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AMI患者血浆BNP,ET,CRP,ANP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内皮素、C -反应蛋白、心钠素水平变化 ,探讨AMI发病机制 ,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分析及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对 4 6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BNP、ET、CRP、A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MI患者血浆中BNP、ET、CRP、ANP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正常对照组与AMI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BNP与CRP在AMI治疗前水平变化比较呈正相关 (r=0 874 ) ,治疗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相关系数为(r=0 6 5 4 ) ,AMI治疗前后ANP与ET比较呈正相关 ,但AMI经溶栓和相应的支持治疗后ANP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p >0 0 5 ) ,而BNP、ET、CRP水平虽然下降明显 ,但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AMI血浆中BNP、ANP、ET、CRP水平的变化说明其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 ,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 (或 )破裂及血栓形成 ,其炎症因子是主要因素。因此 ,四项指标的观察分析对AMI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Mb、TnI,、IL-6和M-CS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法对32例AMI患者进行了血清Mb、TnI,IL-6和M-CSF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MI患者血清Mb、TnI,、IL-6和M-CS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Mb水平与TnI、IL-6和M-CSF水平呈正相关(r=0.5718、0.6011、0.5924,P<0.01)。结论:检测AMI患者血清Mb、TnI、IL-6和M-CSF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患者的预后评估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了慢性肾炎患者血清HCY、APN、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31例慢性肾炎和30例健康人血清HCY、APN和BNP水平.结果 慢性肾炎患者HCY、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P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CY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6018,P<0.01),而与APN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082,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CY、APN和BNP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ANP、ET和CRP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NP)、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和心钠素(ANP)水平变化, 探讨AMI发病机制,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应用酶联免疫及免疫放射分析法对46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对照者血浆中的BNP、ET、CRP、A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AMI患者血浆中BNP、ET、CRP、ANP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AMI患者BNP、ET、CRP、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BNP与CRP治疗前水平变化比较呈正相关r=0.847, 治疗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其相关系数为r=0.654; AMI患者治疗前后ANP与ET比较呈正相关, 但经溶栓和相应的支持治疗后ANP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而BNP、ET、CRP水平虽然下降明显, 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中BNP、ANP、ET、CRP水平的变化说明其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 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或)破裂及血栓形成, 其炎症因子是主要因素.因此, 四项指标的观察分析对AMI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IL 6、IL 8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及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30例AMI患者入院当时、溶栓前及溶栓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 6、IL 8进行检测 ,分析其与心肌缺血 再灌注间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所有AMI患者的IL 6、IL 8水平于入院时即已开始升高 ,溶栓治疗后继续升高 ,其中IL 6高峰期在溶栓后 12~ 2 4小时 ,IL 8在 4~ 8小时 ;溶栓再通组升高更明显 (P <0 0 5 ) ;伴有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的AMI患者较无并发症者增高明显 (P <0 0 5 )。结论 :观察细胞因子IL 6、IL 8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判定AMI病情及估价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HCY、CRP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BNP、HCY、CRP水平变化 ,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对其影响。方法 :用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分析 ,对 14 6例冠心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BNP、HCY、高敏 -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 ,同时对 5 2例UAP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尤其是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 ;CRP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组升高明显 (p <0 0 0 1) ;AMI组血浆中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和其它两组 ,HCY、CRP、BNP三项在UAP组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结论 :BNP、CRP、HCY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并可预测心肌梗塞病人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 ,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 ,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 ,HCY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及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始末。但其参与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型尿钠肽、肌钙蛋白I、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急性肺栓塞组与健康体检者以及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与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死亡与存活患者血清BNP、TnI及Hcy水平以及三项指标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肺栓塞组患者血清BNP、TnI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血清BNP、TnI及Hcy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P<0.05).急性肺栓塞死亡患者血清BNP、TnI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血清BNP+TnI+Hcy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6.7%)、特异性(90.9%)及准确度(88.5%)明显高于任一项指标的检测(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BNP、TnI及Hcy是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BNP与TnI及Hcy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BNP、TnI及Hcy联合检测可反映急性肺栓塞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治疗后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AMI患者尿激酶治疗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检测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1 ,2 ,5 ,1 0d的血清IL - 6 ,sICAM - 1及M -CSF水平。