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厦门市翔安区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翔安区原地氟病区改水降氟工程运转使用情况、8~12岁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饮水氟、8~12岁儿童和翔安区成人尿氟含量。[结果]3个病区村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正常,水氟含量合格;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3.1%(但下辽村为33.3%),氟斑牙指数为0.51;儿童尿氟几何均数0.65 mg/L;成人尿氟几何均数为1.36 mg/L,未检出氟骨症患者。[结论]翔安区改水降氟取得明显成效,总体保持在基本控制标准内,但仍有高氟摄入的现象存在,应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安市基本控制地氟病后改水工程运转情况及改水降氟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调查6个病村的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情况、井水氟含量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按Dean分度法诊断,尿氟及水氟电极法测其含量。[结果]6个病村改水降氟工程只有1个现正常运转,其它均年久失修报废重新建井使用。6个病村水源及用户水样23份,水氟含量范围0.10~1.40 mg/L,均值0.31 mg/L,合格率为95.7%,个别水样水氟含量仍高达1.40 mg/L;调查8~12岁在校学生46人,氟斑牙患病率28.3%,低于改水前53.4%(393/736),以极轻度和轻度为主;尿氟0.33~14.96 mg/L,中位数1.13 mg/L。[结论]采用改水降氟工程可达到预期效果,须加强改水工程的维护管理和监测,防止水氟超标。  相似文献   

3.
内黄县改水降氟防制地方性氟中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内黄县改水降氟对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制效果。方法在内黄县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选择改水组和未改水组,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分别进行水氟及8~12岁儿童尿氟含量测定,用Dean氏分度法调查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病区改水组水氟均值0.14mg/L,8~12岁儿童尿氟均值0.62mg/L,氟斑牙患病率13.51%,与未改水组水氟均值1.22mg/L、8~12岁儿童尿氟均值1.49mg/L、氟斑牙患病率43.6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水降氟达标能够降低该地区居民机体氟负荷,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地氟病的病情动态和改水降氟情况,更好地指导地氟病防治工作。[方法]2003年,对已实行降氟改水的博兴、广饶两县9个氟病村,检测饮水氟含量;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测尿氟含量。[结果]9个村中,8个村水氟含量超标。广饶县凋查152名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48.0%,斑釉指数为1.02;博兴县调查251人,氟斑牙患病率为60.0%,斑釉指数为1.31。广饶县检测87名儿童,尿氟含量几何均值为2.32mg/L;博兴县检测47名儿童,尿氟含量几何均值为3.07mg/L,均超过正常值。[结论]2县水氟含量仍然超标,氟中毒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永春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的防治效果和改水工程运转情况,为防治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按《福建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监测分析全县4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的水氟、尿氟和氟斑牙的发病情况。结果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从改水前52.5%降到改水后14.8%,氟斑牙指数0.26;病区村水氟从改水前1.2~6.8 mg/L降到改水后0.08~0.14 mg/L,均值为0.10 mg/L,合格率100.0%;尿氟含量0.25~2.47 mg/L,几何均值098,尿氟合格率92.0%。结论 改水降氟措施取得明显效果,饮水型地氟病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动态了解南安市历史地氟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掌握地氟病病情现状,评价改水降氟措施效果。方法按照《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我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工作。结果在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且水氟含量合格的自然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3.8%符合《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GB17017-2010)氟斑牙患病率不超过30%的规定,尿氟几何均值为0.97 mg/L,符合《人群尿氟正常值》(WS/T256-2005)"成人群体尿氟几何均值不大于每升1.6 mg"的规定。结论提高群众对地氟病危害和来源的认识,增强病区群众防氟意识,养成良好的饮水、用水习惯,远离地氟病威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汕头市氟病区改水前后儿童地氟病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汕头市氟病区儿童地氟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汕头市氟病区改水时间和方式,饮用水水氟含量的测定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氟斑牙检查根据《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WS/WH208—2001)进行。