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绍峰  王鹏 《安徽医学》2010,31(10):1164-116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常规分割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89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常规分割照射40Gy/20Fx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5.0Gy/次,5~6次,照射总剂量65~70Gy。评价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和生存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查,病灶达CR41例,PR46例,SD2例,有效率97.8%(87/8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2.7%,18.0%%。主要毒副作用可以耐受。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常规分割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三维适形放疗使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体位体模固定、精确摆位、营养支持,严密观察放射治疗反应,指导患者增强饮食营养控制进食的温度和速度.结果 减轻了放射治疗反应,并能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计划.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准确性高,摆位重复性好,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范围,降低了放射治疗反应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范玲  严秀梅  陈锐 《农垦医学》2001,23(4):280-281
晚期食道癌患者常因食道狭窄造成吞咽困难 ,进食障碍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加快了病人的死亡。食道支架是一种效果显著的 ,用记忆合金制造的狭窄食道的扩张工具 ,对已有严重食道狭窄且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有确切的改善症状、延长寿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我院近几年来用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道癌患者 ,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但是 ,食道支架置放的术前、术后护理比较复杂 ,有时直接影响到支架置放的成功与否 ,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在食道支架置放前、后的护理方面 ,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放射治疗护理。方法:对513例食管癌病人用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饮食和并发症的护理。结果:513例食管癌病人通过用直线加速器体外放射治疗和精心护理,使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病人的吞咽困难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好评。结论:对食管癌病人放射治疗的全程护理干预对策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张帆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71-72
目的了解EGFR突变不明的肺癌脑转移患者EGFR-TKI联合全脑放疗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20例行EGFRTKI治疗同时行放射治疗,27例患者单纯放射治疗。全部患者行全脑照射;脑转移病灶少于或等于3个的患者全脑照射结束后行3D-CRT照射。结果 EGFR-TKI+放疗患者有效率为45%,疾病控制率为70%;单纯放疗患者有效率为18.6%;疾病控制率为55.5%。EGFR-TKI+放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8月,1年生存率55%;单纯放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8个月,1年生存率25.9%。结论全脑EGFR-TKI联合全脑放射治疗对EGTR基因突变不明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也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食道癌晚期患者 ,因晚期病变或放疗后狭窄 ,致使病人进食困难 ,营养缺乏 ,全身衰竭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0 0 0年 10月 10日我院开展了食道内支架安置术 ,成功地将内支架放置在食道狭窄部位 ,使狭窄的食道扩张 ,术后能正常进食 ,有效地解决了病人进食困难的难题 ,延长了病人的生命 ,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现将我科所行食道内支架安置术病人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内支架材料 :镍钛合金 ,国产 :上海   2 )病例 :5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4~ 6 9岁。   3)晚期食道癌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手术 ,病灶位于 :食道中下段。…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262例术后放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6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根治性手术133倒,术后放射治疗129例,总剂量50Gy。结果随访5年。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40.9%,术后放射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60.1%。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预后因素与T分期、N分期有关,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与术后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浸润至肌层或全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术后放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与大小野照射元明显相关。结论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可以增加局部控制率,提高远期生存率。特别对病灶浸润至肌层或全层以及有淋巴蛄转移的患者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老年早期食管癌放射治疗进行研究。方法:对并发症采取放射治疗,照射长度于病灶上下各增加3 cm,射宽6~6.5 cm。布野为前后照射56.5~65.5 Gy之后转为避脊髓两前斜野及两后斜野的增量治疗共40例,≥65.5 Gy为36例。常规分割剂量1.8~20 Gy/次,5次/周,颈及胸上段25例患者里有14例实施颈部切线照射56.5~65.5 Gy。结果:所有患者无治疗死亡;老年患者照射剂量控制在60~65 Gy为佳;因实施颈部切线野预防照射与未行预防照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避免降低患者免疫力,不建议对老龄早期食管癌患者淋巴引流区进行照射;局部未控制与复发为老龄早期食管癌主要死因。结论:针对老年食管癌所采取的后程加速分割放疗法,5年的生存率达16.7%,表明老龄患者可以接受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9.
