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对鼻源性头痛患者使用鼻内镜鼻腔结构重塑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3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接受治疗,这些患者经过2个月的常规药物之后,病症仍无改善,为其提供鼻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治疗,治疗后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半年的跟踪随访,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结果3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后6个月内,治愈25例(83.3%),有效3例(10.0%),无效2例(6.7%),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中患者的鼻源性头痛多是因为下鼻甲、中鼻甲、鼻窦囊肿、筛泡、钩突等鼻腔结构变异引起的,通过鼻内镜来为患者进行鼻腔结构重塑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安全性比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王玉芬  何锦添  吴笑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50+52-50,52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均表现为鼻、额等部位头痛症状,鼻内镜及CT扫描结果证实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内镜术后随访12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是引起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检查,可提高无鼻窦炎患者鼻源性头痛的诊断水平,鼻内镜手术对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鼻内镜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耳鼻喉科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接受鼻内镜手术的42名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本病的护理过程.结果 本组42例患者中21例在1周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有11例患者在1个月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有8例患者在3个月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0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 做好心理护理与出院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鼻源性头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源性头痛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156例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最为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6—24个月。手术治疗130例,治愈10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11-151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25例鼻源性头痛患者进行鼻内镜、鼻窦CT检查和1%地卡因及1%麻黄素试验明确诊断,确定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的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鼻内镜手术矫正.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治愈103例,占74.4%,显效20例,占16.0%,无效2例,占1.6%,总有效率为98.4%.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由鼻腔鼻窦的异常解剖结构或疾病引起的鼻源性头痛,恰当的手术方式,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准确,去除病灶彻底,治疗效果良好,采取合适对应的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尹昕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6):744-744
头痛属于鼻源性者常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无明显慢性鼻窦炎表现,而由鼻部解剖异常引起的鼻源性头痛,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治。这类病人常常先就诊于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易被误诊为神经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或血管性头痛等,长期服药但疗效不佳。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诊治86例非鼻窦炎性鼻源性头痛病人,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头痛为主述的患者,大多数首诊于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症状反复发作,头部影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而转诊于耳鼻咽喉科,经鼻镜及CT等影像检查,明确鼻部病变,针对性治疗而痊愈。其中与鼻中隔偏曲相关的鼻源性头痛容易漏诊。我科2003年1月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临床研究非炎症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排除炎症、肿瘤性头痛,根据高分辨率CT薄层扫描,鼻内镜检查确诊引起头痛部位,采取相应手术方式.结果 58例中38例(65.5%)头痛完全消失,头痛缓解18例(31%),临床有效率96.5%,无效2例.结论 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所致鼻源性头痛,经鼻内镜微创手术,去除病因达到治疗目的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6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实施在鼻内镜下矫正鼻内解剖异常,去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开放病变窦口,使鼻中隔居中,维持中下鼻甲的形态,使鼻窦炎症消退。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该组治愈97例,占60.6%(97/160),显效40例,占25.0%(40/160),有效18例,占11.3%(18/160),临床总有效率96.9%,无效5例。结论鼻源性头痛由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疾病引起,鼻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视野清晰明亮,操作准确,彻底切除病灶,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6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实施鼻内镜下矫正鼻内解剖异常,去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开放病变窦口,使鼻中隔居中,维持中下鼻甲的形态,使鼻窦炎性消退。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治愈97例,占60.6%;显效40例,占25.O%;有效18例,占11.3%,临床总有效率96.9%;无效5例。结论鼻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视野清晰明亮,操作准确,彻底切除病灶,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下诊治鼻源性头痛47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五官科沈国民,关志华,黄超洋1994年12月以来,我们在鼻内窥镜下诊治鼻源性头痛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47例75侧中,男33例,女14例;年龄15~62岁。双侧28例,单侧...  相似文献   

12.
韩玲 《医药论坛杂志》2011,(4):62-63,6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8例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头痛患者实施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解除鼻内接触点。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头痛的频率与程度,头痛完全消失无复发为痊愈;头痛消失3个月以上,感冒后复发,但频率和强度明显减轻为好转;头痛症状无变化为无效;其中痊愈+好转为有效。结果 48例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其中痊愈38例,好转1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鼻内接触性头痛由于病因隐匿,容易被忽视,必须加强对该病的认识,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上多见,常有鼻塞、流脓涕、涕血、头痛、眼眶疼痛、视力下降、面部疼痛、头昏等症状,鼻部X线片及CT扫描常有骨质破坏,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我科自2003  相似文献   

14.
刘强  陈登巨 《河北医药》2011,33(2):238-239
鼻腔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称鼻源性头痛,诊断和治疗是临床难题。通过2000年8月到2010年3月本科收住院治疗的85例鼻源性头痛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27-12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7例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组127例患者,治愈98例(77.17%),好转29(22.83%),总有效率100%,患者鼻塞、鼻出血、头痛等均明显减轻。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视野清楚、操作精细、安全性高、创伤小,是目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泡状中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7例患者行泡状中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本组病例中,治愈47例,显效8例,无效2例。手术后1~3个月鼻内镜复查,中鼻甲和鼻腔外侧壁粘连2例,均经鼻内镜下分离而好转。结论中鼻甲过度气化是一种常见的鼻源性头痛的原因,对鼻源性头痛的患者采用中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鼻部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玉 《淮海医药》2006,24(5):423-424
鼻内镜下治疗鼻部疾病的手术是近年来逐渐推广的一种较为先进的鼻部手术方式.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其具有视角宽阔、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手术程序简化以及创伤小和免除鼻面部切口等优点[1].同时提高了一次手术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已普遍应用于基层医院临床,并已扩展到眼鼻相关疾病中.我院从2005年1月~2006年2月共完成鼻内镜下治疗鼻部疾病手术18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鼻窦炎是常见的鼻部疾病,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手术的良好效果和微创性已得到公认。但同其他外科手术一样,鼻内镜手术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不适,严重时患者难以忍受,无法入眠、情绪低落,妨碍康复。如何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科于2008年2月-2009年2月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136例,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鼻部胀痛。经适宜的处理,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9例,均行鼻内镜手术切除,术后随访10~18个月,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鼻部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相比较。结果 39例患者平均随访(12.6±4.3)个月,37例患者的手术成功切除了病变组织,2例患者术后复发,术后复发率为5.1%,复发时间为8个月和14个月,行二次手术成功切除后,均治愈。鼻内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传统鼻部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0.0%)低于传统鼻部手术组(5.0%),鼻内镜手术组手术成功率(94.9%)高于传统鼻部手术组(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具有微创、美容等优点,且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方法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60名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60名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鼻内镜评估值及临床治疗效果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