结果汕头市氟病区饮水型高氟区改水后,居民饮用水氟含量不超过1mg/L,改水4年后的氟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显著低于未改水氟病区(P〈0.01),改水超过8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低于30%。结论儿童地氟病患病率与改水年限呈负相关,改水降氟是消除氟危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建阳市氟中毒病区的病情和防氟改水设施的使用情况,为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8~12岁儿童尿中氟含量,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患病调查,病区改水前后居民户饮用水中氟含量,病区改水工程运转情况。结果地氟病区8~12岁人群中未发现氟斑牙,尿氟均值为0.79mg/L,但仍有个别儿童尿氟较高。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19.72%。新坪、留田病区改水工程运转良好,松原病区村原改水工程已损毁,村民饮用山泉水、井水及河水,部分井水超标,筛查村未发现高氟水。结论被调查的高氟病区各项指标比改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达到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高氟病区村降氟改水措施较巩固,也进一步证实饮水型氟中毒实施改水措施的干预效果,为巩固防治成果需有维修资金和完善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地氟病区通过改水降氟后人群氟斑牙患病情况及病区人群的尿氟含量、饮用水氟含量情况.方法 依据2007年福建省地氟病防治项目启动会暨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及<2006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对该区改水后病情及改水工程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高氟水筛查5个村、25份水样水砷含量均<0.05 mg/L,水氟含量<1.0mg/L,水砷、水氟都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1985年)的43.5%下降至改水后的(2007年)14.29%(P<0.01).尿氟中位数也从1998年的0.89mg/L降至2007年的0.82 mg/L.结论 地氟病区(饮水型)通过改水降氟后人群氟斑牙患病率有明显下降,效果是好的,改水降氟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滨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滨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现状,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对滨州市惠民、博兴、邹平3县地氟病病区进行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与饮用水氟含量检测.[结果]合计调查8~12岁儿童1467名,检出可疑氟斑牙225人、氟斑牙患者653人(极轻氟斑牙225人,轻度氟斑牙204人,中度氟斑牙194人,重度氟斑牙30人),患病率为44.51%,斑釉指数为0.99;氟斑牙缺损率为9.82%.氟斑牙患病率,改水降氟工程报废病区(63.50%)、改水降氟工程正常运转病区(58.20%)均高于未改水病区(25.20%)(P<0.01);改水工程报废停用病区不同年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用水含氟量(mg/L),改水工程报废病区为(2.24±1.21),改水工程正常病区为(1.34±1.05)(P<0.05);未改水病村为(1.00±0.76),低于改水工程报废病区(P<0.01).[结论]滨州市地氟病病区病情仍然较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福州市原地氟病区地氟病流行情况及改水工程现状。[方法]按《福建省饮用高氟水降氟改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实施方案》进行,水氟和尿氟测定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斑牙分型按Dean法。[结果]共检测水样78份,除福清镜洋面朝北村一口井水氟含量为1.2mg/L外,其它水样水氟均在1.0mg/L以下;采集8~12岁学生尿样300份,尿氟几何均值均低于1.5mg/L;调查737名8~12岁学生,氟斑牙总患病率为3.4%,各地的患病率均在30%的控制标准以下。[结论]我市大部分病区改水工程运行良好,地氟病防治成果较为巩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潍坊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病情变化趋势。 [方法 ] 2 0 0 2年 ,对潍坊市潍城区、昌邑市、寒亭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含量及 8~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未改水病区、改水工程正常病区与改水工程报废病区饮用水含氟量分别为 ( 1 5 2± 1 3 5 )mg/L、( 0 73± 0 63 )mg/L、( 2 0 4± 1 80 )mg/L(P <0 0 5 )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 2 0 90 %、2 3 83 %、69 11% ( P <0 0 1) ;改水工程报废病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增高 ( P <0 0 1)。 [结论 ]潍坊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较重 ,防病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潮阳市(现已划归为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饮水型高氟区10多年的改水工程及预防地氟病的效果,对潮阳市高氟区饮水型高氟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对高氟区各种饮水类型进行布点抽样,测定其水氟含量;对高氟区8~15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普查;以资料档案查询法、访谈法收集改水前的改水降氟基本情况及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潮阳市饮水型高氟区改水后,居民饮用水含量不超过1.0mg/L,且96.37%的病区人口都饮用上低氟含量的水。