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 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 (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 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严重程度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冠脉造影4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8例CHD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 ,13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171例)],95例非CHD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再根据UA水平CHD患者被分为低尿酸组(147例)和高尿酸组(161例),经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ACS组血 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8.44±69.07)μmol/L比(295.38±80.08)μmol/L ,P=0.003];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ensini评分增高),血UA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单支(316.58±95.27)μmol/L比双支(335.26±43.26)μmol/L比多支(346.53±86.74)μmol/L ;低分组(312.42±48.26)μmol/L比中分组(346.58±47.36)μmol/L比高分组(363.84±54.68)μmol/L , P<0.05或<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3, P<0.05);高尿酸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尿酸组(58.38%比36.24%, P=0.012)。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94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和非冠心病组(30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年龄、性别、TC、TG、LDL-c、HDL-c)、血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结果 年龄、性别、各生化指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组SUA、Hcy平均水平分别为(397.38±72.63)μmol/L、(15.74±6.92)μmol/L,与非冠心病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UA:t=5.446,P<0.01;HCY:t=2.682,P<0.01。单支病变与非冠心病组,双支与单支病变组在Hcy 、SUA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冠心病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在Hcy、SU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Hcy、SUA水平随之升高。结论 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的血浆肌钙蛋白I(TnI)、尿酸(UA)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纳入冠心病组,同期纳入非冠心病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冠心病组又按照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9),双支病变组(n=29),多支病变组(n=22)。采用累计积分法计算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测定各组平均血TnI、UA水平,并对TnI、U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血TnI、UA值分别为(0.014±0.01)μg/L及(295.682±45.43)μmol/L;冠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的TnI值分别为(5.453±12.29)μg/L、(16.022±28.56)μg/L和(20.552±30.25)μg/L,血UA值分别为(357.821±74.91)μmol/L、(389.907±82.19)μmol/L和(401.122±83.81)μmol/L。冠心病组患者TnI和UA水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冠心病多支病变组TnI水平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其余各两组间TnI、U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nI、UA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3及0.440,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nI和UA水平显著增高,而且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脉搏波速度(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收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UA、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狭窄组分为不同亚组,比较SUA浓度及PWV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SUA水平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对照组、单支、双支、多支组SUA分别为(349.26±96,58),(400.37±70.96)、(517.57±85.26)、(602.60±77.03)μmol/L,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对照组baPWV(1 499.04±193.82)cm/s,单支组(1 885.32±319.73)cm/s,双支组(2 036.00±406.40)cm/s,多支组(2 171.03±348.53)cm/s,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支组baPWV高于单支组(P<0.05)。结论 SUA及PWV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SUA水平以及PWV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冠心病高危患者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患者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方法检测111例冠心病(CHD)及25例非CHD患者的血浆vWF水平。对所有人选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将CH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状动脉损伤形态分为A型低危病变组、B型中危病变组和C型高危病变组;分析血浆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的关系。结果CHD多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明显升高[(197.42±6.57)%比(135.24±21.56)%、(170.94±15.75)%,P〈0.01、P〈0.05];双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较单支病变组也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的血浆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型病变组vwF高于A型、B型病变组[(195.25±33.71)%比(132.10±28.26)%、(161.13±37.41)%,19〈0.01],B型病变组高于A型病变组(P〈0.01)。结论血浆vwF水平能反映冠脉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年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年龄≤45岁的住院患者共156例.按照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6例)和对照组(6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亚组(55例)、双支病变亚组(21例)和三支病变亚组(20例).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47.3±77.8 mmol/L比306.1±76.6 mmol/L,P<0.01),并且随着冠状动脉受累支数的增多,血清尿酸水平逐渐增高(单支病变亚组322.8±74.6 mmol/L,双支病变亚组373.8±59.3 mmol/L,三支病变亚组383.6±82.1 mmol/L,P<0.01).经 Cumulative Logit 模型分析,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尿酸水平仍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独立相关(OR=1.008,95%CI:1.003~1.013,P<0.01).结论 在本组青年人群中,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且在青年人群中,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尿酸(SUA)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70例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60)和CHD组(n=210)。CHD组根据病变冠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63)、双支病变组(n=66)、3支病变组(n=81)。比较各组SUA、LVMI的差异,分析二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SUA、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S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LVMI在CHD各亚组间随着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增多而增加(P<0.05)。SUA、LVMI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365,0.389;P<0.01)。