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统计,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达138万,约有46万患者死于乳腺癌〔1〕。三阴型乳腺癌(TNBC)是临床上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TNBC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是预后最差的一型乳腺癌。TNBC老年患者和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GLOBOCAN 2018的数据,2018年全球有约210万例新诊断的女性乳腺癌病例,占女性癌症病例的近1/4,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数量约达63万例[1]。我国乳腺癌死亡率粗略估计为9.74/10万,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7.85%,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五大常见原因[2],尽管早期乳腺癌预后良好,但转移性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22%[3]。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  相似文献   

3.
沈国满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74-4275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病变发展过程中,癌组织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明显增加,对病变进展有促进作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是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具有多靶点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1,2〕。本实验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恩度对转移性乳腺癌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关注疗效及对血清VEGF和MMP-9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尿激酶纤维酶原激活剂(UP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89例乳腺癌和36例乳腺腺瘤中Ang-2、VEGF和UPA的表达.结果 Ang-2、VEGF在Ⅲ、Ⅳ期乳腺癌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 在浸润性乳腺癌组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癌组(P<0.01).Ang-2及UPA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Ang-2与VEGF及UPA、VEGF与UPA在乳腺癌中表达呈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480和0.725.结论 Ang-2,VEGF和UPA在乳腺癌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三者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两指标间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62例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和62.90%,但两者表达无显著相关;KAI1/CD82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导管内癌局部浸润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VEGF在临床分期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者、在淋巴结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 KAI1/CD82和VEGF均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此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预后评估及多靶点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P53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Ⅱ/Ⅲ期乳腺癌患者45例,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紫杉醇(TAX)175 mg·m-2·d-1,表阿霉素(EPI)60 mg·m-2·d-1〕:21 d/周期,治疗3个周期。观察并记录临床疗效;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收集穿刺样本,免疫组化染色标记P53阳性细胞表达;观察并记录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皮肤反应等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Ⅱ期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67.74%,显著高于Ⅲ期患者的50.00%(P0.05);在PR+CR化疗有效的病例中P53阳性表达占47.37%,P53阴性占73.08%,化疗有效患者中P53阴性患者显著高于P53阳性患者(P0.05);Ⅱ期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病率分别为9.68%、25.81%、45.16%及32.26%,Ⅲ期患者化疗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分别为14.29%、42.86%、42.86%及50.00%。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P53可作为独立的疗效判断因子,能够一定程度反映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同时,P53也可作为乳腺癌新药研究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联合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老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乳腺癌患者5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VEGF-C的表达水平,分析乳腺癌超声征象与VEGF-C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结果 5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8例,未转移22例,乳腺癌病灶最小为0.7 cm×0.6 cm,最大为7.0 cm×6.3 cm;其中大于2cm的35例,具有较为典型的恶性肿瘤超声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较低回声区,呈"蟹足样",无包膜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2 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2 cm者,肿瘤边界不清楚或有毛刺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边界清楚者(P0.05);乳腺癌患者病灶内超声血流信号分级越低,乳腺癌病灶越小(P0.05);乳腺癌患者病灶内超声血流信号分级越高,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50例乳腺癌患者中VEGF-C表达阳性28例,其中淋巴结转移者24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癌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的改变,当腋窝淋巴结发生实变、实质厚度不均时,可疑为转移性淋巴结,老年乳腺癌超声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及VEGF-C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关注其声像与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收集8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观察乳腺癌超声特征,并探讨血流分级、血流指数(Vmax)与术后VEGF与CD34标记肿瘤中血管密度(MVD)的关系。结果 87例患者,超声诊断81例与术后病理符合,符合率为93.10%。彩色多普勒检测乳腺癌中血流分级、Vmax与肿瘤VEGF表达阳性率、MVD表达量均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Ki67表达有关,相关分析显示血流分级、Vmax、VEGF阳性率及MVD均呈正相关性。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级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术前检测血流分级、Vmax可以反映乳腺癌MVD情况,可能对于术前判断肿瘤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的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研究107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和美容效果等。结果保乳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8%、远处转移率为12.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7.9%和86.0%,临床疗效满意;对患者术后6月和12月乳房外观评价,优良、一般和差分别为66.4%、29.9%、3.7%和66.7%、29.4%、3.9%,美容效果较满意,其中行肿块扩大切除术者明显好于行象限切除术者(P<0.05)。总满意率术后6月为96.3%,12月为96.1%。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满意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阴乳腺癌(TNBC)肿瘤侵袭性强,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无效。尽管对化疗有较高的总反应率,但患者总体的临床预后仍极差。当前,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新的重要治疗模式和研究热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不仅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且不易耐药,毒副作用轻。因此,我科开展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多西紫杉醇及卡培他滨方案)联合治疗转移性TNBC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左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的变化。