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和低氧血症变化的关系.方法以综合指标测定法测定30例肝硬化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并抽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结果按Child-Pugh分级,在植物神经功能测定中,B级13例,正异常值0例,正常值8例,负异常值5例,异常率为38.46%;C级17例,正异常值1例,正常值6例,负异常值10例,异常率为64.71%.说明植物神经功能损害与肝脏损害呈正相关.在动脉血氧分压测定中,B级轻度低氧血症6例,中度低氧血症5例,重度低氧血症2例;C级轻度低氧血症0例,中度低氧血症5例,重度低氧血症12例.B级和C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多数肝硬化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和低氧血症异常与肝脏功能损害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23例肝肺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肝肺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67例肝硬化患者均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其中Ch ild-Pugh分级A级30例,B级22例,C级15例。67例肝硬化患者中23例合并HPS,发病率为34.3%。其发病率与Ch ild-Pugh分级有关,与A级比较C级HPS,发病率显著增高(P<0.05);门静脉增宽与不宽者、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与未发现曲张者、有蜘蛛痣与无蜘蛛痣者分别合并有HPS,两者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23例HPS患者中7例死亡,HPS均不是直接死亡原因。有门脉高压、蜘蛛痣时提示HPS的存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缓解低氧血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血氧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瑾  薛建  张兴荣 《肝脏》2002,7(1):11-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低氧血症的发病机制、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 2 0例正常者、5 0例肝硬化患者动脉血氧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 (AaDpO2 )显著高于对照组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肝性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是 5 4% ( 2 7/ 5 0 ) ,在肝功能ChildC级患者最为明显 ,肝性低氧血症与门脉高压、蜘蛛痣、杵状指 (趾 )密切相关。肝硬化ChildA级、B级患者常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 肝硬化合并低氧血症与门脉高压和肺内血管扩张有关 ,检测动脉血氧水平有助于肝硬化预后判断和肝肺综合征(HPS)的诊断。相当一部分HP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4.
已有大量研究肯定了血清心肌酶谱活力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但对血清心肌酶谱改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多。本文对明显缺氧的96例COPD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旨在探讨低氧血症与心肌酶谱活力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进行监测,15例甲减患者经PSG检查,14例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治疗前心肌酶谱显著增高(磷酸肌酸激酶384~2140U/L,乳酸脱氢酶270~624U/L,门冬氨酸转氨酶40~138U/L)。甲减病情重者,PSG呼吸参数变化明显。甲减引起心肌酶谱增高,可能与OSA导致低氧血症密切相关。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后睡眠呼吸参数、动脉血氧饱和度(SaO)及心肌酶谱等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  相似文献   

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与心电图变化,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不同程度CO中毒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非常显著(P〈0.01),中毒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越高。结论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通过观察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损伤是否继续存在,对指导制定抢救措施意义重大,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观察指标及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低氧血症对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动脉血氧分压的水平分成3组。测定各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并分析其PaO2与血清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重度低氧血症组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中度低氧血症组和轻度低氧血症组(P<0.0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PaO2水平与对应的血清心肌酶呈直线负相关(r=-0.67~-0.87,P<0.01)。结论:低氧血症可导致COPD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增高,且动脉血氧分压与相应的心肌酶呈直线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2017年期间收治的4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谱检查。结果 DKA患者急性期心肌酶谱均升同,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DKA患者心肌酶较轻症DKA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急性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4例,ST-T改变27例。结论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能够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血清心肌酶谱和CRP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406例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和CBP的变化。方法 心肌酶谱测定采用酶动力学法,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 心肌酶谱增高以LDH、CPK、AST为主,CRP增高以细菌性肺炎最明显,其它类型肺炎增高不明显,尤其是病毒性肺炎CBP几乎无变化,两者差异显著。结论 CBP是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之有用指标,配合心肌酶谱同时测定CBP,不仅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而且对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均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病人病情与低氧血症的关系-附 97 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我院1993年~1998年收治的97例肝硬化并动脉低氧血症进行分析讨论。97例患者中,男59例,女38例,平均年龄48.3岁。肝功能ChildB级60例,C级37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对动脉氧分压(PaO2)测定。食管静脉(EV)胃镜下分三度:轻度、中度、重度。结果:动脉低氧血症:轻度26例,中度57例,重度14例;EV轻度曲张28例,中度54例,重度15例。轻、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7.7%、10.5%、57.1%。提示:动脉低氧血症的程度与肝性脑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在轻、重度EV曲张患者,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4%、27%,死亡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评价动脉血氧在肝肺综合征(HP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诊断和预防HP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组)及同期住院60例非肝硬化失代偿者(对照组),比较2组的PaO2、SaO2、PaCO2。并比较肝硬化组Child-Pugh为A、B、C间的PaO2、SaO2、PaCO2。[结果]肝硬化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8%。①肝硬化组PaO2与对照组PaO2比较P〈0.01,而肝硬化组和对照组SaO2、PaCO2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Child-Pugh A、B、C 3级间PaO2,SaO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级间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aO2、SaO2值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高呈下降趋势。[结论]肝硬化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其发生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呈梯形上升。