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改良面中部翻揭术在鼻窦鼻腔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对5例鼻窦鼻腔恶性肿瘤及1例鼻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行改良面中部翻揭术,手术方法、效果与鼻侧切开术相比较。结果 应用改良面中部翻揭手术切除鼻窦鼻腔肿瘤有充分暴露、不留疤痕、术中出血少之优点,同时取得 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改良面中部翻揭术不但适用于一侧鼻、鼻窦及鼻咽良性及低良恶性肿瘤。而且对与范围较广的恶性肿瘤也适用,因此改良面正中翻揭术可取代大部分鼻侧切开手术。  相似文献   

2.
半面翻揭在鼻中隔大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中隔穿孔是临床较常见疾病,治疗以手术修补为主,手术入路有多种,如:前鼻孔径路,鼻翼切开径路,前鼻孔蠊形切开径路,鼻内窥镜等,但手术成功率不高,曾经有报道手术成功率只有30%~70%,其中手术暴露不佳是原因之一。面中部翻揭术主要用于鼻腔鼻窦病变范围较大的疾病治疗,具有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因次被广泛开展。半面翻揭是面中部翻揭术的一种变通,本文着重探讨半面翻揭在鼻中隔大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具有浸润性生长,复发率高,部分有恶变倾向的良性肿瘤,彻底摘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我院自1999年7月~2004年10月间采用面中部翻揭术联合鼻内窥镜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占鼻部肿瘤的0.5%,具有易复发、易侵袭和易恶变的特点。手术切除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最有效的方法,以往多采用开放式手术,如鼻侧切开术、上颔骨截除术、面中部翻揭术及柯.陆手术等。近年来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积  相似文献   

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一些规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65例NIP行鼻侧切开术24例,面中部翻揭术10例,鼻内窥镜术10例,鼻内窥镜联合径路10例,Caldwell-Luc手术8例,颅面联合径路手术1例,前鼻径路2例,术后放疗1例。结果:65例均彻底切除肉眼所见肿瘤,术后随访2月~5年,平均36个月有6例(9.23%)复发。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仍旧依手术切除为主,根据病变级别,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面中部翻揭进路鼻腔、鼻窦、鼻咽部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实用价值。方法:将面中部包括鼻背软组织向上翻揭达眶下缘、鼻根部,广泛暴露双侧上颌骨、黎状孔、鼻腔,进行适当的骨切除后可达冀腭窝、鼻咽部、蝶窦、斜坡、直视下行上述部位手术。结果:11例均完整切除,视野显露充分,因血量100 ̄300ml,随访2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面中部翻揭路创作小,安全,不留手术痕痕,能广泛显露面中部结构甚至鼻咽、前中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面中部揭翻加激光治疗鼻腔鼻窦广泛性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面中部揭翻加激光切除鼻腔鼻窦广泛性内翻性乳头状瘤 32例。结果 :32例的切口均I期愈合 ,无并发症。随访 6个月至 4年 ,32例中复发 3例 ,2次手术后未再复发。结论 :改良面中部揭翻加激光是治疗鼻腔鼻窦广泛性内翻性乳头状瘤可靠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唇下正中翻揭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经唇下正中翻揭术治疗鼻腔、副鼻窦、鼻咽腔等部位良性,早期恶性肿瘤及其它疾病10例。该术式可在直视下安全、彻底地切除鼻腔、鼻窦等部位肿瘤,避免了鼻侧径路面部留有切口疤痕的不足。同时该术式有较大的伸缩性,术中可根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调整手术方案。文中着重就手术麻醉、手术适应症及有关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二种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肉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分别采用鼻侧切开术,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肉翻性乳头状瘤37例,对其治疗效果复发病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患者症状均消失或减轻,复发率分别26.92%和0.91%(P<0.05)复发者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990~1998年2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均予完全切除,术后随访2~5年,有效控制率90%。认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采取鼻侧切开径路、面中部翻揭径路手术,抓住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1990-1998年2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均予完全切除,术后随访2-5年,有效控制率90%,认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采取鼻侧切开径路,面中部翻揭径路手术,抓住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面中掀翻术经鼻腔、鼻窦、翼腭窝摘除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优点。方法:通过26例患者,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1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根据chandler等分期:Ⅱ期2例,Ⅲ期3例;颧突、上颌窦前壁骨瘤1例;筛窦骨瘤3例;上颌窦癌(T2N0M0)2例;鼻腔外侧壁鳞癌1例;鼻中隔巨大软骨瘤1例。均采用面中掀翻术治疗。结果:26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具有术野宽阔、肿瘤充分暴露、直视操作、切除干净、出血少、复发率低、面部不遗留瘢痕等优点;2例半年复诊患侧鼻翼矮小。结论:面中掀翻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治疗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的首选术式;也可作为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鞍鼻、歪鼻的整形术式。  相似文献   

