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估对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pH、碱剩余(BE)、血糖(Glu)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腹腔镜手术的高龄患者76例,通过数字标注法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38例围术期结合BIS评估手术麻醉深度,实时控制调整麻醉用药;对照组38例仅依据麻醉医生经验与患者机体变化做麻醉用药控制,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MAP、HR、pH、BE、Glu水平变化,评估手术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状态。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T1)、术中30 min(T3)麻醉期间MAP水平明显低于麻醉前(T0);对照组T1、T3、术毕(T4)MAP水平与HR波动剧烈,呈明显下降趋势,与T0差异显著(P<0.05);两组麻醉T3~拔管5 min(T6)Glu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同组T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用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期辅助实施BIS评估可控制患者麻醉用药剂量,增强老年患者手术安全性,确保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20例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于术后不同时点监测麻醉深度指数(CSI),计算其预测意识状态的预测概率(Pk值),并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Pe)、脑电双频谱指数(BIS)、MAP、HR的Pk值进行比较.结果CSI、BIS、P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显著相关(P均<0.01).CSI、BIS、Pe预测患者睁眼时的Pk值均显著高于0.5(P均<0.05),亦高于MAP、HR对应的Pk值(P均<0.01).提示CSI能准确反映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患者意识状态;可作为预测全麻患者苏醒期意识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患者90例,根据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浓度将患者分为Ⅰ组(2.0 ng/ml)、Ⅱ组(3.0 ng/ml)和Ⅲ组(4.0 ng/ml),每组30例,三组丙泊酚的靶浓度均为4μg/ml。比较三组入室后5 min(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BIS,并比较苏醒时间。结果 T2、T3、T4时刻Ⅲ组的BIS值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在T2、T3时刻的HR、MAP均显著高于T1时刻,Ⅱ组在T2时刻HR、MAP显著高于T1时刻(P0.05);Ⅲ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随着瑞芬太尼浓度的增加BIS值会降低,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反应抑制作用也会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和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肺癌患者82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41例与局麻组41例。全麻组采用全身麻醉,局麻组采用局部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切皮时、术毕即刻血清IL-4、IFN-γ和IL-18水平变化,术前1 d、术后3、7 d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切皮时和术毕即刻患者血清IFN-γ和IL-18水平较麻醉前降低(P<0. 05);而局麻组切皮时和术毕患者血清IL-4水平较麻前升高(P<0. 05);局麻组切皮时和术毕患者血清IL-4水平高于全麻组,而IFN-γ和IL-18水平低于全麻组(P<0. 05)。全麻组术后3 d和术后7 d患者MMSE评分较术前1 d下降(P<0. 05);局麻组术后3d和术后7d患者MMSE评分高于全麻组(P<0. 05)。局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 05)。结论局部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可明显提高肺癌血清IL-4水平,降低IFN-γ和IL-18水平,有助于增强患者抗炎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七氟烷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满意率(97. 67%)显著高于对照组(79. 07%,P<0. 05);两组术后3 h和24 h OAAS评分较术毕显著增加(P<0. 05);观察组术后3 h和24 h 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 05);两组T1时刻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T0时刻显著降低(P<0. 05),对照组T2时刻HR、MAP较T0时刻显著降低(P<0. 05),而观察组T2时刻HR、MAP较T0时刻无明显变化(P>0. 05);观察组T1和T2时刻HR、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七氟烷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效果明显,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姜红  代志刚  张示杰  马欣 《山东医药》2012,52(39):85-8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判断麻醉期间应激反应强度的价值。方法 ASA分级Ⅰ或Ⅱ级丙泊酚诱导七氟醚维持麻醉行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记录气管插管前1min,插管后3 min,切皮前1 min,切皮后3、10min,探查后10 min时应激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血糖浓度,MAP、HR)和BIS,分析应激指标与BIS的相关性。结果应激反应指标与BIS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丙泊酚诱导七氟醚维持麻醉期间BIS不能反映应激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纯氯胺酮、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麻的效果。方法 2~6岁符合非气管插管全麻条件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手术切皮时及苏醒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麻醉诱导期、手术切皮时的HR、MAP、苏醒期躁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苏醒期延迟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相比单纯应用氯胺酮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药用量更小,患儿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能更好地抑制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93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A组48例与B组45例。