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惊厥分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在临床上除表现惊厥外,常伴有其他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是常见的儿科急症。我科抢救82例惊厥患儿,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20天~14岁,高热惊厥52例,病毒性脑炎18例,癫痫6例,颅内出血4例,低钙抽搐2例。经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持续惊厥往往引起严重的器质性脑损伤,常规应用鲁米那,安定,复冬等对顽固性惊厥效果欠佳,且往往不宜短期应用。一年来我们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小儿顽固性惊厥获得满意性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天~14岁,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破伤风1例,病毒性脑炎6例,肺炎并发中毒性脑病1例。惊厥表现:全身强直──阵挛性惊厥10例,局限性惊厥5例,全身阵挛性惊厥5例。伴随症状:昏迷7例,嗜睡6例,呼吸不规则8例。脑电图检查15例,轻度异常2例,中度…  相似文献   

3.
164例病毒性脑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针对病毒性脑炎的高热、惊厥、昏迷三大症状以及常见并发症,认真观察病情,制定落实护理措施,及时降温、镇惊,促进清醒。结果164例中处于极期97例,占59.1%,其中死亡9例,占10%。结论通过医护合作,制定实施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病毒性脑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病因、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30例小儿惊厥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惊厥主要病因为热型惊厥,病毒性脑炎和癫痫。根据小儿惊厥的疗效评级标准,30例患儿痊愈1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结论早期诊断,控制惊厥,治疗原发疾病,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稳定,有助于改善小儿惊厥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伴惊厥发作小儿病毒性脑炎视频脑电图的表现与转归。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份~2018年4月份在某院进行病毒性脑炎治疗的伴惊厥发作患儿共86例,给予所有患者减轻脑水肿、解痉、退热治疗,并使用光谱抗病毒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患者MRI检查、脑脊液穿刺及VEEF。结果:重度异常、中度异常、轻度异常、正常患者的好转率均高于未好转率。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视频脑电图的病毒检出率较高,为早期临床诊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马彩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72-2972
现将我科2005~2007年收治48例小儿惊厥的急救、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天~12岁,其中高热惊厥26例,病毒性脑炎3例,化脓性脑炎1例,癫痫4例,低钙7例,维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伴惊厥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9例婴幼儿腹泻时伴发惊厥的临床资料。结果腹泻时伴血钙降低10例,血钠降低8例,血钠升高4例,高热惊厥13例,病毒性脑炎8例,中毒性菌痢2例,癫痫1例,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1例,原因不明2例。结论婴幼儿腹泻伴惊厥主要与电解质紊乱、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氯硝基安定治疗小儿惊厥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开 《江苏医药》2003,29(2):154-154
1996年以来 ,我们对应用安定、鲁米那不能满意控制的小儿惊厥 40例 ,选择氯硝基安定静脉注射 ,效果明显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本组 40例中男 2 4例 ,女 1 6例。年龄 1天~1 3岁。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5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 2例 ,化脓性脑膜炎 5例 ,病毒性脑炎 7例 ,中毒性菌痢 4例 ,灭鼠药中毒 4例 ,热性惊厥 7例 ,癫痫持续状态 6例。反复或持续发作 2小时以上。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惊厥 1 3例 ,全身阵挛性惊厥 1 9例 ,局限性惊厥 8例。二、方法 在吸氧、吸痰、降颅压、抗感染及维持水电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基础上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急救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69例住院小儿惊厥病例,对其急救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24例(34.78%),好转43例(62.32%),死亡2例(2.3%)。死亡病例中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各1例。结论维持生命功能,积极针对病因治疗,惊厥才能彻底控制,防止惊厥性脑损伤,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合并惊厥的发病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腹泻合并惊厥患儿发病因素主要有:电解质紊乱34.6%、热性惊厥30.8%、病毒性脑炎19.2%、中毒性脑病11.5%以及低血糖3.8%等。治疗总有效率为96.2%。结论高热、电解质紊乱(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等是导致婴幼儿腹泻伴惊厥的主要因素,及时明确病因可有效地对症治疗,终止惊厥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122例急性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122例急性腹泻合并惊厥患儿多数在3岁以内,占总例数的95.08%。66例患儿在腹泻第1天出现惊厥发作,占总例数的54.10%;28例患儿在腹泻第2天出现惊厥发作,占总例数的22.95%;38例患儿在腹泻第3~5天出现惊厥发作;平均出现在(43.2±33.6) h。惊厥持续时间多在5 min以内;发作次数多数在2次以下。平均住院日(7.0±3.5) d。临床诊断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52例,占总例数的42.62%;热性惊厥36例,占总例数的29.51%;病毒性脑炎8例,中毒性脑病6例,癫痫20例。其中惊厥持续状态患儿8例,占总例数的6.56%。