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胃肠专科门诊病人情绪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胃肠疾病(GID)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1523例在胃肠专科门诊初次就诊、并明确诊断的GID患者,予以Zung自评抑郁量表(A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各种症状,计算患者症状总积分;对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 GID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为32.7%(498/1523),其中焦虑23.8%,抑郁16.9%。焦虑、抑郁兼有者8.0%,三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GID患者有较高的情绪障碍发生率。尤其功能性胃肠疾病,必须予以重视;对有多种主诉的GID患者更要注意其有情绪障碍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胃肠专科门诊病人情绪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肠疾病(GID)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523例在胃肠专科门诊初次就诊、并明确诊断的GID患者,予以Zung自评抑郁量表(A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各种症状,计算患者症状总积分;对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GID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为32.7%(498/1523),其中焦虑23.8%,抑郁16.9%,焦虑、抑郁兼有者8.0%,三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GID患者有较高的情绪障碍发生率,尤其功能性胃肠疾病,必须予以重视;对有多种主诉的GID患者更要注意其有情绪障碍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李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17-3218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开展,孕妇心理监护越来越被重视。孕妇焦虑、抑郁是孕期较常见的情绪障碍〔1〕。由于孕期体内生理、病理和自身社会角色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激素水平等变化,从而引起一系例躯体不适和情绪变化〔2〕,孕妇若在这一特殊转化期不能做出适应性调整则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精神病。在怀孕期间,由于孕妇情绪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孕妇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产后康复,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的心理变化对孕妇及胎儿健康关系重大。有研究发现血清甲状腺素含量的变化,常伴有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受教育程度与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到门诊就诊的、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选发现有情绪障碍的围绝经期女性65例,年龄介于40~60岁,其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20例,中学文化23例,大专及其以上文化22例。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女性其抑郁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学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二者呈低度正相关(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女性其焦虑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学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二者呈低度正相关(P<0.05)。结论: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偏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情绪障碍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2011年4—9月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3.3%,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8.2%、26.2%,而焦虑、抑郁均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情绪障碍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的症状特点、心理问题及对父母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孤独症行为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593名患儿进行行为学表现和心理评估,同时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儿父母的情绪障碍表现。结果在情绪及多动注意不能和困难总分方面,高年龄组的患儿表现出了更多的困难(F=4.361,P=0.013;F=16.029,P=0.000;F=9.638,P=0.013),同时在亲社会行为方面,高年龄组则表现更好(F=11.052,P=0.000);无论在焦虑或是抑郁障碍,母亲更易患情绪障碍(χ2=15.893,P=0.000;χ2=27.592,P=0.000);父母的抑郁,焦虑情绪与ASD患儿的多个行为学表现维度相关,并直接受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结论ASD患儿行为学表现在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体现在情绪、多动注意不能及亲社会行为方面;母亲往往比父亲更易患有情绪障碍,父母亲的情绪障碍受ASD患儿的多个行为表现维度影响,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曾秀琴 《现代保健》2012,(32):22-22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对糖尿病伴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2012年78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患者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氟西汀,1次/d,10mg/次,治疗4周,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情绪障碍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较之前比较都有所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氟西汀治疗糖尿病伴情绪障碍有明显的效果,不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还可以控制血糖,其副作用也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合并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性患者112例为调查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87例合并抑郁/焦虑情绪障碍。文化程度高和病程长的患者,SDS和SAS分值较高。结论: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躯体症状时需关注文化程度和病程长短对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情绪障碍产生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4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展开对比分析,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且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心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情绪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早期气质/个性特征(行为抑制、焦虑敏感性、特质焦虑等)可以预测儿童、青少年期的各种情绪障碍。气质构成了遗传易感性,具有易感气质的儿童在应激事件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发作病。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具有交互作用,提示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肺结核病人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评抑郁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24例肺结核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护理干预的病人焦虑、忧郁症状减轻。