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检测板(CEP)的检测效果。方法本实验室研究的CEP与经典培养基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培养基(VRBA)、测试片Film-1和Film-2对比,分别对10种质控菌株、9种人为加阳性菌样品以及4种自然样品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EP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10种质控菌株检测结果分析,CEP与VRBA、Film-1和Fil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9种人为加菌样品检验结果分析,CEP与VRBA和Fil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ilm-2相比检出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种实际样品中大肠菌群检验结果分析,4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实际样品大肠杆菌检验结果分析,3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室开发的检测板与VRBA和Film-1总体检测效果无差异,优于Film-2。  相似文献   

2.
近来认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简称HUS)与产生毒素的大肠杆菌有关系,而这种毒素又与志贺氏毒素有关。这种与HUS有关的大肠杆菌或者产生一种与志贺氏毒素基本相同的毒素,即志贺氏痢疾杆菌血清型Ⅰ型的外毒素;或者产生一种虽在免疫学上没有联系,但在结构与功能上与志贺氏毒素密切相关的毒素,这种毒素称之为类志贺氏毒素Ⅰ型(SLT-Ⅰ或梅毒毒素Ⅰ);与之相关不密切,不被志贺氏毒素抗体中和的那种毒素称为类志贺氏毒素Ⅱ(SLT-Ⅱ或梅毒毒素Ⅱ)。已知产生类志贺氏毒素Ⅰ型及/或Ⅱ型最常见的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3.
顾美儿  俞利平 《健康研究》2011,31(3):172-174
目的 探讨蜂胶与杨树胶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几种常见菌为试验菌株,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对不同浓度蜂胶、杨树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蜂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抑菌圈大小与80%乙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杨树胶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0~2002年分离的351株与产志贺毒素大肠菌(STEC)感染有关的菌株,了解不同来源标本各种毒素基因携带模式。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所有菌株志贺毒素(stx1和stx2、hlyA、eaeA、rfbO111和rfbO157基因。结果 351株待检菌株分为枸橼酸杆菌、O157:H7大肠杆菌、rfbO157基因阳性不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和rfbO157基因阴性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4种不同类型。4种类型菌株具有6种rebO157、stx2、stx1基因模式。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菌株主要源自波尔山羊、普通本地羊和病人,其它家畜家禽中有不同程度感染STEC。结论 河南省存在STEC的感染.主要以O157:H7大肠杆菌为主,但也存在其它非O157的STEC。  相似文献   

5.
近八年来,对腹泻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了解得最全面的大概是霍乱弧菌的肠毒素引起的损害.近已证实,产生肠毒素的埃希氏大肠杆菌是世界性传播的病原.作者指出,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腹泻必须具备两个因素:(1)细菌可于小肠繁殖(不是侵袭);(2)细菌能分泌一种或两种肠毒素(即一种不耐热的和霍乱弧菌密切相关的肠毒素和一种耐热的、非抗原性的、低分子量的肠毒素,它影响着液体向小肠内灌注).具有上述两种特性的引起腹泻的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牛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牛奶中的致泻性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分析;药敏试验是利用Sensitire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株进行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结果在110份牛奶中分离出大肠杆菌59株,检出率为53.6%(59/110);其中27株为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为24.5%(27/110),血清型主要包括O128K67、O28K73、O86K61和O78K60,种类以EPEC(16株)和EIEC(6株)为主。在分离的27株致泻性大肠杆菌中,10株具有耐药性,其中2株为单独耐药,8株为多重耐药。结论牛奶中存在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污染,且检出的阳性菌株有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8-2012年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谱及病原变化趋势,为下一步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西安市五所肠道传染病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腹泻病患者的粪便标本,用碱胨水增菌后进行病原检测。结果从1 511份粪便标本中,检出127株病原菌,检出率8.41%。志贺氏菌检出80株(62.99%);沙门氏菌19株(14.96%);致泻性大肠杆菌14株(11.02%);副溶血性弧菌12株(9.45%);O157出血性大肠杆菌、非O1非O139霍乱弧菌各1株(0.79%)。结论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原主要以志贺氏菌为主,其次是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和O157大肠杆菌的监测应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儿童腹泻的一种主要病原菌。本文介绍一种检出产不耐热肠毒素(LT)大肠杆菌的滤膜分析法。当生长有菌落的滤膜置于含抗霍乱毒素的琼脂培养基上孵育时,菌落所产生的LT就通过滤膜扩散,与抗体结合而在琼脂中形成一沉淀区。将4株待检菌和2株对照菌(阳性及阴性株)点种于49mm醋酸纤维滤膜(孔径0.45μm)上,再把滤膜放在浸透了为产毒素而改良的大肠杆菌选择性肉汤的载体上培养,此肉汤含(g/L):胰酶大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疫苗对发育期胎兔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生成的影响。方法将孕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大肠杆菌疫苗组10只,地塞米松组10只,生理盐水组10只。大肠杆菌疫苗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妊娠第10、17、24天宫颈肌肉内注射大肠杆菌疫苗0.1 ml/kg和生理盐水0.1 ml/kg,地塞米松组于妊娠第22、23、24天分别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4 ml/kg。