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率的影响,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DCD肝脏移植手术患者10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分析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统计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死亡30例,死亡率29. 41%,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死亡与DCD供体白蛋白、总胆红素、冷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供体脂肪肝、肝细胞水肿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冷缺血时间≥840 min(OR=3. 621,95%CI=0. 264~5. 619)、肝细胞脂肪变性(OR=2. 862,95%CI=0. 136~0. 769)是DCD肝移植术后响受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本组肝移植术后感染38例,感染率37. 25%,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感染与受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Child-Pugh分级、术中红细胞输注量、ICU停留时间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20 g/L(OR=2. 310,95%CI=0. 681~1. 264)、术中红细胞输注量 5U(OR=2. 862,95%CI=0. 136~0. 769)、ICU停留时间 96 h(OR=3. 267,95%CI=0. 264~0. 961)是DCD肝移植术后受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DCD冷缺血时间、肝细胞脂肪变性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有明显影响,受体术前贫血、术中失血程度、ICU停留时间均可影响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型心脏死亡供者(donors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行原位肝移植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共有14例DCD供者进行器官捐献,其中11例行原位肝移植,分析总结心脏死亡供肝行肝移植的疗效.结果 本组11例DCD供肝热缺血时间为(21.3 ±2.6)min,冷缺血时间为(2.5±0.8)h,供肝质量为(1245 ±180)g.11例受体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无肝期42~ 80 min,手术时间380 ~ 740 min,术中出血量600 ~ 3000 ml,平均1750 ml.除l例受体于术后第3天死于原发移植肝无功能外,其余受体术后均恢复良好.在全程随访期间预后较好,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及胆管、血管并发症.结论 通过规范捐献流程、尽量减少冷、热缺血时间及加强器官功能维护,利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型心脏死亡供者供肝对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行肝移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c time,CIT)对脑-心双死亡(donation after brain plus cardiac death,DBCD)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评估DBCD供肝肝移植术后1周肝功能的变化,通过与心脏死亡(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肝移植比较,分析CIT与术后1周肝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以及早期肝功能受损程度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DBCD组CIT时间较DCD组明显缩短(4.6±1.8h比7.9±3.7h,P=0.002).DBCD组术后第1、3天ALT明显低于DCD组(535±227 IU/L比864±386 IU/L,P=0.026;254±94 IU/L比519±165 IU/L,P=0.003),相应的DBCD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DCD组(26.7%比57.1%,P=0.03).CIT时间长短与术后1周肝功能受损程度明显正相关(r2=0.914,P<0.001),而术后早期肝功能的受损程度则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明显正相关(rs=0.791,P=0.002).结论 DBCD供肝肝移植具有较短的冷缺血时间,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受损程度明显减轻,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也相应减少.DBCD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供肝肝移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移动医疗技术在肝移植受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远程随访管理系统为30例肝移植受者提供出院后2周的居家延续护理服务。结果医护团队实现远程监测受者术后病情,采用视频交流方式为受者提供健康指导353例次。30例肝移植受者对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接受率为81.08%,应用掌握率为100%,平均应用(10.53±2.50)d,每次视频交流(12.14±2.70)min。延续护理团队满意度较高的前3项依次为病情变化处理方式、视频交流方法、咨询或指导内容;肝移植受者满意度较高的前3项依次为视频交流方法、延续护理模式、咨询或指导内容。结论远程随访管理系统在肝移植受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受体围手术期常规肝功能指标、肝脏储备功能和肝脏体积增长动态变化及其与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受体术前基本资料,对围手术期常规肝功能指标、吲哚氰绿(ICG)血浆清除率(K)、CT肝体积以及术后近期(3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供肝重和受体体重比(GRBW)为0.63%~1.43%。受体术中移植肝脏体积为(638±103)ml,术后7、30及90d移植肝脏体积分别增长至(1096±152)ml、(1163±138)ml及(1158±140)ml,均大于术中的体积(P0.001),但术后各时间点肝脏体积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体术后3、7、30和90d的KICG值逐渐升高〔(0.177±0.056)/min、(0.183±0.061)/min、(0.200±0.049)/min及(0.209±0.050)/min〕,均高于术前值〔(0.123±0.0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2,P0.001,P0.001)。以供体术前KICG值(0.228±0.036)/min为基线,受体术后3d和7d的KICG值低于基线值(P=0.004,P=0.015),而术后30d和90d的KICG值已接近基线值(P=0.355,P=0.915)。根据术后14d总胆红素值将受体分为肝功能良好组(n=23)和肝功能不全组(n=7),与肝功能良好组相比,肝功能不全组术后3d的KICG值明显降低(P=0.001)。结论术后7d是活体肝移植受体肝脏体积增长的活跃期;受体肝脏储备功能的恢复要早于体积的恢复。ICG排泄试验可作为活体肝移植术后受体移植肝功能及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ERCP)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DCD)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接受DCD肝移植手术治疗的34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结果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作为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标准方法,34例DCD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狭窄8例,发生率为23.53%,其中2例为吻合口狭窄,胆道狭窄组的肝移植等待时间明显长于非胆道狭窄组[(72.5±86.0)d vs(14.4±30.1)d,U=40.0,P=0.01]。