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茶多酚和银杏叶提取物对模拟失重所致的高血管紧张素Ⅱ(Aug Ⅱ)状态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单纯AugⅡ组,AugⅡ+高、低浓度茶多酚组(研究Ⅰ、Ⅱ组),Aug Ⅱ+高、低浓度银杏叶提取物组(研究Ⅲ、Ⅳ组),用放免法测定在不同时间作用下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索含量的变化.结果:①Aug Ⅱ有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②茶多酚和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高Aug Ⅱ致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P<0.01).③低浓度茶多酚和低浓度银杏叶提取物较高浓度茶多酚和高浓度银杏叶提取物的作用更强(P<0.01).结论:①高AugⅡ状态可明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②低浓度茶多酚和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高Aug Ⅱ状态所致的内皮素分泌增加,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两者的生理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茶多酚和银杏叶提取物对模拟失重所致的高血管紧张素Ⅱ(Aug Ⅱ)状态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单纯AugⅡ组,AugⅡ+高、低浓度茶多酚组(研究Ⅰ、Ⅱ组),Aug Ⅱ+高、低浓度银杏叶提取物组(研究Ⅲ、Ⅳ组),用放免法测定在不同时间作用下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索含量的变化.结果:①Aug Ⅱ有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②茶多酚和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高Aug Ⅱ致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P<0.01).③低浓度茶多酚和低浓度银杏叶提取物较高浓度茶多酚和高浓度银杏叶提取物的作用更强(P<0.01).结论:①高AugⅡ状态可明显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②低浓度茶多酚和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高Aug Ⅱ状态所致的内皮素分泌增加,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两者的生理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包埋左肾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给予缬沙坦治疗5周,尾容积法测动物血压,观察缬沙坦组与高血压组血压变化并应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描记心电图,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浆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和内皮素(endothelin,ET-1)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结果:缬沙坦可使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回降84%,血浆AngⅡ含量升高26.2%,NO含量升高64.4%,ET-1含量下降49.1%(P<0.01).缬沙坦组与高血压组心率变异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分泌NO,抑制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晓伟  叶福林  徐志云  黄盛东  韩林  张宝仁 《江苏医药》2007,33(2):156-158,F0003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及其生理功能.方法 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作支架;将扩增的HUVECs种植在瓣膜上,体外静态构建TEHV,观察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收集瓣膜培养液,检测瓣膜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的功能.结果 猪主动脉瓣膜中的细胞成分能完全去除,脱细胞瓣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同新鲜瓣叶相比无明显变化以HUVECs做种子细胞,成功构建TEHV;瓣膜表面的内皮细胞生长状态良好,长成连续的细胞层.细胞能够分泌t-PA、PAI-1、PGI2、NO、ET-1等.结论 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膜为支架,种植HUVECs成功构建TEHV,其表面HUVECs具有正常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1988年,Yanagisawa及其同事从培养的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提取纯化出一种含有21个氨基酸,具有强大缩血管和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小分子肽,命名为内皮素-1(Endothelin,ET-1)。内皮素作为一族生物活性多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其效价比血管紧张素Ⅱ、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约高一个数量级,内皮素在许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iptakalim,IPT)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ET)系统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埃他卡林,共同孵育24h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同时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ET-1及内皮素转换酶(ECE)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在IPT浓度为10-6mol·L-1及以上时,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PAECs合成分泌ET-1,同时也降低ET-1mRNA的表达量;在IPT浓度为10-7mol·L-1及以上时,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ECEmRNA的表达量。结论IPT通过抑制人肺动脉内皮细胞ET-1和ECEmRNA的表达量,继而抑制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T-1,可能成为较有前途的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1988年Yanaglsawa等首次报道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一种血管活性肽,命名为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随着①对内皮素的深入研究及其同系物的相继发现;②对内皮素结合位点及生理活性的研究,现认为内皮素的合成并不限于内皮细胞,这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近年来,对ET结构、表达和作用的研究表明ET是一类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的单肽同系物。对ET的心血管作用、肾脏作用和促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开发一种可符合多国药典要求的庆大霉素提取新工艺。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C族组分含有C1、C1a、C2、C2a、C2b、西索米星等。首先采取001×8树脂富集发酵液中的庆大霉素,然后用0.5、1.1、3.0 mol/L的氨水对其进行分步洗脱,从而获得组分Ⅰ(C1a>50%)、Ⅱ(C1a<35%)、Ⅲ(C2b<3.5%)。组分Ⅰ再通过反相柱色谱分离,得到组分Ⅳ(C1a>85%)、Ⅴ(C1a<60%,C2b>3.5%)、Ⅵ(C2b<3.5%)。最后组分Ⅴ与Ⅱ混合、组分Ⅵ和适量Ⅳ与组分Ⅲ混合,使之符合不同国家药典对庆大霉素组分比例的要求。剩余的组分Ⅳ可作为后续获得高纯度单组分C1a的原料。本工艺可以充分利用庆大霉素发酵液中各有效组分,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缺氧和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缺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和血管紧张素Ⅱ联合缺氧组(其中AgⅡ组和AgⅡ同缺氧联合组又根据AgⅡ在培养液中的终浓度分别设高、中、低浓度组)。采用低压舱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缺氧,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样本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浓度。结果①急性缺氧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②血管紧张素Ⅱ亦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素,尤以中等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作用明显。③急性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素的影响明显强于其单一因素的影响。④无论是单纯缺氧、单纯血管紧张素Ⅱ作用,还是缺氧与血管紧张素Ⅱ联合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于作用后0.5h分泌内皮素即增加,作用后6h达高峰,作用后24h有所降低。