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文摘     
《中医文献杂志》2007,25(1):55-55
试论《内经》中六府之三焦三焦有广狭义之分,广义即部位之三焦;狭义即六府之三焦。六府之三焦有用、有形、有位、有名。1、三焦有用:三焦既是营养化源之处,又是糟粕传导之道,故称“传化之府”,所传化者为水液。2、三焦有形:《灵枢.经水》云:“五藏六府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对面部青、赤、黄、白、黑等五色的望诊,而《内经》对面部五色诊论述尤详,其内容散见于各篇之中。现笔者搜隐索微、核其主要浅析如下,以求教于同道。一、望五色之神气,辨正气之盛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素问·六节脏象论》  相似文献   

3.
秦迎曙 《陕西中医》2005,26(7):716-717
<正>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内经》中精神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精为神本的唯物论神是以精为物质基础的。《灵枢·本神篇》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指的是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构成了人的机体,神随着机体的产生而产生,但还必须依赖后天之精才能进行正常活动。《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平人绝谷论》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都指  相似文献   

4.
(九) 五阅《灵枢》有《五阅五使》的篇名,其他有关五阅的资料,略述如下: 《灵枢》五阅五使》篇:”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歧伯曰:五官者,五藏之阅也”。又《脈度》篇:“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又《师傅》篇:“歧伯曰:身形支节者,藏府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黄帝曰:五藏之气阅于面者,余己知之矣。以支节知而阅之奈何”。以上是有关阅字之见于《灵枢》的三段原文。  相似文献   

5.
三焦属六府之一,最早载于《内经》,如《素问·五藏别论篇》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名曰传化之府”。三焦是祖国医学中特有名称,它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焉”。《灵枢·胀论》也云:“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但《内经》中对它的形态没  相似文献   

6.
《灵枢·经别》中有一段文字,通行本作如下标点:“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所以应天道。”这里应改正两处:“诸经”之后应加一逗号;“十二时”之后的顿号应改作句号。句逗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对原文的理解。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从音乐六律(包  相似文献   

7.
一、益心气、养心阴是治疗心脏病的根本大法《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之府也。”《灵枢·经水篇》说:“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又《六节藏象论》说:“心者,其充在血脉。”说明心与血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血液运行,把各种养料送到各个部门去,以营养各个组织,所以《本神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心得血而养,血  相似文献   

8.
《内经》里有些涉及到生理和病理的名词,往往传说各异,形成疑问今。选择以下几个问题,发表个人见解。一胆为“中精之府”与“奇恒之府”的辨正《难经》四十二难:“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故《灵枢》、《甲乙经》皆称胆为“中精之府”。《素问·五藏别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两者说法不同。历来注经者,未见有所辨正,究竟以谁为正确呢?我认为前者是符合实际的,后者有错误。胆为六府之一,不当  相似文献   

9.
李敏 《光明中医》2010,25(7):1306-1308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谓望色察病是很高明的诊断方法。又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面部内应五脏,为经络气血之所会,所以临床望色之中尤其注重于望面色。笔者就"中医望诊之望色"的"说课",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学生等五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消瘅”病名《内经》中共出现17次,散见于6篇。对症状描述较详细的是《灵枢·五变第四十六》“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何以知五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