13.
孙文忠  徐志文 《广西医学》2006,28(11):1738-1740
鼻腔鼻窦病变手术作颌面切口,由于面部血管丰富,极易出血,且术后面部存留疤痕,因此,对青少年、妇女及社会活动较多的患者不适用.1979年Conley和Price首次建议应用面中部掀翻进路切除鼻部肿物,克服了上述缺点,此后国内外学者对此手术径路加以应用和改良,面中部掀翻及其改良术取代了部分鼻侧切开手术,使其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1].本文对面中部掀翻及其改良术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中部翻起进路治疗鼻腔和鼻咽肿瘤4例报告张玉琴,张建波,王建华(滨州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56610)关键词肿瘤,手术治疗,面中部翻起进路,病例报告治疗鼻腔和鼻窦的肿瘤,以往沿用的各种术式都不能同时达到术野暴露清楚、操作方便、术后面部不留瘢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面中掀翻术经鼻腔、鼻窦、翼碍窝摘除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优点。方法:通过26例患者,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1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根据chandler等分期:Ⅱ期2例,Ⅲ期3例;颧突、上领窦前壁骨瘤1例;筛窦骨瘤3例;上领窦癌(T2NnMo)2例;鼻腔外侧壁鳞癌1例;鼻中隔巨大软骨瘤1例。均采用面中掀翻术治疗。结果:26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具有术野宽阔、肿瘤充分暴露、直视操作、切除干净、出血少、复发率低、面部不遗留瘢痕等优点;2例半年复诊患侧鼻翼矮小。结论:面中掀翻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治疗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的首选术式;也可作为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鞍鼻、歪鼻的整形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性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80年3月至2000年8月间行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4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39例癌变,癌变率为27.1%。随访1-5年,鼻侧切开术、面中翻揭术、上颌 骨切除术及“保守术式”的复发率分别是13.6%、13.0%、25.0%及14.7%,5例死亡(均为乳头状瘤癌变)。结论:鼻腔外侧壁切除及筛窦刮除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内窥镜鼻窦内切除术及“保守术式”仅适应于局限病变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减少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 3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面中部翻欣进路及鼻侧切开进路切除肿瘤,配合激光,干扰素肌注和局部涂鸦胆子油等方法治疗。结果 经综合治疗后,33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1-9年,19例术后3个月内发现鼻腔有小肉芽,有7例病理活检示乳头状瘤残留或复发,经1-2次Nd:YAG激光光灼均治愈。结论 综合治疗对减少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临床特点及手术径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的手术径路及临床特点.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24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并进行随访.结果:根据病变范围和手术方法的改进,10例鼻侧切开切除肿瘤,6例Caldwell-luc 手术切除肿瘤,6例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肿瘤,2例鼻内窥镜联合鼻侧切开切除肿瘤,肿瘤主要发生部位为上颌窦、筛窦,均有包膜,21例有局部骨质破坏,随访2~10年无复发病例.结论: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以青少年发病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以术前CT及术后病理为主,手术彻底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nasalcavityandparanasalsinusesinvertedpapilloma ,NIP)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19例的临床资料及跟踪观察。结果 :体积大 ,累积范围广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以行唇下面中部翻掀术为宜 ,局限性病灶可行鼻内窥镜手术。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彻底切除病灶 ,术后辅以放疗 ,及时定期复诊是降低此病复发率和癌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颅面联合进路行鼻腔、鼻窦、前颅底肿瘤切除术,是我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开展的新的手术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完整的摘除肿瘤。但该手术范围大、组织剥离面广,且该肿瘤所处位置的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比较复杂和困难,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术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采取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因在无明显诱因及原因的情况下出现右侧不完全性鼻塞及右眼肿胀,前凸,伴右眼视朦,前额疼痛,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