方法接受IMRT的左乳腺癌患者18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心脏形态、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左乳腺癌患者在IMRT前后心脏二维超声检测值、二尖瓣口收缩期与舒张期最高流速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指标EF、FS高于治疗前,ESV则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左乳腺癌患者接受IMRT后部分心功能指标有改变。心脏彩超对左乳腺癌患者接受IMRT的心脏形态、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等方面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Ѫ�����ڲ���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并且居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病因的第2位。自1894年美国医生Halsted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开展第1例乳腺癌根治术至今,乳腺癌的治疗已有110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Fisher教授就提出了"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理念,随着近十几年来乳腺癌大宗病例的随访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这种理念才真正达成共识。尽管近年来,早期诊断、手术后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的应用,使乳腺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尤其是远处转移仍然是困扰临床医生的最大难题。本期专门邀请了国内多位乳腺癌治疗专家,对乳腺癌的内科诊治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术后乳房成形以及乳腺癌保乳术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热点,特别是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于Ⅰ、Ⅱ期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更有利于达到乳房美容学的要求,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和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压力。本研究分析我院行保留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1943年Kolff首次将透析用于临床以来,血液透析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至今已有近 80 年历史,2017年估计全球肾衰竭的患病率为0.07%,达到970万例[1],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将达到543.9万(389.9万~764.0万)例[2].目前约89%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全球发病率居高不下,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全世界癌症新发总人数约为1810万例,其中,乳腺癌新发例数约为210万,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1]。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乳腺癌在内的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相应地得到提高,乳腺癌患者整体生存时间整体延长。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蒽环类等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虽有效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等一系列心血管毒性反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也对乳腺癌幸存患者的远期预后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乳腺癌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有必要引起心血管及肿瘤科医师的警惕和重视,本文现就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防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表达的意义和它们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V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腺瘤中EGFR、VEGF和UPA阳性率。结果乳腺腺瘤和乳腺癌中EGFR阳性率分别为16.67%(5/30)和62.50%(50/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在乳腺腺瘤和乳腺癌阳性率分别为66.67%(20/30)和60.00%(48/80),无显著性差异;UPA在乳腺腺瘤和乳腺癌阳性率分别为30.00%(9/30)和58.75%(47/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EGFR、VEGF和UPA在分期低(Ⅰ、Ⅱ期)、非浸润型和无转移组阳性率均低于分期高(Ⅲ、Ⅳ期)、浸润型癌和有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 VEGF、EGFR和UPA在乳腺癌中表达率较高,而且和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三者在乳腺癌增殖、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有协同作用,检测它们对提示预后和开展靶向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已为大家所接受.但术后采用何种辅助治疗尚无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及癌周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观察两者的表达情况,探讨保乳术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临床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开展相关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440例乳腺癌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48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及392例患者没有合并糖尿病。按照是否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分为治疗甲组(24例)、治疗乙组(24例)和非糖尿病组(392例)3组,对乳腺癌病理分期、死亡率、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方案等有关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甲组、治疗乙组和非糖尿病组3组患者死亡率都存在明显差异,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22/24)、83.3%(20/24)、89.8%(352/392),P0.05。由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可知,相对于治疗甲组,治疗乙组的预后效果不佳(P0.05)。治疗甲组和治疗乙组在临床特征方面,T3~4期患者具有较高比例(P0.05),更容易产生淋巴结转移。结论相对于治疗甲组,治疗乙组预后效果不佳,而糖尿病用药对乳腺癌不同分型患者预后都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雌激素受体(ER)、肺耐药蛋白(LRP)和胸苷酸合成酶(T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0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ER、LRP和TS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乳腺腺瘤中ER、LRP和T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67%(20/48)、25.00%(12/48)和43.75(21/48);乳腺癌中ER、LRP和T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54%(67/130)、63.08%(82/130)和58.46%(76/130);其中LRP和TS在腺瘤中的阳性表达低于乳腺癌(P0.05)。LRP、TS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TS、LR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LRP、TS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及部位无关(P0.05)。结论 ER、LRP和TS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乳腺癌中LRP、TS的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联合检测它们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并可作为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或基因靶向治疗的指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的表达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5例骨转移乳腺癌患者,33例非骨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30例健康人,分别应用ELISA法测定尿液中NTX含量,骨转移患者治疗后再次收集尿液标本测定NTX含量。结果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尿NTX含量明显升高,通过有效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尿NTX含量与骨转移负荷、疼痛程度相关,治疗有效的患者骨相关不良事件(SREs)的发生率为20.7%,而治疗无效的患者SREs的发生率高达66.7%,治疗前尿NTX高水平是骨相关不良事件及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采用尿NTX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疗效监测,骨相关不良事件及生存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