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心端大动脉壁脱落后,被血流冲向远处,停留在直径小于栓子的动脉内,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的急性缺血的急性甚至坏死的病理过程。动脉栓塞可造成肢体缺血,甚至坏死。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治疗以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科自1999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急性肢体动脉栓塞4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系来自心脏的栓子堵塞肠系膜上动脉所致,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等均可产生栓子,随着血流冲入并停顿在口径与栓子大小相似的动脉内,造成动脉阻塞,引起急性缺血的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的疾病混淆,误诊率高。本院收治2例老年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脱落使动脉闭塞导致远端器官与组织缺血、坏死,从而产生疾病。我科于2005年7月收治了1例由于栓子脱落导致股深动脉栓塞的患者,术中采用股动脉置管冲击性溶栓的治疗方法,使血管再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下肢动脉急性缺血常见原因为房颤栓子脱落导致下肢动脉栓塞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引起血栓形成,Mutirangura等[1]治疗12D例动脉栓塞患者,其中动脉血栓91例占75.8%,房颤栓子脱落导致的下肢动脉栓塞29例占24.2%.急性动脉缺血需要紧急处理,恢复组织血供,否则有肢体坏死和截肢的不良后果.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急性动脉栓塞的病死率为10% ~30%,截肢率为10%~30%[2].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来源于心脏、近端动脉壁或者其它来源的栓子随动脉血流冲人并栓塞远端动脉,引起受累器官或肢体的急性缺血,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如诊断和治疗延误,轻者肢体丧失,重者危及生命。绝大多数栓子停留在动脉分叉或者分支  相似文献   

6.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由栓子导致的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栓子的常见来源有心源性(心房颤动、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房黏液瘤等)和血管源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人工血管内血栓、动脉内操作及动脉内异物等).最近几年因风湿性血管疾病及心房颤动引起的急性动脉栓塞逐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栓塞和更加复杂疾病模式的患者逐渐增加.一、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1.外科切开动脉取栓:早期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1)尝试取出栓子和血栓;(2)尽可能的取出血栓和栓子,然而用的并不是专门为取出血栓而设计的工具;(3)截肢.  相似文献   

7.
药物溶栓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栓塞是栓子随动脉血液运行.当无法通过较小口径的动脉时,引起的动脉阻塞,导致远端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特点是发病急、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差。栓塞易发生在下肢,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的危险。因此,发病24h内应积极给予手术处理。我院于1998年5月~2001年8月对4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行药物溶栓治疗,在治疗中经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产后大出血(附4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和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产后大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经右股动脉入路行双侧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插管,分别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用弹簧栓子栓塞髂内动脉。术后继续常规的抗休克、抗DIC等抢救措施。结果 40例中有38例抢救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成功率为95%。结论 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但它只是整个抢救过程中的一部分,恰当的术后处理对抢救顽固性产后大出血仍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9.
指引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源于心脏或近侧动脉壁的血栓或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或外源性栓子进入动脉被血液冲向远端,造成远端动脉管腔堵塞,致其相应部位缺血的病理过程,以下肢动脉栓塞较常见[1].  相似文献   

10.
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治(附18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之一,是脱落栓子随血液-循环停留在口径与栓子大小相似的动脉内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受累动脉供应的组织产生缺血或坏死,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30~75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肢体突发疼痛、苍白或发钳、瘀斑、发冷、麻木,动脉搏动减弱、消失和皮肤温度低、甚至冰凉。发病原因:风心病并房颤6例,冠心病并房颤4例,动脉硬化2例,高凝血症1例,动脉插管术后1例,风心病换瓣术后互例,原因不明3例。合…  相似文献   

11.
脑动脉微栓子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栓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栓子可来自心脏、颈部和颅内某些狭窄的动脉区段。但目前这方面的诊断仍大部份依赖于一些间接证据,而经颅多普勒(TCD)技术的发展为栓子的直接监测提供了可能。多普勒微栓子(MES)定义〔1〕为统一不同研究者或中心使用不...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的“6P”征,即疼痛(pain)、苍白(pallor)、脉搏消失(pulselessness)、麻木(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和皮温变化(polikilothermia)。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Fogarty导管取栓术加静脉溶栓法。Fogarty导管取栓强调取栓应在栓塞发生6~8h内。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栓塞术并发症的护理杨梅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PDA)栓塞术,是近几年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新方法。它是采用聚乙稀醇泡沫栓子,经心导管技术,将栓子栓塞于动脉导管未闭处,达到永久关闭动脉导管的目的。此方法使病人免受开胸痛苦,疗效明显,康...  相似文献   

14.
急性动脉栓塞23例行溶栓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平  赵玲 《临床医学》2002,22(5):61-62
我院对23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后得出急性动脉栓塞行溶栓术促使阻塞血管再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急性动脉栓塞病人,男13例,女10例。年龄31~79岁。其中进行动脉取栓术者18例,术后均进行药物溶栓;采用溶栓剂经导管向栓子内注药2例;单纯性药物溶栓3例。  相似文献   

15.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后,导致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的急性闭塞。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栓塞后,由于肠系膜上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消失,引起肠急性缺血、坏死。临床上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年发病率不到万分之一,但其一旦发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70%~100%。既往由于诊疗技术的落后,往往延误诊断。近年来该病的术前确诊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发生率却有了升高趋势,因此对本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而造成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全脑的缺血性疾病常由于全身缺氧或心脏每搏输出量不足所致。局部缺血性脑疾患分为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穿支动脉阻塞性脑梗死、分水岭梗死及心脏疾病,或其他如脂肪、肿瘤栓子、硬化斑栓子引起的栓塞。  相似文献   

17.
动脉切开取栓术早在1911年已由Lahey首次成功完成,该方法系直接暴露栓塞段动脉,用器械取出栓子或用吸管抽吸栓子,手术创伤大且效果不佳。自1963年Fogarty成功运用气囊导管(Fogarty导管)取栓后,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改善了患者预后。目前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及双腔Fogarty导管的应用,使得动脉取栓术创伤更小、操作更简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的横断面CT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显示血栓栓子的形态。结果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及栓子形态。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49支,叶动脉栓塞105支,段动脉栓塞318支,亚段动脉栓塞292支,能确定的亚亚段肺动脉栓塞为63支。结论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栓子及其形态,其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技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18例产后出血病例,采用Seldinger氏法,经皮入一侧股动脉,骼内动脉插管造影,了解髂内动脉供血区的病变,出血部位,注入明胶海绵栓塞出血动脉,再进行造影,证实是否栓塞成功,结果 17例1次栓塞成功,1例栓塞后仍因有盆腔内手术残端弥漫性渗血,再次剖腹止血+腹腔引流术后血止。1例术后并发左股动脉血栓形成,经再次介入溶栓治疗及抗凝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技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上颌动脉栓塞术是用于鼻科的新技术,手术方法是经股动脉插入造影导管至上颌动脉,将已剪成碎片可以吸收的明胶海绵做栓子,与造影剂混合,在X线屏幕监视下缓慢注入导管,当栓塞物进入上颌动脉阻塞其分支,即可达止血目的,现将该手术配合及护理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于1998年11月16日入院,临床表现反复鼻衄,经多次鼻腔前后孔填塞止血,静脉滴注止血药,半卧位安静休息,头部冷敷等措施,效果不佳,病人呈急性失血病容,面色蜡黄,口唇苍白,精神萎靡且呈惊恐状,脉细数,血压13/8kPa左右,行栓塞术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