬化病人选用这3种浓度中的任意一种进行留置针封管均不影响病人的凝血功能;其中125 IU/ml浓度的肝素液封管不仅安全可行,而且能达到最佳保留时间,留置针7天通畅率为90%,与另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肝素浓度对肝硬化病人凝血功能无影响,125 IU/ml浓度的肝素液封管保留时间最长,是肝硬化病人使用留置针封管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4种注射用抗生素 (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克林霉素磷酸酯 )在不同剂量下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 应用ACL 30 0 0plus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 4种抗生素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的值。结果 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 3.0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 3.2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 1.6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 0 .12 5mg/ml时PT、APTT、TT出现变化 (P <0 .0 5 )。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 12mg/ml、头孢唑啉钠浓度为 12 .8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 3.2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 2 .0mg/ml时PT、APTT、TT出现显著变化 (P <0 .0 1)。 结论 这 4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 ,造成PT、APTT、TT值延长 ,但干扰的程度不同 ,磷霉素钠干扰最为严重 ,青霉素钠次之 ,头孢唑啉钠影响最小。为此在对凝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或临床医师分析结果时应考虑此因素  相似文献   

6.
姚家勇  刘培明 《临床医学》2003,23(12):59-60
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 14份 ,离心分离血浆 ,即刻上机检测 ,然后将标本放置室温 ,分别于 4h、6h、8h重复检测 ,并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标本放置 4h ,PT缩短 ( P <0 0 0 1) ,APTT无差异 ( 0 10 >P >0 0 5 ) ;放置 6h ,PT无差异 ( 0 2 0 >P >0 10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 ;放置 8h ,PT延长 ( 0 0 0 5 >P >0 0 0 2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 4h ,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行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50例,根据肝素封管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6250U/ml,B组3125U/ml。于CRRT前、CRRT后(封管前)及封管后30min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和TEG,封管30min后加作TEG肝素酶检测,记录24h内有无出血及血栓形成。结果 1血小板及常规凝血功能变化2组CRRT前后,血小板(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无明显变化(P0.05);封管后30min,2组PT、APTT及TT较封管前均延长(P0.05),A组APTT及TT较B组明显延长(P0.05)。3TEG R值变化2组CRRT前后TEG R值无明显变化(P0.05),封管后30min R值均明显延长(P0.05),A组延长较B组更明显(P0.05)。A组有9例不凝血,B组有5例不凝血。经肝素酶中和后,2组R值均恢复正常。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组均无血栓形成,A组出血事件多于B组(P0.05)。其中7例出血明显者经监测TEG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出血停止,R值恢复正常。结论 CRRT患者应用6250U/ml及3125U/ml肝素封管后处于高危出血状态。TEG检查可以用来指导判断CRRT患者出血原因,以及确定鱼精蛋白中和剂量。  相似文献   

8.
我们观察了使用采血器采血的先后顺序和标本的保存温度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影响。1 材料和采血操作1 1 德国BE公司生产 Compact XR全自动血凝仪。1 2 试剂 PT(凝固法 )试剂盒 :PT FibrinogenHS ,IL公司产品。APTT(凝固法 ) :APTT LyophiIizedSiIiea源自IL公司。批号 :2 2 10N6。1 3 器材 使用一次性自动定量采血器 ,包括采血针和采血管 (含 10 9mmol/L柠檬酸钠抗凝剂 0 2ml,定量采血为 1 8ml)。1 4 采血操作 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 ,“一针见血”。以防止损伤组织致外源性凝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围体外循环(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术后凝血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2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下围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并同时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激活凝血时间(A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CPB结束时血浆肝素平均水平(11.06U/mL)显著地降低到肝素化初期浓度(13.16U/mL)的0.84左右(P<0.05),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h内血浆肝素水平基本上稳定在CPB前水平(P>0.05);当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值迅速接近至术前水平(P>0.05),并稳定于术前水平,而PT、APTT则仍显著异常高于正常水平(P<0.05),但有明显恢复至正常的趋势。结论:CPB结束时采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0.8mg鱼精蛋白:100U肝素)能充分有效地中和血中肝素:CPB后凝血功能并不立即恢复正常,主要原因不是肝素中和不足,而是CPB本身使凝血功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及出凝血机制的影响,为临床老年病人使用最佳浓度的肝素封管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每组各40例。A、B、C、D组各采用2mL用0.9%生理盐水稀释的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进行正压封管:浓度分别为含肝素62.50u/mL、78.0u/mL、100.0u/mL、125.0u/mL。比较4组病人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时间及封管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结果 4种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留置针置管时间不同(均P0.05);A组与B、C组,B组与C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A、B、C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肝素封管液封管效果最佳。4种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封管前以及拔针后24hPT、APTT、Fg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出凝血机制正常的老年病人使用上述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是安全可靠的,应用含肝素125u/mL的肝素封管液2mL对老年病人进行正压封管能使留置针达到最佳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浓度肝素盐水冲洗液对老年患者持续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中凝血机制的影响,为临床老年患者使用最佳浓度的肝素冲洗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4例进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老年患者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冲洗液浓度为12.5 U/ml,B组冲洗液浓度为2.5 U/ml。分别于患者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后24,48,72 h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持续CVP监测后24,48,72 h的PT,APTT,TT均高于监测前(均P0.05),B组各时间点PT,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患者皮肤黏膜未见明显的出血倾向,均未发现中心静脉双腔导管阻塞。结论:对于行持续CVP监测的老年患者,宜采用浓度为2.5 U/ml的肝素盐水作为冲洗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质控血浆为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胆红素的质控血浆为实验组(A,B,C,D,E),分别测定PT,APTT,TT和FIB,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检测结果,并通过二项回归方程得出校正公式。