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B)可进展至严重的肝脏损害,包括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1-2]。亚太大部分地区,尤其在我国90%以上的成人CHB源于儿童期感染。因此儿童CHB的抗病毒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够阻止肝脏疾病的活动性进展,从而降低成人活动进展型肝病和晚期重症肝病的发生率[3-4]。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人群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尤为严重.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均为HBV的检测、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现就CHB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 (10):792-794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HBV的母婴传播在慢性HBV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母亲HBeAg阳性分娩的婴儿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HBV 的传播,虽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有5~10%的接受该联合预防的婴儿发展为短暂的抗原血症或慢性HBV携带状态。为判断该预防方法的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B)和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ASCs)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两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cDNA文库,得到差异表达基因β2微球蛋白(β2-MG)。采集34例CHB和41例ASCs儿童外周血血浆,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β2-MG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儿童CHB和ASCs的差异表达文库,发现在CHB儿童中β2-MG和铁转运蛋白等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增高。证实了β2-MG在蛋白水平也存在相应的差异表达。结论β2-MG在CHB患儿中的高表达参与儿童CHB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27例小儿CHB为治疗组,用干扰素α-1b加利加隆片,对照组29例单用利加隆片剂,两组治疗时间同为6个月,随访6个月对治疗前后两组HBV、HBV DNA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的阴转率分别为37.1%、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干扰素α-1b是治疗小儿CHB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用外源性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成人已有多篇报道,但在儿童的报告极少。本文报导从1979年以来,对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1例因HBV感染而致肝功能试验持续异常的儿童给予人白细胞干扰素(Hu-a-IFN)治疗。并对HBV感染儿童的HBV标志变化、肝功能的改善和组织学表现均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HBV-GN)的治疗应根据HBV感染状况和蛋白尿水平、肾脏病变程度综合考虑,由于该病在成人多迁延不愈,但在儿童有一定的自然缓解倾向,因此治疗上应与成人患者有所区别,目前仍以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对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且抗病毒治疗效差者才考虑使用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8.
现已公认,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孕妇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大约为2~7%,母婴传播率为20~70%。我院调查资料(2)分别为3.6%、22.2%。西野和良等认为,HBsAg阳性携带者1/3为经母婴垂直传播而来。因此,HBV母婴传播是一个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s)对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儿童HBV再激活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使用抗病毒药物对HBV再激活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41例慢性HBV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规范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未予以NAs预防性抗病毒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将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1~2周开始使用NAs且至少持续使用3个月的患儿设为预防组。观察两组患儿乙肝病毒再激活及肝功能情况。结果 41例患儿中18例发生HBV再激活,其中预防组16例患儿中有1例(6.3%)出现HBV再激活,对照组25例中17例(68.0%)HBV再激活,两组间再激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2,P0.001)。预防组1例患儿因未规范化使用NAs出现再激活;对照组中出现HBV再激活后有11例患儿予NAs抗病毒治疗后9例HBV DNA下降,其中2例因继发感染后出现HBV DNA再次升高。结论所有需要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HBV感染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应常规筛查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及肝功能。HBV再激活前预防性使用NAs和已经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患儿及时规范化使用NAs,对于减少HBV再激活的发生、改善临床预后、降低乙肝病毒复制及减轻肝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阳地区1 891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高发传染病之一,治疗乙肝主要集中于减轻临床症状,而预防是控制乙肝病毒(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纳入免疫规划管理以来,HBV感染率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感染率仍然相当高.为了解我市儿童HBV感染及免疫情况,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病率,为进一步控制乙肝流行提供依据,本研究对本市1891例儿童进行了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探讨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干扰素α-2b治疗43例小儿CHB患者,并以32例患儿做为对照。结果治疗组病毒复制标志的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LT复常率近期显著高子对照组,远期则无明显差别。治疗前ALT高值、血清HBV-DNA低水平及非母婴传播为干扰素治疗的有利因素。干扰素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可用于小儿CHB的治疗,疗效的高低取决于适当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急性乙型肝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非细胞致病性的。肝脏的损害是感染的肝细胞免疫溶解所致。在炎性浸润性细胞中,有自然杀伤(NK)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肝细胞表面有、病毒抗原。这些抗原协同Ⅰ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蛋白质,使这些细胞成为细胞毒性T细胞溶解的靶细胞。对慢性HBV感染病人的研究提示,乙型肝炎核心(C)和e抗原是免疫系统主要的靶抗原。肝细胞通常只表达微量Ⅰ类MHC糖蛋白,但在急性HBV感染早期,随着干扰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细胞因子水平初步探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乙肝疫苗对宫内HBV感染携带儿童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2例GM—CSF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后儿童、6例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后儿童及9例未治疗的宫内感染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PHA LPS、HBsAg及无刺激物时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IL)-4分泌及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M-CSF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儿童γ-干扰素自发分泌显著增加(P=0.017),HBIG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儿童IL-4 mRNA转录显著降低(P=0.002)。结论GM—CSF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宫内感染HBV慢性携带儿童时HBV受抑制可能与γ-干扰素产生增多有关,HBIG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时IL-4转录受抑不影响HBV复制,提示慢性HBV感染治疗应以增强Th1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14.
