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湿疹是以皮肤发生红斑、丘疹、搔痒、破后糜烂、滋水淋漓为主要症侯的一种小儿常见皮肤病。5a来。笔采用自拟疏风止痒汤治疗本病12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湿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常反复发作,经久难愈。近年来我院用苦参洗方治疗本病3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处方与用法:苦参2两黄柏1两蛇床子5钱五倍子7钱青蒿1两银花1两冰片(后下)1钱白矾3钱煎汤先熏后洗或湿敷,每日1剂。病例介绍:李××,男,23岁。一星期前下肢起红色小丘疹,搔痒难忍,曾  相似文献   

3.
女性患者,27岁,干部。1990年2月初诊。主诉:双手足皮肤起小水疱、渗液及皲裂一年半。现病史:1988年9月双足心出现粟粒样水疱数个,灼热搔痒,抓破后有少量渗液,皮损逐渐扩延至4×6cm,并夹有淡红色小丘疹。经三○四、协和、垂杨柳等医院给予“肤氢松软膏”、“皮炎平霜”、“克霉唑软膏”及清热燥湿中药和针灸、理疗等治疗,皮损未见缓解,且延及双手指尖。同年11月皮损出现皲裂,伴搔痒和灼痛,影响行走。后经我院皮肤科多次查霉菌阴性,诊为“湿疹”,以倍氯米  相似文献   

4.
急性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祖国医学称“浸淫疮”,“湿毒疮”,“血风疮”,“膏药风”等。本病发病较急,其皮损如丘疹,斑疹,红斑,潮红,水皰,大皰,渗液,糜烂,结痂,坏死,溃疡等症状。自觉症状为搔痒及灼烧感,常因搔抓致皮肤损伤,甚至继发感染而化脓。既往,对本类疾患,一般用抗过敏疗法(如苯海拉明,非那更……肾上腺皮质激素内服或静注钙剂等药物),效果不够理想,且副作用较大。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湿疹汤合并外用中草药,以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并对外用中草药,尝试进行剂型改革,获得良好效果。现将病历记录完整的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南通县余西公社二大队医疗站运用中草药治疗急慢性湿疹123例,取得满意效果。123例中经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愈后无色素改变而痊愈者115例,症状基本缓解,偶有夜间搔痒而明显好转者8例。治愈天数一般为3天,最短1天,最长5天。药物配方:蛇床子、马齿苋、侧柏粉、丝瓜叶、芙蓉叶、蚌壳粉、苦参、大黄、陈小粉  相似文献   

6.
婴儿湿疹     
刘××,男,6个月,门诊号:406265,初诊日期1964年3月17日。家长主诉:患儿面、颈、前胸部起红疹,流水、搔痒,近半年。现病史:出生后数日,头顶部即生颗粒作痒,日渐扩展。半月前用温水洗脸,症状反而加重,逐渐发展到面部、颈部及前胸部,糜烂流水,迂热痒甚,烦躁不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6月至 7月 ,柳州铁路局某站区职工及家属相继出现以皮肤搔痒为主要症状的皮炎。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证实为一起由桑毛虫及其毒毛污染生活用水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的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表现  患者多在接触自来水后 1 0~ 3 0min出现皮肤红肿搔痒 ,继则出现绿豆或黄豆大丘疹或风团 ,色淡红或鲜红 ,多见于四肢、颈、背、胸部。症状重者可出现水肿性丘疹或风团增大 ,搔痒难耐 ,且洗澡后反复发病。患者经内服抗组织胺药 ,外用炉甘石洗剂及激素霜治疗后多在 3~ 5d内痊愈 ,无并发症发生。2 流行病学资料  站区共有…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基层门诊极为常见.典型的带状疱疹多发生于成年人,常无明显诱因和前驱症状而突然在患处皮肤发生潮红、搔痒、疼痛,1、2d后出现集簇性粟粒大小红色丘疹,迅即变成绿豆大小水疱.  相似文献   

9.
丘疹性荨麻疹是很常见的皮肤病,在广大农村中,发病更为普遍,患者主要是婴幼儿,易反复发作。初发多为散在粟粒大淡红色坚实丘疹,或为黄豆大椭圆形红色风团,常见风团中央为丘疹或坚实水疱。皮疹分批出现,患者皮面同时可见有丘疹、水疱、风团并存,皮疹消退后遗留小片状褐色色素斑,白天症状多不明显,入晚搔痒显著,影响患儿及家长休息。有的并继发脓疱疮。兹将作者几年来本地区所遇到的丘疹性荨麻疹390例分析如后,并对病因及治疗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0.
覃×,男,45岁,陆川平乐公社人。患湿疹已有两年之久。曾内服外用中西药物,仍反复发作不已。本次发作已有20余天,上唇及两眉棱部位大片糜烂,两肘弯及左腿大部分呈散在性粟粒状丘疹,皮肤大片糜烂,滋水淋漓,腥臭难闻,搔痒异常,夜间更甚。患者形体消瘦,胃纳较差,睛红唇赤,小溲时黄,舌尖边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诊为湿热久客肌肤,耗血生火,热重于湿所致,于是拟方:  相似文献   

