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方药组成:姜半夏30克、陈皮30克、茯苓40克、白芥子40克、苡米50克、雷丸30克。制法:共为细末,用100目细罗筛出药面备用。加减:若心烦加丹皮、龙骨、茯神、枣仁;结节消失缓慢加海藻、太贝、红花。服法:1日2次,每次15克,开白水或糖水送服。蜜丸,每丸重15克,1日2次,每次2丸。水丸,1日2次每次15克。例:谢××,女,36岁。从63年发现身上  相似文献   

2.
方药制备:熟地240克,山黄肉120克,淮山药、丹皮、云苓、泽泻、白芍、当归、麦冬各90克,柴胡、肉桂各30克,石菖蒲15克.上为一疗程量。研末蜜丸,丸重10克,早晚各服1次,每次1丸。疗效观察;共治疗10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已婚者79例,未婚21例.经本方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8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7%。病案举例:赵××,男,51岁,工人.两手、  相似文献   

3.
106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沈状胃炎12例。均服自拟胃炎丸(党参、丹参、川楝子各2份,黄芪、红花、川芎、没药、元胡、乌药、砂仁各1.5份,吴茱萸、黄连各1份),每丸10克,日服二次,每次1丸。30例服干酵母片0.6克,日服三次作对照。全部病例连续服药6个月为一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54例,好转(症状、体征较治前明显减轻)40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12例。对照组好转2例,无效28例。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胃镜复查32例,胃镜象较治前明显好转15例,无效17例;活组织复查好转17例,无效15例,其中3例萎缩性胃炎逆转为浅表性胃炎。而对照组14例,仅1例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药:牵牛子30克,皂角子24克,桃仁15克,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感便秘时服3~6克,温开水送下,为一料。治疗效果:大便间隔1~2 d 一次,便时通爽,无不适感,并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评为近期治愈者31例;大便间隔缩短,或便难减轻,评为显效者2例;症状无明显改变,评为无效者5例。服药最少1料,最多3料。病案举例:李某,男,63岁。1989年6月14日初诊。自述1987年以来,大便干燥,需四、五日才能大便一次。每当临厕,虽然努力排便,但觉干硬难下,实为痛苦。曾服过多剂润燥剂和泻下剂,但均是取效一时。就诊时,查患者肥胖体型,其舌苔黄白稍腻,脉弦滑。投消痰活血通便丸一料,一服即畅,亦不妨碍饮食,一料服完,便已正常,精神大爽。随访1年余,未曾复发。  相似文献   

5.
耳聋左慈丸由《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来,是治疗肾精亏虚耳聋的古方。笔者在1983年至1985年以耳聋左慈丸加味,组成丸药,治疗肾精亏虚耳聋患者4例,3例听力明显好转。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熟地240克,山茱萸、怀山药、骨碎补各120克,泽泻,丹皮,茯苓、煅磁石、五味子、石菖蒲各90克,神曲150克。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10克,日服三次,连服1~2月。病案举例:彭××,女,22岁。患者1976  相似文献   

6.
癫狂证治验     
近年来笔者运用朱进忠先生之法,治愈5例癫狂证,现举2例介绍于下。例一:周××,男,22岁,农民。1983年12月30日初诊。患者于4年前因乘汽车失物而得病,进而出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乱语不避亲疏,毁物伤人。曾多方求治无效,恰遇本人为治。诊见患者脉弦滑,舌尖红,证属痰火扰心,治宜攻逐痰火。遂与猪心血丸治之,方用:京牛黄0.6克,血琥珀3克,镜面砂3克,川黄连3克,甘遂3克。共为细末,猪心血为丸,每丸  相似文献   

7.
药物:排风藤30克,炙马钱子5克,山豆根、山慈姑、山茱萸、瓜蒌、玄参、丹参、桃仁、薏苡仁各15克,夏枯草、龙胆、神曲各20克,紫草、甘草各10克。水煎服。制丸剂量则取上药量的三倍,晒干或烘干碾末过细筛,蜜调成丸,每丸10克。廖××,男,13岁。1984年8月10日诊。  相似文献   

8.
小验方两则     
<正> 一、小儿慢性支气管炎药物用法:乌贼骨放在瓦上焙枯为末,与红糖等量拌匀,每服10克,日2次. 病例:武××,女,12岁,3岁时患喘咳病,每感寒,喘益甚,多方治疗无效,我用此方治疗,服六天而愈,再未复发.  相似文献   

9.
处方及用法天麻15克钩藤20克地龙20克半夏10克菖蒲15克桃仁12克红花15克僵蚕14克川黄连12克竹茹12克茯神15克人参10克柏子仁12克橘红10克全蝎12克蜈蚣6条胆南星6克,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红枣大小,朱砂为衣,一日一丸,晚上服。病案举例例1、李××,女,16岁,学生。1981年3月16日初诊。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发病1~2年24例,2~3年13例,3年以上3例;25~30岁4例,30岁~40岁34例,40岁以上2例。患者多见体态虚浮,面色(白光)白或晦暗,形寒肢冷,或遇风即冷,四肢发凉,或遇寒而栗,四肢冷麻,全身拘挛,腰脊冷痛;易疲劳、喜出汗、常感冒;月经量少愆期,白带清稀量多;倦怠嗜卧,性欲淡漠或消失;大便溏薄,夜尿增多,舌淡苔白或白腻,脉象多沉迟无力。治疗方法助阳滋生丸组成:仙茅、熟附片、肉桂、鹿角胶、故子、巴戟天、菟丝子各30克,党参、黄芪、炒白术、山药、仙灵脾各60克,熟地黄、山茱萸、橘皮、当归各30克。上药共碾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30克,日服二次。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     
<正> (一)肝硬化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处方:紫珠草6克,紫珠草细末6克。用法:紫珠草水煎代茶送服紫珠草末,每次1克,每4小时1次。疗效:治疗7例,均有效。病例:××,女,52岁。1957年1月14日因呕血在×医院行剖腹探查手术,诊断:肝硬化并食道  相似文献   