GM-CSF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宫内HBV感染慢性携带儿童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初步观察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或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rHBvac)对宫内感染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儿童的治疗作用。方法 母亲为慢性HBV携带者,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仍发展为慢性HBV无症状携带儿童27名,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4名,使用GM-CSF50μg和rHBvac 10μg同一部位肌肉注射,每月1次,共4次。Ⅱ组:13名,HBIG 200IU和rHBvac10μg不同部位肌肉注射,每月1次,共4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HBV-DNA定量及其他HBV标记。结果 两组各有12名儿童完成研究,治疗前丙氮酸转氨酶异常Ⅰ组3例,Ⅱ组4例,治疗后各有2例恢复正常;治疗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Ⅰ组9例,Ⅱ组10例,治疗后各1例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DNA定量,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Ⅰ组有显著下降(符号铁和检验P=0.023),Ⅱ组变化不明显,两组中无HBsAg转阴病例。结论 GM-CSF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慢性HBV携带儿童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原发感染通常发生于低年龄组,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小儿,对婴幼儿感染HBV的危险性较大。母亲携带HBsAg的婴儿脐血和静脉血检到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提示胎盘传播HBV的可能性。然而,许多婴儿在出生后几周内HBsAg就消失了,如果以后发生了活动性感染,则又可检到HBsAg。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出现,这提示许多HBsAg阳性新生儿是在分娩时由母血传播,在新的HBV感染患病之前,这种自母亲获得的抗原已被消除。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缺陷的病毒,进展至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称作艾滋病(AIDS)患者。人群对HIV普遍易感。截至2005年底,全球感染HIV的人数达到4030万,其中成人3800万,儿童230万。2005年新感染的儿童70万,死亡57万。儿童感染HIV的途径主要包括:(1)母婴传播:其中95%的患儿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母婴传播者中75%~90%在分娩期感染,10%~25%属于宫内感染;(2)血行传播;(3)性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计划在2005年前有300万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也包括儿童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预见到,越来越多的儿童将接受抗病毒治疗。随着抗病毒治疗的推广,会相应的出现一些问题,其中耐药问题是决定抗病毒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儿童HIV/AIDS患者的HIV耐药研究对于儿童抗病毒治疗相当重要。Foster等通过对垂直传播感染的儿童HIV的治疗研究总结认为:抗病毒治疗对于儿童AIDS患者是标准治疗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治疗的监测可以显著地降低患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病毒变异和耐药检测的研究对于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因素造成了儿童的耐药研究非常有限。我国已经开始了儿童的抗病毒治疗,与之相应的耐药研究也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7.
已经证明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AVHB)发展为慢性病毒乙型肝炎占病例中的5~10%,然而最近对成年人的研究表明,患AVHB之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仅占患者中的1~3%。为了评价儿童的AVHB之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比率,作者随访了154名入院时分类为AVHB的15岁以下的儿童,他们入院时全都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或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IgM阳性,随访4~24个月。根据临床、生物化学和血清学特征诊断为急性病毒肝炎。酶免疫测定法(EIA)鉴定HBsAg、抗乙型肝炎病毒(抗—HBV)抗体、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一HAV)抗—丁型肝炎病毒(抗—HDV)抗体。用上述方法诊断129名儿童患有AVHB、25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HBV)感染。所有儿童均出现病毒性肝炎症状。115名患AVHB儿童为自限性疾病,随访时痊愈。其中104名最初为HBsAg阳性但HBSAg随即消失:86名产生HBS抗体。11名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苦参素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14岁小儿慢性乙型肝炎患儿104例.男65例,女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二组年龄、性别及肝功能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予胸腺肽、苦参素联合应用,对照组单用胸腺肽,治疗期间各组除予护肝降酶药物外,均不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治疗4、12、24周,观察患儿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率及ALT恢复情况.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12周和24周二组患儿临床症状显著改善、ALT复常率显著升高,治疗24周治疗组HBeAg、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5).结论 苦参素和胸腺肽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患者HBeAg、HBV DNA阴转率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史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我国约有1.2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中绝大多数是母婴传播或儿童期感染所致。15%-40%的慢性感染者在生命过程中可发生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20.
健康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儿童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TV)在新疆体检健康和HBV携带儿童中的感染情况,评价TTV的致病性。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对230例体检儿童(HBsAg阴性儿童160例,HBV携带儿童70例)血清进行TTV-DNA检测。结果体检儿童230例中共检出40例TTV-DNA阳性,检出率为17.4%.其中HBV阴性健康儿童TTV-DNA阳性22例(13.7%),HBV携带儿童TTV-DNA阳性18例(25.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疆儿童中存在TTV感染,HBV携带儿童中TT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