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耳针体针结合治疗肩周炎3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在25~30岁者23例,31~40岁者78例,41~50岁者206例;51岁以上者51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4年。2 治疗方法(1)体针:常用穴:肩、天宗、会、肩贞、臂、曲池、外关等。对上举疼痛针刺肩透臂;前伸与外展疼痛针刺肩透会;后伸疼痛针刺肩贞透天宗(2)对因疼痛引起肩关节功能障碍,但尚未导致严重粘连的病例,可选用肩痛穴(该穴位于足三里下1寸,腓骨边1寸处),交叉取穴,双肩疼痛针刺双侧穴位。每2天针刺1次,4次为1个疗程。(3)耳针:取肩、肩关节、锁骨、压痛点等穴。每次针刺2~3个穴位,每天针刺1次,8…  相似文献   

2.
透刺结合温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透刺结合温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75舢针灸针,从肩谬穴透刺极泉穴,肩内陵透刺肩贞穴,行泻法,然后用长2cm的清艾条插入针柄末端,灸2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40mm针灸针,针刺肩髑、肩谬、肩内陵、肩贞、曲池,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结合温针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1一般资料取发病3个月以内的肩周炎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60例中,男23例,女37例;40~60岁者55例,61岁以上者5例。TDP治疗仪温针组60例中.男26例,女34例;40~60岁者57例,61岁以上者3例。两组病例均为单肩发病。2治疗方法针刺组:主穴:肩内陵、肩、肩贞。配穴:肩前内侧痛甚者配云门、尺泽,肩外缘及肩肿岗上、下缘痛甚者配俞、秉风、肩外俞等穴,启后缘及肩肿骨下部痛甚者配肩、天宗、外关等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5~2寸的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3次。温针组:选穴方法和行针次数与针刺组同。肩部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们采用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 5 0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2 4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6岁 ,病程短者 2周 ,最长 3年 ;病程 2~ 9周 38例 ,1~ 3年 10例 ,3年以上 2例。1.2 治疗方法 :取穴 :(1)主穴 :肩骨禺、肩贞、肩。 (2 )配穴 :天宗、巨骨、曲池、外关。具体操作 :用 2 8号亳针 ,先针刺主穴 :肩骨禺、肩贞、肩 ;得气后再针刺配穴 :天宗、曲池、外关、巨骨 ,配穴每次选 2~ 3穴 ,留针 2 0分钟 (主配穴均用泻法 )。同时用TDP注射 ,将TDP辐头垂直于病灶部位 ,…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透灸配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疗效,分析透灸配合针刺对肩凝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透灸针刺组与单纯针刺组,每组30例。穴取肩髃、肩贞、肩髎、阳陵泉、条口透承山、阿是穴,透灸针刺组用透灸配合针刺治疗,单纯针刺组仅用针刺治疗,每次40~50min,每天1次,每周5次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的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总积分及各项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nstant-Murley各项积分(日常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积分、肌力)、Constant-Murley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透灸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针刺组(P0.05);透灸针刺组VAS评分低于单纯针刺组(P0.05),Constant-Murley总积分以及日常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积分高于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透灸配合针刺治疗肩凝症的综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透灸针刺组通过改善肩凝症患者日常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疼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1995年以来 ,采用针刺配合磁疗罐治疗肩周炎6 0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 ,其中男性 3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最大 6 7岁 ,最小 45岁 ;病程最长 12个月 ,最短 4个月 ;左侧病变 2 7例 ,右侧 33例。治疗方法主穴取肩、肩贞、臂 ,配穴取曲池、手三里、合谷、阿是穴。用 10 0 mm~ 12 5 mm芒针 ,从肩处捻转进针 ,透臂穴 ,用提插补泻手法 ,行中强刺激 ,至患肢有放电样针感 ,直达指尖 ,其他各穴常规进针深度 ,均用迎随泻法。留针 2 0min,行针结束 ,迅速拔出毫针 ,不扪针孔 ,让血液自然留出 ,让患者活动一下患肢 ,再用磁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疗效。方法:75例分为气虚血滞型49例,肝阳上亢型35例。取透穴针刺法,取风池透风府,臂牖透肩髑,外关透内关,环跳透风市等。结果;气虚血滞型40例,总有效率97.5%,肝阳上亢型35例,有效率为94.3%。提示:透穴针刺法能够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穴针刺加中药熏洗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郏县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0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疗法;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透穴针刺(外关穴透内关穴,曲池穴透少海穴,合谷穴透劳宫穴,环跳穴透风市穴,阳陵泉穴透阴陵泉血,丘墟穴透照海穴,太冲穴透涌泉穴,患侧昆仑穴透太溪穴等)加中药熏洗(红花、牛膝、独活、木瓜、桂枝、伸筋草、芍药)。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疗效、患者步行功能及Barthel、WHOQOL-BREF得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穴针刺加中药熏洗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正> 笔者自1984年1月至1987年5月间,运用手法治疗肩周炎9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兹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95例,男58例,女37例;40~50岁48例,51~60岁28例,60岁以上17例;病程6个月以内86例,6个月以上9例。治疗方法手法:按、揉滚、拿、摇、扳、拔伸、搓、抖等法。取穴:风府、风池、颈夹脊穴、肩内陵、肩贞、肩髃、天宗、曲池等。1.取坐位、医者于患侧肩背部用揉法,先  相似文献   

