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国际的肺及血液研究院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社区研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3%。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良好。笔者2005年6—12月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院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对先入院的45例实施依达拉奉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对后入院的45例在依达拉奉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命名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治疗有效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治疗综合疗效优于单一依达拉奉治疗,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凝、控制血压、抗脑水肿等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日,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日,静脉滴注)和醒脑静注射液(10 mL/次,1次/日,静脉滴注)14 d为1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考察患者的主要生理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小板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予以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抽签分组方法进行分组,45例予以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45例予以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予以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获得较为确切的临床效果,不但可提升临床效果,可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对疾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并与单纯应用依达拉奉治疗40例比较,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基底节区梗塞24例,脑叶梗塞10例,脑干梗塞2例,多发性梗塞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平均(16.43±5.16)分;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基底节区梗塞26例,脑叶梗塞8例,多发性梗塞6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平均(17.37±4.52)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一个月的治疗,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艳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693-1694
目的观察化痰醒脑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及依达拉奉入液静滴,治疗组加服化痰醒脑汤。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的68.42%。结论化痰醒脑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了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依达拉奉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改善脑神经症状、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障碍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并获得了较佳的治疗效果。笔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实验室、CT、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探讨了针刺联合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34~78岁,平均61.58±10.39岁。对照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32~77岁,平均61.49±10.7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面色皓光白,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hs-CPR、NSE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患者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均分两组各28例,计算机表法为分组方法。将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监测指标、ADL和NIHSS评分、脑部血流量等作比较。结果:对治疗后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ADL和NIHSS评分、CBF和TTP值作比较,组间对比证实P0.05;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液指标,大脑予以血供提高,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2010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 笔者用依达拉奉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5 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 例,均符合199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 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2~81岁,平均(61.4±3.5)岁;病程最短6h,最长48h.对照组45 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3~79岁,平均(60.8±3.4)岁;病程最短6h,最长48h.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史、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采用复方丹参与胞二磷胆碱联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复方丹参与依达拉奉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前后长谷川智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改善幅度、认知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前后长谷川智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俞旭波  屈新辉 《光明中医》2022,(22):4137-4139
目的 探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法,共纳入16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9例和77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三七通舒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试验组)和单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评价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个月时,试验组患者CSS评分、NIHSS评分以及BI得分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CSS评分、NIHSS评分以及BI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三七通舒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单用依达拉奉相比可获得更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剂量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丹参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20 mg静滴,2次/d,共14 d。结果治疗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试评分均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剂量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与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治疗组:男35例,女1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案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治疗组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日。14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丁咯地尔优于对照组(54%),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奥扎格雷钠有抑制血栓合成酶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前列腺素合成酶产生的作用;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2004—2005年,本院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60.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献[1]有关诊断标准,首次入院且发病在24 h内,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部分可见梗死灶,部分无,但未见颅内出血。血压<200/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组和治疗组各30例。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滴;治疗组在依达拉奉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 m L静滴,疗程均为2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14 d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且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明显促进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7,(10):1376-137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NIHSS),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i-Meyer),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语言功能。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NIHSS评分,Fugi-Meyer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失语商(AQ)为66.02±4.61,明显高于对照组53.32±5.32(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卒中患者疗效明确,利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