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已由改水前的62.01%降至36.01%,有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与改水年限有关,改水超过8年以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可降至非病区水平。结论该市高氟区改水成效显著,病情呈下降趋势,以改水降氟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饮水型地氟病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揭阳市饮水型氟病区改水现状,为今后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改水后氟病区居民饮水现状和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饮用3种不同类型水源水中,自来水氟含量均低于标准(1.0mg/L)。手压井水氟含量最高,超标率为69.57%,使用自来水比例的大小与氟斑牙患病率下降幅度呈高度相关(R=0.98641,P<0.05)。揭东、揭西、惠来3县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42.15%、65.21%、64.06%,比改水前有明显下降。结论揭阳市改水降氟虽取得成效,但仍不理想。改水措施应以改换自来水为主要形式,普及氟病区饮用自来水才是控制地氟病的惟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洞头县地方性氟中毒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地氟病流行状况调查,为今后进一步作好地方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个片区当地出生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的检查、儿童尿氟含量检测,并进行饮水氟检测。[结果]3个片区氟斑牙患病率为21.1%(143/677);其中元觉乡患病率最高(40.3%)。采水样15份,元觉乡1份超标,余均正常。采尿氟116份,17份超过1.50mg/L。[结论]洞头县为地氟病流行区,与饮水有关,应重视防治工作,做好改水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东区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方法]2006年,在河东区地氟病村进行饮用水氟含量检测、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及降氟改水工程状况调查。[结果]检测108个村的540份水样,氟含量超标率为23.15%;检查15处降氟改水工程,3处报废,1处水氟超标;调查8~12岁儿童1830人,氟斑牙患病率为72.02%;调查16岁以上成人11349人,Ⅱ度以上氟骨症患病率为5.60%。[结论]河东区地氟病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应进一步加强改水降氟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况。方法根据随机化原则抽取3个有代表性的历史病区村,每村采集3份末梢水样进行水氟测定,调查居民的氟斑牙患病情况,测定儿童尿氟值。结果共采水样9件,水氟平均值为0.53mg/L(范围0.2~0.99mg/L)。历史氟病区氟斑牙成人患病率为37.56%,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历史氟病区儿童尿氟几何均数为0.38mg/L。结论调查地区改水降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渭南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流行现状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改水和未改水地氟病病区按水氟含量(水氟﹥1.0mg/L为轻、﹥2.1mg/L为中、﹥4.1mg/L为重病区)分层抽样,开展饮用水含氟量检测,8~12岁儿童氟斑牙和儿童尿氟检测,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和氟骨症X线拍片检查。[结果]大荔、蒲城、合阳3县13个乡(镇)30处(村),140份水样的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3.00mg/L;8~12岁儿童即时尿样480份,尿氟几何均值为(2.60±2.38)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1.78%(785/1516);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27.60%(5105/18498)、X线检出率为60.22%(109/181)。[结论]改水和未改水病区的水氟含量全部超标,氟中毒危害依然存在,应尽快落实降氟改水工程,规范管理,加强维护。  相似文献   

19.
对全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效果进行的调查。表明已完成改水病区 8~ 12岁学生氟斑牙率 <3 0 % ;饮水氟含量 <1mg/L ,学生尿氟在 1ug/L左右 ,达到地氟病控制标准 ;未完成改水病区 8~ 12岁学生氟斑牙率 >3 0 % ,饮水氟含量 >1ug/L ,病情未将到控制 ;“三废”污染病区病情依“三废”污染程度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延庆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以指导全县地氟病防治工作,笔者于2008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延庆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随机抽取3个村的63名8~12岁儿童和>16岁的664名村民为调查对象.用Dean氏法进行氟斑牙诊断,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尿氟.3个监测村的饮水氟含量都达到饮水卫生标准,8~12岁学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5.4%,尿氟几何均值为1.20 mg/L,16岁以上村民的尿氟几何均值为1.39 mg/L.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通过改水降氟后,改水病区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平均尿氟水平得到较好控制,改换水源是预防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