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肱骨远端C型骨折中采用双钢板固定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肱骨远端CC型骨折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垂直组及平行组,各15例,平行组采用平行双钢板固定方案,垂直组采用垂直双钢板固定方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平行组患者的固定困难率明显高于垂直组患者,额外髁间螺钉使用率也明显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等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平行及垂直双钢板固定均有较好的效果,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满才  崔海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774-1775
目的评价成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同角度双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将46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A、B 2组,A组采用垂直双钢板固定,B组采用平行双钢板固定,2组患者均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采用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优良率A组为77.27%,B组为83.33%。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固定治疗成年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略优于垂直双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3.
余志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137+146-137,146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就诊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与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与Y型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安全可靠,但双锁定钢板内固定疏术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平行、垂直及背侧放置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C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3月间采用平行、垂直双重建钢板技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肱骨髁间C型粉碎骨折66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小时,所有患者骨折均在5个月内愈合。结论:平行、垂直及背侧放置锁定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间C型粉碎性骨折,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非鹰嘴截骨平行双钢板加压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非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加压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12例临床资料。结果:按Cassbaum评分:优2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66%。结论:非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加压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锻炼,且不截骨易为患者接受,是治疗C3型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强效镇痛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例患者行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抗炎,术后连续应用帕瑞昔布和曲马多3d,后改用阿司匹林镇痛。肘关节功能比较以笔者所在医院应用重建钛板/管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疼痛等级评分采用自体治疗前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平均值为(7.88±1.02)分,术后为(1.28±0.52)分,明显低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强效镇痛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对患肢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术后镇痛具有较好效果,可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效果情况。方法:分析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2例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普通钢板组18例和双钢板固定组24例。结果:双钢板固定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3,P<0.05)。结论: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效果良好,预后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超  周庆 《河北医学》2016,(4):569-572
目的:探讨平行双钢板与Y型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症发生率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勇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38-138
目的:讨论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治疗43例C型肱骨远端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优良率86.1%。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它可以坚强固定骨折端,保证肘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方法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4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展开本次研究,均对患者实施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次入选的40例患者,骨折均在随访期间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或松动现象。其评分统计可得优良率为87.5%。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时应用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方法,效果确切且无并发症现象,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邱志杰  杨惠林 《四川医学》2010,31(3):339-341
目的探讨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形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年内经鹰嘴截骨双钢板法手术治疗的3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对手术前后X线片及肘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优和良25例(71.4%),一般8例(22.9%),差2例(5.7%),肘关节活动范围(95.4±13.6)°(53°~135°)。24例(68.6%)恢复术前活动和工作,28例(80.0%)对疗效满意。结论经鹰嘴截骨双钢板法手术坚强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C型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多数患者能取得优良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垂直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C2、C3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肱骨髁间C2、C3型骨折患者并进行手术,手术选择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固定方式均选择肱骨远端内外侧锁定钢板垂直放置内固定,术后对患者均进行了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后肘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优良率83.3%;术后1年随访,采用Cassebaum肘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后肘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优良率为83.3%。结论:针对肱骨髁间C2、C3型骨折,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垂直放置双钢板能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内固定,结合围手术期ERAS理念的指导,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全  邓长青  邓成勇  蒲川成 《西部医学》2010,22(7):1288-1289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采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防8~24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评定。优19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显露充分,复位良好,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肱骨远端C型骨折行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肱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分成两组:A组19例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B组27例采用双侧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随访1.5~2年,调查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外固定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要早于内固定组,两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Y形钢板内固定与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Y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6%、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效果优于Y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尺骨鹰嘴截骨应用双钢板固定治疗中青年肱骨远端髁间粉碎骨折(C2和C3型)的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 35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均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骨折复位后配合拉力螺钉、双钢板固定。结果肱骨远端骨折按照AO/ASIF分型标准,C2(干骺端粉碎)型13例,C3(关节粉碎或不伴干骺端粉碎)型2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肱骨髁间骨折34例愈合,1例延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9个月。所有截骨块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肘关节MEPS功能评分,优10例,良19例,可4例,优良率82.85%。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应用双钢板治疗中青年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C2和C3型),暴露充分、骨折固定牢靠、力学性能稳定、并发症少,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范震波  胡汉生  李穗  邱勤业  曹灿贤 《广东医学》2012,33(10):1445-1447
目的 研究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强效镇痛下早期活动肘关节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住院治疗的肱骨远端骨折C型的患者11例,其中C1型6例,C2型3例,C3型2例(AO/ASIF分型).均采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V"型截骨入路,行肱骨远端骨折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予静脉强效镇痛,早期活动肘关节,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5~16个月;优5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结论 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后早期强效镇痛下活动肘关节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疗效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侧克氏针治疗肱骨远端简单骨折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4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AO分型:肱骨髁上骨折23例,肱骨髁间骨折C1型24例.双钢板平行治疗(简称双钢板组)22例,外侧锁定钢板内侧克氏针(简称外侧钢板克氏针组)治疗25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肱骨远端的骨膜剥离范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12月以上,骨折均在12~18周内愈合.手术时间、肱骨远端骨膜剥离范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钢板克氏针组优于双钢板组.肘关节功能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术后2例出现尺神经激惹表现,后自行恢复.结论 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侧克氏针治疗肱骨远端简单骨折,结合恰当的术后功能锻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较双钢板固定,手术时间更短,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无明显差距,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其中C2型16例,C3型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X线片量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存在正中神经损伤及背侧肌腱激惹等。结果 27例经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53例进行分析。平均随访2年3个月,选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并将待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因素分别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评定:本组患者中优25例,良19例,可7例,差2例。本组优良率83%。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早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获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