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葡萄膜炎78例(103眼)。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葡萄膜炎按病变位置分型:前葡萄膜炎47眼(45.63%),中间型葡萄膜炎5眼(4.85%),后葡萄膜炎。20眼(19.42%),全葡萄膜炎31眼(30.10%)。经治疗后除1眼没有视力增加外,其余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视力≥0.5者由治疗前的47眼(45.63%),增加为治疗后的74眼(71.84%)。并发症包括:虹膜后粘连45眼(43.69%),晶状体混浊31眼(30.10%),玻璃体浑浊28眼(27.18%),视网膜病变27眼(26-2l%),青光眼9眼(8.74%)等。结论葡萄膜炎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能更有效地治疗葡萄膜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葡萄膜炎患者,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葡萄膜炎患者92例,通过抽签法将葡萄膜炎患者平均分为B1组(治疗组46例)、B2组(对照组46例)。B2组:西药治疗;B1组:中医药综合治疗。对比B1组、B2组葡萄膜炎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两个方面, B1组葡萄膜炎患者高于B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葡萄膜炎患者,选择中医药综合治疗的方法,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成功提高患者临床疾病的痊愈率,有效凸显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220例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药物治疗。结果在220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其比例为1.14:1,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有159例,所占比例为72.3%;有具体病因的患者有94例,所占比例为42.7%,未查出具体病因亦或是病情较轻,且并未接受实验室检查的患者有126例,所占比例为57.3%;在3个月以内,患者的炎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2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3%。结论急性前葡萄膜炎疾病的病因与类型较多,容易复发,可以采取糖皮质激素眼液与滴用睫状肌麻痹剂予以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于足底部注射伤寒杆菌内毒素(LPS),诱导葡萄膜炎模型,并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TGP治疗,另一组sD大鼠不造模作为正常对照组。于LPS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用裂隙灯显微观察其临床改变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正常对照组未出现葡萄膜炎,注射LPS的大鼠均诱发出不同炎症程度的葡萄膜炎,生理盐水治疗组和TGP治疗组的炎症临床评分分别为6.59±0.73,4.00±0.52,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GP对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清热颗粒药物的分析,并观察清热明目颗粒应用于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治疗结合口服清热明目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方法(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必要时激光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变化.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清热明目颗粒在辅助治疗葡萄膜炎的过程中的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2组复发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 清热明目颗粒在对葡萄膜炎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更能有效防止葡萄膜炎复发.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全葡萄膜炎临床上虽发病率不高,但因全葡萄膜炎治疗需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治疗起来很棘手。我院葡萄膜病专业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全葡萄膜炎住院患者21例,临床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史传衣  张德秀 《江苏医药》1996,22(3):196-196
内因性葡萄膜炎是常见的一类致盲性眼病,现将我们诊治的ZI3例内因性葡萄膜炎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用3例(245眼)中男112例,女101例。年龄11~74岁,其中21~50岁最多(149例)。单眼181例.其中右眼106只,左眼75只,双眼32例。按解剖位置分类,前葡萄膜炎最多,共96眼;全、中间和后葡萄膜炎较少,分别为77、42、30眼。213例中能确定病因或有其他伴随疾病的共幻例,其中以类风湿关节炎或合并其他感染的病例最多,共60例。对50例病人做E玫瑰花结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为正常、升高或降低的病例数前者分别为25、11、14…  相似文献   

8.
关节强直性脊椎炎(AS)是一种主要累及轴骨骼的特发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属我国常见多发的风湿性疾病之一,国内患病率约为0.3%。据有关报道AS患者中约有20%发生葡萄膜炎。笔者对我院AS并发葡萄膜炎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的临床类型、病因和目前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眼科收治38例葡萄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葡萄膜炎患者共计38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14)岁,单眼受累19例,双眼受累19例,单双眼受累之比为1∶1。按解剖位置分类,前葡萄膜炎17例,全葡萄膜炎12例,后葡萄膜炎7例,中间葡萄膜炎2例,分别占44.7%、31.6%、18.4%和5.2%。能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共20例,占53%。结论由于葡萄膜炎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复发,易致盲,易出现并发症,常侵袭青壮年,目前治疗仍较困难,视力康复不容乐观,若诊治及时葡萄膜炎所致的盲和低视力大多可防可治。  相似文献   

