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索符合高校大学生易于接受和提高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泰安市3所高校1 481名大一新生,分别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3种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共调查1 472人,总知晓率52.07%;健康教育干预后共调查1 468人,总知晓率为83.11%,知晓率明显提高(χ2=1 994.21,P<0.01);知识竞赛组、健康教育组和资料宣传组总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51.91%、52.06%和52.22%,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后,知晓率分别为95.14%、83.01%和71.07%,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14,321.01,110.44,P均<0.01),各组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61,311.91,224.95,P均<0.01)。结论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等是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识竞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非政府组织参与,大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连续2年对3所驻泰安高校大一新生共计2090名,分别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资料宣传等3种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大一新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低(55.93%),干预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总知晓率明显提高(83.12%,P<0.01);知识竞赛组、专题教育组、资料宣传组健康教育前知晓率分别为55.43%、56.13%和56.23%,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后,知晓率分别为94.99%、82.38%和71.98%,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289.69、892.73和294.47,P<0.01),不同健康教育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00,P=0.00)。结论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参与,对高校学生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发放宣传单等是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识竞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参与,对建筑民工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泰安市4处大型建筑工地民工共378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干预组(以下简称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开展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和健康工具包等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健康教育后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不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活动,直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泰安市建筑民工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为50.02%;非政府组织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7.72%。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建筑民工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方法 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基线调查后,发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自学15 d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后新生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48.5%和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高校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结核病知识效果理想.发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是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全球基金第四轮结核病项目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效果。[方法]2010年,在龙岩市4个项目县,选择乡、村妇女干部和村医为健康促进人员,开展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面对面交流等健康促进活动;选择项目县上杭县和非项目县永定县的部分居民,调查并比较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项目县健康促进工作人员培训率为97.00%,健康促进材料发放入村率为98.19%、入户率为64.44%。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项目县村民520人为51.32%,非项目县村民541人为42.88%(P<0.01)。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从邻居或朋友那里、电视、传单、村医和妇女干部、招贴画获得的,分别为44.20%、、39.87%、15.08%、14.51%、10.93%。[结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可以提高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但项目县村民知晓率仍不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的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对农民工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2008年1~10月对江西省963名农民工实施如下干预措施:发宣传单/画、知识专题讲座、电视和广播。[结果]干预前农民工结核病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为10.4%,干预后为39.3%;女性的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均高于男性;50岁以上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最低,30~39岁组、男性以及初中文化程度组人群干预后效果不及干预前;讲座方式的干预效果优于宣传单、广播和电视;35.8%表示会与患有肺结核的同事或邻居保持距离,38.1%表示会更加关心,2.6%表示不来往;主动了解过有关肺结核病的知识和曾主动向别人讲解过肺结核病知识的农民工行为持有率分别为36.0%和33.3%。[结论]必须树立以改变农民工行为持有率为最终工作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突出重点,反复、经常地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谢莹珊  沈宜  孙迪  隆霜  陈国庆  谷安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53-1454,1458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乡居民肿瘤预防健康教育近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城乡常住人口共1 211人,其中城市677人,占55.9%,农村534人,占44.1%。开展肿瘤预防健康知识演讲、知识竞赛、发放肿瘤预防宣传册和现场咨询等健康干预,并将讲座前、后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城乡居民对肿瘤预防知识及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的知晓率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提高,肿瘤预防知识知晓率由47.4%上升到61.2%(χ2=44.43,P﹤0.01),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知晓率由40.5%上升到54.6%(χ2=47.53,P﹤0.01),干预后对肿瘤防治的态度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健康教育可帮助城乡居民掌握基本的肿瘤预防知识,在近期内提高了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的水平,是预防肿瘤发生的一项投入小、收益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结核病的知晓情况,探索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新生共计2065名,分别开展同伴教育、专题教育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3种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健康教育活动,并在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新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分别为58.7%和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0,P0.01);同伴教育组、专题教育组和健康教育处方组干预前知晓率分别为58.4%、59.1%和58.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后,知晓率分别为97.5%、84.7%和76.8%,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9.59、107.54和51.87,P0.01),不同健康教育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57,P0.01)。结论对高校学生开展同伴教育、专题教育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是学校防控结核病的可行方法,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同伴教育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中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高中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易县高级中学2012年新生2 576名进行基线调查后,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校版2006年]在该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3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高中入学新生干预前结核病防治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31.7%)、报刊书籍(25.5%)和听别人说(24.3%)等,且所占比率较低;干预后主要来源于所开展的学校健康促进干预(94.5%)。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0.1%和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是各地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时很好的工具,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方式,为结核病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后全部掌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人群特点综合分析评价单纯发放平面材料及面对面宣教与发放平面材料相结合(复合式宣教方式)两种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结果]8条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从1.8%上升到8.1%,其中复合式宣教干预组全部知晓率从3.3%上升至20.7%。全部知晓人群的经济收入及所在的调查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0),听人说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占89.6%。[结论]复合式宣教方式在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中更具有实效性。同时,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受众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1.