于妊振第27天剖宫产,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BALF中二棕榈磷脂酰胆碱(DPPC)的浓度,采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BALF上清液总蛋白浓度,采用动态定时散射比浊法测定羊水和BALF中CRP浓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羊水和BALF中PCT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和Duunet T3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地塞米松组、大肠杆菌疫苗组、生理盐水组胎肺BALF中DPPC的浓度分别为(44.89±0.29)μg/ml、(44.62±0.11)μg/ml、(40.20±0.27)μg/ml,地塞米松组和大肠杆菌疫苗组胎肺BALF中DPPC的浓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杆菌疫苗组、地塞米松组、生理盐水组BALF上清液总蛋白浓度分别为(0.409±0.012)μg/ml、(0.253±0.043)μg/ml、(0.244±0.019)μg/ml,大肠杆菌疫苗组BALF上清液总蛋白浓度高于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杆菌疫苗组羊水和BALF中CRP、PCT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肠杆菌疫苗诱导宫内感染和产前注射地塞米松对胎兔肺DPPC生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能对胎肺上皮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原是人类大肠中正常分布的细菌,但是近十年来发现其中有三类对人体会产生肠道疾病。根据发病的机制分,他们是肠腔内产毒素大肠杆菌;肠腔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腔内侵犯性大肠杆菌。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肠腔内产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这种大肠杆菌能产生两种毒素,耐热毒素(heat-stable toxin,ST.)和不耐热毒素(heat-labile toxin LT),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是肠正常菌群的重要成分,它们能够在人体内合成有益的维生素B、维生素K及大肠菌素,发挥营养机体,拮抗致病菌的作用。直到本世纪 4O年代,Bray首次从腹泻儿童粪便中分离到能使实验室动物发病的大肠杆菌,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大肠杆菌中存在着一些携带某些致病因子,能引起人或动物消化道疾病的菌株,统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 随着对腹泻研究的深入,腹泻相关病原菌已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其中大肠杆菌是重要的腹泻病原体。目前,在世界上得到公认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已有五种,即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ngenic Coli 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 Invasive E Coli(ET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和肠集聚性大肠杆菌(EAggEC)。为了解膝州市致泻性大肠杆菌存在状况、血清型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生菌发酵乳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1)、模型(2)、预防(3)和治疗(4)组。3组先灌胃碧悠益生菌发酵乳,2w后,除1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STZ诱导2型糖尿病(DM)模型。造模成功后,3组和4组都灌胃碧悠益生菌发酵乳。干预4w后,测量大鼠血糖和糖耐量,血清TNF-a和IL-6水平;提取粪便样品中微生物的总DNA,用荧光实时定量法检测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脆弱拟杆菌、柔嫩梭菌含量。结果 3组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显著低于2组(P0.05);且3组的糖耐量在0 min和30 min显著低于4组(P0.05);3组和4组的血清TNF-a和IL-6水平较2组显著降低(P0.05),且3组的血清TNF-a和IL-6水平较4组显著降低(P0.05);与2组相比,3组和4组大鼠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且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柔嫩梭菌的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4组比较,3组大鼠粪便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且长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造膜前提前喂饲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降糖作用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抑制有害菌繁殖,降低炎性因子TNF-a、IL-6等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对一种新的细胞膨胀致死毒素(CytolethalDistending Toxin)实验研究结果。实验证明,CLOT 能使敏感细胞 CHO,Vero,HeLa 产生扩展、膨胀为形态学特征的病变,对 Y—1细胞不产生病变,因而能与巳知大肠杆菌肠毒素 LT、VT 等相鉴别。应用组织培养细胞检测肠杆菌的 CLOT 毒素,在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及弯曲菌属均可检出。大肠杆菌检出5株(5/257),血清型为 O_(50):NM 和 O_(86):H_(34);志贺氏菌属14株(14/14),血清型为痢疾志贺氏 A_2型和鲍氏7型;弯曲菌属13株(13/20),包括空肠弯曲菌、胎儿弯曲菌及 CNW 三个种。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省预防医学核心期刊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发现,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一年两年中,《河南预防医学杂志》引用期刊文献共计378条,引自127种期刊,其中中华医学杂志21种,中国医学列杂志19种,医学院学报12种,国外医学列分册10种,省市医药杂志22种,防治研究通讯(简报)9种,临床(实用)医学杂志8种,工业学科杂志4种,其他19种,引次在5次以上的有17种,按引次排列为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8);2、河南预防医学杂志(33);3、中国地方病杂志(17);4、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6);5、中国公共卫生(11);6、中华微生物学免疫学杂志(11);7、营养学报(8);8、地方病译丛(7);9、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7);10、中华预防医学杂志(6;)11、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6);12、实用妇产科杂志(6);13、中华妇产科杂志  相似文献   

15.