10.
葡萄膜炎又叫色素膜炎,包括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和全色素膜炎,是眼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易反复发作。病人表现为眼睛发红、疼痛、怕光、流泪、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多年来,一些眼科医生和葡萄膜炎病人注意到,吃土豆可能会使葡萄膜炎病情加重或引起葡萄膜炎复发,但其中的原因一直未搞清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我院接诊的56例共87眼葡萄膜炎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中医证候分类分肝经风热、阴虚火旺、湿热上扰、正虚邪留四型进行辨证施治。治疗1~3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87眼,治愈46眼,有效33眼,总有效率90.80%。结论以中药为主辨证分型治疗葡萄膜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葡萄膜炎是累及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一组炎症性疾病,也称为眼内炎症[1]。葡萄膜炎经常出现虹膜后粘连,由于炎症及虹膜后粘连影响了晶状体的营养和代  相似文献   

13.
葡萄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易复发及致盲,我国约有5%~20%的法定盲是由葡萄膜炎引起,葡萄膜炎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其中自身免疫反应是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免疫抑制剂是临床治疗葡萄膜炎的最常用药物,以激素最为常见.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需要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加以研究.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IU)动物模型是目前研究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模型.本文就EIU模型的机制与疾病表现结合临床药物治疗与基础实验用药,对动物模型葡萄膜炎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葡萄膜炎房水及玻璃体中的变化及使用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为葡萄膜炎模型,以房水蛋白浓度、细胞数目和病理方法测定炎症程度,同时检测房水及玻璃体中NO的变化,考察氨基胍的治疗效果。结果葡萄膜炎房水及玻璃体中NO显著增高,使用氨基胍抑制NO的同时也抑制了葡萄膜炎的发展。结论NO参与了葡萄膜炎的病理过程,氨基胍可抑制葡萄膜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可能机制。方法 320例(360眼)接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情况,动态监测所有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变化情况,分析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诱因。结果术后6周内,11例(11眼)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病率3.06%。经过局部及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良好。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组患者的CIC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组患者(P<0.05),11例(11眼)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均为突然发生,7例为术后2周内劳累或用眼过度,2例为未按照医生叮嘱用药,1例为高度近视患者,1例为糖尿病患者。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迟发性葡萄膜炎与植入体引发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相关,术后良好休息、定期复查、避免过早停药和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降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出现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激素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葡萄膜炎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复发。临床上多采用激素、散瞳、抗生素等对症治疗.自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并配合药物治疗葡萄膜炎17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葡萄膜炎丸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有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制剂葡萄膜炎丸,对照组用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隔日一次.结果 治疗组总苘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中药治疗组远远低于激素对照组.结论 葡萄膜炎丸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可减少本病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椎炎(AS)与前葡萄膜炎的关系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35例强直性脊椎炎并发前葡萄膜炎病人临床特点,HLA-B27及放射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35例AS并发的前葡萄膜炎全部为急性前葡萄膜炎(AAU),其中25例HLA-B27阳性,占71%,放射学检查均显示轻重不等的骶髂关节炎性改变。结论 强直性脊椎炎与前葡萄膜炎关系密切,对原因不明的前葡萄膜炎病人进行HLA-B27及放射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AS。  相似文献   

19.
葡萄膜炎是常见的眼病,患者视力的损害程度取决于有无严重的并发症,黄斑区病变是造成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临床很常见,亦是葡萄膜炎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荧光造影对CME和葡萄膜炎的诊断都很有意义。近年来.已有应用葡萄膜炎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葡萄膜炎进行研究报道,我们对42例(62只眼)门诊诊断为葡萄膜炎的患者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2例(50眼),其中前葡萄膜炎30例,全葡萄膜炎6例,Fuchs综合征1例,白塞病2例,小柳-原田3例。通过中药明目清肝丸加减、西药及手术等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者41例,1例无效,随访6~60个月复发率为1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能有效的控制炎症和降低眼压,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