1例自行再通,7例接受ERCP胆道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57.14%),胆管炎1例(14.29%)和胆管炎合并肝脓肿1例(14.3%)。结论胆道狭窄是DCD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MRCP是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重要非有创性检查手段,ERCP胆道内支架置入是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方式,仍需进一步观察ERCP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模型,分析移植后24 h内大鼠死亡原因并探索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所有供肝获取前经历供体心脏停跳10 min,采用改良Kamada的"二袖套"吻合法完成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记录各个手术阶段所用时间及术后大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在40 d内完成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100例,供体手术时间为(20±5)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5±5)min,无肝期为(20±3)min。移植术后受体一般情况可。术中死亡9例,其中术中大出血4例、麻醉意外1例、无肝期过长1例、套管置入失败1例、空气栓塞2例;术后12 h内死亡22例,其中术后肠道坏死6例、术后吻合口渗血6例、术后肺水肿3例、术中失血量过多4例、术后血管栓塞2例、不明原因死亡1例;12~24 h死亡19例,其中术后肠道坏死9例、术后吻合口渗血3例、术后肺水肿2例、术中失血量过多1例、术后血管栓塞1例、不明原因死亡3例。结论导致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术后肠道坏死、术中及术后出血、术后肺水肿及术后血管栓塞是主要的致死因素。针对术后死亡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改进措施能大大提高大鼠术后存活率,从而建立稳定的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外医疗干预行为对门诊膝关节疼痛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12—2016-06因"膝关节疼痛"需在家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功能锻炼的骨科门诊患者23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与医师互留联系方式,患者可主动联系医师,医师每周通过微信及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督促锻炼。对照组在家自行康复锻炼,无医师督促。首诊1个月后安排门诊复诊了解患者康复锻炼执行情况,观察对比2组依从性及锻炼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7例获得随访,试验组114例,对照组103例。试验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总分(8.32±2.00)分,高于对照组(7.11±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7,P=0.002)。试验组康复锻炼后KSS评分(79.83±3.90)分,高于对照组(65.01±3.80)分,2组术后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32,P0.001)。每日锻炼记录、锻炼项目完成度较高的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且依从性越高的患者康复锻炼效果更好。结论医师与门诊患者建立有效的院外沟通,给予指导、督促,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远程随访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远程随访管理平台,对66例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观察组)进行远程随访,并与此前采用常规电话随访的22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随访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内镜复查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96.97%患者对平台使用十分满意或满意.结论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远程随访管理平台的应用可提升患者术后随访管理效率,提高患者术后随访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较常规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5月施行电视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111例(研究组),同期施行常规开胸手术110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272.3±57.9)min显著长于对照组(218.7±91.0)min(t=5.229,P=0.000);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19.7±194.4)ml显著少于对照组(590.0±324.4)ml(t=-10.304,P=0.000);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9.6±1.7)d显著短于对照组(11.4±2.3)d(t=6.620,P=0.000)。研究组术后切口液化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6.3%(7/111)(P=0.007)。对照组清扫淋巴结(39.2±12.5)枚,显著少于研究组(44.3±21.0)枚(t=-2.191,P=0.029)。2组病人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χ2=0.348,P=0.555)。结论 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尽管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长,但远期疗效与常规手术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中保留胫骨端残端对本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0例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保留胫骨端残端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月的Lysholm评分、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和被动活动察觉阈值。结果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45.76±6.33分vs45.25±6.10分,t=0.318,P=0.752)、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 (5.25±0.85° vs 5.18±0.82°,t=0.325,P=0.747)和被动活动察觉阈值(3.13±0.37 vs 3.19±0.39,t=0.611,P=0.54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6月,研究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均有所升高(84.34±6.73分 vs 77.28±6.55分,t=4.118,P=0.001),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 (2.21±0.25°vs 3.75±0.46°,t=-16.111,P=0.001)和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均有所减少(1.55±0.19 vs 2.46±0.30,t=14.036,P=0.001),研究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CL损伤患者而言,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时保留胫骨端残端更加有利于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再灌注期低中心体温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水肿(APE)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诊治的108例慢件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水肿(APE组)和无急性肺水肿(NAPE组)患者再灌注期低体温持续时间,及其对输血量和新肝期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结果 108例患者中有41例在肝移植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APE(37.96%).APE组患者再灌注期体温比NAPE组更低(t=2.413,P=0,018),低体温持续时间超过5 min的病例数更多(39.02%,x2=143.40).APE组患者新肝期PT延长更加明显(t=2.884,P=0.005),输血量更大.