结论 SUA、LVMI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发现CHD及预测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健康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将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比较各CHD类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Fg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SAP、UAP、AMI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Fg水平(g/L)分别为2.47±0.30、2.53±0.49、3.02±0.54和3.26±0.6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Fg水平(g/L)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中分别为2.66±0.54、2.98±0.54和3.22±0.69,3组间比较,单支与其他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与多支病变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D患者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以血清胆红素与尿酸联合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258例(冠心病组),选择同期经过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88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86例)、双支病变组(89例)和多支病变组(83例)三个亚组,检测各组血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总胆红素[(21.43±5.67)μmol/L比(15.51±7.61)μmol/L]、间接胆红素[(19.20±5.37)μmol/L比(12.94±5.63)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O.05),血清尿酸[(301.55士78.36)μmol/L比(359.73±97.67)μmol/L]、总胆固醇[(4.01±0.74)mmol/L比(5.07±1.87)mmol/L]、甘油三酯[(1.86±1.07)mmol/L比(2.03±2.41)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2±0.56)mmol/L比(3.14±1.21)m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且冠心病各亚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均有类似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和/或胆红素水平的降低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尿酸水平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2例因胸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依据冠心病确诊情况分为冠心病组(435例)和非冠心病组(277例),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心病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血尿酸水平升高与性别、年龄、高血压、体重指数、血肌酐、高甘油三酯血症密切相关(P<0.01)。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仍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冠脉狭窄和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647例行冠脉造影患者,根据其冠脉有无狭窄分为冠脉正常组和非正常组,以冠脉至少有1支狭窄≥50%分为CHD组与非CHD组。检测患者的血脂及SUA。结果在冠脉狭窄和CHD两个分组标准下,男性不同年龄组间的SU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男性SUA水平与冠脉狭窄或CHD发生均无相关性;女性SUA水平与CHD发生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冠脉狭窄发生有关(P〈0.05),对传统风险因素校正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SUA水平与冠脉狭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A存在性别差异,女性高尿酸血症与CHD发生有一定关系,与冠脉狭窄密切相关,但非发生冠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SUA水平与二者均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特点及介入治疗疗效,为早期发现女性冠心病,并对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因怀疑冠心病入院的围绝经期女性113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5例)和正常对照组(68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造影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有高血压(68.9%∶27.9%)、糖尿病(75.6%∶39.7%)、家族史(66.7%∶30.9%),同时具有≥2个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57.8%∶26.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28例(62.2%),双支病变12例(26.7%),三支病变5例(11.1%)。21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随访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及同时具有多个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最主要特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多为简单病变,介入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预后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98例患者被分为CHD无侧支循环组(62例)、CHD有侧支循环组(20例)、正常对照组(16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HD组(无论有无侧支循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外(P〈0.01),其他CHD易患因素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侧支循环与无侧支循环CHD患者相比,主要CHD易患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无侧支循环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率(29.0%比10.0%),心肌梗死(61.3%比30.0%)、室壁瘤(22.6%比0)的发生率较有侧支循环患者显著增加(P〈0.01)。结论:侧支循环存在与否与冠心病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清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尿酸、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不同组别血尿酸、总胆红素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尿酸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总胆红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血尿酸、总胆红素有关。结论:血尿酸升高、总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是冠心病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2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冠脉造影结果,患者被分为正常对照组(68例)和冠心病组(19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轻度组(66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66例)。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轻、中、重组间血清总胆红素[(20.52±6.12)μmol/L比(18.07±5.81)μmol/L比(14.22±5.19)μmol/L比(15.63±6.30)μmol/L]、间接胆红素[(18.80±5.21)μmol/L比(15.46±6.71)μmol/L比(11.63±3.42)μmol/L比(13.37±4.35)μmol/L]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8.976、-2.492,P〈0.05)。结论:胆红素水平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可作为临床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2月至2002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9例,以未发现任何可辨认的斑块或狭窄者40例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者(49例)为冠心病组,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一步分为1支病变组(17例),2支病变组(14例)和3支病变组(1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取静脉血,采用荧光衍生化后HLPC分离法检测Hcy。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Hcy水平升高越显著,则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结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50例)和三支病变组(16例),测定其UA、hs-CRP水平,并且与42例冠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UA含量(329.81±42.25)mmol/L,hs-CRP含量(2.69±0.81)mg/L相比,冠心病组的UA、hs-CRP含量均明显增加(P均〈0.001),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单支,双支,三支病变),UA、hs-CRP含量明显增加[UA(359.97±32.09)mmol/L:(383.32±39.31)mmol/L∶(420.81±36.47)mmol/L,hs-CRP(4.06±1.02)mg/L∶(6.36±0.78)mg/L∶(8.10±0.64)mg/L,P〈0.05~〈0.01],UA、hs-CRP水平与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857,P〈0.001;r=0.915,P〈0.05)。结论: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成正相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原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根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冠脉支架置入300例中冠脉造影随访的74例的临床、血管造影及处理资料。并根据随访结果有、无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42例),无再狭窄组(32例),分析病人年龄、性别、冠心病易患因素,靶病变形态学及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MLD)等因素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男性(34.4%比76.2%)、吸烟(46.9%比71.4%)、PCI术后管腔直径〈3.5mm(40.0%比62.2%)显著增加。结论:男性、吸烟、支架直径〈3.5mm与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