10.
李洋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5):325-326
目的:观察肩三针透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固定患者体位,选取长60 mm的芒针从肩髃缓慢进针,针尖向极泉方向透刺,以极泉穴皮下能摸到针尖为度,施捻转泻法数次后出针。同法取肩髎透臂臑,臑俞透肩贞。日1次,12次为1疗程。结果:36例治愈22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4.4%。结论:肩三针透刺法治疗肩周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透刺法治疗肩周炎7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关节周围炎 ,又称漏肩风、冻结肩等。自 1 996年以来 ,我们采取针刺治疗肩周炎 1 1 9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透刺组 74例 ,男 3 9例 ,女 3 5例 ;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72岁 ;病程 1~ 3个月 2 8例 ,3~ 6个月 2 7例 ,6个月以上 1 9例。针刺组 45例 ,男 2 4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46岁 ,最大 70岁 ;病程 1~ 3个月 1 8例 ,3~ 6个月 1 6例 ,病程 6个月以上 1 1例。治疗方法1 .针刺组取肩、肩贞、解溪、阳陵泉 ,用 0 .3 5 mm× 5 0mm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 ,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手法 ,留针 2 0 min,每隔 1 0 min施行同样手法 1次 ,以增强得气…  相似文献   

12.
采用肩骨 穴透刺极泉穴,肩内陵透肩贞穴,行泻法,留针20min后,进针处各拔火罐。治疗肩周炎72例,总有效率为98.6%。提示此透刺法有利于经脉间气血沟通和协调,能较快松解肩部肌肉、韧带的粘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穴刺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透穴刺结合电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电针的治疗方法。结果: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疼痛、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情况。两组治疗后,上肢疼痛、运动功能评分及治愈率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透穴刺和传统针刺皆可控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展,甚至治愈,但透穴刺更优于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6年来采用长针透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6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63例中,男124例,女139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6岁,其中29-39岁41例,40-49岁104例,50-59岁112例,60岁以上6例。病程最短者半月,最长达17年。男性124例中,左肩77例,右肩43例,双肩疼痛4例;女性139例中,左肩81例,右肩56例,双肩疼痛3例。治疗方法:取穴:户髃透臂臑,肩髎透臑会;若疼痛下窜至前臂或手指麻木者加刺合谷,外关;若肩内收受限加刺肩贞;若肩外展受限者加刺肩俞穴(奇穴:肩髃穴与云门穴联线之中点)。治法:患者侧卧位,患肩在上,  相似文献   

15.
肩周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漏肩风”范畴。笔者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应用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其中因风寒湿致病22例,因创伤致病5例,因操劳损伤17例,不明原因6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10年。2治疗方法2.1推拿法患者坐位,医者先拿肩井,按天宗、按揉肩关节周围,再滚肩部及肩关节周围与上肢的后侧、外侧、前侧,往返各2遍,滚至深部肌肉发热为度,配合肩关节扳法,摇肩关节、拨肩内陵、肩骨禺、肩贞诸穴并按揉之,按揉…  相似文献   

16.
<正> 肩凝症亦称漏肩风,属中医“痹症”范畴。其主症是肩痛和肩部功能活动障碍。我部于1981年3月至1982年7月,以针刺为主,配合中药门诊治疗120例,疗效颇好。现将治疗方法介绍于后。一、针刺主穴:“头皮针”伏象相应~*;配穴:中渚、条口透承山、腕骨,及曲池放血。一般取主穴病愈者,可不必再刺配穴。1.先刺主穴,单侧者一般取健侧,双侧者取双侧。用毫针以45度向皮上捻转刺入,深度须达骨膜。2.继取配穴中渚,用毫针左右捻转,强刺激,使局部酸麻感上行至肘部,并嘱患者做  相似文献   

17.
针刺加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肩风又称肩凝症。患者年龄多在 50岁左右 ,故又有五十肩之称。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 ,运动受限为主症。本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近几年在临床上以针刺配合推拿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针刺推拿组 60例 ,男 2 4例 ,女 36例 ;年龄最小46岁 ,最大 65岁 ;病程 1~ 3个月 38例 ,3~ 6个月1 4例 ,6个月以上 8例。针刺组 40例 ,男 1 6例 ,女2 4例 ;年龄最小 42岁 ,最大 67岁 ;病程 1~ 3个月1 0例 ,3~ 6个月 2 5例 ,6个月以上 5例。治疗方法1 .针刺推拿组以肩、肩、肩贞为主穴 ,配曲池、外关、后溪、合谷。首先用 0…  相似文献   

18.
施曼华 《陕西中医》2000,21(4):177-177
采用肩骨穴透刺极泉穴,肩内陵透肩贞穴,行泻法,留针20min后,进针处各拔火罐。治疗肩周炎72例,总有效率为98.6%,提示此透刺法有利于经脉间气血沟通和协调,能较快松解肩部肌肉,韧带的粘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肩三针为主针刺合中药外敷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0例,给予肩三针为主针刺(肩髃、肩髎、肩贞等)加中药外敷(羌活、独活、川乌、草乌、牛膝、桑寄生、桂枝、桑枝、苏木、威灵仙、鸡血藤、红花、川芎、延胡索、乳香、没药),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6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38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 00%。结论:肩三针为主针刺合中药外敷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透穴针刺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75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疗效。方法:75例分为气虚血滞型40例,肝阳上亢型35例。取透穴针刺法,取风池透风府,臂臑透肩骨禺,外关透内关,环跳透风市等。结果:气虚血滞型40例,总有效率97.5%,肝阳上亢型35例,有效率为94.3%。提示:透穴针刺法能够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