低体温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新肝期PT更长[分别为(28.03±8.45)min和(24.12±5.89)min,t=2.553,P=0.012],输注的红细胞量[分别为(2786.96±1266.47)ml和(2129.4.1±805.90)ml,t=2.364,P=0.026)和血浆量均更多[分别为(2121.74±676.19)m1和(1768.24±685.08)ml,t=2.201,P=0.030].结论 再灌注期中心体温过低增加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可能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增加输血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对肾门唇部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行保留肾单位微创手术治疗的68例肾门唇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唇肿瘤45例,后唇肿瘤23例。肿瘤直径1.5~8.0cm,平均4.2cm。行机器人手术38例(机器人组),腹腔镜手术30例(腹腔镜组)。结果:68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平均手术时间93min(60~180min,不包含机器人装机时间),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1.6(7~4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6(20~600)ml,平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3~6)d,平均术后住院5.3(4~9)d,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中位随访13.5(3~32)个月,无复发、转移、死亡病例。与腹腔镜相比,机器人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P0.001)和术中出血量(P=0.011);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9.0±6.5)min和(25.0±7.4)min(P=0.001),住院费用分别为(5.2±0.4)万元和(3.7±0.4)万元(P0.001)。结论:肾门肿瘤采用微创保留肾单位手术进行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腹腔镜相比,机器人手术的住院费用增加,但对于治疗肾门肿瘤优势明显,可以显著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方法:组建专人调查小组采用Mofisky-Green测评表对37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依从性不佳者29例(78.38%),依从性良好者8例(21.62%);在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具有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术后服药时间、服药次数、对药物了解程度、是否定期复诊为保护因素(OR1),是否担心不良反应为危险因素(OR1)。结论:肝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应着重开展对肝移植患者关于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方法的教育工作,提高受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进而达到改善其服药依从性现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涡轮机法与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96例(137颗牙)就诊的下颌阻生智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研究组(48例,67颗牙)和对照组(48例,70颗牙)。对照组采取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研究组则采用涡轮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张口受限程度、颊面部肿胀程度、肿胀消退时间、术后3天的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18.65±2.49分钟vs 28.43±4.17分钟,t=16.766,P=0.001),张口受限值较对照组低(1.08±0.14cm vs1.87±0.24cm,t=23.654,P=0.001),颊面部肿胀程度较对照组低(1.27±0.22cm vs 2.02±0.37cm,t=14.493,P=0.001),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快(4.50±0.58天vs 6.88±0.75天,t=20.829,P=0.001),术后3天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3.18±0.39 vs 4.45±0.52,t=13.537,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0%vs 37.50%,χ2=8.000,P=0.005)。结论与锤凿劈冠法相比较,采用涡轮机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各种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网络媒介+运动"方案改善透析患者运动依从性及透析后疲劳感的影响。方法纳入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包括饮食营养指导、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日常活动照常,患者根据日常习惯进行常规活动。研究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网络媒介+运动"方案。持续观察6个月,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运动依从性,运动能力和疲劳后疲劳感评分等。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的运动性依从性和运动能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研究组运动依从性均较之前明显改善,在运动依从性总分(t=2.721,P=0.017)和身体锻炼依从性(t=2.721,P=0.017)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干预组在运动依从性总分(t=2.872,P=0.004)、身体锻炼依从性(t=3.096,P=0.003)和锻炼监测依从性(t=2.531,P=0.02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运动能力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运动能力(6-MWT、上下22级阶梯、1 min起坐次数、握力及起坐10次耗时)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疲乏状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5,P=0.073),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疲乏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t=-2.318,P=0.047);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疲乏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702,P=0.001)。