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2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后,再进行改良三维实验对多重耐药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在体外药敏实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14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现象,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分别为环丙沙星(60.6%)、加替沙星(58.1%)、阿米卡星(43.6%)、左氧氟沙星(53.4%);其次是亚胺培南(56.4%)、头孢他啶(49.2%)、头孢哌酮/舒巴坦(40.7%)。三维实验结果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8株(25.0%),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菌7株(21.8%),同时产ESBLs+AmpC酶菌4株(12.5%)。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检测产金属酶菌5株(15.6%)。结论产ESBLs、高产AmpCβ2内酰胺酶和(或)碳青酶烯酶是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菌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祎萍  罗利飞 《海峡药学》2011,23(2):154-156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标本中培养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75株,从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胞菌素酶(AmpC酶)的产生状况方面来检测其耐药机制。结果 4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34株对亚胺培南敏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酯酶6株(14.6%);检出产ESBLs10株(24.4%),产AmpC酶6株(14.6%),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3株(7.3%)。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是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酶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手工法及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检测,改良三维试验、协同法分别对细菌ESBLs酶、AmpC酶、金属酶进行检测,根据CLSI标准进行判读。结果临床标本主要以痰标本为主,分离率为71.1%,其次是伤口分泌物和脓汁,9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47株(48.5%),单产ESBLs酶菌株21株(21.6%),同时产ESBLs酶和AmpC酶菌株16株(16.4%),产金属酶的菌株9株(9.28%),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最高。讨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产AmpC酶为主,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赵廷坤  周岐新 《中国药房》2008,19(10):745-74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12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7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菌,三维试验检测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6株菌产AmpC酶,2株菌产ESBLs;PCR检测出4株菌产TEM酶,经测序2株产TEM-1型,一株产TEM-29型,另一株产酶与TEM-29比较有1处氨基酸的改变,命名为TEM-147;未检出SHV、OXA、PER和VEB型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必须重视铜绿假单胞菌ESBLs的检测,对于该菌引起的感染采用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或环丙沙星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顾丽君 《海峡药学》2009,21(10):106-108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方法取下呼吸道标本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80株,经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耐药性。采用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头胞菌素酶(AmpC酶),采用氰氯苯腙对主动外排泵出表型特征的影响检测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结果80株临床分离菌株中48株对亚胺培南耐药,32株对亚胺培南敏感。48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β-金属酶6株,检出率12.5%;检出产ESBLs11株,AmpC酶8株,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4株,检出率分别为22.9%、16.7%和8.3%;检出9株(18.8%)菌株存在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的耐药机制。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以及存在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是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分析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建敏 《海峡药学》2008,20(10):117-118
目的 探讨患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11株.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方法 检测ESBLs和AmpC酶.采用外膜蛋白图谱,紫外吸收法测定OprD2含量.采用Etest试验观察氰氯苯腙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以研究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结果 1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中检出单产ESBLs 4株,单产AmpC酶3株,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1株.耐药株OprD2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敏感组(P<0.01).有27.3%菌株存在主动外排泵出机制.结论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产生、OprD2的减少及存在主动外排泵出机制是我院住院患儿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临床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情况,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情况,以确定产酶表型。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10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单产AmpC酶菌42株(40.8%),单产ESBLs菌21株(20.4%),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12株(11.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含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各革兰阴性杆菌产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和AmpC酶可能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曹奇峰 《医药导报》2008,27(8):921-922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35株(对亚胺培南耐药21株,对亚胺培南敏感14株)。采用外膜蛋白图谱,对其外膜蛋白OprD2进行SDS PAGE分析。同时进行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检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组OprD2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敏感组(P<0.01),且检出产ESBLs 9株,AmpC酶5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2株。结论OprD2减少及产生ESBLs和AmpC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ESBLs、AmpC酶的产生、AmpC酶的基因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ESBLs检测及药敏试验按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证法和K-B纸片扩散法;AmpC酶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阳性菌株,再经三维试验确诊;PCR扩增DHA结构基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和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40.8%和38.2%,其中,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和同产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19.7%、26.3%和14.5%;26株三维试验阳性菌株PCR扩增出23株DHA-1型酶基因;药敏试验显示: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中更为严重,产酶株和非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AmpC酶基因型以DHA-1型为主要流行株;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呈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本地区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状况以及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采用K-B法测定亚胺培南等11种抗菌药物对182株铜绿假单胞菌及38株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在临床分离的18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85.71%,依次为头胞他啶(80.77%)、氨曲南(80.22%)、丁胺卡那(70.88%);在99株下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4.24%,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28.28%,明显高于其它部位;而在38株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率最高的为哌拉西林(100%),其次为头孢唑啉(97.37%)和头孢噻肟(94.74%),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产β-内酰胺酶较为常见。