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阜生  李超 《工企医刊》1999,12(3):15-16
我院1989年至1997年对36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施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男 28例,女 8例。年龄19岁~61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例,平地跌伤7例,交通事故伤1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5天以内24例,2月~3月11例,2年1例。骨折类型:屈曲型骨折脱位16例,爆裂型骨折20例,受损伤颈椎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9月,对10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11个节段进行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6例,女4例;年龄41~61岁,平均(48±0.8)岁。单节段9例,双节段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临床愈合,术中及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合术前术后颈椎活动范围检查、神经系统症状、Odom评级、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满意改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颈椎曲度、置换节段功能活动度、置换节段上下位椎体椎间隙高度得到保持。假体未见下沉或偏移,未见异位骨化。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短中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与颈椎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1989年 3月~ 2 0 0 1年 10月共收治了 5 6例。其损伤机制 ,众说纷纭。为此 ,对 5 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6例患者年龄 2 5~ 73岁 ,平均 5 3 6岁 ,其中男 4 2例、女 2 4例。损伤程度 :完全性截瘫 2 3例 ,不完全性截瘫 31例 ,脊髓休克 2例。合并有椎管狭窄的类型和例数 :无退行性变的骨性先天性狭窄 8例 ,年龄 2 5~ 38岁 ,平均 32 3岁 ;后纵韧带骨化 2 5例 ,年龄 37~ 73岁 ,平均 5 4 6岁 ,颈椎间盘突出或黄韧带增生肥厚 31例 ,年龄 38~ 6 9岁 ,平均 5 6 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Ⅰ期联合后前入路360。施行骨折复位+脊髓减压+内固定重建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20例,颈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le分级,A级7例,B级5例,C级6例,D级2例。结果术后Mill示椎管减压彻底;随访10~24个月,损伤节段内固定可靠;脊髓功能Frankle分级平均提高1~2级;椎节3个月内融合。结论Ⅰ期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解决脊髓前后压迫,其中后路手术使骨折脱位容易复位,特别是对有关节交锁病例;前路可解决脊髓前方的压迫,前方植骨+钛板内固定可恢复椎问高度,重建颈椎前柱结构,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有利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2年~1995年间共收治了9例单纯性下颈椎棘突骨折的病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共有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6岁。其中7例为直接外力打伤所致。2例为铲土者损伤。直接外力致伤中有5例为在井下工作时由上方下坠的煤矸石打伤,1例是由于滑倒颈后部锐性物而致,另1例由起重机上下落的枕木打中颈后部而致。9例中8例为单纯C7棘突骨折,1例为C6和C7双骨折。有2例经CT检查未发现有椎体及其它附件损伤。骨折的位置均在棘突的根部。1.2 治疗 9例中5例于伤后1周~2周内行棘突切除。2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其中1例因颈部疼痛不能缓解而再行棘突切除术。2例先行颈围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35例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患者,经再次内固定加植骨术,均获得良好骨性愈合,现就骨不愈合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男27例,女8例,年龄13岁~62岁,平均35岁。左侧10例,右侧25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摔伤5例,机器挤压伤6例,重物砸伤2例,炸伤2例。闭合伤23例,开放伤12例。有3例形成骨髓炎。骨折类型:粉碎骨折28例,斜形骨折3例,多段骨折3例,横断骨折1例。骨折后再入院时间为5~23mo,平均10mo。骨折不愈合部位:肱骨中下段6例,孟氏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桡骨远段5例,尺骨中段2例,股骨中段骨折9例,胫骨中上段骨折8例,尺桡骨双骨折中段1例。  相似文献   

7.
胫腓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和缺损,治疗相对棘手。我院自1999-2003年应用外固定支架生物学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良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1-5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压砸伤5例,20例均为开放性骨折;按Custilo分型:ⅡA型13例,ⅡB型7例;胫腓骨上段骨折5例,中段骨折10例,下段骨折5例。合并一侧尺桡骨骨折3例,掌骨骨折1例,Colle's骨折4例。伤后就诊时间:2-10h。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清创复位,采用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1~2005年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48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10例,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井下埋没伤4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伤后距手术时间1~3 d,中上段骨折7例,中下段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5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治疗.2例患者术中行植骨术.患者营养状况中等,其中1例为双侧股骨干骨折,髓内钉锁钉远近端各锁2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45例单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41例多节段脊柱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受伤原因、受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以及治疗情况.对两组患者随访1-3年,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脊髓损伤程度.除D级和E级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柱骨折一般病情较重,多伴有脊髓损伤症状,合并伤也较多,因此要采取积极手术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并总结应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 ,对 2 4例单节段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对 2 4例单节段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病程 2~ 5 2个月 ,平均 10 .3个月。平均随访 14个月 ,依据Odom评分标准及截瘫指数ASLA评分进行手术效果评价。结果 应用Orion钢板 7例 ,Zephir钢板 9例 ,AO钢板 2例 ,Codman钢板 6例。 2 4例均获得骨性融合 ,术后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总有效率 91.7% ,优良率 83.3%。结论 经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可获得即刻稳定 ,恢复并有效维持颈椎生理序列及椎间高度 ,各种颈前路带锁钢板治疗单节段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均可获得较高的移植骨融合率 ,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6-0 8~2 0 0 3 -0 6,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15例,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并酌情处理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9~5 6岁,平均3 5 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它伤1例。闭合性骨折10例,开放性骨折5例。合并皮肤肌肉损伤7例,交叉韧带损伤3例,侧副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骨筋膜室综合症3例,并创伤性休克2例。按实用骨科学分型[1 ] :Ⅱ型9例,Ⅲ型6例。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依据骨折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入路,对于开放性骨折,先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LIC评分系统在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2007 - 05/2010-05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20~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0d,平均7.3d.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伤40例,高处坠落伤23例,体育运动伤5例,暴力伤4例.损伤节段:C31例,C42例,C58例,C69例,C74例,C3~43例,C4 ~57例,C5 ~616例,C6 ~713例,C7~T14例,C3~51例,C4 ~62例,C6 ~T12例.治疗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7例,B级36例,C级17例,D级10例,E级2例.应用SLIC评分系统,评分等于4分5例和>4分67例选择手术治疗.依据损伤形态学不同,结合DLC损伤和神经功能状况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随访并对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11 ~35个月,平均18.3个月.72例中植骨均在6~9个月内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7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2个月ASIA分级平均改善1.2级.结论 依据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学不同、结合DLC损伤和神经功能状况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骨折脱位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椎生理弧度大 ,活动范围大 ,是脊柱骨折、脱位的多发部位之一 ,损伤后常引起椎体压缩变形 ,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角度变小 ,脊柱稳定性降低 ,常需手术治疗。我院自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使用不同类型的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胸段及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手术创伤小 ,固定节段短 ,稳固性强 ,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16岁~ 5 3岁 ,平均 34岁。骨折类型 :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16例 ,爆裂型 10例 ,骨折脱位 9例。脊髓损伤 31例 ,按Frankel分级[1] :A级 8例、B级 5例、C级…  相似文献   