有三类大肠杆菌为人类腹泻的重要致病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文献报道,90%EPEC菌株能粘附于HEp-2组织培养细胞,而大多数ETEC和自健康人分离的大肠杆菌均不能粘附于HEp-2细胞。本文作者从赴墨西哥旅游的美国大学生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大肠杆菌株,该菌株也能粘附于HEp-2细胞,但不属于已认识的EPEC血清型,且不产生肠毒素,因此作者建议将这些菌株命名为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 Esherichia coli,简称EAEC)。为了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对大肠杆菌的界膜氧化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肠杆菌悬液分别加入至含终浓度为0(对照)~4 0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的PBS缓冲液中培养24 h。通过对纳米二氧化硅溶液中羟基自由基、细胞存活率的测定,并结合细胞壁表面基团、胞内活性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变化,分析纳米二氧化硅对大肠杆菌的界膜氧化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 000、2 000、4 0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大肠杆菌的存活率均较低,大肠杆菌胞内ROS的含量均较高;各浓度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在PBS缓冲液中释放羟基自由基的含量均上升,大肠杆菌释放LDH的量均较高;4 000μg/ml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大肠杆菌胞内SOD活力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纳米二氧化硅浓度的升高,体系中羟基自由基和ROS的含量及大肠杆菌释放LDH的量均呈上升趋势,大肠杆菌的存活率和SOD活力均呈下降趋势。细胞壁表面磷酸二酯基团峰(1 078 cm-1与1 239 cm-1)消失,蛋白质分子中甲基对称(1 400 cm-1)弯曲振动峰发生红移。结论纳米二氧化硅对大肠杆菌的界膜氧化作用主要体现于自由基对细胞壁膜的损伤以及抗氧化体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试验用 2株大肠杆菌(80 99,ATCC2 5 92 2 )和美国官方分析方法中专门用于消毒试验的 1株大肠杆菌 (ATCC  112 2 9)对 2种消毒剂的抗力进行了试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消毒检测中心提供 :大肠杆菌 80 99,大肠杆菌ATCC 2 5 92 2 ,大肠杆菌ATCC112 2 9。消毒剂 :戊二醛 (进口 ,含量 5 0 % ,由华西医科大学提供 )、洗必泰 (成都制药一厂生产 ,批号 95 12 0 1)。1 2 菌悬液制备 将试验用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斜面 ,37°C培养 2 4小时 ,分…  相似文献   

18.
大肠杆菌O157多克隆抗体及食品中双抗ELISA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志晶  刘秀梅 《卫生研究》2003,32(6):606-609
本研究获得了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克隆抗体 ,建立了一种适宜食品样品检测的双抗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纯培养菌液检出限为 10 3 ~ 10 4 cfu ml;只对O157菌株有特异性反应 ,对非O157菌株无交叉反应 ;经过增菌 ,鸡肉与牛奶染菌样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的检出限均为 0 1cfu g(cfu 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江油市初级食品中致泻性大肠杆菌污染情况。方法 :对江油市初级食品共 4 6 2件样品进行致泻性大肠杆菌 (DEC)调查。结果 :初级食品平均污染率 11.3% ,其中牛肉污染率最高 (2 0 .0 % ) ,其次蔬菜 (19.5 % ) ,生猪肉(13.0 % ) ,生鸭肉 (12 .5 % ) ,生鸡肉 (10 .0 % ) ,生牛奶 (9.1% )。经对分离 5 2菌株的鉴定 ,EPEC (致病性大肠杆菌 )占4 2 .3% ,EIEC (侵袭性大肠杆菌 )占 38.5 % ,ETEC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占 19.2 % ,EHEC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未检出。结论 :生牛奶加工过程完全能杀灭 DEC,起到灭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现场实验表明,康洁灵配制不同浓度的消毒剂对餐茶具、物体表面、垃圾和压舱水均有较好的消毒作用。实验结果0.4%康洁灵可杀灭物体表面污染的大肠杆菌和腊样芽胞杆菌,10分钟即达99.9%,20分钟可达100%,0.4%康洁灵溶液可杀灭垃圾中的大肠杆菌和腊样芽胞杆菌,作用30分种即达到99.9%。0.1%康洁灵溶液3分钟即可杀灭大肠杆菌和腊样芽胞杆菌,杀灭率可达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