11.
患者:袁×× 女 27岁,工人。1976年元月来我院就诊。 症候:病起两月余,开始时头顶部起丘疹,搔痒难禁,搔破流黄水,结痂,头发有少部分脱落,经治疗无效,反逐渐延至颈部。 诊断:黄水疮(西医诊断为脂溢性湿疹)。 辨证:湿热挟风。蕴结成疮,上犯头部。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解毒,佐以凉血活血。 方药:桑叶、野菊、黄芩、赤芍、紫草各三钱,土茯苓、白藓皮各四钱,甘草二钱,一  相似文献   

12.
异位性皮炎是一组皮炎湿疹疾病,从婴儿到成人均有发病,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中70%以上患者的家庭中有患本病或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鼻炎和结膜炎等成员。 异位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包括从急性到慢性的各种皮炎湿疹病损,此病早期的病损主要表现为小的红斑、红斑丘疹和丘疱疹,单个散在或融联成片。由于搔抓等原因,可使之形成有渗液的糜烂面和鳞屑、脱痂等,也可表现为毛囊性小丘疹。晚期病损则为亚急性到慢性的皮炎湿疹,主要为粗厚的苔藓化或湿疹样病损,也可有痒疹性丘疹。湿疹可发生在躯体的任何部位,新生儿当中,典型的皮损一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陈某,8岁,于1985年1月25日,因发热紫癜反复就诊,40天前于接受第二针百白破疫苗接种后,患儿发烧头部出现大片斑丘疹,次日四肢末端出现大小不等水泡,腕踝膝关节附近较密集,肿痛伴搔痒。口服阿斯匹林,保泰松,异丙嗪,症状好转。5日后,又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融合呈暗红色。继则出现脐周有阵发性疼痛伴呕吐、厌食。口服强的松,苯海拉明,阿托品,腹痛暂时缓解。第6日腹痛皮疹又重现,右背部肿胀疼痛加剧。口服中药(清热、凉血,活血四剂后,症状  相似文献   

14.
湿疹是临床常见疾病 ,可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笔者运用五妙散治疗本病 18例 ,疗效显著。18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8例 ,女 10例 ,其中 2~ 2 0岁 10例 ,2 0岁以上 8例 ,急性湿疹 12例 ,慢性湿疹 6例。五妙散药物组成 :天花粉 30 g,滑石粉 2 0 g,苍术 10 g,黄柏 10 g,青黛粉 3g。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药末撒于患处 ,以覆盖患面为度 ,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每日 1次。治愈 :丘疹及皮损完全消退或修复 ,无不适症状。好转 :丘疹消退 50 %以上。未愈 :丘疹消退不足 50 %。治疗结果 :本组 18例中 ,治愈 15例占 83% ,好转 2例占 11% ,无…  相似文献   

15.
搔痒是多种皮肤病的一个症状,白秃疮、白屑风、鹅掌风、肾囊风、脚湿气、过敏的风疹块、疥疮、癣疾、黄水疮、天疱疮、奶癣等皮肤病,均有搔痒症状;另外,滴虫、霉菌、蛲虫亦可引起前后阴搔痒。由于搔痒原因不一,病变过程不同,搔痒的症状与程度亦不一样。搔痒常系间隙性、阵发性,短的几分钟,长的可达数小时。由于过度抓搔,局部常可出现血痂、脓痂、抓痕、色素沉着、湿疹化、苔藓样变等;常因搔痒而影响睡眠,甚至导致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16.
哺乳期婴儿湿疹的特异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疹为皮肤浅层的慢性病变,其最初表现为红晕和水肿,逐渐形成水疮、渗出、结痂及脱屑.如病变发展为慢性过程,则皮肤增厚、角化并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其病因复杂,可为免疫性的,也可为非免疫性的,患者常表现出对非特异性刺激的过度激惹现象.搔痒为其突出症状,在婴儿尤为严重,可有继发感染.患儿多烦燥不安,睡眠及进食不佳.因婴儿皮肤反应性差,对特异变应原皮内及划痕试验易造成假  相似文献   

17.
外阴部的湿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痰患。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多见。其主要的症状是外阴部的明显或剧烈的搔痒。严重者反复发作,甚至继发感染。给患者精神和工作造成痛苦及不便。此病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应用的很多,但特效的方法甚少。笔者采用中药溻渍方法治疗本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6岁,10年前肛周皮肤搔痒不适,表面糜烂流黄水,诊断为湿疹,外用抗生素软膏、肤轻松软膏及1%氢化考的松霜,症状时轻时重,但病变区逐渐扩大,1978年1月来院检查发现肛门右侧皮肤有6×8cm的表皮糜烂,水肿略厚并脱屑,切取活检报告为湿疹样癌,淋巴结及肛门指诊均阴性,于2月15日行乙状结  相似文献   

19.
张×,女,46岁。左下肢自足底经小腿内侧,过膝内,上沿大腿内侧至大腿根部出现如小米大之丘疹半年。自述从发现皮肤有丘疹后,腰骶部感到疲困不适,小便次数较往明显增加,每日可达十余次之多。患处皮肤除有搔痒外,别无不适。检查:丘疹之布向,细察辨认,与足少阴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0岁,1986年5月29日入院。患者自8个月前背部发生少数丘疹和以躯干为著的阵发性全身搔痒。近3个月皮损间歇性进行性增多,加重期成批出现有剧痒的大量丘疹、红斑,伴有夜间加重的一过性呼吸困难,下肢关节痛和畏寒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