结论将"网络媒介+运动"方案融入透析患者居家运动干预中,有利于改善透析患者居家运动依从性和运动能力,改善其透析后疲劳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对照组31例,未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观察组30例,对支气管动脉进行优先处理。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总量、带管时间、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58.3±4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97.4±54.3)min(t=3.025,P=0.004);术中出血量(261.3±98.2)ml,明显少于对照组(342.5±107.4)ml(t=2.953,P=0.005);术后引流时间(6.7±3.0)d,明显短于对照组(9.4±4.2)d(t=2.768,P=0.008);引流液总量(1492.6±336.7)ml,明显少于对照组(1854.7±433.5)ml(t=3.491,P=0.001);术后住院时间(9.2±3.5)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4.7)d(t=3.612,P=0.000)。2组中转开胸率分别为6.7%(2/30)和9.7%(3/31),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3/30)和12.9%(4/31),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2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患者,无支气管胸膜漏、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29例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1.8月,观察组29例随访12~26个月,平均16.3月,均无复发、死亡,无肺坏死、支气管胸膜漏、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可以使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t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连续病例的病历资料(机器人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6±14.8)岁(范围16~72岁)。机器人组在术中获取实时三维影像并在机器人系统内规划穿刺路径,再由机械臂引导术者进行精准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完成手术。选取同期接受传统"C"型臂X线透视辅助下tPELD手术的25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5.5±13.7)岁(范围16~6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术前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除1例由于技术原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外,余13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tPELD手术。机器人组术中透视(8.8±5.5)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1.3±8.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P<0.01)。机器人组术后即刻VAS为(2.85±1.7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04)分均较术前(7.62±0.92)分有明显下降(F=69.747,P<0.01);末次随访时ODI为18.89%±12.16%较术前71.19%±12.12%有明显下降(t=15.430,P<0.01)。两组间术后即刻VAS(t=0.568,P=0.574)、末次随访VAS(t=0.713,P=0.481)及末次随访ODI(t=0.171,P=0.86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机器人组92.30%,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出现复发1例(复发率7.7%),对照组出现复发2例(复发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能够协助术者简单、准确、安全地建立工作通道,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t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连续病例的病历资料(机器人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6±14.8)岁(范围16~72岁)。机器人组在术中获取实时三维影像并在机器人系统内规划穿刺路径,再由机械臂引导术者进行精准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完成手术。选取同期接受传统"C"型臂X线透视辅助下tPELD手术的25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5.5±13.7)岁(范围16~6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术前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除1例由于技术原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外,余13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tPELD手术。机器人组术中透视(8.8±5.5)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1.3±8.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P<0.01)。机器人组术后即刻VAS为(2.85±1.7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04)分均较术前(7.62±0.92)分有明显下降(F=69.747,P<0.01);末次随访时ODI为18.89%±12.16%较术前71.19%±12.12%有明显下降(t=15.430,P<0.01)。两组间术后即刻VAS(t=0.568,P=0.574)、末次随访VAS(t=0.713,P=0.481)及末次随访ODI(t=0.171,P=0.86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机器人组92.30%,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出现复发1例(复发率7.7%),对照组出现复发2例(复发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能够协助术者简单、准确、安全地建立工作通道,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漫视频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泌尿外科手术培训的应用效果,提高手术效率。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实施泌尿外科手术病例150例,以2016年5月之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培训后的护士为对照组,2016年5月之后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基础上,增加体位动漫视频培训后的护士为试验组(n=75),比较两组护士手术配合效果、护士对培训满意度及手术医师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入位一次性成功率、手术体位摆置时间、平均泊机时间、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体位考核成绩、护士对培训满意度、手术医师满意度分别为94.67%(71/75)、(8±4)min、(20±5)min、(166±63)min、(95±10)分、98.57%、95.67%,对照组分别为82.67%(62/75)、(15±5)min、(41±10)min、(213±78)min、(87±10)分、90.34%、89.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7.574、14.310、13.416、5.238、4.257、5.128、4.564,P均0.01)。150例机器人辅助泌尿外科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随访均无并发症。结论动漫视频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体位摆置和泊机效果及效率,缩短体位摆置所需时间和平均泊机时间,因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