A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单纯采用全麻。比较两组入室后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2 min(T2)及术毕(T3)不同时刻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A组T1和T3时刻HR和MAP与T0时刻无明显差异(P>0.05),而T2时刻HR和MAP较T0时刻降低(P<0.05);B组T1、T2和T3时刻HR和MAP较T0时刻增加(P<0.05);A组T1、T2和T3时刻HR和MAP低于同期B组(P<0.05);A组T1和T3时刻内皮素(ET)和皮质醇(Cor)水平较T0时刻无明显变化(P>0.05),而T2时刻ET和Cor水平较T0时刻升高(P<0.05);B组T1、T2和T3时刻ET和Cor水平较T0时刻升高(P<0.05);A组T1、T2和T3时刻ET和Cor水平低于同期B组(P<0.05);A组术后1、3、7 d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1、3、7 d 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A组术后1、3、7 d MMSE评分高于同期B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以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实施的64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对照组患者采取等量生理盐水泵注。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泵注前(T0)、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BIS值变化情况。结果处理后,与同组T0和T1比较,2组T2、T4、T5、T6时点的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同组T2比较,对照组T3、T4、T5时点MAP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T0和T1比较,对照组T2、T5、T6时点的HR明显下降(P<0.05),T3时点HR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T4、T5、T6时点HR明显下降(P<0.05);与同组T2比较,对照组T3、T4时点HR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时点,观察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T0比较,观察组T1时点BIS明显下降(P<0.05);与同组T0和T1比较,2组T2-T6时点BIS均明显下降(P<0.05);与同组T2比较,对照组T4、T5时点BIS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4、T5时点,观察组BI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诱导前使用,能发挥显著镇静作用,抑制气管插管后的应激反应,进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米库氯铵的快通道麻醉在支撑喉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成人择期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米库氯铵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复合罗库溴铵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T_0)、插管前(T_1)、插管固定后(T_2)、支撑喉镜放置后(T_3)、撤除喉镜后(T_4)、出麻醉恢复室(PACU)(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PACU观察时间、PACU内Ri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与同组T_0相比,T_1、T_2的MAP、HR均明显下降(P0.05);与同组T_1、T_2、T_4相比,T_3的MAP、HR显著升高(P0.05)。不同时点MAP、HR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与PACU观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时间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米库氯铵的快通道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时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患者术后苏醒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压变化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直至术毕前40 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手术期间脑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评价两组术后1 h Ramsay和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前(T2)BI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和拔管后即刻(T7)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T4和T6时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h 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术中,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麻醉药物使用量,且镇痛镇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王瑞婷  方才  魏昕  康芳 《山东医药》2006,46(33):3-4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诱导用药对脑电双频指数(BIS)、MAP和HR的影响。方法将4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20例。E组采用眯唑安定0.2mg/kg、依托眯酯0.3mg/kg、芬太尼6μg/kg、琥珀胆碱1.5~2.0mg/kg静注,P组采用咪唑安定0.2mg/kg、丙泊酚1mg/kg、芬太尼6μg/kg、琥珀胆碱1.5~2.0mg/kg静注气管插管。分别记录各时点BIS、MAP、HR值。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BIS值随麻醉加深进行性降低(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麻醉前基础MAP相比.诱导及插管期E组MAP无显著变化(P>0.05),P组MAP在静注丙泊酚后明显降低.与基础MAP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HR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 依托眯酯或异丙酚联合阿片类药进行全麻诱导,皆可获得满意麻醉深度和同等BIS水平.