结果 :治疗前 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均 <0 .0 1 )。IL - 6水平尿激酶治疗 2d ,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1 0d显著下降 (P <0 .0 5 ) ;常规治疗组除治疗 2d显著升高外 (P <0 .0 1 ) ,其余变化同尿激酶组。sICAM - 1水平治疗 2d ,两组值皆无显著变化(P >0 .0 5 ) ,第 5d两组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至 1 0d则水平均显著下降 (P <0 .0 5 )。M -CSF水平尿激酶治疗 5d显著下降 (P <0 .0 5 ) ,常规治疗组水平至 5d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1 0d两组水平均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在AMI患者的治疗中 ,尿激酶溶栓治疗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3项测定均可作为AMI患者预后评估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肾病患者血清IL-8,FN和尿IL-8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肾病患者血清IL - 8、FN和尿IL - 8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夹心法在疾病活动期和激素冲击治疗后 8周测定 5 1例肾病患者血清IL - 8、FN和晨尿IL - 8水平 ,并以 36例随机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肾病患者血清及尿IL - 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但与Scr无显著相关性 (r =0 .12 5 ,P >0 .0 5和r =0 .0 75 ,P >0 .0 5 )而血清FN水平则低于正常人组 (P <0 0 5 )。激素治疗 8周后 ,血、尿IL - 8水平均降低 (P <0 0 5 ) ,血清FN水平有所升高 ,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IL - 8、FN与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测定血清IL - 8、FN和尿IL - 8有助于判断肾病患者的炎症活动状况 ,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Ⅱ和血浆ET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了36例AM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Ⅱ和血浆ET含量,并与3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AMI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GF-Ⅱ和血浆ET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呈显著正相关(r=0.6128,P<0.01).经一个月治疗后血清IGF-Ⅱ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浆ET水平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AMI患者血清IGF-Ⅱ和血浆ET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结合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3例AMI患者进行了血清cTnI、Mb和FABP的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MI患者血清cTnI、Mb和FABP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HF-PEF患者血浆BNP、HCY、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HF-PEF患者108例和健康体检者81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SBP、DBP、BNP、HCY、CRP差异及不同NYHA分级间LVEF、BNP、HCY、CRP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F-PEF组SBP、DBP、BNP、HCY、CRP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3组患者的LVEF和血浆BNP、HCY、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9、21.23、8.13、6.94,P值均<0.05);与NYHA分级Ⅱ级比较,NYHA分级Ⅲ级、Ⅳ级LVEF显著降低,BNP、HCY、CRP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YHA分级Ⅲ级比较,NYHA分级Ⅳ级LVEF显著降低,BNP、HCY、CRP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CY与BNP、CRP呈显著正相关(r=0.764,r =0.535;P <0.05);血浆BNP与CRP无显著性相关(r=0.226,P>0.05).结果 HF-PEF患者血浆HCY、BNP、CRP水平显著升高,且随HF-PEF病情的严重程度呈逐渐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冠心病(CHD)发生机理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探讨新的CHD标志物检测对CHD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的价值.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酶联免疫和免疫放射分析的方法,对185例冠心病患者及其中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治疗前与治疗后二周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真胰岛素(TI)、脂联素(APN)、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CRP)水平进行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各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水平和比值进行对比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N、TI、HCY、H-CRP冠心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组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P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2例UAP患者经PTCA/支架术治疗前后比较,4项指标及TI/APN、HCY/CRP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除APN升高外,其余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APN、TI、HCY、H-CRP水平变化与CH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发生CHD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CHD的诊断或(和)分型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素(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BNP水平检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 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治疗前后对其影响.用RIA和ELISA法对124例冠心病患者和30名对照者血浆中的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 同时对48例UAP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 CR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AMI组升高明显(P<0.05);AMI组血浆OLA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和其他两组, OLAB、BNP和CRP三项在UAP组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总之,OLAB、BNP和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并可预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 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 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 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 OLAB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及AMI的发病始末.  相似文献   

1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和脑溢血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测定脑梗死和脑溢血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 (VitB12),探讨其浓度对脑梗死和脑溢血的影响关系。方法:正常对照者来自本院体检,脑梗死及脑溢血患者, 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用荧光偏振免疫技术(FPIA)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a、 VitB12。结果:脑梗死和脑溢血患者的HCY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 死和脑溢血患者的Fa、VitB12均低于对照,与对照组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和脑溢血患者之 间三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HCY、Fa、VitB12水平在脑梗死和脑溢血患者的病程中存在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