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目的研究梅花针外治联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对斑秃患者血液指标以及毛囊中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80例斑秃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西医组。两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梅花针外治联合汤剂内服治疗,用梅花针在皮损周围叩刺1周,而后呈螺旋状向皮损中央叩刺,每次约5~10 min;汤剂配方何首乌12 g,淫羊藿12 g,生地黄12 g,女贞子12 g,山萸肉12 g,每日一剂,每次150 ml,疗程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含量、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毛囊中受体分子和转录因子含量。结果 1外周血指标:与西医组外周血指标比较,联合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Th17细胞以及CD44v、CD54分子含量较低,CD4+CD25+Treg细胞含量较高;2血清指标:与西医组血清指标比较,联合组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较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含量较高;3毛囊中分子表达:与西医组毛囊中受体分子以及转录因子的表达量比较,联合组毛囊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维生素D受体(VD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的mRNA含量较高,Fas/Fas L、T-bet的mRNA含量较低。结论梅花针外治联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有助于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调节细胞因子合成以及受体分子、转录因子表达,是治疗斑秃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情志护理在梅花针联合中药涂擦对治疗斑秃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斑秃区给予梅花针叩刺同时联合中药海艾酊涂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观察两组疗效,计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梅花针联合中药涂擦治疗斑秃配合中医情志护理优于常规使用梅花针联合中药涂擦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肤悦康涂擦联合梅花针叩刺及TDP照射治疗斑秃的效果。[方法]将88例斑秃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肤悦康中药涂擦联合梅花针叩刺及TDP照射,每周2次,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及外用哈西奈德溶液外涂,每天2次。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包括治疗室、皮肤、心理、操作细节等方面,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2.272,P=0.023)。[结论]肤悦康中药合剂涂擦联合梅花针叩刺及TDP照射治疗斑秃疗效肯定,且简单、安全、价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加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柴胡承气汤口服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计数、淀粉酶、器官功能障碍情况及病死率,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未见明确与中药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西药加中药口服联合灌肠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Toll样受体9(TLR9)、肿瘤坏死因子a、Fas可能共同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目的:测定TLR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as水平.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9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as水平.结果与结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治组和难治复发组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9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病例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a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TLR9 mRNA的表达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as水平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口服与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大黄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口服与灌肠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4 h及48 h的血清IL-2、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口服与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Toll样受体9(TLR9)、肿瘤坏死因子a、Fas可能共同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目的:测定TLR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as水平。方法: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9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as水平。结果与结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治组和难治复发组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9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病例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a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LR9mRNA的表达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as水平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西医治疗外,给予中药口服配合中药灌肠。结果:观察组血肌酐与血尿素氮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恶化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盐酸贝那普利片;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能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指标为入院后第1,3,7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CT)。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第1天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第7天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够使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更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联合西医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小青龙汤联合西医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各指标及血清TNF-α、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FV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TNF-α、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憋喘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以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青龙汤联合西医方案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硫酸镁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可溶性内皮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就诊的8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可溶性内皮因子水平及肾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可溶性内皮因子、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硫酸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可溶性内皮因子水平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常规西医治疗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酌情应用洋地黄制剂、峭酸醋类、他汀类等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治疗结束后观察NT-pro BNP及6分钟步行实验结果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4天后与基线值比较,中药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常规西医组明显提高。治疗前血清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NT-Pr OBNP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后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具有确切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及针灸对调节骨质疏松症局部因子和基因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9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各指标情况以及骨代谢生物化学各指标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TNFα生物活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PBD、DBD、PBMC、DBMC、BGP、AL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L929死亡率高于对照组,U-Ca/Cr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能够通过调节人体TNFα的生物活性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清IL-8的影响。方法:66例CPH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除降低肺动脉高压药物)基础上辨证施治,口服中药复方煎剂,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IL-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4d治疗组血清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接近健康人组水平(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亦有下降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具有较好拮抗IL-8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降酶汤联合西医治疗对慢性脂肪肝、酒精肝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70例慢性脂肪肝、酒精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保肝治疗)与观察组(中西医联合治疗),每组各35例,疗程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血脂及肝纤维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7%(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ALP)、血脂指标(TC、TG)与肝纤维化指标(HA、L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降酶汤联合西医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脂肪肝、酒精肝患者肝功能,调节血脂与肝纤维化水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顽固性失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中药复方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1个疗程后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复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顽固性失眠合并高血压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著,比西医常规治疗疗效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药汤剂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评价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医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心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地高辛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 MWD)、中医症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苓桂术甘汤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