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CH)的疗效及对血清IL-6、hs-CRP及NSE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传统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的老年HCH患者各36例,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血清IL-6、hs-CRP、NSE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残余血肿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血清IL-6、hs-CRP、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4% (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HCH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血清炎症因子及NSE,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研究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术相比,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更优,手术相关指标恢复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对比分析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8月~2020年8月于某院收治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出6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术,观察组选择微创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应值(91.18%67.6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应值(5.88%23.52%);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治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结论:针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微创钻孔引流术作治疗方案,整体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术,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还能有效缩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发症少,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术、保守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10例,微创穿刺组20例,小骨窗开颅组20例。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并发症、GOS预后分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情况。结果小骨窗开颅组、微创穿刺组的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3.7±0.8)、(3.1±0.6)d,小骨窗开颅组、微创穿刺组、保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7±4.1)、(15.1±4.3)、(16.8±4.9)d。小骨窗开颅组、微创穿刺组的住院时间均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微创穿刺组的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微创穿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小骨窗开颅组(P〈0.05)。微创穿刺组中GOS预后分级为4、5级的比例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微创穿刺组中ADL评定为Ⅰ级的比例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小骨窗开颅术与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6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开颅组60例)与穿刺引流术组(穿刺组10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穿刺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颅组显著降低,术后血肿残余量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以及ADL评分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与小骨窗开颅术相当,但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康复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E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EDH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每组各40例。开颅组(n=40)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n=40)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硬膜外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及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继发出血、感染、外伤性癫痫等。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颅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残余血肿量与开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和开颅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个月,微创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小儿外伤性EDH,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残余血肿量,减少住院时间,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小儿外伤性EDH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杜松州 《安徽医药》2013,17(7):1176-1177
目的研究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8例H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3例实施常规治疗,B组45例实施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变化及生活能力改变。结果术后B组SSS评分、BI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GOS恢复良好率为64.44%,与A组的55.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ADLI级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可有效改善HCH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救治。方法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0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70例(开颅组),穿刺引流术139例(穿刺组)。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肿侧别及术前血肿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肿侧别及术前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及术后6个月GOS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优于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开颅手术组(58例)和钻孔引流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减少情况及预后指标。结果:开颅手术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钻孔引流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作情况、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颅手术组手术费用高于钻孔引流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及钻孔引流术均为临床上治疗脑出血的常用术式,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2015年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139例,将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的65例作为微创组,将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7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肿清除率及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达到90%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出血量< 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手术方案不同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106例以微创穿刺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微创手术组,选取以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10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者为小骨窗手术组,比较组间GOS评分、NIHSS评分的变化,对比手术评价指标、再出血率的不同。结果 1个月后的观测,两组神志、运动功能均有改善,微创手术组在NIHSS评分、GOS评分参数上,病患恢复状态均比小骨窗手术组更佳,微创手术组病患感官意识与肢体运动能力较小骨窗手术组更强,病患死亡状况与生活自立程度较小骨窗手术组更具优势(P<0.05)。由于微创穿刺术伤口定位精确,切口面积小,病患术后并发症与感染的概率显著低于小骨窗手术组,微创手术组危害较小骨窗手术组轻微(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小骨窗开颅术虽然均能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但是在手术有效性、便捷性和安全性上,微创手术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马涛  张玉磊  孙政  沈茹 《安徽医药》2013,17(12):2114-2115
目的 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开颅组)和微创钻孔引流术组(微创组),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微创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患者(P〈0.05),且微创组患者死亡率较小骨窗开颅术更低(P〈0.05);微创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开颅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 对于中等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钻孔引流术比小骨窗开颅术效果明显且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范建华 《江西医药》2023,(12):1480-1482
目的 探究软通道穿刺引流与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及并发症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HICH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开颅术治疗)与观察组(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术后14 d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减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通道穿刺引流与开颅术治疗均可有效治疗HICH,但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与神经功能损伤,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5,(10):755-757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GCS评分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消化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脑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继发性损伤,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陈国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12-2013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微创穿刺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对两组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分别为(39±15) min、(14±3)d、(2.1±1.2)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8±20) min、(20±2)d、(4.3±1.4)d(t =0.76、1.64、1.42,均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40.48%)(x2=8.8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4.76%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但在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微创穿刺治疗优于小骨窗开颅清除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20,(1):269-272
目的探讨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对照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其中研究组66例,对照组73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1周和2周,研究组出血量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CS评分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清除血肿,加快神经损伤恢复,提高生活活动能力,且不会增加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某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行脑室外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各项功能评分、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3d、7d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RS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ADL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效果显著,能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4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术)和观察组(微创钻孔引流术),每组2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微创钻孔引流术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1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变化,通过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Barthel指数均较术前升高,其中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增强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应用与推广价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215-217
目的探讨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共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通过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