血气分析对HPS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已有大量研究肯定了血清心肌酶谱活力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但对血清心肌酶谱改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多。本文对明显缺氧的96例COPD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旨在探讨低氧血症与心肌酶谱活力改变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0~2004年住院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96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分会1997年制定的COPD诊治规范中的诊断标准[1]。病程6~39年,男71例,女25例,年龄48~91岁,平均(64±11.2)岁。96例中慢性支气管炎89例,支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肝炎后肝硬变患者的动脉血氧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66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动脉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肝硬吏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为10.55±2.61kPa,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6.0%(37/66),与腹水、门静脉增宽、皮肤蜘蛛痣及肝贮备功能降低密切相关,好发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结论:动脉血氧水平检测有助于肝硬变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董解菊  姚磊 《心脏杂志》2002,14(1):33-34,37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和心肌酶谱在心肌损伤前后含量的变化与其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观察 2 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 (MVR)患者手术前、手术后 2 h及 2 4h血清 c Tn T和心肌酶谱变化。另制备家兔心肌损伤模型 ,检测动物模型伤前和伤后 4,8,2 4h血清 c Tn T的变化特点。结果 :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 c Tn T含量、心肌酶谱活性在术后 2 ,2 4h较术前显著升高 (P<0 .0 1) ,其中血清 c Tn T含量术后 2 h增加倍数高于其他指标。家兔心肌损伤模型伤后 4,8,2 4h血清 c Tn T含量较伤前升高非常显著 (P<0 .0 1)。结果 ;血清 c Tn T含量及心肌酶谱活性均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有意义 ,c Tn T的心肌特异性及早期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动脉血氧变化与Child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58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β2-MG水平,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与3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β2-MG、PaO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β2-MG、Child B级高于A级,Child C级明显高于B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氧分压从A—B—C级间逐渐下降,低氧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Child C级、B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血清β2-MG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关系密切,PaO2则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逐渐下降,在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肌酶谱与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谱检查。结果 DKA患者急性期心肌酶谱均升同,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DKA患者心肌酶较轻症DKA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急性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76例,ST-T改变60例。结论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能够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为对照组,均使用血清肌钙蛋白T联合心肌酶谱指标检测对其进行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组人员血清肌钙蛋白T含量、心肌酶谱指标差异,判断检查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在c Tn T(血清肌钙蛋白T)含量和LDH(乳酸脱氢酶)、AST(谷草转氨酶)、CK(肌酸激酶)和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酶谱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c Tn T阳性率和心肌酶谱指标阳性率上,观察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心肌梗死诊断灵敏度上,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指标分别为95.6%、89.7%;在心肌梗死诊断特异性上,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指标分别为94.1%、92.6%。同时,观察组中所有患者没有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指标全部阴性者;对照组中所有人员没有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指标全部阳性者。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使用血清肌钙蛋白T联合心肌酶谱指标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为对照组,均使用血清肌钙蛋白T联合心肌酶谱指标检测对其进行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组人员血清肌钙蛋白T含量、心肌酶谱指标差异,判断检查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在c Tn T(血清肌钙蛋白T)含量和LDH(乳酸脱氢酶)、AST(谷草转氨酶)、CK(肌酸激酶)和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酶谱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c Tn T阳性率和心肌酶谱指标阳性率上,观察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心肌梗死诊断灵敏度上,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指标分别为95.6%、89.7%;在心肌梗死诊断特异性上,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指标分别为94.1%、92.6%。同时,观察组中所有患者没有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指标全部阴性者;对照组中所有人员没有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指标全部阳性者。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使用血清肌钙蛋白T联合心肌酶谱指标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替代疗法对甲减患者血脂及心肌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玉波 《山东医药》2010,50(6):56-57
目的观察替代疗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血脂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54例甲减患者(观察组),均采用甲状腺素片行替代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脂(TC、TG和LDL-c)及心肌酶谱(AST、LDH、CK和CK-MB)水平变化。另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脂和心肌酶谱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和心肌酶谱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甲减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和心肌酶异常,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血脂及心肌酶谱指标均有逆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否引起心肌损伤。方法 同时检测7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静脉血的总胆红素和心肌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患几经光照和/或输注白蛋白后,再次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和心肌酶谱。结果 治疗前的心肌酶各项指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AST、LDH、CK、α-HBD仍高于正常值,而CK-MB与正常参考值无差异。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能引起心肌酶谱的升高,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细胞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