产酶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其产生的β-内酰胺酶,是造成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区肠杆菌属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高产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采用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 氯唑西林三维试验。结果612株菌中初筛出381株可疑菌株进行检测,其中高产AmpC酶有88株(14.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61株(42.6%),高产AmpC酶合并产ESBLs28株(4.6%);药敏分析亚胺培南对肠杆菌属耐药率最低为1.1%,头孢吡肟对高产AmpC酶菌株敏感性较高。结论应常规检测高产AmpC酶和ESBLs,强调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186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不同感染部位标本中分离到的18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敏测定结果分析。结果:1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测试的11种抗生素耐药5种以上的有72株,占38.7%,其中β-内酰胺酶阳性的60株,占32.4%,β-内酰胺酶阴性的有12株,占6.3%。结论: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更加严重,目前亚胺培南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其次是丁胺卡那和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地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茵的特点,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K-B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用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同时以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以上菌株产AmpC酶情况.结果 107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单一检出产ESBLs 53株(49.5%),产AmpC酶30株(28.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24株(22.4%).它们对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某地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酶率较高,主要产ESBLs和AmpC酶,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减缓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茵耐药机制及现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116株铜绿假单胞茵做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对70铜绿假单胞茵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测定.结果 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显示较高耐药,对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碳青霉烯类有很高的抗茵活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茵药物呈高耐和多重耐药,其耐药机制为β-内酰胺酶的产生(ESBLs、AmpC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等可作为治疗其感染的首选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其混合感染及其高耐菌株.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压力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变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抗生素压力下铜绿假单胞菌在患者呼吸道内耐药性的动态改变.方法 以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下呼吸道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E-test检测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水解实验检测目标菌的β-内酰胺酶表型特征;普通PCR检测ESBL、AmpC、碳青霉烯水解酶、膜孔蛋白OprD2等耐药基因;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菌的AmpC和OprD2的表达情况.结果 筛查到1例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3次入院、下呼吸道分离的属同一克隆的9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提示细菌的药敏谱存在由单一耐药逐渐转化为泛耐药的模式.三维水解实验显示,5株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高产AmpC酶.所有9株菌的ampC和oprD2基因都为阳性,碳青霉烯水解酶均为阴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ampC基因表达量是单一耐药株的1.7~18.7倍;亚胺培南耐药株的oprD2表达量则是敏感株的1/10~1/20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治疗过程中可获得耐药性,其中ampC高表达和oprD2表达下降是导致细菌对亚胺培南、广谱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谱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度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259株,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其对17种抗生素的药敏谱,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铜绿假单胞繭对AMP、FTN、CTT、SAM等耐药率较高,对TOB、AMK、GEN、TZP等较敏感;金属β-内酰胺酶携带率为5.0%,产酶繭株耐药情况严重.结论:结合细菌药谱慎用碳青霉烯类,合理利用抗生素,对治愈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及控制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五所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s)和AmpC酶的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以KB法检测7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7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检测到ESBLs阳性株16株.阳性率为22.2%(11/72);AmpC酶阳性株18株.阳性率为25.0%(18/72).11株产TEM型ESBLs,4株产PER型ESBLs,1株产VEB·l型ESBLs.ESBLs阳性株和AmpC酶阳性株均呈多重耐药,产酶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产Am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多重耐药主要原因,应加强对AmpC酶的检测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本院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产灭活酶耐药机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和金属酶。通过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的检测结果分析,掌握本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规律及主要基因型,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单纸片扩散初试产ESBL菌株,用双纸片增效确认试验或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VITEK)确定ESBL 菌株;用改良三维法检测去阻遏头孢菌素酶;Etest金属酶试条测定铜绿假单孢菌产金属酶的情况。用等电聚胶和测序方法对ESBL阳性株作分子基因分型。结果 80株肺炎克雷伯菌及143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超广谱β内酰胺酶)频率分别为27.5%和28.7%,CTX-M基因型分别占48%和56%。124株阴沟肠杆菌中有21.8%单独高产AmpC酶,8.1%单独产ESBL,3.2%即产ESBL又高产AmpC酶。71株耐亚胺培南的绿脓假单胞菌中有18.3%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产ESBL、高产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是住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难以治愈的重要因素。CTX-M基因型是我院ESBLs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郭彦言  李艳 《中国药房》2008,19(14):1069-1071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结果:13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45株,AmpC酶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5株,检出率分别为34.6%、6.2%和3.8%;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王忠义 《中国药业》2010,19(12):30-31
目的探讨腹腔与胆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80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8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25株,单产AmpC酶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4株,检出率分别为31.25%,10.00%,5.00%。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哌拉西林他巴唑外)。结论腹腔与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