刘健 《吉林医学》2006,27(9):1104-1105
目的:提高食管癌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对30例食管癌病人采用北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生产的6b直线加速器。应用6MV-X线,照射以食管病灶为中心,包括病灶后,上下外放3~5cm,先前后对穿,当DT达5600~7000CGY后改为一前两后斜照,以减少脊髓射量,总DT达5600~7000CGY/28~35f。颈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加照射颈锁骨上野DT5600~7000CGY/28~35f,骨转移者加照转移骨,所有照射均采用常规分割,每周5次,每次200CGY。结果:症状缓解率达50~100%。疗效评价:达CR者8例,占26.7%,达PR者20例,占66.7%,总有效率(CR+PR)达93.3%。结论:放射治疗食管癌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近期治疗效果明显,对中晚期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80%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局部病灶已经广泛浸润和(或)远处转移[1],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主要依靠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因体质和年龄问题对放疗的耐受性差,不良反应使生活质量下降明显,5年生存率仅10%~15%[2]。笔者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性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放射治疗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方法对403例食管癌病人用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饮食和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安全管理。结果403例食管癌病人通过用直线加速器体外放射治疗和精心护理,使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病人的吞咽困难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好评。结论对食管癌病人放射治疗的全程护理干预及安全管理对策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生化调节对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5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未接受过放射治疗的42例照射总剂量62~68 Gy,每次2 Gy,每日1次,每周5次,共6~7周;原来接受过放射治疗的11例仅给予50 Gy,每次1.8~2.2 Gy,每日1次,每周5次,共5周。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生化调节,方案为顺铂(DDP)3~5 mg.m-2.d-1,5-氟尿嘧啶150~200 mg.m-2.d-1,每周第1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连用4周。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病灶达完全缓解者17例(32.1%),部分缓解者25例(47.2%),局部控制率79.3%;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79.2%、47.2%、17.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生化调节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乔国芳 《华夏医学》2002,15(5):671-671
鼻咽癌患者通过放射治疗 ,其 5年生存率为 5 0 % ,早期治疗 5年生存率达 80 % ,是目前各类癌症疾病中疗效最好的一类。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但其并发症多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自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7月 ,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对提高生存质量起到良好效果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7月间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 15 8例 ,年龄在 2 6~ 6 7岁 ,平均为 4 2 .5岁。放疗结束 ,白细胞正常出院 ,进行出院指导。2 照射方法用直线加速器照射 ,采用面颈联合野 +下颈切线野→耳…  相似文献   

14.
手术是食管癌获得根治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5%~40%[1].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or primary chemotherapy,NC)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实施手术或放疗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化疗可能对患者造成沉重的身心负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业已成为衡量治疗方案可行性的重要标准之一.老年食管癌患者因其高龄、器官功能衰退等各种因素,对化疗的耐受性更差,过度的化疗可能降低生活质量,甚至缩短生存期,新辅助化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是否有益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我院收治的157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或单纯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根治率及1年生存率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中央医院外科渡边宽部长对食道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60%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彻底清除上纵隔淋巴结周围和贲门周围的微小转移灶,可以改善预后。由此,摘除这些微小转移灶是提高治疗成绩的主要目标之一。 15年前癌症治疗的目标从提高切除率转向痊愈,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目标是提高5年生存率。关于以提高切除率为主要目标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分析5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3~20)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直径〈2cm10例,(2—3)cm30例,〉3cm16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6例。56例均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4.0Gy/次,3次/周,照射总剂量(56-60)Gy。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查,病灶达CR者27例,病灶达PR者29例,无进展病例。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51.8%、16.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吴闽华 《中外医疗》2012,31(5):101-101
目的探讨食道癌切除术后胃食道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食道癌切除术的食道癌者150例,观察胃食道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对发生胃食道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150例行食道癌切除术的食道癌患者中有9例发生胃食道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9例患者共发现瘘管11处,2例患者存在2处瘘管,影像学特征明显;经治疗,8例患者痊愈,1例因瘘口长期不愈导致胸腔感染死亡。结论食道癌切除术后胃食道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吻合技术、吻合口张力,吻合区血供等因素紧密相关,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胃食道吻合口瘘的检出。临床上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并及时治疗合口瘘。  相似文献   

18.
食道癌又称食管癌,是常见的危害人类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6.05%,居第四位[1]。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最主要、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段之一,大大提高了食管癌的生存率。但放疗带来的副反应又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包含了患者的身体状态[2],心理状态,社会角色,健康感觉及与疾病治疗有关的症状,是全面衡量患者治疗后健康水平的标准。结合我科对收治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的观察,从而探讨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70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两组进行比较.其中病灶<3cm患者31例,≥3cm患者39例.采用三维适形计划,分4~6野,对肿瘤区域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56~66Gy.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 放疗后肿大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40%,部分缓解率41.4%,总缓解率81.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5%和17.0%,淋巴结病灶直径小于3cm与大于等于3cm两组间近期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8.893,P=0.00).死亡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结论 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对放疗较敏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较好的姑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道、贲门癌癌肿旷置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了1978年3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食道癌贲门癌手术探查中癌肿旷置并施行减症手术33例。结果手术后死亡2例,其余病人生活质量提高,并痊愈出院。但随讶表明没有起到明显提高远期疗效和延长生存期。结论中晚期食道癌手术探查中癌肿旷置,是作为手术减轻症状和手术中有确切或可疑的操作失误的补救治疗措施。注重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对于带瘤生存的病人采用综合治疗提高远期生存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