结论急性腹泻合并惊厥的患儿病因多样,BICE及热性惊厥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及感染性腹泻合并中毒性脑病也需警惕,多次无热惊厥者还需考虑癫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镇静环在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伴反复惊厥发作患儿中的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重症病毒性脑炎伴反复惊厥发作的患儿20例,分为两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GCS评分等临床指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10例,给予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降颅压等治疗,惊厥反复发作时给予水合氯醛、地西泮、苯巴比妥等镇静剂随时对症。治疗组10例,在抗病毒、营养神经、降颅压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惊厥反复发作时给予镇静环治疗,即不同镇静剂按时交替给药(水合氯醛联合地西泮、苯巴比妥交替给药,开始为每4 h1次,根据病情好转程度逐渐延长给药时间,直至停用)。结果两组患儿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儿临床治愈后继发癫痫的的4例,留有智力障碍的3例。治疗组患儿临床治愈后继发癫痫的2例,留有智力障碍的1例。治疗组预后遗留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镇静环的应用简便、有效、廉价,毒副作用不明显,故重症脑炎的救治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腹泻病伴惊厥3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72-173
目的:探讨腹泻病伴惊厥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2例腹泻病伴惊厥的临床资料。结果:热性惊厥13例,低钙血症6例,低镁血症2例,低钠血症2例,病毒性脑炎2例,中毒性脑病2例,良性惊厥5例。结论:腹泻病伴惊厥原因较多,但主要与发热、电解质紊乱有关,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临床抽搐患儿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6月本院124例由于发生抽搐住院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健康指导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4例抽搐住院患儿疾病特征分布,热性惊厥占62.10%,其次分别为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癫痫、低钙等引起抽搐的患儿,且表现出一定的年龄分布特点。结论临床上,患儿抽搐的原因主要为热性惊厥,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和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对患儿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管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8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主要包括高热的护理、呼吸道的护理管理、惊厥的护理、病情监测、心理护理等。结果 85例患儿中,80例临床治愈,4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绝大多数的病毒性脑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良好的护理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科自2000年~2005年以来收治的病毒性脑炎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探讨有效合理的治疗模式.结果 治愈率73.1%,好转15.4%.结论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与机体免疫有关的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脱髓壳病变,对以精神症状首发的病毒性脑炎,临床上往往较难确诊,辅助检查尤为重要,如脑脊液,脑电图,头颅MR等.治疗上应注意的问题①抗病毒药的应用②DXM的应用③惊厥的控制④脱水剂的应用⑤中医中药的辅助⑥恢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儿童病毒性脑炎5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科自2000年~2005年以来收治的病毒性脑炎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探讨有效合理的治疗模式。结果治愈率73.1%,好转15.4%。结论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与机体免疫有关的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脱髓壳病变,对以精神症状首发的病毒性脑炎,临床上往往较难确诊,辅助检查尤为重要,如脑脊液,脑电图,头颅MR等。治疗上应注意的问题①抗病毒药的应用②DXM的应用③惊厥的控制④脱水剂的应用⑤中医中药的辅助⑥恢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祝润芝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81-2582
目的:探讨秋季腹泻并惊厥患儿发病原因。方法:40例患儿均予大便常规、血生化、脑脊液、脑电图检查。结果:发现抽搐时伴高热15例,血钠降低8例,血钙降低7例,血镁降低4例,低血糖2例,10例脑电图检查异常,脑脊液检1例压力稍高外,余均正常。结论:秋季腹泻并惊厥患儿考虑与高热、电解质代谢紊乱、病毒性脑炎有关。对于此类患儿要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从而及时对因治疗,终止惊厥发作。  相似文献   

19.
小儿烧伤后惊厥5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01~2002-01我科共收治小儿烧伤1736例,其中56例在住院期间发生惊厥,占3.2%。现将治疗烧伤后惊厥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7岁。烫伤46例,烧伤10例。烧伤面积<5%1例,5%~15%6例,16%~25%33例,26%~62%16例。惊厥发生距烧伤最短3h,最长7d。惊厥持续时间1~5min。惊厥发生1次者41例,间歇发作超过2次者15例,最多者共发生6次,间歇时间最短30min,最长28d。惊厥发生原因:高热…  相似文献   

20.
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癎)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方法:对病毒性脑炎伴有惊厥发作的342例患儿进行随访分析.对继发癫痫患儿给予抗癫痫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42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继发癫痫30例,占8.9%,继发癫痫组惊厥次数、惊厥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EEG重度异常率、EEG出现癫痫波百分数、EEG恢复时间及MRI异常率均高于非继发癫痫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惊厥持续时间及EEG恢复时间为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发热时间、肢体瘫痪出现率、头CT异常率、脑脊液异常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继发癫痫的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总有效率80%。结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为惊厥持续时间长及EEG恢复时间慢。积极防治惊厥可以减少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