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从防误吸、吸痰护理、气道湿化、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时堵管与拔管、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系统化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并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 本组治愈64例,好转17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死亡5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计划的、精心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8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肺部感染。结果:本组治愈54例,好转12例,自动出院5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死亡1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高艳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62-8863
目的研究人工鼻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10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比较人工鼻吸氧和普通吸氧在肺感染发生率、吸氧效果和所消耗护理时数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肺感染发生率低,消耗的每日护理时数少,平均血氧饱和度高。结论人工鼻吸氧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可降低肺感染,提高吸氧效果,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联法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机械震颤器+益口含漱液口腔护理+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三联法,比较两组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带管时间、排痰量、痰培养及胸片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法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效果确切,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环境、无菌操作、呼吸道管理、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53例,死亡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严格呼吸道管理是护理关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55例患者,5例因病情转重死亡.仅6例发生肺部感染,且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以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0例。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8%。感染与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等内源性因素及环境、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外源性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及呼吸道的管理,注重口腔、鼻胃管护理,强调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等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工膨肺吸痰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人工膨肺吸痰技术的相关概念、操作步骤、人工膨肺技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运用人工膨肺吸痰技术的优势、联合胸部物理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旨在为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肥胖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以期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的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肥胖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采取综合护理.结果:在临床实践中,3例死于原发病,1例死于气管套管脱出,2例并发肺部感染或切口感染,26例原发病好转后顺利拔管.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肥胖患者给予气管切开术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2月本科室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鼻饲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鼻饲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增加胃管插入长度,鼻饲时抬高床头,改进鼻饲液的量、速度和温度等,比较两组患者鼻饲过程返流、误吸、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返流、误吸、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患者鼻饲过程返流、误吸及窒息的发生率,预防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肺部感染的预防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总结1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通过病情观察,以探讨正确的护理方法。结果153例77%通过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发生。38例19%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但最终通过治疗好转或治愈,7例3.5%因严重的耐药菌感染或高龄等因素死亡。结论保持重型颅脑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正确有效的吸痰、超声雾化吸入或氧动力雾化吸入、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及时的药物治疗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长期昏迷,常伴有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排痰困难,及时气管切开开放气道对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呼吸有重要的作用[1]。气管切开后并发症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本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蔡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85-2086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后的颅脑损伤患者ICU转出后的康复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气管切开后的颅脑损伤患者ICU转出后临床康复资料.结果 18例患者经早期系统康复护理治疗,其中17例患者于16 d内成功封管,肺部感染治愈,意识改善明显,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转,1例病情反复.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可有效治疗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红萍 《天津护理》2004,12(5):291-29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41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发生主经64.06%,病死率28.13%,分离出致病菌62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80.33%。结论:严格消毒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加强营养支持是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气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细菌学特点.结果 昏迷持续时间大于1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胃管、返流误吸是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2.5%,排在前三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蔓不动杆菌(21.2%)、铜绿假单胞菌(19.5%)、肺炎克雷伯菌(11.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和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理论的品管圈(QCC)活动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选择2018年1—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并评价试验组圈员活动后无形成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活动后圈员工作积极性、手法运用、个人能力、自我成长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予以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并可收获良好无形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病人,5例因病情转重死亡,仅5例发生肺部感染,且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后治愈,其余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建立人工气道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内气管切开,对照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后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控制率、控制感染的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控制感染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可以很好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感染容易控制,同时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