结论护理干预对肺结核病人情绪障碍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正常群体,而对情绪障碍患者如焦虑、抑郁等临床患者则关注较少.此外,目前对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但是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存在着不足,它们倾向于减弱情绪与思想和行为的联系,而对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研究为我们思考情绪障碍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观点.文章主要从情绪调节的策略、神经机制来说明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并探讨了情绪调节对治疗情绪障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多出现情绪障碍,常表现为焦虑和抑郁。其原因为病人对癌症应激事件产生的心理反应和继发性情绪障碍。少数合并精神疾患。国外报道42%癌症病人有忧郁征象,并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认为忧郁可能是未获诊断的颅内转移的首发症状或隐匿性未转移癌的一个信号,具有临床意义。 一、观察对象与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与情绪障碍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192名IBS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评估和焦虑、抑郁障碍的测试;把有社会功能缺陷的8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对两组施以内科常规治疗和解释性心理治疗,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加用帕罗西汀治疗。2个月后再次用SDSS进行评定。结果:IBS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41.7%。伴抑郁或/和焦虑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更高。治疗后研究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治疗IBS患者的情绪障碍能有效改善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随机选择50例脑卒中后恢复期病人作为研究组,选择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基本与研究组一致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汉米顿焦虑量表和汉米顿抑郁量表为工具,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SCL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心理状态差于对照组,反映在躯体化、焦虑、忧郁3个方面,(P<0.05和P<0.01)HAMA和HAMD评定显示,研究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调查结果看到,脑卒中后患者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对脑卒中后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与健康》2013,(5):5-5
血糖控制不好,不仅并发症出现时间早,更容易使糖友心情低落;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往往被忽视,据最新报道,血糖不稳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佳时,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7.
了解团体辅导和积极情感体验活动对情绪障碍大学生的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寻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高校筛选80名有情绪障碍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分成实验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实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10次团体心理辅导和活动,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后测,比较实验前后被试心理状况.结果 积极心理取向的培训1周后对降低大学生人际敏感、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其他因子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91,3.047,2.101,2.103,2.155,2.134,6.228,P值均<0.05);而对照组前后除抑郁和焦虑情绪明显加重外(t值分别为-2.491,-2.112,P值均<0.05),其他并无显著变化.在0.5 a后进行追踪研究,实验组在抑郁情绪障碍的降低上效果保持良好,在减轻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及人际敏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对照组前后除抑郁和焦虑情绪明显加重外(P值均<0.05),其他各项因子无变化.结论 积极心理训练营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常见情绪障碍的干预有显著性效果,在减轻抑郁、焦虑、强迫、敌对及改善人际敏感上也具有良好的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18.
雷晓梅  杨玉凤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33-443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补充二十二碳-6烯酸(DHA)后情绪障碍的变化。方法:对确诊的ADHD儿童补充DHA,分析补充DHA对ADHD儿童情绪改变的影响。结果:①ADHD儿童在服用DHA前后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得分比较,因子躯体化/惊恐、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在用药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和6~12岁儿童表现最明显。②ADHD儿童在服用DHA前后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得分比较,除"对自己有信心"外,其余因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DHA对ADHD患儿情绪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稽留流产妇女的情绪障碍发生情况,探讨心理疏导对稽留流产妇女情绪障碍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6月间因稽留流产需要终止妊娠的妇女477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疏导组253例,B组:非疏导组224例。采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分别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477例稽留流产患者发生抑郁障碍268例,发生率56.2%,疏导组123例(48.6%),非疏导组145例(64.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477例稽留流产患者发生焦虑障碍者180例,占37.9%。疏导组71例(28.1%),非疏导组109例(48.7%),两组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情绪障碍轻、中、重分级方面,重度焦虑障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稽留流产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情绪问题。方法 对门诊就诊儿童以DSM-IV中ADHD和OD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得到ADHD伴ODD者55例(占总数中59.14%),ADHD不伴ODD者38例(占总数中40.86%)。采用自行编制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每一患儿情况。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评估儿童焦虑抑郁情绪。对两组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ADHD+ODD组在躯体/惊恐、广泛焦虑、分离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及焦虑总分、抑郁总分得分均显著高于ADHD组(t=2.105~5.145,P<0.001~0.05)。 结论 伴ODD的ADHD儿童比单纯ADHD儿童存在更为明显的焦虑抑郁性情绪问题。应注重ADHD、ODD儿童情绪问题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