邵均英  李培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528-2529
目的为了解西安市莲湖区看守所羁押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获得的途径、喜欢获得的方式及知晓情况,为制定羁押人员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方法对莲湖区看守所的全部羁押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714人,54.6%的羁押人员喜欢通过广播电视的方式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61.5%的人员最乐于接受看电视的宣传形式,40.6%的人员乐于接受看报纸的宣传形式;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为57.26%。结论羁押人员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主要形式,要展开宣传活动,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通  王健  钟涛  胡静娟  魏巍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25-2926
[目的]调查南山区现阶段不同流动人群—小学生、中学生、教师、劳务工的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了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现况调查。[结果]非户籍中小学在校学生的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不足半数,教师人群基础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国家有关减免政策的了解十分不足,仅为11.3%,外来劳务工的结核病总知晓率仅为64.6%。[结论]外来人口的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不容乐观,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深度还有较大差距,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万家进  吕庭荣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99-1600
目的了解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农村居民及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开展健康教育和防治结核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县平原区与高山区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对抽样选中的平原区与高山区乡镇中学初三学生进行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共调查584人,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5.8%,其中平原区农村居民为60.2%,高山区农村居民为51.8%,初三学生知晓率为72.5%,学生高于农村居民,平原区高于高山区。结论农村居民单项知识知晓率间差距较大,应采取适合该县的健康教育方式,力争在短时间内使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叶丽  柴红波  张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74-2776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医学生结核病知识掌握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各年级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n=800)对结核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同年级医学生间对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性大,大三、大四学生结核病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大一、大二学生(P0.05)。医学生对结核病相关国家政策总体上知晓率不高,低年级与高年级间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1/2以上学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态度是对的,但情况不容乐观。结论医学院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但对相关国家政策及认知态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医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键康教育(健康促进策略)对高校校医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医疗行为以及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系统抽样方法,抽出西安市辖区47所高校中的3所,辖区外23所中的2所,按相似条件1∶1配对,随机分为2组,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率进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现代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37.3%、37.7%,态度持有率分别为42.5%、42.5%,行为持有率分别为38.7%、47.0%,病人转诊率分别为40.9%、44.6%,转诊到位率分别为44.4%、41.5%,P值均0.05;干预后各率依次为42.2%、86.0%,49.2%、90.0%,49.2%、80.0%,44.6%、97.2%,44.8%、83.1%,P值均0.01。结论对校医进行现代结核防治知识的系统健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辅以健康促进策略能提高医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工作态度,强化正性医疗行为,推动学校现代结核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赵晓军  潘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00-3502
[目的]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相关健康知识和行为知晓情况的基线调查,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干预前后对学生、教师等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调查。[结果]干预后学生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了近9.97%,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了近5%。但是创建工作在社区互动、切入点的选择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结论]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对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胡秉娇  晁岳刚 《预防医学论坛》2012,(10):751-752,754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1年3~5月,对牡丹江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96名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96人,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知晓率为40.81%,对运动保护方法的知晓率为27.55%,对绷带包扎和止血方法的知晓率为73.97%,对运动生理反应的知晓率为45.41%,对制定运动处方的知晓率为29.59%;72.44%体育活动时不穿运动服、不穿运动鞋、不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58.67%发生运动损伤时不能有效地减少伤患范围及程度。调查的196人中,在大学期间发生过运动损伤的107人,发生率为54.59%。[结论]医学院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缺乏,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女性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农村女性结核病防治知识现状,分析影响知识认知的因素,为有效开展该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提供方法。[方法]采用逐级整群抽样,对江苏省的金湖县,邳州市,扬中市,姜堰市四个地区女性居民2 193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文盲和小学文化水平约占61%,肺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总知晓率水平为49.35%,合格率38.39%。与结核病发现率相关的知识及政策认知情况总知晓率水平为40.54%,合格率26.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状况、年龄、听过广播,看过电视、听人讲5项因素对肺结核知识得分有影响。其中"听人讲"这一因素对肺结核知识得分的影响最大(Sx=0.30)。[结论]该群体文化水平低,结核病的知识认知上还不够全面,需要开展该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同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选择人际传播、广播电视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患病情况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学校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学生或教师肺结核患者为线索,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并以其他学生为对照,采用筛选的方法,首先做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再做胸部X线检查,对有症状者做痰结核菌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同时进行结核病防治5条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肺结核密切接触者2年内筛查出的结核患者患病率为9.95%,高于其他学生的0.46%;学生的5条核心知识知晓率比线索病人低。结论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率偏低是结核病在学校流行的主要原因,先做PPD试验、阳性者再进行胸部X线检查是控制学校结核病流行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萍  刘颖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7-369
[目的]了解医学生结核病知识掌握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主要症状知晓率相对较高,但对结核病的专业知识仍很缺乏,30.28%的学生不了解肺结核的确诊手段,69.97%的学生不知道DOTS(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的定义;多数学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态度是对的,但仍有61.70%的学生对肺结核存在着恐惧心理;96.69%的学生希望从教科书和教师讲授途径获得结核病知识。[结论]医学院校急需加强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