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加减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179例予自拟中药方加减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对照组187例口服金鸡胶囊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有效率75.9%,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煎剂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复方普鲁卡因灌肠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总疗效。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肠黏膜愈合情况以及肛门直肠测压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治疗有效患者中肠黏膜愈合情况和肠道顺应性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缓解临床症状,并能促进黏膜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利用常规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方热敷进行治疗。并选择200例采用传统单一针灸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常规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方热敷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χ2=8.73,P〈0.05)。结论: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方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肾阳虚型阳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配合针灸治疗,并与单用中药组对比。1个月为1个疗程。针灸每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占94、44%,对照组占72.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肾阳虚型阳痿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中药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五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和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MFV)和峰值血流速度(PSV)的具体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其阻力指数(RI)和血管搏动指数(PI)的具体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薰洗加穴位按摩治疗妊娠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对照组42例,第2组是自拟中药方汤剂薰洗组37例,第3组是穴位按摩组54例,第4组(联合组)是自拟中药方汤剂薰洗加穴位按摩组31例,均以1周为1个疗程。结果:4组比较,薰洗组与联合组对治疗微量蛋白尿效果明显,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对妊娠期微量蛋白尿有显著的疗效。结论:自拟中药方汤剂薰洗及自拟中药方汤剂薰洗加穴位按摩治疗妊娠蛋白尿疗效确切,同时有增强孕妇体质,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锐 《中医临床研究》2014,(34):107-108
目的:观察自拟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强心汤加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强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活血汤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8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自拟解毒活血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4周为1疗程.对照组90例,用垂盆草冲剂口服,每次1包(10g),每日3次冲服;24周为1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应答(包括病毒应答、血清学应签、生化学应答)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方面。初始12周时应答: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生化学应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24周时应答: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以上持久应答:病毒学持久应答.血清学持久应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生化学持久应答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解毒活血汤对“HBeAg阳性慢乙肝(中度)”,患者的抗病毒、改善肝功能.改善自觉症状方面均具有良好和持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联合自拟中药方口服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F-36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肖雪霞  陈晖 《光明中医》2014,(8):1710-1711
目的观察中药清肠愈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1g,每日3次),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清肠愈疡汤口服,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清肠愈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并对治疗结束后4个时间点(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19%、40.43%,总有效率分别为89.02%、85.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薄氏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进行总体的镇痛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各项评分和综合评分在治疗后均降低(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疼痛程度评分、疼痛范围评分、颈部活动受限评分和总体症状评分更低(P〈0.05),镇痛疗效和综合疗效更好(P〈0.05)。结论:以薄氏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较常规针刺远近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无论是在改善症状还是在总体疗效方面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推拿对网球肘的作用。方法:将68例患者按半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药封闭治疗,观察组36例加用中药熏洗和手法推拿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Mayo肘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和握力指数改变情况,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6.67%、43.75%,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59.3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yo评分和握力指数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2.50%、3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手法推拿可改善网球肘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疗效优于单纯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14.
孙海东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04-220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为7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后加灸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针后加灸(观察组)和推拿手法(对照组)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及疼痛分级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后加灸疗法对网球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加微波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腰腿痛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针灸加微波32例;对照1组:针灸组32例;对照2组:微波组32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1组为65.6%,对照2组为56.3%.观察组与对照1、2组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1﹤0.05 )、(P2﹤0.01).两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3﹥0.05).结论:针灸加微波是治疗腰腿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隔姜温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方法: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60名,随机分纽为对照组(传统针刺治疗组)和治疗组(隔姜温针灸治疗组)。治疗前后应用治疗疗效、视觉类比评分法(VAS)等进行评定。结果和结论:两组对腰痛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疗效及VAS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谭涛  王金贵  孙庆 《山西中医》2012,28(9):16-17,22
目的:评价针刺推拿配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推拿配合氟西汀组30例(治疗组)和单纯氟西汀组26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0.0%,对照组为69.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HAMD及HAMA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相对于对照组少而轻。结论:针刺推拿配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LT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疤痕灸组给予疤痕灸治疗,治疗组给予疤痕灸配合针刺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进行相关疗效评定。结果: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22.22%,总有效率为84.44%;疤痕灸组临床治愈率为28.88%,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5.56%,总有效率为97.78%;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功能指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合疤痕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LT和IgE水平上,治疗组优于针刺组和疤痕灸组(P<0.05)。治疗组比针刺组和疤痕灸组更能有效的降低嗽变异性哮喘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灸配合针刺能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减轻症状缓解及消失的时间,更有效的恢复肺功能的指标,降低LT和IgE水平,减轻咳嗽变异哮喘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方芳  龚燕 《中医药学刊》2014,(10):2323-232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针刺对照组和热敏灸治疗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便秘外,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除外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及功能康复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者便秘症候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近期疗效及疗程结束第10天观察远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5.22±2.68),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6.35±3.05)(P〈0.05);2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后26例患者的大便性状正常,优于针刺对照组(19例)(P〈0.05).32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近期愈显率为63.33%,优于针刺组36.67%(P〈0.05);4疗程结束后第15天,热敏灸组与针刺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6.67%与53.33%,均能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症状,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但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46.67%),优于针刺组(20.00%)(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虚型便秘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