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幼波老师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养血平肝、活血化痰为基本法则,辨证施治,治疗顽固性头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基本处方:首乌藤30 g,钩藤10 g,生石膏30 g,旋覆花10 g,生赭石10 g,生地10 g,白芍10 g,当归10 g,川芎10 g,香附10g.  相似文献   

2.
关幼波验方治头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幼波老中医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经验,使本人深受启发,近年来试用于临床,都取得了良好疗效。关老认为顽固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多为血虚肝旺,兼受风邪,据此立“养、清、镇、通”基本治则,与养血平肝、散风止痛之法以治之。常用方:旋复花(包)10克,生赭石(捣)10克,生石膏30克,当归10克,川芎  相似文献   

3.
养血平肝汤是关幼波教授的经验方,治疗内伤性头痛疗效显著。对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脑血管扩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及脑震荡后遗症头痛等,均可以本方为主加减调治。笔者将此方运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兹不揣浅陋,简要介绍如下: 方药:旋复花10克生赭石10克生石膏30克~6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白芍15克~30克木瓜10克香附10克甘草10克  相似文献   

4.
【歌诀】重镇降逆赭石王,苦寒清火把血凉。平肝重镇肝火扬,噫气呃逆喘呕降。 【释义】赭石为矿石类药物,质重沉降,为重镇降逆要药。其长于镇潜肝阳,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止呕、止呃、止噫之效,亦兼有降上逆之肺气。本品苦寒,入心、肝之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因其又善于降气、降火,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  相似文献   

5.
吴玉宁  李毅 《四川中医》1993,11(12):41-41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创“秘红丹”一方,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的吐血、衄血证,屡治屡验。其组方:川大黄细末3克,油肉桂细末3克,生赭石末18克,将大黄、肉桂末和匀,用赭石末汤送服。张氏认为:肝属木,木得桂则枯,用桂以平肝;吐血乃胃气上逆所致,用大黄降逆止血,二药并用,则寒热相济,性归和平,降  相似文献   

6.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代赭石”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在临证配伍中颇多新义,现阐述如下。1 配半夏半夏,张氏认为;“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与赭石相伍有降胃气止血之功。在张氏所订吐衄方中,如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皆用之。在寒降汤中张氏效法仲景泻心汤,方中“重用赭石,以代大黄降逆之力,屡次用之,亦可随手奏效。”配伍半夏以治吐血,他说:“盖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于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内经》厥论篇曰:‘阳  相似文献   

7.
正养血清脑颗粒是以四物汤为主方,佐以清肝、平肝、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药,采用现代制剂工艺精制而成。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钩藤、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鸡血藤、细辛、延胡索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慢性脑供血不足、脑梗死、头痛、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等神经系统疾病。现就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谭德福 《陕西中医》2003,24(4):362-363
目的 :总结张锡纯用金石类中药治疗急症的经验。方法 :如以生赭石治妊娠恶阻、生石膏治砒石中毒、生白矾治热痰顽痰、生硫黄治滑泻、铁锈水治痫风等。结果 :归纳张氏用金石药的特点 ,突出表现在擅用生品、擅用大剂量以及擅以药末内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锡纯系近代中西医汇通大家 ,他博极群书 ,笃于实践 ,遵古训而不泥古 ,每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兹就张氏《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运用赭石的经验略以探述。张氏认为“赭石 ,色赤 ,性微凉 ,能生血兼能凉血 ,而其质重坠 ,又善镇逆气 ,降痰涎 ,止呕吐 ,通燥结 ,用之得当 ,能建奇效。”临床上运用赭石 ,随心应手 ,每起沉疴。1 呕 吐 :张氏认为 :“从来呕吐之证 ,多因胃气冲气并而上逆。”“治此证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也。”故见呕吐 ,无论寒热虚实 ,必投以赭石 ,取其重坠降逆之性 ,每获良效。如治胆火上冲 ,胃气上逆之呕吐的镇逆汤 ,以赭石配半夏 ,…  相似文献   

10.
李佳  宋朝  郝旭亮 《河南中医》2019,39(11):1621-1624
热厥可见轻证及重证,热厥轻证以清热、泻热之法下之,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后期可用竹叶石膏汤;热厥重证用辛寒之品清里泄热,方用白虎汤加减。阳虚阴盛厥用四逆汤加减以回阳救逆,少阴阴盛格阳时以通脉四逆汤加减以增强破阴回阳之功。冷结关元厥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阳散寒。阳虚寒湿厥用附子汤温经散寒,除湿扶阳。痰厥病位在上,方用瓜蒂散涌吐实邪。水厥方用茯苓甘草汤温阳化水。脏厥应急温之,方用四逆汤,可加用灸法使回阳救逆之效增强。蛔厥者,乌梅丸主之。气郁厥用四逆散疏畅肝气,透达郁结之阳。寒浊犯胃厥以吴茱萸汤加减温肝降胃,泄浊止呕。血虚厥治宜养血充脉,临床可用四物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减。血虚寒凝厥以当归四逆汤养血温经脉。寒热厥宜清上热而温下寒、散发郁遏之阳气,方以麻黄升麻汤。胆厥以大柴胡汤和解通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