结果当胆红素浓度低于17.20 μmol/L时,对血浆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胆红素浓度低于34.30 μmol/L时,对血浆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FIB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PT,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随之降低。结论血浆胆红素浓度轻度升高对ACL TOP700检测PT,APTT和TT结果影响不大,但血浆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会导致PT,APTT和TT结果降低;不同浓度血浆胆红素对ACL TOP700检测FIB的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 (TT)和纤维蛋白原 (FIB)试验的质控物主要依赖进口 ,其价格较贵。所以我们在德国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上利用前一天的血浆作为后一天的质控物 ,并同时可作 PT、APTT、TT、FIB四项指标的检测 ,经近一年的临床应用 ,认为是目前一般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抗凝管  1 0 9mmol/ L枸橼酸钠溶液 ,称取含 2分子结晶水的枸橼酸钠 (分子量 2 94.1 2 ) 3 .2 g,用蒸馏水溶解 ,稀释至 1 0 0 ml。每管 0 .2 ml抽取 1 .8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 TECO Coachrome 半自动凝血仪仪器性能 ,并进行有关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 :对仪器进行凝血酶原时间 (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 ( FIB)、凝血酶时间 ( TT)精密度测定及纤维蛋白原的线性分析。 Clauss法和 PT- der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对比分析。结果 :PT、APTT、FIB、TT精密度 CV值在 1 .0 9%~ 3.81 %之间、批间变异系数 CV<5%。 FIB在 0 .62 8~ 1 0 .0 4 0g/L浓度范围内对数相关 ( r=0 .999) ,各项指标达到要求。Clauss法和 PT- der测定 FIB显示良好的相关性 ( r=0 .949,n=2 1 9,P<0 .0 1 ) ,结论 :TECO Coachrome 半自动凝血仪性能良好 ,结合严格的质量控制 ,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PT和APTT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凝血标本全血放置以及离心后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取 PT和APTT正常值标本180例(PT在10.5~14.0 s之间,APTT在22.0~36.0 s之间),异常值(高值)标本120例(PT>14.0s,APTT>36.0s),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仅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及离心后在室温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12,24 h时PT,APlvr的结果 ,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处理.结果 全血室温放置时,正常值标本PT在4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室温下,正常值标本PT在6 h内,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冰葙保存条件下,正常值及异常值标本PT,APTT在6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即刻测定,最好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并保证在6h内完成测定;如果不离心室温放置,应在2 h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北京地区儿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北京地区1 111例正常儿童的PT和APTT.将所有儿童根据性别不同分成男(582例)、女(529例)两组;根据发育情况分为婴儿组(257例)、幼儿组(265例)、学龄前组(271例)、学龄组(192例)、青春发育期组(126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C28-A2文件中提供的关于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的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正态性检验,儿童PT和APTT检测值均呈正态分布.经Z检验后发现不同性别儿童的APTT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但P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7,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PT和APT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FAPTT=5.665,P<0.01;FPT=5.755,P<0.01).根据年龄和性别不同,计算APTT和PT的参考范围为:青春发育前组:PT(男)11.9~14.6 s,PT(女)12.0~14.7s;APTT 29.6~50.7 s.青春发育组:PT(男)11.3~14.6 s,PT(女)11.6~14.6 s;APTT 26.5~46.6 s.结论 初步建立北京地区儿童PT和APTT的正常参考范围,对于临床诊治和筛查凝血障碍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以及临床使用抗凝剂监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两种浓度肝素封管液应用于留置动脉微导管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选取行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留置微导管的100名患者,简单随机分为A组、B组,A组使用12.5 U/ml的肝素钠封管液、B组使用6.25 U/ml的肝素钠封管液进行封管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动脉微导管堵管、渗血情况;统计动脉微导管堵管发生率、动脉微导管局部渗血发生率以及术前、拔除微导管后的凝血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 U/ml组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拔管后时间较术前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6.25 U/ml组APTT、PT术前、拔管后无统计学意义;12.5 U/ml组APTT、PT拔管后时间较6.25 U/ml组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12.5 U/ml发生堵管1例,6.25 U/ml组无堵管情况发生;高浓度组患者渗血发生率为18%,高于低浓度组的16%,两组渗血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6.25 U/ml浓度的肝素液进行封管,能减少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同时,不会增加堵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胆红素浓度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而得出校正公式。方法对不同TBIL浓度的质控血浆进行血浆PT和APTT的测定,并用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校正公式。结果当胆红素浓度低于20μmol/L时,对血浆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高,PT和APTT的检测结果随之升高。结论胆红素浓度轻度增高的血浆对PT结果的影响不大,但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的血浆可能会对PT和APTT检测结果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临床实验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进一步探讨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的实验监测价值。方法 对LMWH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62份血浆标本进行了APTT和抗—Xa的测定,观察不同抗—Xa活性水平的LMWH对APPT的影响。结果 当LMWH的抗—Xa活性在0.8-1.2U/ml时,APTT中度延长,当LMWH的抗—Xa活性大于1.2U/ml时,APTT明显延长。结论 当使用治疗剂量的LMWH,特别是剂量≥1mg/kg体重时,须常规监测APTT作为安全用药的实验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ITP患儿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园芬 《护理研究》2006,20(34):3149-3150
[目的]探讨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IT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以肝素封管液封管(62.5IU/mL),B组以生理盐水封管,检测并比较使用前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同时观察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有无出血倾向。[结果]两组患儿PT、APTT、PLT及出血倾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儿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使用肝素封管液对ITP患儿凝血功能及PLT无影响,不会加重患儿原有的出血倾向,且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