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4例危重新生儿转运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危新生儿的急救应包括现场急救、路途转运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三大部分 ,这三个部分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巨大的抢救效能。我院省新生儿急救中心自 1 999年 1月起建立合肥地区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 ,现将 94例危重新生儿转运情况报告如下 :转运系统组成一、转运抢救人员我院新生儿急救中心设有专线急救转运电话 ,病房有一批 NICU工作人员 ,2 4小时随时出诊 ,每次出诊有一名 NICU主治医师或主治以上医师和一名 NICU专业护士 ,专职司机。二、转运病人来源合肥地区 1 6家基层医院 ,一般在 2 0公里以内最远为 1 30公里。三、转运设备日…  相似文献   

2.
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目的 :我国新生儿死亡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 5 8.4% ;要将 1 990年婴儿和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 1 /3,就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危重新生儿存活率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非常必要。因为 :1 .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缺乏新生儿学科专业人员和各种急救及治疗设备。2 .转运多通过当地医院转送或由家人自行转送。转运人员多不具备新生儿急救知识和技术 ,途中不能治疗及护理有需要的患儿。3.即使是通过“1 2 0”转送 ,但具备整套新生儿抢救、监护系统的转运系统仍不…  相似文献   

3.
危重新生儿外科转运2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转运的257例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的病例资料,探讨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的转运模式及方法。方法成立转运中心,设24h专线电话,在接到转运电话后,由新生儿外科医护人员各1 ̄2名,乘新生儿专用救护车前往接诊,实施途中监护,开展现场急救。结果257例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转运至本院NICU时,病情稳定252例,病情加重5例,无途中及接回2h内死亡病例,转运成功率为100%;全部转诊病人中,212例痊愈出院,治愈率为82%;死亡18例,放弃27例,占转运人数的8%。结论新生儿外科转运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转运途中监护与急救、稳定患儿病情是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转运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是把流动的NICU送到患儿身边的双程转运系统,是具备急救技术和训练有素的主动转运,使危重儿的生命在最初阶段就能得到及时和序贯的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NETS是NICU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它省市这项工作开展较早,我市起步较晚。我院NICU于2004年1月正式启动NETS,这是我市第一家开展此项工作的单位,至2004年7月底共转运危重新生儿转运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至我院,转运前物品准备,病情稳定处理,途中生命体征监测和救护。结果 转运高危新生儿430例,转运过程中病情相对稳定有415例、恶化9例、死亡1例、到院后1h内死亡5例。408例治愈好转出院,放弃12例、死亡10例。结论 转运前稳定病情、转运途中监测与救护,是危重新生儿成功转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的疾病谱,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998至2007年十年间院前急救与转运危重患儿11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院前急救与转运疾病谱排序:新生儿前5位疾病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肺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前5位依次是重症肺炎、颅内感染、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高热惊厥.结论 实施危重患儿三级转诊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危重症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同时,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对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系统对危重新生儿救治的实践情况.方法将我院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192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的救治情况与同期住院的未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917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对照组)进行统计及比较分析.结果虽然两组在好转率、未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x2=1.68,x2=0.09(P>0.05),但是在院前转运组的痊愈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x2=6.15,x2=4.11(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降低危重新生儿、早产儿的病死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运转网络中基层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医疗急救技术.  相似文献   

18.
41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危重新生儿转运对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建立沧州市中心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将沧州市所辖15个县市40多家医院产、儿科组成转运网络,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转运,部分进行转运前危重病例评分,开展了宫内转运及反向转运。结果我院4年来转运418例危重新生儿,途中无一例死亡,转运后死亡14例,自动出院12例,抢救成功率96.6%。宫内转运26例均成活,成功率100%。反向转运22例,无一例死亡,成功率100%。110例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危重组69例,成活66例,成活率96%;极危重组11例,成活5例,成活率45%。结论迅捷安全的转运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对救治危重新生儿的实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系统对危重新生儿救治的实践情况。方法将我院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192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的救治情况与同期住院的未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917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对照组)进行统计及比较分析。结果虽然两组在好转率、未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x2=1.68,x2=0.09(P>0.05),但是在院前转运组的痊愈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x2=6.15,x2=4.11(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降低危重新生儿、早产儿的病死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运转网络中基层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医疗急救技术。  相似文献   

20.
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评价(附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往我院NICU治疗 ,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 结果  共转运危重新生儿 80例 ,占同期NICU住院率 8 4% ,其中 62例治愈出院 ,占77 5 % ,最终病死率 3 75 %。 结论  转运前重视稳定病情 ,转运途中专业人员参与 ,恰当地实施监护治疗措施 ,是成功转运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