14.
手部掌指骨骨折的治疗要求较高,不仅仅是解剖复位,而且相对于其他部位的骨折而言,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以及临近关节的功能锻炼更为重要。我们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对23例手部掌骨及近节指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部掌指骨骨折患者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5.5岁。23例患者中,闭合性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6例,其中掌骨骨折16例,近节指骨骨折7例,均为螺旋形或斜形、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致伤原因:机器致伤19例,刀砍伤3例,扭伤1例。其中6例开放性骨折均合并同指伸肌腱损伤。10例患者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1.2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3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6 2例 ,术中发现硬脊膜破损或撕裂 2 3例 ,术后脑脊液漏 9例。本文就脑脊液漏的原因和处理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5 3岁 ,最小 2 4岁 ;致伤原因 :车祸致伤 5例 ,高处跌落4例 ;骨折部位 :L15例 ,T12 2例 ,L2 2例 ,椎体压缩最多为 2 /3,最少 1/2 ,椎体向后移位最多 1cm ,最少 0 4cm ,6例CT测量椎管狭窄率为 4 5 %~ 6 0 % ,Frankel分级 :A级 4例 ,B级 3例 ,C级 2例。1·2 手术所见 术中发现严重移位骨折使硬脊…  相似文献   

16.
王继华 《工企医刊》2000,13(4):12-1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46例,女6例,年龄18岁~52岁,平均29岁。砸伤30例,坠落伤12例,交通伤8例,其它损伤2例。脊柱损伤部位:颈椎6例,胸椎(胸_(10)以上)5例,胸腰段(胸_(11)~腰_1)35例,腰椎(腰_2以下)6例。骨折类型:屈曲  相似文献   

17.
郑毅  朱成润 《工企医刊》1999,12(6):70-70
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是股骨复合性损伤,临床不多见。本文收治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28岁~45岁。左侧1例,右侧4例。均为闭合性。中段4例,中下段1例,横断型1例,斜型2例,粉碎型2例。股骨颈骨折头下型1例,头颈型4例。致伤原因车祸4例,高处坠落1例。  相似文献   

18.
李永欢 《中国医师杂志》2003,5(9):1232-1232
胫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 (Pilon骨折 ) ,多为高能量损伤 ,胫骨的踝关节面常呈粉碎性 ,且多伴有骨缺损 ,骨折远侧松质骨折压缩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处理非常棘手[1] 。我科自1991年 3月~ 1998年 7月共治疗的Pilon骨折 3 4例 ,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 4例 ,男 2 5例、女 9例。年龄 2 1岁~ 61岁。平均年龄 3 5 7岁 ;致伤原因以车祸及坠落伤为主。骨折根据改良Ruedi和Allgower分型[2 ] :Ⅰ型 7例、Ⅱ型 18例、Ⅲ型 9例。其中开放性损伤 5例。1·2 治疗方法 本组 18例行非手术治疗 ,其中闭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生物学内固定术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保护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越来越受重视。近几年,国外学者开展了微创技术治疗骨折的探索,取得一定的经验。自2003年1月-2005年4月,笔者根据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运用微创技术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一组胫骨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15例,左侧9例,右侧6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9-47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跌伤4例。骨折分类(按AO分类法):A型8例,B型5例,C型2例。伤后至接受手术时间:5-10d,平均7d。  相似文献   

20.
张凤 《职业与健康》2001,17(8):140-140
对于颈椎骨折、脱位严重者首先采用颅骨牵引复位,我科1998年元月至12月,收治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6~72岁,平均38岁。其中C1~C4骨折伴脱位19例,C5、C6骨折9例。完全瘫痪6例,不全瘫痪16例,四肢肌力、感觉正常6例。1 护理方法1.1 对屈曲性损伤,颈椎应处于中立位或稍后伸位。对伸直性损伤,颈椎应处于中立位或稍微前屈位。牵引时头下蛰头圈,防止枕部受压产生褥疮,头两侧用沙袋固定,以防止头部摆动。牵引重量视病情可加至7~15 kg,床头抬高20~30 cm,形成与牵引力相反方向的反牵引力。一般牵引4~6周,待神经压迫症状消失后,改用包头石膏背心或石膏颈围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