结论急性缺氧和血管紧张素Ⅱ均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生理效应与其剂量和时间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ET-1在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ndochelin,ET)最早是由Yanagisawa等于1988年从猪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分离出来的血管收缩肽。其家族成员包括ET-1、ET-2、ET-3、ET-4,均是由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小分子多肽。含有Cys1-Cys15和Cys-3、Cys-11两个二硫键。其中ET-1及其受体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当中,如平滑肌、心肌、神经系统、肝脏、肾脏、肺脏及一些内分泌腺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主要通过体内实验研究,用肾上腺素和冰水复制大鼠的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观察丹皮酚对血管内皮形态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结果肾上腺素和冰水造成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主要表现为管腔扩张,血栓形成,内皮细胞收缩,脱落,而丹皮酚给予组能够明显抑制血栓形成,防止内皮细胞脱落。造模后血清中ET-1分泌增加,而NO分泌明显减少。丹皮酚能够抑制ET-1的分泌而促进NO的分泌。结论丹皮酚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可以预防物理造成的血管内皮的损伤,主要通过调节ET-1和NO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α1,2岩藻糖苷转移酶(HT)基因转移抑制猪动脉内皮细胞(PAEC)Ⅱ型活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不同条件刺激转人HT基因和正常的PAEC,在不同时段分别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细胞表面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接受刺激12h后2种PAEC核因子(NF)-κB阳性细胞百分数。结果3种刺激均可以活化PAEC,使其表面ICAM-1的表达逐步升高,并在12h左右达到峰值。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接受刺激4h后ICAM-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细胞ICAM-1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细胞的活化受到抑制。在不同条件下刺激12h后2种细胞的NF-κB阳性细胞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达人HT的PAECNF-κB阳性细胞百分数比正常猪动脉内皮细胞低。结论表达人HT的PAECⅡ型活化受到抑制,人HT基因转移可能一定程度抑制异种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AVR),并且可能通过NF-κB发挥作用,PAECⅡ型活化的条件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旋、左旋、右旋丁基苯酞(dl,l,d-NBP)对体外培养的脑血管内皮细胞(BCEC)及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合成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epoprostenol,Epo),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自牛大脑灰质及胸主动脉分离培养内皮细胞,并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Epo,ET-1的含量。结果:BCEC及BAEC可持续分泌NO,Epo,ET-1,dl,l-NBP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明显促进BAEC及BCEC中NO的合成,不同浓度的d-NBP均能增加BAEC中NO的产生,而对BCEC无明显作用。低浓度的dl,l-NBP(0.1-10μmol·L~(-1))即可显著升高BCEC中Epo的产生,而对BAEC无明显影响。另外,dl,l,d-NBP对TNFα诱导的BAEC中ET-1增加均无显著影响。结论:1)dl-和l-NBP均可显著增加BAEC及BCEC中NO的释放。2)l-NBP可升高BCEC和BAEC中Epo的释放,且对BCEC具有选择性。dl-NBP选择性增加BCEC中Epo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内皮素-1(ET-1)是一种强缩血管肽,而肾合成的ET-1则可能作为一种利钠尿因子参与钠的排泄过程。目前,肾的ET-1合成与原发性高血压(EHT)的相关性尚未定论。为此,本实验(1)观察尿中ET-1与钠排泄的相关性;(2)研究等渗盐水输注对EHT患者尿中ET-1和钠排泄的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抑郁症与血浆内皮素-1(ET-1)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2例抑郁症患者血浆中ET-1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抑郁症患者血浆ET-1含量为(51.62±13.02)pg/ml,高于于正常对照组(43.25±12.36)pg/ml,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6.
1988年,Yanagisawa 等报道从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的上清液中分离出一种有效的血管紧张肽,命名为内皮素-1(ET-1);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部分纯化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新生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提取,Sephadex G-50过柱分离、SDS—凝胶电泳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新生牛肝脏中提取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含有四种组分,分子量(u)分别为21000(Ⅰ),14400(Ⅱ),10000(Ⅲ)及10000以下(Ⅳ)含量各占8.01%,76.09%,15.72%,o.14%。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四组分中以分子量14400u(Ⅱ)者刺激肝细胞DNA合成活性最强,其次为Ⅲ,而Ⅰ,Ⅳ组分无或仅有微弱活性。  相似文献   

18.
内皮素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燕  夏晓红 《河北医药》2006,28(2):122-124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肽,是调节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因子,对维持基础血管张力与心血管系统稳态有重要作用.其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用最强的缩血管物质[1].其引起的血管收缩、代谢紊乱和细胞增殖是与血管损伤有关疾病的共同致病因素.本文仅就近年来ET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作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HPE)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3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ADM、ET-1、AngⅡ含量,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HPE组血浆ADM[(30.80±12.34)ng/L]、ET-1[(78.29±18.77)ng/L]、AngⅡ[(66.96±18.94)ng/L]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01);HPE1、2、3级组间血浆ADM、ET-1、AngⅡ含量依次显著性递增(均P<0.001),并与高血压分级相平行(均P<0.001);HPE伴靶器官损害(TOD)组血浆ADM、ET-1、AngⅡ含量显著高于无TOD组(均P<0.001),血浆ADM与ET-1、AngⅡ三者之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74,P<0.001;r=0.721,P<0.001)。结论ADM与ET-1、AngⅡ的合成分泌调节失衡,可能是HPE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lopharyngoplasy,UPPP)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探讨ET-1在OSAHS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学方法 检测50例OSAHS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ET-1含量,同时对上述50例OSAHS患者于UPPP治疗后3个月复查血浆ET-1含量.结果 OSAHS 患者血浆中ET-1含量在术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而术后有逐渐恢复至正常的趋势.结论 内皮素在OSAHS患者疾病的发展、并发症的出现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UPPP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含量下降,故可以将血浆内皮素含量作为OSAHS患者病情评定,手术效果的评价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