但依托咪酯扩血管作用较弱,较异丙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于该院接受胃大部份切除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吸入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各项麻醉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定力恢复时间和随意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插管、切皮、腹腔内操作、缝皮以及停药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同组麻醉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时、腹腔内操作时、缝皮时以及停药时的心率(HR)水平变化不明显,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9.57%)显著低于对照组(47.83%)(P0.05)。结论吸入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麻醉维持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玉龙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44-124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2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42例,瑞芬太尼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应激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切皮前5min SBP、DBP、HR及术毕前10 min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皮后30 min SpO2及切皮前5min、切皮后5 min、术毕前10 min 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皮后30 min、术毕前10 min Cor、AⅡ及切皮前5 min、切皮后5 min、术毕前10 min的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麻醉诱导插管期间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比较两者对伤害性刺激(如气管插管)的反应能力.方法 20例择期手术病人入室后同时连接熵指数和BIS监护仪,进行常规气管内全麻,记录诱导前、意识消失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各时间点所对应的RE、SE、BIS数值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数值.结果 RE、SE、BIS值在诱导开始后逐渐下降,气管插管即刻RE、SE、BIS数值较插管前均明显升高,其中RE值升高最明显(P<0.01),随后恢复到插管前水平.气管插管后1 min 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1),气管插管后HR数值较插管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 熵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能及时反映气管插管刺激,其中RE值较SE、BIS值升高更明显、更快速.  相似文献   

16.
李欣  朱鹤  段卫东 《山东医药》2008,48(35):47-48
择期全麻下全髋关节人工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32例,记录术毕(T0)、Ramsay评分5分(T1)、Ramsay评分4分(T2)、拔管(T3)、拔管后10min(T4)及出室(L)各时点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从I)、脑电双频指数(BIS)、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与T0比较,AAI、BIS值在T2、T3、T4、L均有显著升高,且AAI在T1即显著升高(P〈0.05);MAP、HR仅在T3时显著增高(P〈0.05)。AAI和BIS比血流动力学指标能更好的反映麻醉恢复期麻醉深度的动态变化,且AA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患者插管后1 min、气腹10 min HR、SBP、DBP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后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 min、气腹10 min、术中30 min、术毕30 min,HR、SBP、DB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中、后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起效快,安全性高,有助于保证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壮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394-139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及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手术麻醉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index)用于老年患者诱导气管插管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择听力正常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 10 2例 ,观察记录诱导前 (T0 )、诱导后气管插管前 (T1 )、插管时 (T2 )及插管后 1、3、5min(T3 、T4、T5)患者AEPindex、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 (MAP)及心率 (HR)的变化。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 ,观察分析 2组患者诱导插管期间各项指标变化。 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T0 期AEPindex分别为 75 6± 14 9和 79 5± 17 7(P >0 0 5) ,BIS分别为 83 9± 14 9和 87 0± 11 0 (P >0 0 5)。诱导后所有患者T0 期AEPindex和BIS分别下降到 3 0和 55以下 (T1 与T0 比较 ,P <0 0 1) ;插管应激使AEPindex、BIS、MAP、HR显著升高 ,T1~ 5时点各参数均表现为先升后降 ,但插管后 5min除AEPindex回落至插管前水平 (T5与T1 相比 ,P >0 0 5)外 ,其余参数仍明显高于插管前水平 (T5与T1 相比 ,,两组变化趋势一致。 结论 AEPindex能有效反映无明显听力障碍老年人气管插管期间麻醉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用于全麻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最佳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董江龙  陈聚朝 《山东医药》2008,48(17):71-72
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2例,麻醉诱导前实验Ⅰ~Ⅲ组分别予瑞芬太尼1、2、3μg/kg 生理盐水5ml缓慢静注,对照组不用药;90s后两组予异丙酚3μg/kg靶控静脉注射诱导.分别记录两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变化(BIS).结果意识消失后各实验组MAP及BIS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实验组Ⅲ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认为瑞芬太尼2μg/kg用于全麻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可减轻心血管不良反应,且可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