12.
<正> 治疗方药:大黄、枳实、白芨各50克,小苏打O.5×20片,痢特灵O.1×30片。上药共研细末,过筛,瓶装备用。服用时每次取4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空服时最佳。治疗效果:胃脘疼痛、反酸腹胀等症状消失,连续三次查大便潜血阴性,随访2年无复发者为痊愈,共30例;经治疗胃痛减轻或不痛,大便潜血阴性,偶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张永华等对儿童多动症辨证分为肝肾阴虚、心脾气虚和痰热内扰三型。肝肾阴虚型以自拟静灵丹(熟地、龟板、知母、黄柏、龙齿、远志、菖蒲、山萸、山药、茯苓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日早晚服(4~6岁,每服3克;7~13岁,每服6克;14~16岁每服9克),治疗307例,痊愈98例,显效119例,有效74例,无效16例;心脾气虚型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六神丸合方加减,治  相似文献   

14.
我自似“骨质增生丸”治疗骨质增生症25例,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方药配制:熟地、巴戟天、仙灵脾各150克,乳香、没药各50克,川断、鸡血藤各120克,桃仁、茜草各90克,川牛膝69克,秦艽20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备用。用法:一日三次,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1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可连用1~2个疗程。病案举例:一、邓×,女,32岁。教师。1981年7月3日诊。腰部疼痛9年,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15.
治疗方法:1.基础治疗以生血丸(黄芪、党参、灵芝、丹参、黄精、当归、首乌、菟丝子、女贞子、补骨脂、牛骨膏,鸡血藤膏等研末制蜜丸,每丸10克,每次1丸、日服3次)和胎盘(每次半个鲜胎盘,炒熟煮汤,连汤内服,每周2~3次。或胎盘粉,每次10克,日服3次)。2.辅助治疗用康力隆(2—4毫克,日服次)、0.5%氯化钴5—7毫升,日服3次)、654—32(120~180毫克,每日分3次口服,或静滴)、心得安(20~30毫克,日服3次),血红蛋白低于5g%时给少量多次输血;出血或感染分别对症治疗。诊断据1979年武汉血液病会议,疗效按1981年廊坊会议。58例再障(急性9例、轻型23例、重型26例)经1个月以上治疗,治愈7例、缓解23例、明显进步7例、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自拟中药头痛粉治疗偏头痛16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处方:川芎20克,白芷20克,细辛3克,羌活20克,防风20克,钩藤15克,炙全蝎15克,丹参20克,地龙20克,僵蚕20克,吴萸20克,石膏30克,赤芍15克,香附20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一日三次,温开水送下,不发时,日服一次。王××,女,4l岁,84年3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年来以自拟方“加味滋肾丸”治疗老年前列腺肥大患者数十例,收效良好,介绍如下: 基本方:知母20克,黄柏12克,肉桂10克,炮甲粉15克(分两次吞服),鱼腥草、二花、地丁、千里光各30克,黄连12克。凡前列腺质地较硬者加鳖甲30克,当归20克;小便刺痛者加滑石、王不留行各12克;肛门坠胀者加乌梅30克,丹参20克。日1剂二次分服。胡××,64岁,离休干部。尿频淋沥时兼  相似文献   

18.
余用自拟养血活血祛风的“消疣汤”,先后治疗寻常疣21例,全部治愈。愈后观察多年均未复发。方剂组成: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8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桃仁12克、苡仁30克、僵蚕12克、板兰根20克、刺蒺藜20克、白藓皮12克。水煎服。小儿用量酌减。使用本方少则几剂,多则十几剂就能痊愈。例一:袁××,女,18岁,1979年7月就诊。面部长寻常疣已两年,曾服病毒灵等治疗无效,后用本方八剂而痊愈。例二:邓××,女,18岁,护士,1974年5月就诊。手背生寻常疣年余,曾用鸦旦子外敷治疗多次无效,后服本方七剂而愈,至今已十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80年以来用自制“驱蛔汤”治疗蛔虫病86例,其中胆道蛔虫11例,肠道蛔虫66例,蛔虫性肠梗阻9例。经治疗后,除1例胆道蛔虫并发阻塞性黄疸服药2剂无效外,其余均治愈。其中71例服1剂痛止、2剂排虫,14例服3剂而愈。乌梅20~30克,花椒3~5克,大黄5~10克(后下),枳壳3~6克,黄连2~5克,鲜苦楝根白皮(去粗皮)30~60克。一日1剂,水煎,日分二次服。有中焦寒象者加干姜3~5克,大便溏者大黄减量。郑××,女,10岁。1983年3月25日入院。患儿两天前感脐周隐痛不适,一天前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疼痛,痛及右肩,时欲呕吐,曾吐蛔虫1条。纳差便结。体查:剑突下偏右轻度压痛,腹软,可扪及条索状物。脉弦缓,舌淡苔薄白。诊为胆道蛔虫。取上方,1剂痛  相似文献   

20.
笔者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扁平疣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者33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7年;服本方最少4剂,最多15剂,除3名好转外,其余均获痊愈。方药:生地15克,当归13克,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薏苡仁、板蓝根各24克,夏枯草30克。煎服,日服两次,三日2剂或两日1剂,连服4~15剂。徐××,男,16岁。1975年4月15日诊。面部双侧出现褐色扁平疣粒五个月。初起仅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